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
2022-04-07梁利玲
梁利玲
民间文学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
梁利玲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民间文学向来是中华民间艺术的宝库,是不可遗失的珍贵财产。随着民众精神层次的不断提高,现存的大量风光旅游与民众的消费层次、精神追求之间产生矛盾,促使民间文学资源登上时代舞台,传递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推进区域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民间文学资源与旅游开发相互融合发展,利用创新驱动力,加快文学资源的传播,弘扬文学资源所传递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同时在文学资源的带动下加快区域旅游的开展,拉动旅游区域的经济、生态、文化效益增长。
民间文学;旅游开发;创新思路
民间文学被视为民间瑰宝,是我国文化历史上不可忽视的璀璨明珠,其记述了自古以来民众对生活的认知、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包括神话传说、故事谚语、歌谣谜语、史诗小戏等文学样式颇多且极其丰富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自我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民间文学作为大众生活文艺,一直起着娱乐民众生活、支撑丰富民众精神世界的作用。而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佼佼者,同样也充分发挥着娱乐民众、丰富民众精神的文化意义。发展旅游需要民间文学作坚实的铺垫,而传播民间文学的意蕴则需要旅游文化软实力进行推广和宣传,民间文学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充分挖掘民间文学内核,开发出更多富有文化价值的旅游项目。
一、民间文学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的时代背景
我国拥有珍贵的文化宝库,文化资源储备量极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其中大部分珍贵的由社会大众所创造的文化资源散落在民间,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着民众的经验,可从中窥探隐藏在民间深处的秘密,知晓民众的心理诉求和其蕴含的民间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对文化的认知和了解越来越有深度。以民间文学为主开发旅游项目的“民间文学+旅游”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认同和赞赏。以民间文学作为旅游发展的前提和承载物,以创新为驱动力,开拓旅游发展思路, “文学”和“旅游”并驾齐驱,双管齐下,对于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一)文学资源底蕴深厚
作为民间文学的摇篮和发祥地,我国在孕育民间文学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文化底蕴颇深,文化储藏量巨大。民间文学作为民众生活的“活化石”,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民众精神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旅游业融合民间文学的精髓,向民众提供民间文学最深层次的文化精粹,对丰富大众日常娱乐消遣、提升精神境界有很大成效,促进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建设道路的发展。
(二)民众凝聚力较强
地域特有的民间文学,是民众集体的记忆,是民众具有归属性的重要标识。民间文学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是有目共睹的,民众齐心聚力利用旅游资源打造深受游客喜爱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互利互助的友好局面共同促成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更能充分发挥民众的主人翁精神,提升民众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民间文学与旅游产业一脉相承,民间文学蕴含的丰富文化知识为民众提供了精神养分,旅游产业利用民间文学的优势能够开发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道路。
(三)政府支持,带头参与
民间文学是社会群体关注的对象,而旅游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第三产业,各地势必要高度重视二者结合所带来的多重效益。地方政府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的号召,聘请专家对旅游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利用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统筹协调旅游景观,充分利用民众有共同记忆的特色标志,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针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大力挖掘文化资源,设计相关文化展演活动,依托妇孺皆知的民间文学故事,演绎美轮美奂的舞台表演。如盟誓·华清宫大型山水演出,由陕西省政府牵头,与旅游集团斥资5千万修建了水上舞台,将发生在西安的四大重大事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李杨爱情、安史之乱、西安事变[1]以舞台剧的形式演出,将民众带到当时生活的场景,这种受人欢迎的浸入式体验很大原因归功于政府的功劳。除此之外,后续的修缮与整改也得到政府的鼎力协助,使独特的民间文学构成了西安独有的旅游资源。政府在严格管控和把关方面尽心竭力,旨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加大创新力度,对打造旅游新格局、发展旅游产业新业态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间文学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出现的问题
