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2022-04-06□宁昕
□宁 昕
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及乡村振兴等重要战略部署,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对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依托原有的发展基础与优势,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稳中求进,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笔者身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管理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县级融媒体中心下一阶段的“发力点”进行解析。
一、以受众为服务对象,创作形式多样、类别丰富的优质产品,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要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优质内容生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是中央精神下达至基层的重要载体。面对新传播格局下的信息冗余、低俗劣质内容传播等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不断强化自身主流媒体定位,创作形式多样、类别丰富的优质产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切实巩固壮大基层主流舆论阵地。
1.当好本地区新闻宣传的“桥头堡”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紧抓“地域性和贴近性”的最大优势,承担起县域内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使命,将宣传内容的重心转向本地区热点事件和民生新闻,将新闻宣传的触角扎根在基层,记录来自基层群众的声音,制作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展现基层生活的烟火气。今年,新民融媒推出短视频《美丽乡村:新民市王家河套村》受到观众的欢迎,该视频产品讲述的是最近十年来,小村村民在生活方式、生产条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因贴近性强,在受众中产生了共鸣,受众纷纷转发,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
县级融媒体中心也应以此为遵循,记者始终要扎根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加强对本地特色、优秀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开办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新闻栏目,生产精准短小、鲜活生动、吸引力强的信息产品,做优做精,打造专属的融媒体产品,在塑造区域文化认同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好地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比如,新民融媒已经连续举办两届少儿蒙学经典古诗词大赛,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好评,起到不错的宣传效果。
2.做好深挖收集民情民意的“蓄水池”
沟通、对话、融合成为新时代县级融媒体发展的未来方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有个性化需求,对基层社会治理也有差异化需求。新民市融媒体中心在做好党委、政府相关宣传工作的同时,还为群众提供自下而上、畅通无阻的诉求通道。
融媒体中心直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设置治理议题,联系政府部门主动对接、解疑释惑、解决问题,在不断对话沟通中,逐步形成共识,共同协商治理办法。
融媒体中心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平台上设置“随手拍”、留言板、网上12345 等板块和栏目,收集各方信息,收集群众诉求,聚民智、集民力、汇民意,通过各部门的协作和努力,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引导舆论,凝聚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在社会治理方面融媒体中心大有可为。
3.筑好疏导社会情绪的“河堤坝”
融媒体中心既要做畅通和规范基层群众诉求表达的有效通道,又要成为疏导群众情绪、有效化解和解决群众矛盾的重要抓手。
融媒体中心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一方面加大权威新闻发布力度,加强政策措施宣传,持续提振精神、凝聚力量,另一方面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解读,将这些分析解读制作成短视频产品,让市民便于通过手机传播。
二、科学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5G、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MR等技术驱动媒体融合发展持续向纵深推进,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趋势愈发凸显,这些变革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机遇大于挑战。
1.打造移动优先的“主力军”
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全媒体时代下走好群众路线,要将群众路线与互联网高度“融合”,让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融媒体中心必须以先进技术为引领,善于利用互联网,让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打好主动仗。通过建立自主可控的独立客户端,链接各职能部门,不断拓宽便民服务渠道,把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和本地化服务等功能,通过技术手段“一站集纳”,嵌入当地医疗、住宿、教育等生活领域。
近年来,新民市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贯通新民市融媒体中心、新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民市政务服务中心、新民市城市指挥管理中心等,形成集“信息发布、政务服务、监督问政、文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让市民“一机在手、天下全有”,这个综合服务平台也成为新民当地干部群众离不开的互联网端口。
2.研发适用技术的“试验田”
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应以用户为中心重构技术布局,加强大数据、用户分析等智慧化技术应用,加强对用户习惯和偏好的研究,强化媒体与用户的连接,优化用户互动体验,打造更多更优质的有利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互动平台。简化用户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降低用户参与成本。
新民市融媒体中心受制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制约,没有刻意追求大屏幕、大平面、大技术,而是以平台集成适用技术替代碎片化技术嵌入短期化项目建设。高度重视网、端、微、屏等多种终端建设,促进传统单向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传播转变。
新民市融媒体中心还尝试“借船出海”,积极与北斗融媒这样的省级平台做好对接,在适用前提下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成果驱动融合发展。以市场化机制引入新的技术,依托省级北斗融媒等系统整合各类资源,主攻短视频、直播、数据新闻,新民市融媒体中心已经把AR、机器人写作等新技术应用起来,力求打造全媒体传播新优势。
3.搭建好服务群众的“大舞台”
