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群体系构建:依据、内容、保障

2022-04-07常开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核心教材素养

麻 华,常开起

(湖北文理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2021年,国内部分专业音乐院校和普通综合类高校音乐学科陆续获批“音乐教育”本科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在经历音乐学(师范)、音乐学(教师教育)的名称更迭后,回归本称。音乐教育本科专业的新设是国家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战略推进,是教育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重要举措。对高校音乐类专业和教育类专业而言,“音乐教育”专业新设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是重大的现实课题。作为培养新时代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主阵地,普通高校必须要构建符合新时代基础教育需求、美育要求以及对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专业核心课程群体系。本文对当前音乐教育专业标志性重大学科竞赛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导向进行分析,从“学科素养”视角构建“弹唱跳编教”核心课程群体系。

一、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依据

(一)国家标准与专业认证标准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称《标准》),音乐类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具备音乐专业技能、艺术审美修养、综合理论基础与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专业人才。“主修音乐教育的学生应掌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音乐教育教学的能力”“具备教育创新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策划与组织音乐活动的综合能力等”。[1]“标准”明确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素养能力,包括音乐的基本理论、弹唱跳的基本技能、相关教育阶段教材教法的应用能力、音乐分析与创编的创新能力、活动策划与指导的综合能力等。

普通高校师范专业认证OBE理念提出:“高校师范教育要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聚焦师范生毕业后‘学到了什么’‘能做什么’。”它与《标准》一样,强调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必须着眼于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掌握。

(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内容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下称“展示”),自1999年创办至今已经举办了11届,每两年一次(2020年第11届“展示”因新冠疫情延期到2021年举行)。第1届至第5届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2010年升格为教育部主办。赛事的名称也经历“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1999—2008)——“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2010)——“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师范类)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201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2014—2021)的演变。历届比赛内容设置及调整变化见表1。[2]

表1 历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内容及调整变化

分析历届的展示内容和调整变化情况,可以发现三个变化:一是“展示”内涵从“音乐学专业基本功展示”向“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展示”转变,更加凸显“展示”的师范性和测评内容的针对性,突出对师范类音乐本科学生的专业及教学能力的测评。二是“展示”活动从“音乐教育技能”的测评向“音乐教学技能”测评转变,测评体系不断精细,体现出对音乐技能“师范性+专业化”的强调。三是从“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卷测试向录制“微课展示”转变,体现了由理论考核到实践能力考察的转向,同时实现了从“本体技能”测评向“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测评的转变。

(三)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内容

表2 历届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内容[3]

首届“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于2019年11月11日至15日在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行,第二届于2021年10月在苏州大学举行。两届的展示内容详见表2。

从两届评测内容设置可以看出,音乐教育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测评从单一的“自弹自唱”转向综合教学能力“微课”的展示,同时削弱了对教师科研能力和成果的考核,加大了教师“立德树人”“以美育人”能力的测评,更加强调了高校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导向性。

可见,国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师范生的培养,在“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之上突出了“师范性”中的教学能力和“实操性”中的专业实践能力。音乐教育专业侧重于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音乐基础专业技能(如钢琴、声乐、指挥)和基本教学研究能力(如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其教育教学成果是培养能够胜任音乐教师岗位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合格的音乐教育家。[4]无论是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还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其学科核心素养都包含“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对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而言,“弹唱跳编教”既是必须的“教学能力”,又是必须的“专业能力”。要获得这两项能力,就需要建构与之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载体。新时代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角色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其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师德素养、内省素养”[5]四个维度。本文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围绕“学科素养”中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以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弹唱跳编教”5种核心能力为标准,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

(一)弹

学科素养:1~2种中西常用常见器乐曲的弹奏能力;中小学音乐教材曲目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歌曲的自弹自唱能力;钢琴曲的演奏与视奏能力等;弹的核心能力是钢琴弹奏能力。

核心课程群:钢琴演奏(初、中级键盘技巧,伴奏,即兴伴奏,视奏,合奏,自弹自唱等);器乐演奏(铜管乐、木管乐、弦乐、打击乐);合奏(民族器乐合奏、室内乐、交响乐团)等。

(二)唱

学科素养:声乐作品的演唱与舞台表演能力;不同风格声乐作品(含戏曲)的范唱能力;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能力等。

核心课程群:声乐(声乐基础、小学声乐方法、中学声乐方法、高级声乐技法、合唱、表演唱);声乐剧目排演(音乐剧选段、歌剧选段、戏剧选段);歌唱表演与实践(台词、表演基础);歌唱正音(汉语、少数民族语言、英语、意大利语)等。

