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的难点及对策

2022-04-07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财务会计经营

张 薇

三联学院 财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内部控制是财务会计对特定控制范围及管理范畴的“有效性”进行管理与控制的过程。在实际的管理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非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两大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地营造出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帮助企业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却面临着诸多的困境,难以充分发挥出真正的效用,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企业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确定内部控制的内容与方法,进而以科学的手段,提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质量。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内涵

内部控制主要指经济组织在社会活动与经营管理中所构建的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与业务组织制度。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现代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维护资金财产的完整、确保财务信息的正确可靠、保证经营发展与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及经济性,而在企业内部应用的自我评价、规划、约束、调整及控制的措施、手续、方法的总称。因此,内部控制的理论内涵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加强企业管理有效性,使企业在新经济形态下,将所有精力集中到产业重构、资源优化等层面,切实地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内部控制是为提升经济管理质量而形成的管理机制,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制度机制。我国最早的内部控制是着眼于财产保护、财务数据完整等方面的管理机制,注重于从严格手续、钱物分管、复核管理等层面进行管理控制的。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断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在类别与种类上也形成了内部管理与内部会计两大部分。其中,内部会计主要指涉及财会事项的管理工作,主要指企业财会人员为防止经济犯罪与财产侵吞的发生及保护现代企业资产,而制定的控制措施与处理程序。而内部管理,则指涉及现代企业技术、生产、管理、经营的各环节、各层次、各部门的管理机制,其主要目的是提升现代企业的经营水准,保障企业经营方针、目标、政策的有效执行,譬如内部技术管理、人事管理便属于内部管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指内部会计控制,是基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内部管理机制。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困境。

二、财务内部控制难点

(一)控制范畴难点

内部控制主要是由监事会、董事会、经理及员工落实与实施的,其根本目的是有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推动企业的发展。其中控制目标主要指确保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合规合法,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财务数据的准确完整。因此,内部控制是贯穿于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生产经营的管理机制。换言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现阶段,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已逐渐被抽象化、宽泛化,难以全面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在此基础上,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抓手,又将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范围被宽泛化,导致财务会计难以把握控制边界,给财务管理带来困难,极大地提升了财务管理成本,不利于财务会计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对资产安全的维护。但如果沿袭我国传统的内部控制理念或方法,将内部控制的范围局限在财务报告上,则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发展的需求。2008 年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管理者逐渐认识到财务报告准确性与真实性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甚至意识到资产完整安全、经营合规合法、战略目标实现与否对现代企业的推动价值。但与此同时,仅仅以财务报告作为内部控制依据,将难以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需求。因此,财务会计应转变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明确内部控制的范畴,在资产保护、风险评估外,确定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全控制、报告控制、系统控制及授权控制的边界与内容。

(二)控制标准难点

现阶段,我国已经构建出含《配套指引》和《基本规范》的内在规范体系,该体系是内部控制的衡量标准,并且从理论原则及实践基础上,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规范性与制约性。财务会计能够根据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实现灵活执行与设计。而执行者也拥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该套标准却表现出“刚性不足、柔性有余”的问题。假如将其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显然会导致财务会计及管理者出现观点分歧与认识偏差等问题,进而形成内部控制困境。此外,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包含缺陷控制机制及运行缺陷与设计缺陷。内部控制人员需要根据缺陷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及作用机理,将缺陷进行系统分类,构建出多种缺陷控制机制。如果相关的控制标准存在问题或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导致企业出现偏离控制目标的现象,严重影响“内部缺陷控制”的质量,难以帮助企业明确缺陷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进而对企业的战略部署与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而这种控制方式所形成的报告属于非财务报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为有效规范内部控制的标准,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及财务管理特征,制定出全新的标准机制,引导企业加强对非财务报告的重视程度,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效率,推动现代企业的长远发展,继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内部控制范畴

