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设计在纪录片拍摄中的应用探讨

2022-04-06袁广福

记者摇篮 2022年10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纪录片

□袁广福

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的带动下,美术设计在纪录片拍摄中的应用越发成熟与自如,可充分表达纪录片的主题,生动完美地刻画人物的形象及性格等,体现人物的思想,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美术设计也有侧面突出人文地理和背景环境等特点的作用,还需加强对慢镜头与颜色等美术设计元素的把控,契合观众的审美和心理需求,充分发挥美术设计的锦上添花等作用。

一、纪录片概述

纪录片是指真实地专门报道某一问题或事物的影片,也是指拍摄带有诗意的写实电影,或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记载。纪录片以展现真实为原则,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是一种用真实引发观众思考的影视艺术形式。纪录片分为电影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又细分为诗意型、阐释型、观察型、参与型、反射型、表述行为型等几类纪录片,不同类型纪录片的呈现风格也不同,如反射型纪录片主要呈现人类对社会发展的反思,其对现实世界的表达更加抽象,观众通常难以理解。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也可分为政论纪录片、时事报道片、历史纪录片、人文地理片、专题纪录片等。任何影视艺术形式的拍摄工作,都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因此,需加强对纪录片拍摄技术和艺术处理手段的合理把控。

二、纪录片拍摄与美术设计间的关联

1.美术设计的作用

美术设计是否得到了运用,对纪录片艺术水准的影响较大。纪录片拍摄工作中的美术师需依据导演的总体构思,协同演员与摄影等拍摄主体,共同完成纪录片的造型表现,设计制作出具有性格特征、时代气息、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人、景、物,充分体现出纪录片独特的意境与氛围。

2.关联

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复杂烦琐,对美术设计的应用不能一蹴而就。其对场景的构图与人文人物的表现等方面极为考究,以呈现出理想的视觉结构和影视效果。纪录片拍摄中的美术设计元素主要包括人物设计、视觉结构及场景构图等。纪录片的场景设计受到舞台布景的启发,但纪录片的题材和内容不同,其布景设计的手法及效果等也存在明显差异。

如纪实性电影纪录片的场景布置,借鉴舞台剧中场景布置设计经验的同时,需深入理解剧本主题和要呈现出的意境要求,再按照真实呈现内容的原则,借鉴电影中的美术设计手法进行艺术创造。

再如对纪录片中的人物进行美术设计时,要在尊重纪实和人文历史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颜色等美术设计元素,塑造出不同风格的人物,人物的服饰可利用颜色的情感象征进行合理的搭配,发挥颜色辅助突出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视觉冲击表达纪录片深刻的内涵和人物独特的思想情感。

3.应用要点

纪录片的环境场景设计,需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展开,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改变场景和环境的真实性,这也给美术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今,大众的审美和欣赏水平不断提升,影视作品作为一门视听艺术,要想突出感染力,不仅要具备优质的内容,还需利用美术设计等手法,满足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多元化审美要求。为迎合大众的审美品位,对纪录片场景与环境的设计和拍摄,可采取多种场景再现的方式,通过客观与主观内容的整合,按照当时事件的具体状况,利用艺术的手段表现出纪录片中非现实性的场景或人物。纪录片尤其是历史类纪录片涉及大量重要的历史事实,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还原和呈现历史演进中某些瞬间和片段,不改变情节的同时,使环境和场景的链接更加恰当,这也对纪录片摄影师的美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具备较强的美术设计功底和人文素养,从而完美拍摄出富有美感与真实感的画面。摄像师、美术师对美术设计的思路,应当与导演想要达到的目标高度契合,共同考量画面的拍摄角度与风格颜色,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具备较强艺术感染力的纪录片画面,更有利于调动观众的情绪变化,由此产生情感共鸣,这就需要摄影师和美术师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表现出导演想要呈现的画面意境。

三、当代纪录片美术设计的新特点

在纪录片制作中运用发达的数字技术,更利于拓展美术设计的模块功能,利用三维虚拟的方式呈现场景,提升纪录片的层次和画面的欣赏性、趣味性。

如《故宫》纪录片制作中,三维虚拟场景与拉伸镜头及慢镜头等拍摄手段的结合,使画面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更强。

再如BBC 的纪录片拍摄,题材广泛,包括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画面极具科技感,每一帧的停顿都是一张完美的艺术摄影作品。

