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2-04-07常素芳
常素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问题及对策探析
常素芳
(开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与“学”方面还存在一些教师“讲不准”“讲不深”“讲不活”,一些学生“不愿学”“不乐学”“不会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破解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根”与“本”,把握“事”“时”“势”,立足 “实”“新”“活”,推行“教”“考”分离,着力更新教学理念,增强教育实效,提升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键作用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和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学生如何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同向同行。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1]长期以来,各高校严格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与“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教师的“讲不准”“讲不深”“讲不活”问题
1.“讲不准”
在各省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听课、大调研”中,很多专家分组听到同一门课程同一进度时,发现大部分学校能按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依据马工程最新版教材和教学大纲组织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研究确定教学进度和内容,形成了统一的参考教案[2]。而个别学校明显没有实行集体备课,教师各行其是,缺少对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痛点和盲点的集思广益与充分研讨,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走外跑偏”的现象。
2.“讲不深”
一是缺少长期、持续的投入、研究和坚持。一些教师希望靠“短平快”的突击获得较为短暂的“亮点”,缺少潜下心来、放下身段的研究精神与治学态度,缺少对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的系统把握与深入研究,缺少对教学方法的认真思考与精心设计,缺少对讲课内容的用心打磨与反复推敲。二是割裂教材体系,不求甚解。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便利的教学条件,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部分教师教学上的“惰性”。课前准备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料时“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者生吞活剥,对很多东西流于一知半解,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将道理讲深讲透。三是不能与时俱进,应势而新。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课程全部使用2021版的新教材,但个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不能做到识变应变,不能在“变”和“不变”中准确把握新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变化,不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不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
3.“讲不活”
新媒体、多媒体、融媒体、全媒体、自媒体以及新兴衍生媒体全时空无障碍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打破了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交互式、立体性、可视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在坚持教育内容为王的同时,教育形式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同时,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是单一部门单纯一条线的工作,需要聚集和发挥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整体合力。“大思政课”建设也是大势所趋,但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仍停留于单向的灌输与单一的手段,教育视野仍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圈子里,采取居高临下式的“灌输”和“干巴巴、冷冰冰”的说教,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能精确识别学生的关注需求,不愿意采用和尝试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有利于师生共同探究、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与教育平台,导致课堂呆板沉闷,师生之间缺乏“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更别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二)学生的“不愿学”“不乐学”“不会学”问题
1.“不愿学”
一是体现在学生出勤率方面。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职业发展作用有限,在今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对于自身的用处不如专业课,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勤率略低于平均水平,学校不同教学单位之间差异也比较大。但相对来说,一年级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出勤率比二年级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勤率要高。二是体现在学生的抬头率方面。一些学生迫于学校教学管理规定硬着头皮到教室听课,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或是任你讲得天花乱坠,我自沉迷于游戏、刷剧、刷抖音岿然不动。究其原因,手机的“双刃剑”作用让人又爱又恨。学生带手机到课堂,各种教学软件的应用,使得“手势点名”瞬间完成了考勤,“即问即答”短时完成了发言,但也使得学生成为了低头族,看手机时专心致志,听课时却心不在焉。三是体现在学生上课的精神面貌方面。一些课堂教师满腔热情,但由于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艺术不高,导致学生无精打采,听讲不入耳也不入心。
2.“不乐学”
一是反映在听课态度上。大班教学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教学时,合班上课的班级涉及统招、分类招生等多类型学生,学生的知识层次、理论基础、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对教学内容学生“吃不动”或“吃不饱”时,就干脆啥也不听。二是体现在学生做笔记上。很多学校为学生专门统一印发了课堂笔记本,定期评比,最后结集成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也有院校相当多的学生不做笔记,或只在教材上偶然为之,随意性很强。
3.“不会学”
一是一些学生既不做课前预习,也不做课后复习。实际上几乎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有这方面要求,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置若罔闻,上课时也不带教材,认为听老师讲就行了。二是一些学生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多教师试图运用问题链教学法引导学生,但学生或是提不出问题,或是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或只是习惯于从文献之中解疑释惑,不会从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发挥教师关键作用,引领学生堪当重任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4]。因此,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要落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关键作用上。
(一)坚持“根”与“本”,更新教学理念
1.“根”就是立德树人
如何用心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其理解丰富多样,如仁心、倾心、专心、真心、精心、潜心、留心、修心、热心、信心、走心、上心等等,不一而足。如此“用心”阐明了一个道理,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仅仅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讲授一般的大道理,而是以理论、知识、道理为载体,育人育心,育人育德。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才有正确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否则就会导致教育改革与教育目标南辕北辙。
2.“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缺少了对学生的关注,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念,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行的教学改革也会是盲目的、浅层次的、苍白无力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主动关注学生自我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社会多样价值并存的现实,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成长规律和学习习惯。“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才能形成强大的着力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二)把握“事”“时”“势”,增强教育实效
