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四个维度

2022-04-07贾海洋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崇德力行学史

贾海洋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准确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个维度”,洞悉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引领时代潮流。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的四个维度,优化当前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并深化开展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研究,重点加强对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项内容的教育分析,使高校能以党史学习教育的四个维度为切入点,更好地推进高质量思政教育实践工作。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史教育中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一年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中央部署,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至此,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成为新时期党史学习的四个维度,也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及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直接关乎党的社会公信力。回望历史、秉持初心、以史为鉴是党史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形成的重要影响,也是提升社会凝聚力、向心力的关键,使党的社会影响力及公信力得到充分保障。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明确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党史学习教育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多位一体稳步推进,促使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能更好地契合时代建设发展需求。

此外,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项内容,分别对应明确政治理想、坚定政治信念、强化政治自信、树立文化自信、涵养道德品质、总结历史经验、深化工作实践、汲取历史教训八个主要基准点。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运用八个基准点,打开新时期思政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的四个维度,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体现,使党史学习教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引导,为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总体质量夯实基础。

二、党史学习教育在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历史发展变革来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世界舞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人优秀价值观的铸就,是其传承中华民族政治火种的关键。因而,党史学习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不仅涉及对大学生精神文明素养及思想境界的提升,也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塑造青年一代大学生积极思想状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从现实教育环境来看,我国青年一代的教育成长,深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大学生丧失民族自信心,无法秉承良好的政治信念及人生信条面对未来阶段的学习、生活。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这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中的革命史。通过加强政治感染力及深化政治教育影响的途径,使大学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积极性,改变大学生怠惰的思想状态,让党史学习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引领作用。

从未来教育发展来看,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具有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带领中国人民奋勇向前,其崇高的政治理想及无畏的奉献精神,是无数革命先烈奋斗的重要指引。正是在敢于牺牲、勇于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人方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赢取胜利的果实。所以,党史学习教育是传承中国共产党人优秀革命精神的重要路径。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加强对教师、学生的精神洗礼及文化感染,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基于新时期教育发展新需求,构建更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充分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方面需求,使新时期青年一代大学生仍然能秉承一腔热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总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深化思政教育实践、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优化思政教育体系、创新思政教育思维及改进思政教育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校思政教育基于现实问题,通过借鉴历史经验,制定科学的思政教育决策,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渗透能力,将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效化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新时期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史明理

学史明理是党史学习融入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要求,也是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四个维度的重要前提。只有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才能进一步增信、崇德、全力而行。学史明理的内在逻辑是明察史实,洞悉事理,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在教育上秉承摆史实、讲道理的中心思想基础上推进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理想,使之具备知史实、明事理的优秀政治品质。所以,围绕学史明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必须要将培养大学生良好政治敏感性及思辨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向。对此,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及认识论中精华内容的提取,培养大学生良好思辨意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另外,结合党史中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逐级递进的推进党史学习实践,深化大学生对社会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理解,提升大学生对认识运动无限发展原理的探索意识,使大学生能正确看待社会矛盾问题,避免陷入西方意识形态营造的错误陷阱,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提供教育支持。

(二)学史增信

学史增信即通过学习历史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高校思政课应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作为学史增信教育的突破口,加强历史传承及党史精神思想传播与延续,使大学生形成更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要杜绝大学生从个人利益视角看待问题,鼓励基于舍小家、顾大家的思想内涵,不断在精神上进行自我革新,纠正错误思想问题,提升学习探索意识,使大学生能以更为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投入未来岗位的工作实践中。换言之,以学史增信为核心的高校思政课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具有实际帮助,使大学生能在革命先烈精神思想的感染下,加强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自我约束,增强大学生对革命先烈优秀精神思想传承能力,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对大学生教育培养的正面影响。另外,学史增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承载着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推进自我革命、自我纠错的历史和经验。故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推进,必须帮助大学生明确统一的政治中心思想,夯实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三)学史崇德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基于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员干部服务工作,对塑造党员干部良好的政治形象、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有着深远影响。所以,学史崇德实际上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助推力。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将提升道德品质作为第一要素,方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支持,使人民群众能将民族发展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多年的努力奋斗,也进一步对人民群众的期望进行回应,强化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感。因此,学史崇德对于继承中国共产党人优秀道德品质也具有重要帮助。另外,从我国民族文化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注重德行始终是突出仁德思想的第一要素,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文化内涵。基于学史崇德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以明确道德准绳为中心,提升学生个人道德品质及从业素质,培养大学生优秀健康的人格,突出党史对大学生精神、思想塑造的重要性,使党史教育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科学策略。要切实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作用,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维度开展,使品德素质培养先于专业技术培养,使之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培德育德的重要引领。

(四)学史力行

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身体力行作为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长期以来我党建设工作的重点。党史中蕴含党的历史发展中党员干部事必躬亲的政治工作经验,运用其中躬行实践的中心思想,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既深化了学史力行对大学生教育培养的积极影响,也能提高教师开展亲身体验教育的实践能力,提升思政课教育工作质量。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党史教育的融入,能从培养大学生实践意识及实践能力开展布局,培养大学生知行合一的思想品质,以便更好地投身于当前学习及未来岗位的实践。此外,学史力行教育的重点,也是对党史发展中以身作则、亲力亲为良好品质的教育传承。党史中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为大学生的“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强化了大学生对党史学习的钻研能力,开拓了大学生思政学习视野,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力,帮助大学生解决当前阶段学习实践难题,让大学生真正的领悟学史力行的内在含义。

四、结语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双向融合,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是强化党史学习正面影响的有效路径,也能对解决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部分问题提供科学帮助。为更好发挥党史学习教育优势,高校应基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四个维度,做好科学布局,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课教学与时俱进开展,提升思政教育的前瞻性与有效性,使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猜你喜欢

崇德力行学史
昆明崇德水泥有限公司
Formation of L10-FeNi hard magnetic material from FeNi-based amorphous alloys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身体力行
崇德镇“蒲公英农民诗社”诗教工作纪实
崇德向善着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实事求是 力行“三严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