民间文学是我国文艺珍宝,具有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其拥有的传说故事、史记小说、寓言谚语、笑话小品等作品不胜枚举,丰富了民众的精神世界,成为民众娱乐消遣的重要工具。但这些民间文学作品有时候却被旅游开发商肆意改编和乱用,失去了民间文学原有的意义和价值。究其原因在于:旅游开发商未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胡诌现象不止;重心在旅游业上,轻视民间文学功能和价值;产业链条尚未延伸,创意衍生品严重缺乏;旅游展演未考虑到当地居民,旅游缺少光彩。
(一)背离史实,胡诌现象屡见不鲜
民间文学中一些故事,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打金枝、贵妃醉酒等都是永垂不朽的经典之作。然而,有些旅游开发商为博取游客眼球,对民间文学中的某一故事肆意删改,利用科技感较强、规模较大的热闹场景激起游客观赏兴趣,添加大量主观意愿,违背历史和史实材料。这种粗制滥造的新作品毫无任何新意,给游客灌输了错误的价值观和文学知识。甚至有的旅游商别出心裁,演出活动上演“野史”,以这种方式赢得大众的关注。没有证据证明的“野史”民间故事势必误导群众,失去民间文学原有的生命力。
民间文学作为我国博大精深文化中的一个分支,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文化脉络,每个人掌握的民间文学知识有限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旅游开发商文学素养较低,在不了解民间文学,未查阅相关史实资料,或者没有咨询民间文学方面专家的情况下就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删改,使其情节不完整或故事扭曲,出现胡诌现象。
(二)重旅游、轻文学现象严重
旅游开发商以营利为目的,热衷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文学方面的关注度则不是很高,导致二者处于失衡状态。旅游开发商在开发旅游项目时,更在乎的是旅游基础设施带来的收益,偏向如何整洁、美化旅游地的整体环境,通过打造奢华、极富美感、高质量建筑等开发旅游产业,而忽视文学带来的文化深层次内涵。
民间文学能代表民众最本真、最质朴的心理诉求,是特定时代的缩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给旅游业增添品质。但是一些旅游开发商急功近利,往往不去探寻民间文学最本质的文化价值,而是用一些拙劣的故事情节来搪塞观众,甚至不惜打着宣传民间文学的旗号做伤风败俗之事。这种欺骗消费者、亵渎民间文学的旅游项目是不会得到消费者的尊重与喜爱的,往往会快速走向衰败。
(三)产品未深度开发,缺乏文化创意衍生品
旅游产品是游客玩得尽兴之余,通过购买商品留住对当地美好回忆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式。开发文化衍生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才,而旅游开发商为压缩成本,降低人员投资,往往不重视旅游衍生品的开发,致使旅游景点中创意产品的投入存在空白和缺口。一些开发商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合理利用民间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开发出文化创意衍生品,产业链条短,涵盖和利用的民间文学范围偏小,未对民间文学进行充分挖掘。大多数旅游景点未真正将民间文学的内涵融入其中,因此设计出的旅游产品大多脱离民间文学,与地摊摆放的小商品别无两样,无法体现当地文化特色,毫无吸引力和创意。
(四)缺少当地居民参与,游客旅游活力弱化
民众是民间文学鲜活的素材来源,是当地旅游产业最主要的推动者和落实者;民众是民间文学融入旅游产业的核心动力,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展演活动的演员都是当地面容姣好、身材俊美的舞蹈演员出身,虽然整体效果上可能会达到民众要求,但是其中一部分展演不能凸显人物形象和所要刻画的人物性格,与原文本出入较大,无法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方言的使用会更加贴近大环境和时代背景,更能将游客带入故事情境中,让游客真正体验和领略民间文学故事描写的那个时代的文化风采,但有的旅游景点为使游客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采用普通话讲述,反而失去了故事原本的韵味,导致当地居民难以融入剧情,甚至对表演产生抵触,使得民众主人翁意识下降,游客的旅游活力弱化。
三、民间文学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
民间文学作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连绵不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众精神领域一直占据主导位置,是民众生活、娱乐的重要成分。通过挖掘民众最依赖的民间文学,结合当地旅游特色,完善旅游产业生态链和结构链,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当地旅游衍生产品,促进民间文学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实现民间文学的价值最优化与旅游产业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促使旅游产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形成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以史料为依据,以民间文学文本为主开发旅游项目
尊重历史、以史料为基准,势必要做到以民间文学资源为根本,端正对文学史料记载的态度,在尊重、敬畏的前提下,加大对民间文学的挖掘力度。只有端正态度、以文本为中心,才能将民间文学更深刻、更真实、更鲜活地融入旅游产业。要整顿市场环境,针对目前旅游市场上出现的虚假文学现象与对文学史实不尊重、对民间故事胡编乱造的乱象,一律给予相应处罚,还旅游市场一片清新、干净的文化沃土。
随着民众文化程度加深和精神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实景演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实景演出的优势在于“内容为王”[2]。要结合文本,挖掘民间文学的文化内涵,以史料为依托,加大力度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宣传与民间文学相一致的社会价值和时代精神,激发民众情感,唤起民众共同记忆,凭借民间文学的力量,发挥旅游产业的软实力作用,打造“文学+旅游”特色旅游项目,对旅游产业进行升级,激发其内在活力。
(二)合理调配文学资源与旅游项目