1.“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因事而化
从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特点与规律来看,他们更容易在鲜活生动的故事中形成一定的认知。基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说“理”讲“理”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准契合点将各种主题鲜明、形式鲜亮、内容鲜活的精炼故事,如脱贫攻坚故事、疫情防控故事、乡村振兴故事、生态文明建设故事,纳入教材体系、融入课堂。当学生从教师的阐述讲解中深刻感受到自己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有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有魅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时代[5],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乘风破浪的时代,处于中国人民砥砺前进奋力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时代时,学生自然而然由内心而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实现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便水到渠成了。
2.“时”就是把握时代主题,因时而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敏锐把握时代主题,识别德育契机,因时而进、应势而动。如党召开的重大会议体现了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对时代迫切需要回答问题的积极回应,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非常宝贵的德育契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能及时有效将会议成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将来为什么依旧能够成功,党和人民共同创造了什么样的精神财富并在新时代实践中如何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起着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3.“势”就是把握教育发展大势,因势而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政策与文件,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与良好态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认识时代发展大势、教育发展大势、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大势,呼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担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责任与使命,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探索富有时代性的立体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立足“实”“新”“活”,提升教学艺术
1.“实”就是教育态度要实起来
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没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心,没有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事业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担负着为党育人与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时,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教育态度。既要为“经师”,悉心传道解惑;又要为“人师”,以自身良好的德行涵育学生。
2.“新”就是教育内容要新起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相比于其他课程教材更新快,教学内容要随着时势的变化而变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既要遵循教材,又要与时俱进,及时根据时代的变化,将党的重大创新理论和重要会议精神补充进教材体系与课堂讲授,将事关意识形态方面的主题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捕捉社会焦点、社会热点问题蕴含的德育契机适时开展教育。依据学情实事求是分析,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特征、思想疑点、理论需求点进行集体备课,把握教材,熟悉学生,有的放矢,让教学内容讲授既准又新。
3.“活”就是教育方法要活起来
如何让信息化手段单纯应用于教学变为赋能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通过多种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点头率和获得感,教育方法的“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可回避的方面。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弯下身子,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点和关注点。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讲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入耳入心?教师除了通过理论讲授呈现会议所蕴含的理论魅力、实践张力与信念伟力之外,合理运用教学平台与教学方法,同样是讲新、讲活会议精神不可或缺的基本途径。如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发展历程、历史经验与重大成就、奋斗目标,社会调研性教学有助于学生从实景实境中探寻偶然到必然转换的实践逻辑;基地体验式教学则有助于学生从鲜活场景中把握理想向现实行进的真实足迹;情景沉浸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模拟再现中体验感性向理性飞跃的认识升华;而网络拓展式教学则有助于学生在立体时空中感悟历史对现实未来的耀眼映照。
(四)推行“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
1.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教考分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利于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讲、学生积极学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导向性和规范性,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知、情、意、行相统一。教考分离过程中,要坚持动态考核和静态考试相统一,探索构建全过程学业考核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平时考核+行为评价+期末考试”三结合的方式,实现考试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
2.严格程序,精心组织
一是完善课程考试大纲。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课程制定考试大纲,对试卷结构、试题形式、考试时间等作出规范性说明,为考试命题和学生复习提供权威依据。二是组建命题专家团队。邀请教研室主任与高级职称教师组成教考分离小组,发挥其在制定考试大纲、开展教学研究、确定考试形式、建设课程题库、开展试卷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科学确定考试题型。根据学生特点确定识记型或理解型试题,客观性试题侧重于应知应会内容,主观性试题侧重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四是建立理论考试题库。每年根据教学要求和课程建设情况适时更新。五是科学运用考试结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成绩不仅纳入班级评优,学生奖学金评定、入党、评优评先、毕业鉴定等评价体系,而且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评指标体系,激发师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规范管理,加强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考分离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考分离相关工作。二是规范管理流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科学制定考试方案,精准抽选考试题目,宽严相济批阅试卷,全面分析考试成绩,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形成高效、严谨的闭环考核流程。三是加大投入力度。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考分离专项工作经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管理平台,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考分离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1).
[2]赵玉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路径探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46.
[3]习近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5.
[4]人民日报评论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20(01).
[5]保建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8(2):44.
G641
A
1672-4437(2022)04-0013-04
2022-08-01
教育部社科司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教学研究项目(20JDSZK095)。
常素芳(1972―),女,河南开封人,开封大学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