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2-04-06徐淑婷
徐淑婷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
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提出了要求,其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中不难看出,阅读教学的中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自由选择阅读的书籍和材料。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丰富语言、提高习作能力、增强自身素质、陶冶情操的主要途径。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必备条件,也是为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打下的牢固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新课改精神,不断地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习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学生只有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感到好奇,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一)角色扮演,进行游戏活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学习中无法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想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一定要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用他们特别感兴趣、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进行游戏活动就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这一课时,首先我配乐范读,将四位小伙伴的说话内容用四种不同的语气读出,引起了学生们的阵阵惊呼,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接着在单独指导朗读时,以“哪位同学想做可爱的小水珠读读这句话”提问,得到了学生高举的双手做回应;最后全文朗读时,请四位同学分别从小蜻蜓、小水珠、小青蛙和小鱼儿的头饰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位,戴着小伙伴的头饰,扮演其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读旁白。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沉浸在角色中,获得了良好的阅读体验,不仅学到了代入角色的阅读方法,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以至于下课铃声响了,还有同学恋恋不舍,也想戴着小伙伴的头饰朗读。由此可见,这一方法的效果显著!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有趣、高效的课堂情境教学氛围,将抽象变为具体,通过有声音、有形象的画面去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雷雨》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变化,增强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雷雨前蜘蛛逃走的动图、乌云密布的天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雷雨前天气的闷热和不平静;接着,播放电闪雷鸣的视频,“哗哗哗”的下雨声,让学生感受到夏天雷阵雨的雨势很大,顺势指导朗读“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最后,再展示雨过天晴的彩虹图,以及各种小动物都跑出来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夏日雷阵雨时间不长,指导其最后一段的朗读。由此可以看到,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不仅降低了文章阅读的理解难度,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爱上阅读,枯燥单一的阅读学习也变得多姿多彩了。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古人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真正地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要使用多元化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掌握,从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善于提问,抓关键词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大多数性格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很强,非常重视来自老师的认可和表扬。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在要求预习的基础上,设置一些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的问题,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去文中寻找答案,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到答案,并用“你可真是火眼金睛啊”“你真是一名阅读小能手”等语句进行夸赞表扬。学生得到了赞美和认可,从中获得了满足感,自然而然就会爱上阅读。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关键词的作用,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还要让学生多读,采用同桌互读、男女互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二)改进预习方法,以问促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大,还没有较丰富的词汇量,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会遇到不认识字、不理解词义等问题。如此,可能会减弱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进而失去信心。因此,除了让学生增大识字量以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上也要改变形式,重视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相结合。而在课下预习要求上,除了基础的解决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反复朗读以外,更应该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导他们展开对文章的初步思考,以问促学。例如,在布置《坐井观天》的预习任务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你更赞同谁?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么劝青蛙?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么做?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之后,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以上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互动,不仅能检测复述概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丰富阅读形式,增强学生主动阅读意识
(一)丰富课堂阅读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分为朗读和默读两种形式。朗读是出声音地读,有助于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默读是不出声音地读,适合提高阅读速度,带着问题去读。而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所占的比重会更大,高年级课堂教学则是默读所占比重更大。在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在家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要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程度,这也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我会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男女生配合读、师生合作读、小组比赛读等,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程度,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我采用小组比赛读的方式。全篇共五个小节,五大组各选一小节,依次朗读,结束后,先请同学们做小老师点评,最后我再总结点评,给优胜小组送去热烈的掌声。这一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有时候课下还在暗暗较劲,想着:我们这组一定要好好练习朗读,争取下一次成为优胜小组!
(二)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丰富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书目当然不局限于学科教材内的课文,而应该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扩大范围,鼓励学生阅读适合其年龄段的、健康的、有益的好书。我平时会跟学生分享、推荐好书,鼓励他们阅读打卡,每一次结束,都会给坚持阅读的同学颁发“阅读之星”的奖状,从外部极大地激励他们每日读书的兴趣。此外,我每月还会分享一本有价值的书,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精读,并在月末举行讨论会。每位同学分享自己的所想所思,最后我做总结,并对认真思考、发言的同学提出表扬,颁发奖状。我还让学生做一个积累好词好句的本子,命名为“采蜜集”。有的学生自己设计封面,摘录自己平时课外阅读积累的好词好句,优秀的同学会在班级进行展示。这一系列阅读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有益于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陶冶情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我国现状来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配合努力才能完成,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