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理论探析
2022-04-07邵潇涵
邵潇涵
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理论探析
邵潇涵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百年辉煌历史的独特精神品格。坚定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主体性的深切体认感以及对历史价值的高度肯认感。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历史使命、筑牢历史信念根基、树立科学历史观的时代需要。坚定历史自信离不开强大的底气支撑,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辉煌的历史成就和历史前景、理论创新和历史经验的累积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的深厚底气。中国共产党人要找准现实着力点,在不断深化历史认知、继续把握历史规律、持续强化历史主动中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为新时代赶考之路上交出更为优异的答卷融聚更加磅礴的深沉底蕴。
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1]围绕建党100周年的历史契机,全国上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思想灵魂洗礼,历史自信得到极大提升,也让中国共产党人缘何要历史自信、何以能历史自信、如何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等问题成为重大的现实课题。
一、中国共产党人缘何要历史自信
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出发,历史自信的价值体现为推动实践发展的能动作用。立足新时代,走向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风险更大,要解决的攻坚性难题也更多,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坚定的历史自信响应时代要求。
(一)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回望百年历史进程,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2],以高度的自觉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守牢固一贯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的实现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而历史自信是一种对实现奋斗目标始终充满信心所体现的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由此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历史使命必须要有历史自信。
历史使命的实现离不开国内外利好条件的助力。在积极正向的发展环境中,中国共产党更能获得战略机遇,推动历史使命的实现。然而当前实现历史使命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1]就以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自觉使命而言,立足新的国内大环境,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有了新定义,国家富强有了新发展要求,对历史使命的实现提出了新任务。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政治生态问题依然存在;一元主导与价值多元的文化发展问题愈演愈烈;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攻坚克难、笃行不怠的历史自信。从某种程度上说,历史自信是一种在历史演进中淬炼而成的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精神品格。坚定历史自信,能使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复杂的国内环境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毅担当精神,增强抵御风险的坚强奋斗精神,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奉献精神,从而增强中国共产党完成艰巨历史使命的信念支撑。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性”[3]的。从国外环境看,当前国际发展局势更加扑朔迷离,大国博弈日益加深,逆全球化趋势凸显,和平与发展遭受传统与非传统等各种挑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世界历史性课题更加突出,世界使命的实现更加艰巨。坚定历史自信,能使中国共产党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中保持战略定力,在各种风险挑战中怀有强大的政治勇气,以更坚定的决心信心投入到“天下为公”[2]的世界历史伟业中。
(二)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筑牢历史信念根基的现实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是一种对自身坚守历史信念的积极精神力量,内在包含了革命信仰、理想信念等精神方面的自信,从根源上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自信。历史自信能够为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信念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指引,并使其更加理性而坚定,由此筑牢历史信念根基必须要有历史自信。
对马克思主义牢固一贯的历史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在任何时候都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坚毅前行的精神武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融与日俱增,特别是由于网络全方位传播的推波助澜,一些思想观念传播早已超越国界的限制,异国的评价介入中国的思想领域,一些社会成员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出现了信仰危机、信仰模糊动摇等问题。尤其是随着智能传播场域的开拓,一些不怀好意的西方政治利益集团,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不惜利用算法在信息来源中的隐蔽性与分发传播中的灵活性,将一些极具迷惑性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通过技术“黑箱”对我国进行多方位的思想渗透与分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信念根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此外,伴随着历史与时代的发展,诸如马克思主义是否失去价值,是否还能发挥作用等问题不断侵蚀着一些人的思想,导致一些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大考验面前不能坚守政治立场,甚至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丧失对自身历史信念的自信。实质上,这是坚守与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两股力量博弈,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价值的生死对决。在这种严峻的思想博弈情势下,充分肯定自身的价值意义,才能从历史发展中感悟思想伟力,守好根本,明辨是非,主动破除信仰信念壁垒。坚定历史自信,能够使中国共产党人自觉从党史中找寻来时路,在树牢坚定的政治意识中主动筑起防御外敌干扰的坚固屏障,始终如一做到历史立场不变、前进方向不偏,进而以更加理性、更加从容自信的底气坚守历史信念。
(三)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科学历史观的重要前提
科学历史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社会事实为依据的正确史观,其树立离不开实事求是的原则支持。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客观历史给予的充分肯认,与自知、自省、自觉等是耦合共生的,由此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科学历史观必须要有历史自信。
