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

2022-04-07任翠兰

文教资料 2022年2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红色思政

任翠兰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的历史进程中和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革命文化。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总的来说,要想更好发挥红色文化育人、铸魂的作用,可以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发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的教育价值,建构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任务具有划时代意义。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政治性、科学性、民族性、人民性等特性。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并发挥巨大的育人功效,其主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高校学生抵御西方国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产业的革新更是日新月异,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然而,网上信息鱼龙混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敌视、企图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心理从未放弃,近些年来更是通过传播不良社会思潮的手段来荼毒我国的青年一代。高校学生大多还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有些学生受到西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普世价值思潮等影响,错误地否定我们党的杰出人物、否定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光辉成就、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若是任由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下去,不仅不利于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及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国家安定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学生正确评价我们党的杰出人物、我国的辉煌历史,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近些年来,红色主题的影视作品在高校学生这一群体中广受欢迎,如《觉醒年代》《长津湖》《功勋》等一系列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显示了红色文化主题具有的较强吸引力。因此,红色文化在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厚植广大学生爱党、爱国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学生代表了国家的未来,是推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社会存在多元价值观念。一些不良思想观念极具迷惑性,容易影响尚处于成长期且思想意识不坚定的高校学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高校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受西方消费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高校学生贪图享乐,炫耀性消费与超前消费层出不穷,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中国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这种不良的消费习惯和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威胁中国文化安全。将红色文化融入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让高校学生在面对对与错、是与非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红色文化资源记录了革命前辈的事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素材,如红军战士在物资极度贫乏的情况下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周恩来总理一向勤俭节约,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都是如此,他日常饮食清淡,从不浪费食物;雷锋同志乐于帮助他人,他短暂的一生都在践行着生命的伟大在于对他人的贡献而不在于索取。高校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要用红色文化加以正确引导、精心栽培,才能培养出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好青年。

(三)有利于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助力复兴之梦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之基,也是人的精神之‘钙’,青年人成长发展就需要补‘钙’。”[3]当今世界社会思潮众多,对高校学生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校学生坚定理想,成为各大高校育人的首要任务。各大高校老师可以把红色文化当作“营养液”浇灌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其茁壮成长。红色文化中体现出来的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革命理想奋斗终身等都可以滋养高校学生,给予他们前行的动力。红色文化除滋养学生心灵、丰富精神世界外,也可以成为他们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的动力之一,帮助学生练就过硬本领,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有利于高校丰富教学资源,强化育人职能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进行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拥有更加舒适、美好的生活。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居首位。高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外求知欲较强且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但心智还未成熟且定力不足,容易被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这一教学资源,把它巧妙地融入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思政课历来被学生吐槽古板呆滞,红色文化的融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讲课的灵活性和生动性。高校思政课老师可以通过讲述红色人物的故事来让学生感受英雄人物高尚的品格和勇于牺牲的精神。高校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红色人物纪念馆、故居等来消弭时空的界限,通过观看红色人物的旧物件来感受红色人物在极端贫苦的情况下仍为国为民付出一切的高尚情操。这种教学方法比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信服,也更容易让学生在红色人物高尚情操的感召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实现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转型。[4]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努力推进,也取得了一些理论经验和实践成果,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红色文化话语转换不足,未能很好地融入教材、课堂、校园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众多,但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不够理想。出现这一情况的首要原因是未能做好红色文化话语转换工作,红色文化未能很好地融入教材、进入课堂和校园。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的总依据,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可是,部分高校思政课教材仍然出现红色文化相关内容较少或编写不合理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可是,部分教师的红色思政课堂被吐槽古板呆滞,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影响学生对涉及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校园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更具有渗透性与持久性,因此需要营造良好的红色校园文化。可是,很多高校存在校内红色文化宣传不足,校园文化缺失的问题。

(二)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有限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近些年提出的,而目前思政课教师的培养还是按照以往的培养计划进行,没有将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及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技巧做出专门、细致的讲解。在这种培养模式下,许多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相关知识欠缺,专业水平不高,素质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思政课教师课下不及时学习,学校不组织相关的知识培训,那么在讲授相关章节时很可能仅凭个人的主观感受,难免出现一些偏差,错误引导高校学生,影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效果。

(三)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强化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讲课只为了传输知识,重视理论灌输、轻视实践强化。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停留在教师理论讲解部分,不辅以相应的实践活动加以强化,这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且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价值较低。与此同时,这种只重视理论讲解的课堂往往古板呆滞,课堂学习氛围不高。这种压抑的学习氛围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难以从内心深处去感受红色文化。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强化的教育理念严重损害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价值,影响教育的实效性。

