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媒生物与公共卫生安全

2022-04-07姜红旭高玉峰程晓兰通信作者傅韶瑜

口岸卫生控制 2022年6期
关键词:黄热病病媒鼠疫

姜红旭 高玉峰 程晓兰(通信作者) 傅韶瑜

大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大连海关口岸门诊部) (辽宁,大连,116000)

大连海关后勤管理中心(辽宁,大连,116000)

病媒生物是多种虫媒传染病(如鼠疫、黄热病、登革热、疟疾等)的传播媒介,对人类危害极大。 据统计,超过2/3 的人类传染病与病媒生物有关。目前全球约有30 亿人生活在直接受到虫媒传染病威胁的国家和地区,每年有400 多万新感染的虫媒传染病病例[1]。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疟疾、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等疾病均为病媒生物传播的。

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国际交通、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病媒生物及其携带的病原体可借助出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等在国际口岸间传播。 使原本局限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虫媒传染病突破国境或自然地理的界限, 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与流行,对输入国的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病媒生物的远距离扩散已成为虫媒传染病跨境传播的主要方式,历史上多次发生由病媒生物输入造成疾病暴发流行的事例,如“马达加斯加岛输入性鼠疫事件”、“巴西输入性疟疾事件”、“欧洲航空港疟疾事件”等[2]。 频繁的国际交往为病媒生物的输入、输出提供了便利条件。 大量病媒生物的输入对我国口岸地区的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我国北京首都机场、广东新会海港、新疆阿拉山口等口岸地区多次发生病媒生物输入事件,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病媒生物是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通过刺叮吸血等方式导致相应虫媒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如蚊类可携带并传播疟原虫、丝虫、日本脑炎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病毒、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裂谷热病毒、罗斯河病毒、辛德毕斯病毒等。 鼠蚤、螨可携带并传播鼠疫耶尔森菌、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莫氏立克次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等。 蜱类可携带并传播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森林脑炎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贝氏柯克斯体(Q 热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等。

目前,虫媒传染病再度引起全球性关注,成为人类致病、致死的重要原因。

1 主要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状况

1.1 鼠疫的流行状况

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鼠疫是人类历史上危害最严重的鼠源性传染病。 历史上鼠疫有过3次大流行,死亡人口约1.4 亿。此后鼠疫在世界上一些地区呈散发流行状态, 平均每年约1 000 例鼠疫患者。 我国在20 世纪以前(1644-1899 年),有6 次较大规模的鼠疫流行,共发病115 多万人,死亡102多万人[3]。

1.2 斑疹伤寒的流行状况

由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斑疹伤寒是一种重要的虫媒传染病。 1915 年该病曾导致30 万塞尔维亚人死亡,1917 年-1921 年前苏联曾发生2500 万斑疹伤寒病例(苏联红军战士50 万病例)。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状况

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对我国健康危害较大的鼠源性传染病。 20 世纪50 年代至90 年代共发生130 多万例,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该病至今仍在我国东北及环渤海地区流行[4]。

1.4 疟疾的流行状况

疟疾是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广泛流行的蚊媒传染病,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和东南亚地区。 WHO(1999 年)报告,全球疟疾每年的发病人数达3-5 亿人,估计死亡人数超过100 万,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非洲每天有3 000 名5 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疟疾(2002 年)。

1.5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的流行状况

蚊虫(伊蚊)传播的登革热(DF)及登革出血热(DHF)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地区流行最为严重。 我国主要流行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地。 从世界流行情况来看,DF/DHF 的疫区不断扩大,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WHO 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发生约1 亿例DF、50 万例DHF,其中2.5 万人死亡。 近20 年,DF/DHF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和暴发更为频繁。 我国自1978 年以来在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也发生过多次DF 的暴发流行, 邻近省份也受到波及。 1999 年我国福建省的一次DF 流行,患者就达到1 000 多人。2001 年夏天发生在泰国、中国台湾等东南亚地区的大规模暴发流行更引起了人们对DF 的关注。 蚊虫和人口流动是影响DF/DHF发病的最重要因素。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队频繁调动和人口大量移动,曾造成世界性大流行。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由于现代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增多,以及气候变暖导致蚊虫密度的升高,使本病流行频率不断上升。 在国内,DF/DHF 通常是沿着交通线路传播,国与国之间首先流行在国境口岸的海港和机场。 因此,该病对国境口岸的卫生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是卫生检疫机构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之一。

2 主要虫媒传染病的扩散

20 世纪初,虫媒传染病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黄热病、登革热、疟疾、鼠疫等虫媒传染病曾引起暴发流行,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 20 世纪初期至中期,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人类有效地控制了黄热病、疟疾、盘尾丝虫病及其他一些虫媒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使上述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

近30 年,在自然及人类活动(国际交通、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等)的双重影响下,许多虫媒传染病的宿主及传播媒介借助出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等远距离扩散,其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导致虫媒传染病的大范围扩散。 部分已“消失”的虫媒传染病有死灰复燃趋势,新的虫媒传染病不断出现,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提出新的挑战。