近代以来,由于中西方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2],一些社会成员在民族自卑心理的错误导引下,很容易形成歪曲的历史观。时至今日,社会上仍然存在一种错误观点,即片面割裂历史事实,将近代中国的落后归结于中国历史本身,甚至赞同“中国历史停滞论”等谬论。特别是伴随着错误历史观的沉渣泛起,这些错误史观打着“学术研究”的外衣,肆意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片面丑化党史中的政治领袖与杰出人物,尤其是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典型代表的错误历史观遮蔽党史中的历史真相,对于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产生极大的破坏力。长此以往,错误历史观在社会上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就有可能污染破坏部分社会成员的科学历史观。从表面看,歪曲的历史观是对某一历史事实或历史事件的错误理解,实质却是认识论上的唯心史观,由此批判唯心史观、树立科学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非常紧要的现实课题。作为对唯心史观的颠覆,对抗错误历史观的首要方法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坚定历史自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历史成就和历史实际的把握,建立对历史发展的效能期待感形成历史自信,这种历史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建立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的自信。从某种程度上说,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历史情境的清醒认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一种体现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原则的自信。历史自信所秉持的实事求是原则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研究中坚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唯物论的立场,能够从根本上揭开错误史观伪学术的面纱。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能够让中国共产党人产生更强烈的确定感与自信心,以更加从容沉稳的心态研判大势,更加理直气壮地在全社会宣传整体真实的历史,反击错误历史观的激烈进攻,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记忆。
二、中国共产党人何以能历史自信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4]本源性的先进基因、强劲的实践支撑以及深厚的理论积淀凝聚而成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的深沉底气,中国共产党人当然有充分资格和充足理由自信。
(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是历史自信的核心
先进性从根源上涵括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对先进性的正确认知是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作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起点就显示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先进属性,其与生俱来的内在先进性自然构成了历史自信的核心。
先进的阶级基础是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首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起就以无产阶级为阶级基础。与其他阶级相比,无产阶级具有显著先进优势。无产阶级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相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是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先进政治力量,同时无产阶级是一个不占有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因而它的革命性也最坚决,也最能和落后的社会制度作彻底斗争,是历史进程中最具有先进性的伟大阶级。中国共产党作为以无产阶级为阶级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内在的先进阶级基础使得中国共产党拥有无比自豪的阶级先进性,由此产生强烈的阶级自信,最终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高度肯定自身主体性与强烈历史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时,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品质内在生发了先进的政党奋斗目标。《共产党宣言》对这一先进奋斗目标作了非常清楚的阐释,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和保障的自始至终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利益,从来不曾有过任何自己的私利。这内在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全部奋斗主题都是以人民为价值指向,将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作为最终的目标追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人民就是江山的发展思想展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人民的现实需要度和利益实现度展开百年历史征程,通过砥砺奋斗保障人民群众的合理关切,并紧紧依靠人民、信任人民,造就了辉煌的为民服务成就,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完全信赖,坚定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信心。由此,先进的奋斗目标使中国共产党人产生深厚的目标自信,也是百年大党的最大底气与核心所在。
(二)辉煌的历史成就和历史前景是历史自信的基础
历史实践是中国共产党过往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与留存。历史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积极成果;而历史前景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历史实践和取得历史成就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利好预期。历史实践和历史成就是历史自信产生的“母体”,没有历史成就的取得,便没有历史前景的开辟,也就无所谓历史自信。
在百年砥砺探索的实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历史性成就是有实据可依的,是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和切身体会到的客观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当然有底气自信。具体来说,在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致力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立足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继续团结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辉煌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落后的境遇,以一个全新的精神面貌推动社会主义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毫无疑问会给中国共产党人带来高度的历史自信。辉煌的历史性成就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历史前景,中国共产党正满怀信心地带领全国人民朝着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行。特别是立足新时代,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并成为世界发展的积极引领者,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光明前景的到来是大势所趋,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都应该满怀信心,以振奋昂扬的精气神,更加从容地坚定历史自信。
