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生态保护现状与资源可持续管理模式

2022-04-07时光宇

现代农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园资源生态

徐 旭,时光宇,徐 斌,黄 星

[1.衡水江成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北 衡水 053000;2.吉林省师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12;3.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 德州 253000]

1 湿地及其生态功能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 的海域。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功能。湿地具有强大的水文调节功能,是天然水资源的“贮存库”,可有效贮存和滞留降水、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维持区域水量平衡[1-2]。同时,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通过湿地储存来自降雨、河流过多的水量,避免发生洪水灾害,同时,也保证了工农业生产用水[3-5]。湿地具有突出的净化水质功能。湿地减缓排入水流的速度,且植物根层拦截和吸附污染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如氮、磷、钾等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植物根层,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6-8]。复杂、多样的湿地生态环境,不仅是生态系统中巨大的“基因库”,也是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特别是水鸟栖息、越冬和繁殖地[9-10]。湿地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固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并放出氧气,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储碳库”[11]。因此,湿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福祉和改善生活环境。

2 湿地资源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湿地也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生态系统,已成为众多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最后栖息地和繁殖地,人类生存、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均依赖于湿地资源[12]。然而,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了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和功能退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湿地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存环境[13-14]。因此,湿地面积萎缩与功能退化已成为全球性的议题。

目前,湿地面积仍在不断下降,且未得到明显减缓。根据国际湿地公约 “湿地范围趋势指数(WET Index)”估计,在1970—2015年,滨海湿地和内陆自然湿地面积都下降了约35%。我国湿地退化也较为明显,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的同口径对比,我国湿地总面积减少了339.63万hm2,减少率8.8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 万hm2,减少率9.33%[15]。在过去近百年间,由于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大量的湿地被开垦为农田或作为生产生活用地,造成了湿地面积的损失,湿地景观破碎化,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基于中国土地覆被数据集(China Cover) 中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沼泽湿地和耕地数据[16],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990—2010年,中国沼泽净损失面积为175.89 万hm2,20年间相对净损失10.7%[17]。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加之气候变化的叠加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变加速,水质改变、生物多样性降低,驱动了湿地功能退化。

3 我国湿地保护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和《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大部分省份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或规章。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建有64 处国际重要湿地、29 处国家重要湿地、899 处国家湿地公园,初步建立湿地保护体系。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前,湿地遭受非法侵占、围垦、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严格控制占用湿地,防范湿地不合理利用。湿地利用统筹考虑湿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因素,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尽管我国湿地保护率近10年来由30.49%提高到了43.51%,但湿地生态状况仍不容乐观。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因子已经由10年前的围垦、污染和非法狩猎3 大因子,转变为目前的围垦、污染、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和采集、基础建设占用和气候变化6 大因子。湿地威胁因子、退化驱动力及其影响频次和范围也呈增加趋势。因此,深刻认识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重要性,认真总结我国湿地保护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系统谋划今后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对可持续利用模式进行系统全面的探索研究,增加湿地面积,提升退化湿地恢复后的生态功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等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

4 湿地资源可持续管理模式

湿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模式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资源安全。要发挥湿地的多功能效益,就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制止目前普遍存在的掠夺性开发湿地资源的行为,使湿地与人类长期和谐共存。

4.1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湿地公园是以具有显著或者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可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者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区域。国家湿地公园是开展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是湿地资源抢救性保护和扩大湿地面积的有效措施,也是系统开展湿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15]。湿地公园建设多以规划设计案例研究为主,涵盖了规划设计理念、技术与方法研究[18]、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湿地公园规划中的应用研究[19],湿地重要植物资源保护和恢复为主的湿地公园建设、以鸟类栖息地保护为主体的湿地公园建设与规划[20]。自2010年《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公布以来,全国湿地公园申报及建设热度逐年增加。2017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改,提高了国家湿地公园的申请条件和准入门槛,对国家湿地公园申报的数量和质量采取了控制措施。湿地公园建设,对于湿地保护尤其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生态区位湿地的保护意义重大。

4.2 湿地生态产业是一种新兴的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我国各省市结合自身资源特征,形成了多种湿地生态经济产业模式,包括基塘湿地农业模式(桑基鱼塘模式)[21]、鱼菜共生模式[22]、立体稻作种养模式(虾共作立体种养模式)[23]、多功能种植-养殖耦合模式(苇-鱼-蟹-禽立体一育三养模式)、水库消落带多功能湿地农业模式、湿地轮作模式、山地湿地农业模式以及湿地农业文化遗产模式[15]。湿地农业涉及的基础学科研究领域较为广泛,有鱼-稻-苇-蒲模式[24]以及苇-蟹-鳜-鲴模式[25],与此同时,开展了生态农业碳汇研究[26]、湿地鱼类群落研究[27],以及有机氯杀虫剂在湿地农业中的水平监测[28]等研究。湿地农业作为新兴的复合生态系统,是湿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的交叉利用模式,是湿地生态系统研究领域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方向。

4.3 城市湿地的研究较为新颖,也是湿地管理的重要形式,其案例研究较为稀少[29]

城市湿地是位于城市及周边,与城市人居环境产生互动作用的水陆过渡性质的生态系统[30-32];目前,关于城市湿地的基础科学研究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关注,包含城市湿地的水质净化研究[33-34]、城市湿地质量和价值评估[35]等。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的加强,导致了大量的外来植物,对本土物种造成了威胁,学者针对大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植物入侵导致多样性变化开展了相关研究[34,36]。对比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因子,区域管理水平是影响城市湿地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管道布局、城市住房、不规则定居点等因素直接决定了城市湿地健康与可持续性[33]。近年来,城市湿地的保护与恢复逐渐受到重视,201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目前,城镇扩张、热岛效应等城市环境问题、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需求和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城市湿地的规划不仅仅是湿地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也是湿地保护的现实需求。

5 湿地可持续管理研究展望

探索湿地可持续管理模式是现阶段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议题,也是实现湿地生态保护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统一的迫切需求。湿地资源管理模式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主要有以下3 个方面展望。

5.1 湿地恢复与资源利用需多元化

我国湿地类型多样,涵盖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滨海湿地等,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湿地类型、功能要求、经济现状等因素,进行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合理性的论证,确定恢复目标、恢复措施、恢复后的评价指标,需建立一系列适宜的湿地生态恢复策略、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模式与方式。监测恢复前后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并确定参考生态系统进行恢复效果评估。

5.2 湿地保护与局域经济发展矛盾突出

人类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仍然在持续扩张。主要原因是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空缺,湿地土地属性界定不清,缺少有关湿地的法律、法规;湿地多部门管理,权责不清,管理混乱;湿地基础研究缺乏,湿地保护缺乏科技支撑;湿地恢复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整体水平与国外存在差距;湿地保护意识淡薄,亟须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湿地保护投入不足,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未形成。

5.3 退化湿地生态产业模式的风险评价

退化湿地系统恢复后形成的生态产业是一项技术复杂、时间漫长、耗资巨大的工程。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及其内部运行机制掌控的局限性,往往对生态恢复的状况以及最终生态系统演替方向难以准确地估计和把握,导致湿地生态产业模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对被保护对象、保护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论证,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应尽力做到在最小风险、最小投资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效益,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应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猜你喜欢

公园资源生态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在公园里玩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