新民市融媒体中心(新民市广播电视台)始终坚持“开门办台”的方针,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宣传队伍,为群众搭台,让群众唱戏。围绕助小微企业纾困、助农增收、营商环境等进行政策宣讲、直播带货等全媒体宣传,聚合社会各方资源,对接市场和用户需求,实现“新闻+服务+政务+商务”的有机结合。通过客户端、用户社群、社区网格群等联系群众,加强深度互动,吸引用户参与新闻生产传播,提供线索、分享素材。主动转变服务意识,实现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解决基层群众民意和智慧无处表达和无序表达问题,真正实现“我说你听”和“我说大家听”,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建构了线上线下渠道,征集相关信息和求助线索等,帮助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难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坚持瞄准媒体融合前沿,把握媒体行业发展动态,加快推进新兴技术在县级融媒体中心优质内容建设实践中的创新应用,强化技术对融媒体平台、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支撑与赋能,助力对象化、分众化传播,优化用户体验,提升整体传播效能。
随着技术、媒体与人融合程度的加深,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保持警惕,形成常态化、全方位、综合性的自我审查机制,兼顾好技术应用与人工主导,确保技术应用始终处于可管可控范围内。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以融合转型为契机,主动融入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的建设进程,强化载体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为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三、创新工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努力打造社区信息枢纽
要依托本地优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
为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只有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传媒协同作用,才能真正融入县域治理体系。
1.织密社区协同的“关系网”
乡村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公共服务的基础圈层,是惠民政策抵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源头。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打造面向社区的融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社区群众参与的关系网,将社区、街道、物业和居民聚合起来,方便各方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增进互动了解。利用技术在平台上向县域居民提供社区周边资讯、便民信息、生活服务等,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智能。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文明新风尚,以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为抓手,从“站在边上看”变成“撸起袖子干”。要瞄准群众急事、难事、烦心事,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2.打造各部门协同的“朋友圈”
要依托服务平台,发挥融媒体协同整合作用,提升动员组织能力,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民众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机制、多元主体民主协商与协调沟通机制等,实现业务部门和宣传部门协同、线上线下协同,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多元主体协商共治,实现上联党委和政府、中通多元治理主体、下达社会公众,保证群众呼声能够得到积极反映和及时回馈,提升多元主体间的关系黏度。
3.建立区域协同的“平台群”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跳出中心、面向区域、面向未来,在“通”字上做文章,上接央媒省媒天线、下接县域地气,协同发展,不断完善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完善跨地域的社会治理协作机制,召开座谈研讨会、组建专家智库、打造区域融媒联盟等,为促进乡村振兴、文旅交流及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联动,贡献“融媒力量”。
还要用好各类新兴传播渠道与传播形态,创新话语表达,以精品创作为引领,增强新闻内容的专业性、生动性与贴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兼顾主流价值传播要求与用户需求,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精品内容。
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借力媒体深度融合战略带来的机遇,依托本地化和接近性优势,将党和国家战略部署与基层百姓关切对接起来,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探索以深度报道或研究报告形式剖析问题根源、找寻解决方案,使自身成为推动县域社会发展的建设性力量。
全媒体时代,信息供给与消费形式更加丰富,仅以新闻单品取胜的方法已经行不通,因此,要加快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加快拓展“新闻+政务”“新闻+服务”等业务,发挥好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本地化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积极推进平台转型,打造集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多样化的服务。
县级融媒体中心还应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主动参与、深度赋能本地区社会治理,发挥好中介、载体和工具作用,以媒体议程设置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与本地区治理的政策议程等形成有机交互,引导和带动多元主体参与县域社会治理。
在立足本地、凸显特色的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还应把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置于地市、省域乃至全国的视野之下,打破地域障碍,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综合服务格局。
四、强化多元经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新技术催生了诸多新模式、新业态,为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在坚持舆论引导、价值引领等核心功能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强化多元经营,培育和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进一步强化互联跨界思维,以平台转型为抓手,打通不同行业、领域、组织间的隔阂与壁垒,放大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资源集聚效能,打造新增长点,增强自身创收能力。
新民市融媒体中心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2022年初,融媒体中心成立了电商服务平台,主要是为新民本地的农产品代言、推广,平台推出后,立即引来各地商家的关注。起初,我们以为愿意参与的只是新民本地商家,没想到外地商家的积极性也很高。平台运营半年来,效果远超预想。
面对转型发展要求,多元化经营成为媒体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今后亦会涌现出更多新的经营样态。在这个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牢固坚守底线思维,平衡好媒体事业与产业,警惕多元化经营对媒体公信力带来的消解风险,严防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弱化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