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大学城体育教师资源共享研究

2022-04-07

关键词:校际大学城合肥

王 芳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育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0051)

大学城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现象,较早出现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英美国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大学城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大学城内高校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但缺乏合作共享和有效整合,这导致公共性体育资源被闲置[1]。共享体育资源有助于缓解大学城高校的资源压力,并优化资源配置。体育教师是体育资源中的无形资源,对体育教师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和合理配置能够实现高校教育功能的最大化[2-3]。钟晓雄等[4]以广州大学城为例,提出体育师资资源共享是大学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陈颇[5]认为,只有充分发挥重庆大学城各高校的体育资源功效,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实现体育资源一体化。张和平[6]研究发现,杭州下沙大学城未能利用好体育资源社区化的便利条件,缺少互学及资源共享,体育教师共享仅停留在兼课方面。合肥市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大学城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目前拥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和合肥师范学院等17所高校。下文对合肥大学城体育教师资源进行调查,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探索一条共享体育教师资源的路径,为大学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实施体育教师资源共享的意义

合肥大学城高校间实施体育教师资源共享不仅为创新高校管理制度提供了方向,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一)为创新高校管理制度提供了方向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传统的条块管理体制,对资源校际共享认识不足,缺乏合作动力。区域内高校体育教育资源共享对各高校的资源调配、人事管理和利益分配提出了挑战,有助于促进高校现行管理体制改革,打通学校之间的“壁垒”,从而使教育资源效益实现最大化。

(二)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资源共享建立在各高校的共同利益或价值诉求基础之上,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形成了高校之间平等、合作和共赢的新格局。体育教师资源共享使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助于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的整体品质,可实现对制度、文化和模式等教育生态环境的再造,从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秉持资源共享理念,通过优化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可实现教师的优势互补。同时,共享机制为体育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有助于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教学能力,最终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二、合肥大学城体育教师在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研究体育教师资源的共享情况,以合肥大学城17所高校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用逻辑分析法对搜集的数据及访谈内容进行分析。

(一)体育教师队伍配置不足

研究发现,只有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这两所211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在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方面分布较为合理,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较高,赛事与教学实践经验也比较丰富。但其他院校尤其是公办专科及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配置严重不足,这导致个别体育项目课程及赛事无法开展。

(二)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

教师人事和分配制度是实现校际体育教师资源共享的前提及保障。研究发现,高水平院校优先满足本校体育教学需求,不愿与其他院校分享优质教师资源。低层次院校则害怕优质体育教师流失,实行校际合作的积极性也不高。高校之间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聘任制、联合学分制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这些都对体育教师的资源共享造成阻碍。

(三)体育教师共享意愿不高

体育教师在高校内处于“边缘化”地位,职业压力使其产生职业倦怠,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不高。而高校未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共享平台,导致体育教师对校际共享缺乏关注,体育教师资源共享模式流于表面形式。

三、建立体育教师资源共享的路径

合肥大学城高校要真正实现体育教师资源共享,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共享管理制度,构建共享网络平台和共享保障机制,创新共享方式。

(一)完善体育教师资源共享管理制度

高校应突破观念束缚,创新体育教师资源校际共享理念[7]。为了使体育教师队伍科学有序流动,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合作高校应规范建立体育教师资源的共享内容、共享方式、共享过程、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等制度,配套专项基金监管等措施,通过持续管理和跟踪机制来平衡各合作方利益,为创造自由开放的校际师资联动环境提供长期的机制保障。

(二)构建体育教师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教师资源是高校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校际间资源共享平台不仅为优秀体育教师在高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共享提供了桥梁,而且有利于提升合作高校的整体教育水平[2]。为此,地方高校应借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网站上的“高校教师资源共享库”来构建体育教师资源校际共享网络平台,设置信息发布、教师招聘、教师求职、信息咨询和网络论坛等专栏,定期对教师信息进行更新、整理和分类。首先,各高校应在网站上发布招聘专兼职体育教师的相关信息,内容包括课程设置、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设施、上课时间、地点,考试内容、标准和成绩等,以便高校间体育教师和学生相互查询。其次,体育教师可通过网站上的体育教育师资人才库填写并完善个人信息与成长档案,发布求职和自荐信息。学生则可进入网站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教师和课程。最后,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论坛,通过发帖和回帖等形式实现沟通互动。

(三)创新体育教师资源共享方式

建立教师资源共享机制能够全面提升该地区高校的教师资源水平。武海英等[8]认为,京津冀区域内的教师资源共享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实行师资互聘联聘制度,即教师资源的绝对流动;二是采取跨校选修课程互认学分模式,即教师资源的相对流动。在教师的相互聘用方面,高校应与参与共享的体育教师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和教学合同,以此规范校际间教师的无序流动,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如福州大学城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资源共享时,通常采用短期聘任、临时聘任和双职聘任等方式[9]。高校可根据体育专业教师的需求,允许专业教师参与校际间任教,担任体育选修课教师、教练和体育指导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一个教师可以在多所学校同时任教,但需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控制,这样有助于协调平衡校际师资力量,满足教学需求。各高校应大力推进学分互换制度、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分制和课程认证制度,通过建立统一的学分制度和课程学分指标体系实现跨院系选修、跨校选修和学分互认[5]。学分互认制度和跨校选课教学模式有利于扩展大学生的学习选择空间,为高校间体育教师资源的深层次共享打下基础。学分互换和课程认证制度在实施时,首先应在同一区域同一层次的院校间进行,在建立统一的学分制度和课程学分指标体系之后再逐步扩展到不同层次甚至更高层次高校之间的合作。

(四)构建体育教师资源共享保障机制

合理规范的保障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体育教师参与校际共享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9]。因此,高校应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平衡各方利益诉求,为实现教师资源校际共享提供保障。根据相关机制规定,将参与校际体育共享教师的贡献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优秀评定挂钩,剔除评价较差的教师,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高校应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以及考核评价机制与激励保障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师参与校际合作进行考核评价[10]。高校应相互承认参与共享教师的工作业绩,对本校体育教师和参与共享的体育教师一起考核,以充分保证共享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如福州大学城高校将共享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工作效率和校际合作效果均纳入考核范围,并将其作为职称评定和奖励体系的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资源共享不仅有助于创新高校管理制度,而且能够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构建完善的共享管理制度、共享网络平台和共享保障机制以及创新共享方式,可使体育教师资源共享得到良性发展。但要真正实现体育教师资源的深入共享,就有必要在合肥大学城成立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建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深化体育教师资源共享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只有在对高校教育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实现体育教师的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校际大学城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生态合肥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