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教育德育建设路径探析

2022-04-07

关键词:美术德育教师

薛 静

(张家口市第二中学 办公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坚持德育为先[1]。2017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又指出:“充分发挥出美术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思考等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坚定的文化自信及创新创造力。”在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承担着极高的德育教育责任,也承担着塑造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价值观的关键使命。这就需要美术教师积极和新课程理念接轨,以高中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艺术教育为载体,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实现学生道德品行与知识素养同向同行的目标。

一、高中美术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只有抓好德育,才能有效促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发展。“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根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当代高中生正处于信息量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各种娱乐产品在网络平台盛行,部分高中学生由于自身认知力不足,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甚至还有部分高中学生走上不正确的人生道路[2]。鉴于此,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是高中美术教学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这就需要新时代的高中美术教师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此外,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和融合,无形中沁润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助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成长[3]。通过德育渗透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养,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二、高中美术教育渗透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美术德育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育观念有偏差

美术学科属于艺术学科。自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级课程均承担着引领道德价值观的任务。但高中美术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探索缺乏深度,在教学观念上也没有及时更新,他们往往更加注重课程目标的达成和对学生审美能力与绘画能力的培育,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格与思想上的教育,产生了重学轻德现象。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教育“费时费力”,更多地是班主任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的任务。还有部分美术教师虽然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美术专业知识素养,但对德育教育的认知、理解和把握仍存在严重缺失。由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偏差,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无法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3]。

(二)教学方法欠丰富

部分美术教师单一照本宣科,教学中毫无德育教化,美术作品的选取只有数量没有质量,这导致学生缺少人文情怀。美术作品的选择是对教师知识素养的考验,选取的作品应题材新颖有说服力。部分美术教师即使有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但仍以“说教”为主,方法不够新颖,德育教育方式不能与时俱进。久而久之,学生甚至会出现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教育的尺度[3],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能仅局限于教材,还应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体验、参观美术馆和弘扬传统文化等,使美德和修养深化在学生心中,挖掘德育渗透方法的广泛多样性。

三、高中美术德育教育路径

针对高中美术教育德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转变美术教师观念,强化德育意识

鲁迅曾论及美术的德育功能:“美育可以铺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4]美术教师不仅肩负“授业解惑”的传习使命,还应怀负“时而化之,德而成之,材而达之”的教化责任,要深刻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经明行修,自律敬业,转变“德育工作不再只是班主任开班会”的观念,强化美术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协同。同时,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美术素养,还需要具备优良的品行以及一定的教材观,明确应在哪个单元或哪个知识点进行德育渗透,以及明确哪个知识点应传递给学生哪种道德品质等。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德育素材,增强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可接受性。教师要在课堂中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的同时升华其道德情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以正确的审美观影响和引导学生树立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分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无形中达到升华学生精神品质和人文素养的目的[5]。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主题思想

充分挖掘高中美术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品质教育。

1.挖掘德育教育元素

美术学科蕴含的德育元素很多,如著名画家徐悲鸿如何持之以恒画马,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怎样画鸡蛋等,这些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讲授中国古典园林一课时,由于学生对中国园林里的建筑样式不熟悉,因此教师在展示颐和园的细节组图时应提问“颐和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其园内建筑有什么独特之处”?在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颐和园中的亭子有单层和双层,其屋顶是由木构架结构形成的6种基本的屋顶形式,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和攒尖顶,这些结构特征富于变化且有观赏价值,使学生在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同时,又增强了热爱和保护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意识。

2.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道德培养,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崇高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价值理念等,为作好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因此,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需要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首先,通过美术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美术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如在欣赏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詹建俊油画《狼牙山五壮士》以及石鲁中国画《转战陕北》等优秀作品时,也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重温往昔峥嵘岁月。其次,挖掘美术教学与其他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可以从党史和新中国史中发掘爱国主义题材,激励学生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实践行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要把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做好小事和管好小节中,通过落细落小落实的无声教育,更好地引导学生以品德润身、用大德铸魂。

3.美术实践渗透德育

将德育融入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组织学生外出写生,以各类绘画设计和书法竞赛为依托,拓展德育的范畴和载体。赛事前,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民生问题,在作品中融入中国传统美学元素,以环保和绿色发展等选题参与各类赛事。教师还可精心设计高质量德育活动,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校史馆、红色历史写生基地以及革命烈士陵园等实践活动,举办红色主题学生美术作品展和书法展,从目标到过程都融入德育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幸福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审美能力。如江苏常州溧阳巨幅“3D稻田画”和江苏2 500 m2花海拼成巨幅国旗等,这些都是艺术化的爱国情怀。

4.美术作品渗透德育

旅居新加坡的华人艺术家张春雷的油画作品《无用之用》,引用《庄子·人间世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语,尝试用现代绘画语言解答这一典型的东方哲学问题,他将绘画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点、线和面在作品中有节奏地排列组合,在散布着黄、绿、褐和白等不同颜色的方块与线条的画面中,将貌似可有可无的绘画元素构为一个整体。这件具有抽象思辨性的绘画作品以最简单的艺术语言回应了困扰世人的哲学问题,启发人们重新审视生活和生命。壁画《城濮之战》采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的方式绘制,以历史背景为创作依据,细致描绘了晋、楚两国交战时旌旗舒卷的宏大场面,体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是近年来大幅壁画创作中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代表作。画面表达了对和平的呼唤[2],足以让每一个人深受震撼。

5.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与中国美学精神。年画、剪纸、皮影、彩塑和刺绣民间美术作品展现了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与风俗,它们的装饰和美化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物品上的图案造型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传统小说与地方戏曲等,传递着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悌和忍的价值观念。如中国联通的标志“中国结”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形式“盘长结”。在讲授剪纸艺术时,美术教师应与学生分享剪纸的历史传说、剪纸工具和剪纸符号等,共同完成剪纸作品。此外,还可将剪纸贴于团扇上,并配上书法文字,这样既能将传统文化融入和贯穿于美术教学中,还可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此一来,德育便是有趣的过程。

综上,高中美术教师要时刻秉持“严谨、细心、坚韧”等品格,并时刻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5]。充分运用德育元素进行德育渗透,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的同时升华其道德情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6],让学生能够走上更为长远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美术德育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最美教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教师如何说课
创意美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