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科学防控水平措施探讨∗
2022-04-07刘环宇刘洛余
刘环宇 刘洛余 娄 超
(河北省承德市林业和草原局,河北 承德 067000)
承德市是京津冀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重要生态环境支撑区,全市有林地面积2 370 666.67 hm2,森林覆盖率60.03%,林木蓄积量1.02 亿m3,草地总面积455 313.33 hm2,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地63处,全市7 县1 市3 区均为“国家Ⅰ级火险县级单位”。近年来,承德市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决贯彻“防火责任重于泰山,要坚持安全第一,切实把半个多世纪接续奋斗的重要成果抚育好、管理好、保障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持“生态建设、保护优先、防火第一”的原则,取得了连续29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成绩。
1 强化责任体系,构建“不松”格局
1.1 压实主体责任
按照国家机构改革要求,承德市对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体制机制进行调整,根据《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体系建设意见》,全面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应急处置、责任落实三方面机制,建立起应急、林草、公安为主、相关部门为补充的应急指挥体系。同时,通过行政区域负责制、单位系统负责制、分片划区责任制,制定护林防火公约、奖惩措施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完善森林草原防火管理工作,将责任层层压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形成事有人管、火有人防、责有人担、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1.2 严格督导考核
建立健全“明察暗访、定期通报、公开约谈、责任追究”四位一体的督导考核机制。将明察暗访常态化,防火期内省市县三级防火专项督导组深入一线对乡镇、村组和防火重点区域实地检查,找准问题短板、堵塞工作漏洞,切实将火灾消除在未燃之时、成灾之前。重点时期,市指挥部成员单位组成督导组,采取三位一体督查形式驻县督导,查问题、促整改,切实把责任压实到一线。
1.3 严肃追责问责
严格落实《河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制规定》,对每起火灾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彻底查明原因,倒查责任,确保全市森林草原资源安全。
2 强化源头防范,构建“不能”环境
2.1 加强宣传引导、舆论先行
以宣传《森林法》《草原法》《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河北省森林防火规定》《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和承德市《全面禁止野外用火的决定》《春季封山防火公告》为重点,着力开展“三大宣传活动”。“敲门见人”打通“最后1 km”。针对老人、儿童及其他特殊人群(9 388名)的监护人开展“敲门见人”宣传教育,做到了不漏村、不漏户、不漏人,全方位提升群众防火意识。“走街入巷”实现全方位发力,组织开展“千车万人”上路宣传活动,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不间断宣传,并在环塞周边乡镇设立语音提示杆和应急广播每日播报防火宣传语音提醒。“铺天盖地”开展立体宣传,利用市县区电视台、电台、承德日报、承德晚报等传统媒体和公众号、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进行高频率、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报道,全力营造铺天盖地、家喻户晓的舆论氛围[1-3]。目前,全市张贴《春季森林草原封山防火公告》《承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野外用火的决定》3.7 万张,悬挂条幅防火旗、发放明白纸、刷写宣传标语100 万余张(条、面)。
2.2 突出隐患排查、消除风险
整合全市护林员、河道管理员、扶贫公益岗等组成清理队伍,开展“清坟边、清地边、清林边、清矿边、清路边、清隔离带”的可燃物“六清”行动,做到应清尽清、不留死角;同步开展林牧区输配电线路隐患排查,并依托林火视频监测探头,每天进行排查并下发风险隐患清单,限期整改,整改结束后,利用视频进行复查,有效降低了火灾隐患[4-7]。目前,全市共清理路边、地边、林边1.72 万 km,坟头45.6 万处,矿边1 839个,隔离带5 696条;排查输配电设施隐患3 043处,已全部整改完毕;“大排查大整治”排查出各类隐患111处,已全部整改完毕;每天利用视频对秸秆等可燃物排查并下发问题清单,共下发问题清单3 925个,已全部整改完毕。
2.3 严格网格管理、群防群治
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推动“县、乡、村、护林护草员四级联动”责任制,形成13 142名林长+24 176名护林员+22 716个网格体系,逐网格明确直接责任人和监管责任人,通过推行APP定位、实行护林员“基础+绩效+奖励”等级化工资管理,确保按规定和标准巡查值守。同时,在全市设立1 031个临时防火检查站、流动检查哨,严防各类火种进山入林;全市9 388名特殊人群全部建立台账,并落实“五包一”责任制(一名包乡镇处级干部、一名包村乡镇领导、一名包村乡镇干部、一名村干部、一名护林员),坚决杜绝火种进山入林。
3 强化火源管控,构建“不敢”氛围
3.1 落实监控推送机制
充分利用全市1 854个视频点位进行全天候巡查,健全“135火情推送打击机制”,实现发现、排查、处置全链条管控。发现野外用火和火情后,市森防指办公室1 min内将视频证据推送市、县两级110指挥中心,县指挥中心1 min内推送至属地派出所,派出所3 min内出警对肇事者严惩,同时1 min内推送县森防指,5 min内组织专业力量扑救。特别是在清明、五一等重点时段,加强对坟头、耕地内可燃物视频监管,发现隐患第一时间锁定、第一时间处理。