(四)方式单一且针对性不强

目前,各大高校对于学生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一般还是采取传统方式,以纯粹理论灌输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学生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精力充沛且活力无限,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如果采用较为新颖的教育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肯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现代高校学生是在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接受知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进行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增强针对性,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占领文化宣传这一主阵地,让红色文化入眼、入脑、入心。

(五)未能调动各类资源且发挥协同作用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需要社会各个主体团结协作,共同发挥效能。目前看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各大高校在采取措施去推进,其他主体部门并没有履行应有的职责、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推进。这种未能将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实践、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状况,导致高校学生只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和实际生活相剥离,难以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未能达到较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凝魂、育人的功能,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话语转换,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

首先,科学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教材。在编写高校思政课教材时,可以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话语转换,在适当章节用更为细致严谨的话语传播红色人物的感人事迹及弘扬革命人物的精神。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了解革命前辈的故事,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其次,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思政课堂因为理论讲授占大部分而被学生吐槽呆板枯燥,课堂气氛活跃度不高。红色文化作为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讲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思政课教师可在适当章节的理论讲授时融入红色文化人物的事迹,以讲故事的口吻把高校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在此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除此之外,特定的故事背景和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红色人物在面对大我与小我抉择时的高尚品格,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最后,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品性的形成具有渗透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品格修养,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与思政课程的开展相辅相成,可以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效果。高校可以在校园环境中融入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在高校校园里以多种形式存在。学校可以在校内建造红色文化馆并免费对高校学生及教职工开放。学校也可以把红色人物的感人事迹、名言警句、有代表性的红色精神等以标语、公告栏、显示屏、广播等方式融入教室、寝室、图书馆、食堂等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让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崇高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成长。

(二)促进教师红色文化素养的培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5]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想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并讲得有效果,更需要花费更多心血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首先,高校应严守教师准入门槛,聘任有一定教学能力且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的人才,保证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高水平。其次,各大高校有的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相关知识薄弱且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不够透彻,在讲授相关章节时仅凭个人主观感受,难免出现一些偏差,错误引导高校学生。为此,各大高校应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定期的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讲解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技巧并在讲课中践行,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思政课教师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最后,各大高校可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社会各界中聘请革命战士、红色文化研究员、红色模范人物等为学生讲解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故事。这些人物的存在本身就具有说服力,在上岗教学之前再进行专业的教师课培训,一定能把红色文化思政课讲得别开生面,发挥最大的教育引导作用。

(三)强化实践环节,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6]。所以,要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做中学,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首先,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思政课时要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仅仅凭借口头讲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去感受、去学习、去领悟。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将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和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团结协作的方式将思政课搬到红色人物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等地,在参观中感受红色人物的伟大,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不易,厚植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其次,各大高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思考,用实践来深化感悟。例如,各大高校可以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为契机,通过举办红色主题团日活动、红色人物故事会、红歌比赛、红色主题运动会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革命前辈不怕艰难、勇于拼搏、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除此之外,也可以班级专业为依据来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或红色电视剧片段,用视频这种表现力更强的方式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最后,各高校学生应发挥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转变角色,由受教育者转换为教育者,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高校学生在经过思想熏陶和专业化培训之后,可以在暑期及空闲时间到红色教育基地担任讲解员或参加“三下乡”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过程对高校学生也是一种珍贵的生活体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上思政课老师讲解的知识,还能引导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重视网络平台,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互联网在这个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日益离不开互联网,尤其是对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进一步认识到网络对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作用,重视并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占领文化宣传这一主阵地,让红色文化入眼、入脑、入心。

首先,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巨大发展,通过虚拟技术实现现实和虚拟之间的转换成为可能。各大高校可与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红色基地合作,建立红色文化数据库、网络红色文化基地等,通过拍摄图片、视频、录制音频讲解并上传至系统,让学生在线上随时随地学习红色文化。

其次,抖音、哔哩哔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高校可以选择最深刻、最感人、最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红色文化内容,通过拍摄精美短片、录制音频等并上传至网络平台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除此之外,高校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并传播红色文化,如以在网络上举办征文、红色文化故事会等活动的形式,促进红色文化入眼、入脑、入心。

(五)整合社会各主体资源,构建以学校为主体,政府、家庭、社会多方协同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要想提升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单单依靠学校这一主体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调动多方力量,让政府、家庭、社会也参与其中,共同发挥育人效能。首先,各大高校应承担主要责任,以思政课程的开展为主要渠道,把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效果,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信念、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合格人才。其次,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应把红色教育基地向学生开放。政府也应出面把红色教育基地和当地高校团结起来,做好日常交流和团结协作,各取所需,实现价值最大化、教育效果最大化。再次,高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引导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假期或空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传播红色故事,发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最后,高校要与社会各部门构建密切合作,争取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红色文化活动的机会,让高校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