(三)理论创新和历史经验的累积是历史自信的积淀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政党发展、民族进步离不开科学理论武装。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的政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累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为历史自信积淀了理论底蕴。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和历史经验的累积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密不可分。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命题的提出及其理论经验的积累而言,本身就是在中国共产党人深切感知自身历史主体性、充分肯认所选理论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生发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革命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理论涵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总结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作深化概括,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赓续奋斗,在新的国内外发展局势下进一步探索党的建设、科学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持续深化对“两个结合”的认识,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发展历史经验,对遇到的新课题作出新的时代解答,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理论智慧的政党,是一个善于在理论创新中凝练历史经验的政党。理论创新和历史经验的累积使中国共产党人对理论的时代更新葆有朝向未来的乐观主义的信心,厚植了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并在实践的作用下积淀为坚定的历史自信。
三、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
“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5]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论断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更高层次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的关键点。
(一)不断深化历史认知是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
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1]。经验性认知是历史认知的初级阶段,表现对历史事实的零散了解,需要通过外部的党史学习教育得到深化。理论化认知是历史认知的高级阶段,是对历史全景的系统把握,需要通过树牢内部的历史思维得到深化。对党的历史认知越深透,历史自信的根基就越牢固。
首先,要强化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对历史事实的经验认知。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事实的准确认知不可能自发形成,“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6]只能将某种现实存在的历史事实,灌输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头脑中。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的必修课常修课,构建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持续增强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事实的经验认知,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成果,进而增强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的恒久性。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对党史进行全面梳理,使全党加深了对党史事实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对选择理论的历史自信。一百年来,以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完善对历史事实的认知,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养成了一种深深的历史自信心和内在的历史使命感。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党史学习教育更应该一以贯之,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事实的经验认知,更好发挥历史主体性,形成愈益明确的历史自信意识,从而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
其次,要树牢历史思维,不断深化对历史得失的理论认知。“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7]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历史得失的一贯立场和态度,也是科学历史思维的生动体现,同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历史自信。科学历史思维能够指引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全面、实事求是地对待党史发展中的得失问题。树牢历史思维是不断深化理论认知的应有之义,历史思维越牢固,越能形成较为理性的认知,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的程度就越强。为此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善用大历史观、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等科学历史思维研究看待历史,要从历史长河出发,密切结合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华民族180多年斗争史来正确分析党的百年奋斗史;要自觉运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唯物史观来看待党史发展中的曲折探索;要始终如一从党史发展的全貌来正确看待评价党史历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此外,中国共产党人要自觉以科学历史观和科学历史思维破解历史虚无主义的伪科学面目,努力加强对错误思想的理论辨析,在知得明失、固本培元中筑牢历史记忆,进而增强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的科学性。
(二)继续把握历史规律是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的关键环节
“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8]继续把握历史规律,既要在尊重历史经验、洞察历史大势中认识尊重规律,奠定继续把握规律的坚实基础,更要在指引历史实践中运用规律,为规律的进一步把握开辟道路。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历史自信就越自觉、越坚定。
首先,尊重历史经验是继续把握历史规律的前提基础。历史经验的抽象与深化形成了历史规律,尊重历史经验是把握历史规律的认识论基础。而善于在历史大河中凝练历史经验、并以历史经验的累积推动党自身的发展壮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经验的探索经历了异常艰辛的过程,尊重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继续把握历史规律中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这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自觉尊重一百年来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以倍加珍惜的态度对待党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的历史经验,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历史发展和历史选择。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精辟概括的十条历史经验,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方位中继续把握历史规律提供了重要遵循,必须要长期坚持并推动其不断发展。