可见,在纪录片中应用美术设计数字技术,以鲜明的画面色彩和独特的拍摄角度,能呈现出极具观赏价值的纪录片,让人感叹世界之奇妙。

四、美术设计和拍摄技术在纪录片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1.拍摄技巧

纪录片的拍摄,需选择合适的摄像机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让图像清晰、层次丰富;根据不同性质的光源与不同的场景环境,选择适当的色温滤光片,补偿色温的变化;调整镜头焦点,明确光圈与焦距及拍摄距离和景深等的关系,以画面中央景物为对象进行调焦,确保不在画面中央的主景物也能够图像清晰;通过变焦控制,强化画面的逼真感,拉近远处的物体,凸显物体的魅力,增强图像变化的丰富性;景物的反光率对场景中彩色的色调等方面的影响较大,所以要合理控制景物的亮度,确保背景颜色与肤色的协调性;选择合适的照明光源,营造理想的画面艺术效果,减少曝光不足或过度对灰度、色彩及亮度等方面正常还原的影响;选择适当的光比,逆光利于勾勒物体的轮廓,并参与画面的布局,逆光拍摄人物时,正面需有足够的辅助光,避免阳光直射引起的灰雾等效果;色彩还原对纪录片质量的影响较大,不建议白平衡贯彻始终,需随时调整摄像机的滤色镜与白平衡,灯光滤色片适用于近景、特写和以灯光为主光源的拍摄,镜头直对被拍摄体时,需调整白平衡;要选择适当的拍摄角度,拍摄角度分为高方位与水平方位及低方位,根据拍摄物体方位合理调整拍摄角度,以表现出其独特的动作与表情;合理使用特技,避免出现适得其反和本末倒置等问题,能够采用其他手段说明时,坚决不用特技,需用特技说明时,要尽量不选择复杂的特技;根据推动情节的需要,依据黄金分割的比例,合理布置画面的构图,充分考虑到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留有足够的空间。

2.色彩构成

色彩直接影响影视画面的效果和观众的审美体验。摄影师和美术师要合理设计画面中的各种色彩,使其做到协调统一,为营造纪录片作品的气氛与情调服务。尤其是拍摄历史题材或人文地理内容的纪录片,建议选择有历史文化沉淀意味的黄褐色调等明度色调,进一步突出纪录片画面的年代感。

从色彩的情感象征入手分析,明度色调能够给人凝重、华丽、深沉、浓郁之感。如独舞的画面可运用暗淡色调,营造出孤独感、深沉感;小儿戏耍的画面可运用高亮调的明度色调,营造欢快感。纪录片在拍摄中,需根据场景的转换,做好色调的过渡,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带动观众情绪的变化。云景与水面等环境景色的美术设计,可利用黄褐色调等颜色,呈现出别致的审美情趣与细腻的质感。对彩色的纪录片画面做物质抽象及艺术夸张的处理,可呈现出久远的复古感,突出纪录片独特的风格,更有利于观众透过色彩看到画面潜藏的精神内涵。黄褐色的明亮色调更利于体现出深沉的态度和哲学的境界,让观众置身于宁静的心灵港湾,契合大众极简主义等审美品位,营造出形而上的单纯、简约及宁静。由此可见,简化后的色彩更能突出强劲的精神力量。如《最后的山神》纪录片记录了大兴安岭的夏天与冬天,采用色彩简化原则,冬天以白色为主,呈现出纯净与苍凉;夏季以绿色为主,呈现出生机盎然。白色和绿色占据整个画面,减少杂色,突出简单的原生态生活,带给观众纯净的审美感受。如《英和白》纪录片中,主人公着装以藏蓝色和鲜红色的两件衣服为主,利用暖色与冷色突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分别寓意着封闭和热情,将人物的情绪和心理外化,展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构图设计

慢镜头能够构建缓慢舒适的画面节奏,更有利于营造理想的意境,让观众在缓慢的节奏中体会图像的造型和动态变化之美。慢镜头有特写功效,可使观众产生诗意般的联想,使其有意犹未尽的观看体验。慢镜头配合独特的构图设计,借助镜头视角的高低变化,彰显出作品动人的魅力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构图是色调、形体、线条等基本要素在画面中形成的形式美,各要素协调搭配,配合镜头高低变化的视角,更利于表达出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如采取仰拍的慢镜头拍摄手法拍摄庙宇,有利于营造出庄严宁静的氛围;船在平视构图中缓慢漂流,能够让人感受河流的宽广。