2.1 鼠源性传染病的扩散

14 世纪,挪威商船上鼠类、蚤类携带从亚洲地区感染的鼠疫耶尔森菌,将鼠疫传播到欧洲,该病一直持续到17 世纪中叶,前后达300 余年。 欧洲死亡人口达2 500 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1/4。

1898 年, 一艘汽船将染有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的褐家鼠从印度带到了马达加斯加岛,鼠疫在该岛开始出现。 作为鼠疫耶尔森菌储存宿主的褐家鼠和黑家鼠(R.rattus rattus)(随首批移民一起进入马达加斯加岛)在该岛大量繁殖,使当地鼠疫频繁发生[5]。

2.2 蚊媒传染病的扩散

1930 年,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随邮船从西非的塞内加尔输入到巴西,并在巴西东北部大量孳生繁殖, 导致巴西1939 年-1940 年的疟疾暴发流行。约23 万人发病,死亡34 000 人。近30 余年来,西欧已发生63 例“航空港疟疾”事件,均为飞机将感染疟原虫的媒介按蚊输入并传播给当地居民所引起。

2000 年底,埃及伊蚊在复活节岛(位于太平洋,距智利海岸约3 800 km)被发现。 岛上有一个3 860人的村庄,其中70%的房屋发现有埃及伊蚊。 2002年登革热在该岛暴发流行,确诊病人636 例,发病率为16.6%。

1937 年,西尼罗病毒被首次从乌干达西尼罗地区的一个发热妇女的血液中分离出来,该病毒主要通过库蚊(Culex spp.)进行传播,当时仅在非洲、西亚、中东等地区流行。 60 年代,西尼罗热传入欧洲。90 年代以来, 西尼罗热感染暴发的地区明显增多。1999 年在美国东北部首次暴发的西尼罗热大流行,标志着该病毒扩散到了西半球。 至2003 年,报告该病例8 567 例,死亡199 例,同时43 个州报告有11 350 只野鸟死亡。

黄热病随着17 世纪的奴隶贸易, 从非洲传入西半球。 同时,黄热病借助其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Ae.aegypti),于1648 年,在美洲大陆的各港口城市迅速扩散,造成了黄热病的大流行。

在非洲,基孔肯雅热通过埃及伊蚊和其他伊蚊进行传播。 该病2004 年在肯尼亚沿岸地区暴发,随后的2005 年至2007 年, 在印度洋流域大流行,造成数十万人感染。

裂谷热是20 世纪初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 该病最早被发现于肯尼亚,1930 年, 裂谷热病毒首次被分离出来,该病毒可通过多种蚊媒造成大规模的传播。20 世纪50 年代,裂谷热开始在南非和邻近的津巴布韦大面积的流行。

2.3 其他虫媒传染病的扩散

蓝舌病的扩散:1999 年,库蠓(Culicoides imicola)从北非开始, 取道西班牙、 葡萄牙、 土耳其,于2001 年到达希腊、意大利等南欧国家。 随着库蠓的迁徙,导致当地羊群蓝舌病的暴发流行。

丝虫病的扩散:盘尾丝虫病,又称河盲症,是一种由盘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主要通过蚋(Simulium spp.)的叮咬进行传播,该病流行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安哥拉、贝宁和布基纳法索等31 个国家和拉丁美洲的巴西、 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等6 个国家。

莱姆病的扩散:1991 年, 莱姆病在美国东北部暴发,其主要原因是黑脚硬蜱(Ixodes scapularis)携带有莱姆病的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通过蜱类叮咬人类传播该疾病,成为当地普遍流行的一种虫媒传染病。

锥虫病(睡眠病)的扩散:20 世纪末至21 世纪初,舌蝇(Glossina spp.)通过携带专性寄生原虫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在非洲地区造成了非洲锥虫病(又称睡眠病)的流行。 该疾病发病率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安哥拉和苏丹南部的若干村庄中达到50%,是上述地区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超过了艾滋病。

3 加强病媒生物及虫媒传染病的监测

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已提出多年,但在实际工作中,病媒生物及虫媒传染病监测并未过多考虑可持续性, 需进一步加强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理念的推广。开展病媒生物及虫媒传染病的精准鉴定和科学监测,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病媒生物与虫媒传染病监测和控制的科技水平,有效防范虫媒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对于实现全民健康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应采取科学的科普教育方式,提高公众对病媒生物及虫媒传染病监测重要性的认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同时加强病媒生物及虫媒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从助力全民健康最终实现全面小康角度出发,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6]。

猜你喜欢

黄热病病媒鼠疫
评价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的监测能力
黄骅市人大常委会 视察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暨城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重新认识鼠疫
一场改变历史的鼠疫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2015 年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巴西因黄热病死亡人数上升
从疫区归国,及时防范黄热病。
卫计委:来自黄热病流行地者须有预防接种证明
输入性黄热病毒全基因测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