虽然我国传统的内部可控制是在财务管理基础上构建的,然而其核心机制依旧是财务报告的形成与管理,并没有明确非财务报告与财务报告之间的边界关系,进而导致内部控制边界及范畴宽泛化、模糊化,无法有效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所以,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首先,企业负责人应明确不同内部控制的范畴、区间及边界,制定出具有实效性与针对性的责任管理机制,使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职工,能够积极配合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质量。其次,根据内部控制的内容与要求,需对风险评估、资产保护、缺陷评估等工作进行界定与划分,充分结合非财务报告与财务报告的优势及特点,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譬如企业控制缺陷在经营管理中所产生的经济后果,能够真实有效地呈现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以此表征特定的资产状况,这样便可以将该项目归入财务报告体系中。此外,在实际的组织管理中,企业管理者需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使财务管理人员在明确自身职责的过程中,不影响、不侵犯其他部分的合法权益,不影响其他环节正常的业务活动。这样才能够使内部控制机制在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策划及管理工作时,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合理,进而使内部控制成为现代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基础保障。

(二)构建内部控制标准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主要以传统的管理标准为主,局限性较大,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理念及组织特征,提升内部控制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尤其在缺陷评价中,不合规的控制标准,将严重影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质量。因此,为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的准确度与客观性,构建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标准体系,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出发: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情况、问题及需求,制定出全新的标准体系,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其次,现代企业应根据原有的内部控制标准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包括组织架构、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及管理惯例等内容,自主制定并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标准,使内部控制执行者,能够有据可依、有规可循。虽然企业自主定制内部控制标准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然而在控制内容、衡量标准、控制举措上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将国家与企业制定的标准相融合,将国家标准作为指导性、引导性标准,进而指引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内部控制需求,完善并构建出相应的内部控制标准机制,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效率。此外,在构建内部控制标准的过程中,企业应使内部控制标准具有科学合理、特性突出的特征。在提高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做到具体、明确,切实有效,从而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复合型财会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日渐凸显。然而由于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及发展举措,导致财务人员难以真正发挥出应用的内部管理作用,进而严重影响到现代企业的市场化发展。甚至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融合到一起,致使内部控制的工作时间被压缩,极大地影响到财务部门开展内部控制活动的质量。对此,现代企业首先应该明确财务人员在内部管理中的地位,构建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加强财会人员与企业生产、营销、策划及管理部门的交流力度,进而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外部环境。其次,加强人才培养。现代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培训工作,将最前沿的内部控制理论传授给财会人员,使其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在控制中,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与实战能力。最后,引进复合型财会人才。现代企业应在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困境及内容的同时,提升对人才引进的重视,加强对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使其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中坚力量。

(四)健全监督机制,引入数字化管理

健全企业监督机制能够切实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确保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工作提供保障。在监督机制健全上,企业必须将内部控制与财务监督充分地融合起来,突出监督机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在机制健全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者的监督职能和价值,要求其对资金运作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保障企业预算能够得到顺利、有效地执行,随后在分析、检查的前提下,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企业应设立专门性的监督人员,充分、全面地检查各项财务管理、内控政策的执行状况,对出现违规行为的人员,进行相应地警告和处罚。再次,加强对各项支出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把控各项费用的支出执行标准,坚决纠正和制止乱支、多支等行为。最后,积极开展收入监督工作,指定专人对企业收入情况进行审核,以此保障所有收入都能进入企业的账户中。

而在数字化管理的层面,我国企业需要明确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以数字化平台和技术为抓手,将内部控制工作与监督管理工作,转移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强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的实效性。首先,营造自动化管理氛围。譬如在风险评估、资产保护、缺陷评估中,企业应将各类评估数据整合到计算机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比对的方式,让计算机系统自动地、智能地给出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缺陷和风险,并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预警。其次,在组织管理的层面上,企业可以通过制度制定、改进及优化的方式,鼓励工作人员将内部控制所涉及的不同环节和内容,自觉地、积极地上传到计算机系统中,从而通过数字化平台,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把控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拥有难以替代的作用,是推动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规避风险、完善运行机制、保障业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石。然而在实际的内部管理中,却存在着控制范畴模糊、控制标准不明确等问题,需要现代企业从自身发展、经济建设及政策法规等层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以此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经营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基于会计信息需求角度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框架构建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