巧妙运用不同视角的构图,更利于突显纪录片的主题。纪录片的情感表达与主题呈现,直接受色调、人物及线条等元素的影响。灵活调整与搭配画面构图中的艺术要素,更有利于突出纪录片中隐藏的情感。

纪录片的画面构图设计,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明确把握画面构图的规则,在动态中寻找均衡、对称及呼应等关系。构图需具备视觉中心,并传达特定的信息。二是相对于封闭式的构图,开放式的构图更能确保画面的整体美感,尤其是破坏美学采取不完整和不规则的构图方式,更有利于呈现纪录片导演的拍摄意图。用开放性的思路与多角度的构图拍摄的物体,能全面呈现拍摄对象的形象。三是对与主题无关的局部,不建议过度进行美化。需合理设计画面构图,与主题无关的局部过于完美与精致,会破坏整部影片的艺术性。因此,在构图时需密切关注镜头间的内在联系,去除与整体及主题无关的漂亮局部。如《帝企鹅日记》纪录片中,公企鹅排队前行觅食的场景,采取了纵深运动的构图方式,突出了前行觅食的未知感,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如《迁徙的鸟》纪录片运用了主观视角,全方位展示鸟的飞行。由此可见,纪录片画面是综合运用各种视角、景别和动态运动的连续性构图,构图设计能够使景别具体化,尤其是运用景深较大的广角镜头,更有利于拓展空间,拉开各景物间的距离,产生强烈的纵深效果。摄影师需具备丰富的拍摄技巧和构图方法,才能拍出更加精彩的纪录片。

4.光影设计

光影是纪录片艺术表现手段的基本构成要素,对画面风格与场景气氛等效果的塑造影响较大,同时具备暗示剧情发展和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尤其对黑白效果的加强,更有利于突出纪录片的主题性和戏剧性。光影是构成纪录片风格与情质感的关键要素。光对物体的塑造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光线的方向进行分类,可分为逆光、顶光、侧面光和正面光等,顶光可烘托神圣的气氛,强化纪录片的戏剧性效果;正面光能够增加画面的平面感与线条感;逆光能够勾勒出人物与场景的轮廓、强化纪录片的透视感等。在纪录片的拍摄中,可基于光影进行创作,变化光的色彩饱和度、颜色及强弱等条件,营造出不同的情感及画面风格。光影设计能够增强画面的动态感,映射人物的内心世界。饱和度较高的色调,有利于表现出人物的欢快心情,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灰暗和低饱和度的光影设计,有利于表现出人物低落的心情,给人一种浓厚的忧伤感。从黑白灰艺术表现入手分析,黑色通常代表着诡异、悲哀、恐惧与压抑等;白色可让人联想到欢乐与阳光,代表着纯洁、明快等;灰色可让人联想到灰尘、烟雾、阴天和乌云等,能够与其他颜色良好配合。不同亮度的光影,所蕴涵的情感内涵及象征意义也多有不同,如塑造饱含希望的人物形象,可利用黑白与明暗强烈对比的光影设计手法。纪录片拍摄中的光影设计,应遵循对立统一的原则,借助不同亮度的衬托与明度对比产生的调性,产生极具张力的视觉表现力,渲染纪录片的主题,将观众带入画面,深入感受画面独特的艺术魅力。如纪录片《重生》利用柔光镜营造出色彩偏暖、人物轮廓略带光晕及光源、阴影明暗对比强烈的效果。用烟雾与灯光的配合,带来柔和细腻与浪漫梦幻的光影质感。利用旗板和反光布的反光设计手段,让演员自带光环,营造出惊艳的视觉效果。摄影师与灯光师可以协商调整主镜头和主光源,与演员密切配合,合理把握室内的光感与角度,巧妙利用光影布景和各种拍摄手法,营造出让人舒适的视觉艺术效果。

五、结语

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复杂烦琐,灵活利用美术设计元素和各种拍摄手法,创意化表现真实的人物或事件,以制作出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精品。各种镜头语言是纪录片制作者文化积淀、生活经验及人生阅历等方面的直观呈现,制作者应有独立思考能力,融入更真挚的情感,通过美术设计再现真实场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让观看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纪录片
美术设计作品欣赏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绘画构成艺术与美术设计的思考
美术设计在游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科技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