其次,洞察历史大势是继续把握历史规律的纵深拓展。历史大势蕴含了一个事物的历史发展走向,对历史大势的准确洞察是把握历史规律的深层次要求。继续把握历史规律就要深刻洞察历史大势,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国内外局势正在发生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世界处于新的大发展大调整演变期;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已然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对比,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正在走向无比光明的、不可逆转的历史光明前景。能够准确洞察历史大势使中国共产党人产生更为强烈的确定感和更为稳定的自信心,从而在自觉顺应历史大势、自觉变革社会的时代演进中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
最后,指引历史实践是继续把握历史规律的价值归宿。历史规律源于对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揭示,在指导社会实践中获得自身价值,对规律的自觉运用是把握历史规律的现实旨归。党在百年奋斗中,基于对“三大规律”的科学认识,组织动员亿万群众投入伟大事业、探索伟大道路、开展伟大斗争,持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要善于发挥历史规律指引历史实践的价值功能,在认识世界发挥历史能动性基础上不断创造历史新契机,为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奠定扎实的未来信心基础。
(三)持续强化历史主动是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的未来指向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绝不是安于躺在过去的历史功劳簿上,而应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持勇毅前行的历史主动。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历史规律基础上,自觉能动地改造社会历史的独特精神品质,是历史自信的行为能动状态,是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的未来指向。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本身,是对过去历史作为的自信,更需要在持续强化历史主动中转化为将来的自信。历史主动越强化,对未来的历史自信就越坚定。
首先,站稳人民立场是持续强化历史主动的现实着力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从“现实的人”出发,将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作为全部事业发展的中心主题,由此持续强化历史主动需要从人民群众“剧作者”中汲取历史主动力量。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如一与人民群众同向同行,“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始终如一保障人民利益;要认真察民情访民意,深入基层群众,用心用力用情切实了解并解决人民群众的关切诉求,重点关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围绕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重点需求,不断提升造福人民的广度与精准度;要持续增进人民文化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要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时刻以惠泽人民的实现度作为评判实践成就的行为标准,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宏图伟业的历史自信。
其次,勇于自我革命是持续强化历史主动的精神动力。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优良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坐标中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独特优势所在。“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9]勇于自我革命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体性与历史自觉性,是引领和驱动自身建设的重要原因,也是进一步强化历史主动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要持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自身发展的痼疾;要永葆自我革命的勇气,勇于突破精神枷锁,净化思想根基;要坚守自我革命的定力,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打虎”“猎狐”,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生机活力,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核心。
最后,抓准战略机遇是持续强化历史主动的重要基石。能否准确把控战略机遇关系到一个政党发展的命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时刻谨记历史重任,以高度自觉的责任担当,在充分把控战略机遇的基础上做出科学谋划,持续推进党的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要自觉胸怀“两个大局”,持续强化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把握“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重点分析判断国内外复杂局面可能对我国产生的严峻挑战;要努力强化战略思维,善于自觉从战略上分析历史发展课题,重视从战略角度保持中国与世界的良性发展关系;要牢牢坚守战略定力,在重大关头以自身的确定性对冲不确定性,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继续发扬斗争精神,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时期的主动,赢得未来历史发展的主动权。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是价值论与实践论统一的自信。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历史自信既反映了百年大党的独特精神品格,也是对“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0]命题的系统思考。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在更大程度上、更广范围内、更高境界的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车轮必将向着更加光明的前途勇毅前行。
[1]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01).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EB/OL].(2021-11-16)[2022-04-28].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
[3]本报评论部.我们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N].人民日报,2022-01-19(05).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6.
[5]本报评论部.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2-01-20(05).
[6]列宁.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9.
[7]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
[8]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02).
[9]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2-01-01(01).
[10]王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N].人民日报,2022-04-19(09).
G641
A
1672-4437(2022)04-0004-06
2022-05-20
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17BKS142)。
邵潇涵(1997―),女,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