3.2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按照属地管理责任,应急、林草、公安等部门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增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履行防火责任、拒绝接受防火检查、未经批准野外用火等行为,一律从严从快查处。2021年防火期以来,因野外违法用火行政拘留457人,有效震慑了违法用火行为。
3.3 加大公开曝光力度
利用市县两级电视台、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体和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加大对于野外违法用火行为人、行政处罚当事人和火灾案件肇事者的公开曝光力度,形成强大震慑效应,提高广大群众自觉防范和遵规守法意识。
4 强化协调管理,构建“不漏”网络
4.1 加强火险预警监测
建立健全应急、林草、气象等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形势,发布火险气象预警信息,提示各级防火机构提前做好火灾防范工作。每日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更新实时数据,查看全市13个县市区的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风向、风速等天气情况。同时,充分利用全市1 854个监控视频,进行全天候、全时段监测,及时发现火情火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2 处理好旅游和防火关系
按照“应急和林草部门业务指导、旅游部门行业指导、旅游景区具体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旅游景区防灭火措施,落实各级旅游经营单位防火主体责任,构建“良性循环、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目前,防火期内涉林景区全部封闭管理[8-9]。
4.3 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在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重点时期,应急、公安、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在全市形成全面禁售烟花爆竹和可燃祭祀用品的严管态势[10]。
5 强化应急处置,构建“不乱”体系
5.1 完善应急预案
市县两级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特殊时期、特殊区域专项预案制定修订全面完成,并对预案进行实战模拟演练,不断提升预案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同时,依托全市视频调度、三维电子地理信息、卫星通讯、无人机视频回传等系统,形成了指挥调度、预警监测、通信保障三位一体的应急处置体系,实现省市县指挥中心和火场互联互通,确保发生火灾时,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开展。
5.2 建强应急队伍
以“队伍精干、装备精良、反应快速、指挥高效”为目标,按照“市支队-县大队-乡镇中队”的建设模式,全市建成森林草原专业消防队伍274支、4 124人。其中,市级和县市区各100人、省直属林场各30人,每个乡镇和县属国有林场不少于8人;市本级储备物资274.4 万元,各县(市)区7 325.8 万元,配备大型消防水车26辆、运兵车307辆、风力灭火机1 740台、无人机39架。同时,加强环塞和环京乡镇扑火力量,在围场县城子镇、哈里哈乡和红松洼保护区派驻3支共42人靠前驻防中队,环京乡镇由每乡镇8人扩充到16人,并配齐单兵和标准班装备,时刻与塞罕坝林场联防联动。目前塞罕坝周边区域扑救力量达200 多人,同步推动塞罕坝航空护林体系建设,专设1架米-171直升机为塞罕坝巡航巡护[11-12]。
5.3 抓好培训演练
采取以练代训、以训促战的方式,组织开展市县级模拟演练98次,累计出动专业消防队伍190支、26 000余人次。认真落实就近扑救和火灾30 min扑救圈处置机制,全市划定48个战区,一旦发生火灾,战区中队立即统筹各乡镇、林场队伍进行扑救,以最快速度形成30~50人的扑火力量处置初期火,县级大队按照小火大打、重兵出击的原则迅速增援,确保“打早、打小、打了”[13-14]。
5.4 强化航空消防
承德市现有Ka-32(吊桶携水5 t)、直8(吊桶携水3 t)、M171(吊桶携水3 t)直升机各一架,形成河北承德航空护林站为主体、塞罕坝分站为补充,形成全市172处机降点、152处取水点的航空消防应急网络。进一步建立空地联动机制,制定专项应急处置预案,坚持每天巡航巡护,遇有火情,特别是高山火、悬崖火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并开展灭火作业,确保火灾快速处置[15-16]。
6 结语
“十四五”以来,承德市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2021年承德市森林草原防灭火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将森防指办公室及职责划转至应急管理部门,成立防灭火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高效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多年来,承德市森林草原防火灭火工作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继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进步构建“不松”责任体系、“不能”源头防范体系、“不敢”火源管控体系、“不漏”护林网络体系、“不乱”应急处置体系,确保综合防控水平取得重大进展、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火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捍卫承德市森林草原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