民间文学与旅游相互融合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民间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民间文学作为重要的隐形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传承性、民族性、覆盖性强、渗透性快、人文价值丰富等特点,其特色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文化要素,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能够促使旅游产业人文化、多样化[3]。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完善,可以为游客生动形象地还原民间文学的恢弘场景,使游客对民间故事获得更直接、更具体的认识和了解,拉近游客与特定时代人物的距离。在实践中,要合理调配文学资源与旅游项目,尽可能使二者充分融合,取得“1+1>2”的效果。
(三)充分挖掘文学资源,开发创意衍生品
创意衍生品是文化旅游的延伸和延展,反映某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价值,是表现特定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标识,具有鲜明的时代代表性和地域象征性。要充分发挥民间文学的功能和价值,利用民间文学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弥补文化创意衍生品创作的不足。要开发更多文化衍生品,促进文化产业链的延展,开拓思路,寻求多渠道共同研发文化创意衍生品。如可聘请专业团队,包括民间文学专家和艺术设计团队,广开言路,利用头脑风暴,结合旅游产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和经典故事片段,研发出受大众喜爱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衍生品;与高校合作,通过免门票方式邀请高校师生观看演出,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动手制作创意产品。
总之,可通过开发旅游创意产品,稳固旅游产业品牌,为旅游产业赢得良好口碑。
(四)将当地居民纳入旅游项目开发
民众是当地旅游产业的重要推动者,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4]。民众作为民间文学的活态传承者,始终发挥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各地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应充分利用当地居民优势,将当地居民与民间文学中有关角色融合,形成角色与场景相互贴合的演出,促进民众对民间文学产生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树立主人翁意识。另外,选角时不能一味选取体型、相貌较好的演员,要注重演员与角色的匹配度,注重提高演出的可观赏性与口碑。
四、结语
综上,当前,在我国民间文学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旅游开发商应努力克服现存问题,因地制宜,促进民间文学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要对民间文学中的精华进行充分挖掘,并使其运用于旅游项目开发,使旅游产业摆脱传统意义上单一的风景旅游模式,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也为民间文学的传承与弘扬提供新舞台,以此推动民间文学与旅游产业的共同繁荣。
[1]胡琳琳,王学勇.民间传说在山东乡村旅游业项目打造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1):153-157.
[2]赵耀锋.中国文学旅游自觉研究[J].社会科学家, 2021(8):87-90.
[3]陈炜,杨连娇.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0(1):73-79.
[4]卢敦基,马智慧.文旅融合背景下金庸武侠地理学的价值与开发策略[J].浙江学刊,2020(1):55-60.
Innovative Idea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Folk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LIANG Liling
(Guangdong Vocatioanl Institute of Pbulic Administr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China)
Folk literature has always been the treasure house of Chinese folk art, and it is a precious property that cannot be los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spiritual level, the existing large number of scenic tourism and the people's consumption level and spiritual pursuit have conflicted, which has prompted the folk literature resources to be on the stage of history. While conveying cultural value, it also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Folk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integrated and developed, using the driving force of innovation to speed up the dissemina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veyed by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benefits will increase.
folk litera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innovative ideas
F592
A
1672-4437(2022)04-0082-04
2022-05-07
梁利玲(1979―),女,广东汕尾人,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人文素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