(三)跳

学科素养:小型舞蹈作品的独舞能力;小型舞蹈或文娱团体作品的领排能力等。

核心课程群:舞蹈基础(形体训练、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基训);舞蹈技巧(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舞蹈表演与实践(剧目排练、舞蹈创编)等。

(四)编

学科素养:教学方案、讲义的编写能力;小型舞蹈或文娱活动的编创能力;小型歌曲写作与多声部编写能力;小型器乐合奏曲的编写能力等。

核心课程群: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导论、素质教育舞蹈、剧目创编与排练、音乐作曲理论(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分析和复调)

(五)教

学科素养: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能力;小型乐团的指导与指挥能力;小型舞蹈或文娱活动的组织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

核心课程群:音乐教育基础理论[6](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音乐教育基本原理,音乐教育中的特殊儿童教育学、音乐环境中的行为控制学、音乐心理学);中外音乐史论(中国音乐史与史学基础、西方音乐史与史学基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世界民族音乐);音乐分析(作曲分析基础、民间音乐作品分析基础);指挥排练(合唱指挥排练、乐队组合与排练、指挥原理);音乐教学法(声乐教学法、合唱教学法、器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等。

上述根据“弹唱跳编教”核心能力提出的课程群体系,是理论设计层面的架构,在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需要高校根据人才培养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调配。比如各课程的学分、学时、学期的具体设定等。同时也要根据高校现有师资结构进行同化、优化和个性化实践。

三、音乐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教师

高校办学的关键是教师,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特色孕育的核心在教师。目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资学缘多来自音乐艺术专业院校,现有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技巧化”“专业化”问题比较突出,师范性不强,与就业岗位核心能力存在错位现象。应实现三个方面的改变,以保障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一是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引导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从培养“歌唱家”“器乐演奏家”等教学理念,向培养“音乐教师”转变。二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教学方式的转向,实现教师从“音乐家”转变到“音乐教育家”的转变。引导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与中小学音乐教师顶岗交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活动,打破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藩篱。三是实现校内跨学科师资队伍的重构,与文学、美术、教育等学科师资融合,组建多元师资队伍。

(二)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既要选用经典教材,又要关注教材创新;既要开发校本教材,又要关注教材特色开发。

在教材建设中,首先是关注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的关联,选用音乐教育学科前沿成果教材,发挥教学委员会在教材征订时的权威性,避免教材选用时的盲目性、授课教师的指定性,更要避免教材内容与实践教学及岗位能力脱节。其次要关注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制具有地域特色并吸收地方音乐、戏曲、文化资源的专业教材,实现地方音乐文化协同高校音乐教育创新的目的。最后是要注重高校与中小学教材的互融,例如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曲目的选用上,要更多的选用中小学音乐教材内的曲目,以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

(三)教室

教室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平台,新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室,既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讲授课程内容的封闭空间,又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定义平台。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要开发集传统教室、琴房、音乐厅等教学场地为集合体的创新型教室,让教室、琴房既是教室传授知识技能的场所,又是学生日常表演实践积累的场地;让音乐厅既是学生实践表演的舞台,又是学生检验自我的讲台,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技能练习与舞台表演的协同,以及学生教学能力的模拟仿真实训。

在卓越教师培养、美育教育和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普通高校新设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构,要强调思维转向,摆脱以往音乐教育就是“音乐学+教育学”“音乐技法+舞台表演”“音乐+师范”的思维,不仅要从学校、教师那里学到知识,更要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从“为学而学”转向到“为教而学”[7]。不能被专业音乐学院办学模式所束缚,更不能“窠臼”于专业音乐学院传统办学思维之中。应坚持师范性、专业性、区域性的原则,既注重传承传统师范教育经验,又注重音乐教育的现代性和教学技法的现代化。以“创新能力”培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为抓手,从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用以掌握这些能力的“核心课程”等方面进行设计,突出理论和实操相统一。从根本上实现从培养“音乐家”到培养“音乐教师”的观念转变,改变“专业化”教学模式。

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角度而言,也应该做到上述教学思维转向,把培养“音乐教育家”作为教学目标,而非培养“音乐家”。从教师角色本体而言,教师也要通过到中小学的顶岗实践、中小学教材研读与集体备课、中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体验等形式,体悟中小学音乐教学与高等音乐师范教学的关联,改革个人教学,在教学中做到“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欲”。同时通过建立新的跨学科师资队伍、编撰有特色的系列性教材、制订科学严谨的高质量监控标准、拓展丰富的课堂等,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运行,实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跳编教”核心素养能力的掌握。

猜你喜欢

核心教材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