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减负、增质”展课堂实效
——“语文+ X”跨学科融合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04-06林其君
林其君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双减”督导,“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也迫在眉睫。然而,当前常态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以及公开课课堂展示“乱花渐欲迷人眼”已经使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大为褪色,更有很多一线教师把给学生“减负”简单地理解成不布置作业或少布置作业。这些都是与减负增效背道而驰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然而,“减负”是为了“增质”,省级课题“语文+×学科融合,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实践研究”的实践研究,以学科融合为介,在课堂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在课后作业精心设计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效达成“减负”“增质”的育人目标。
一、践行融合教学育素养,深耕课堂实践促提升
在“双减”教育背景下,一线教师应学会在课堂上做好“加减法”,而学科融合恰好能够有效地落实这一任务,它对于改革学科本位的现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四年级的《记一次游戏》“跨学科”融合习作教学课例,语文教师和体育教师联袂呈现了“语文+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学生多元化体验游戏的乐趣,为本次“记一次游戏”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活动习作课“记一次游戏”以游戏切入,在体育学科郭老师有趣的放松操中开始。郭老师与同学合作再现“乾坤大挪移”呼啦圈游戏,勾起了孩子们游戏的兴致,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串出了游戏过程;紧接着,语文学科林老师借助游戏视频,让学生们从神态、语言、动作、心情等方面再次观察同学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感受游戏中合作的乐趣以及竞争的激烈。在课堂中,林老师引导学生从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个阶段回顾游戏细节,借助习作例文,迁移习作写法,在课堂习作中真实地呈现游戏过程,玩和学相融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营造“多元融合”生本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
统编版教科书依托单元语文要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支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内化为学生能力、素养。
例如《七律· 长征》的课例中,课前,林老师紧扣革命传统题材特点,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以“导学单”入手,师生共查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课上,林老师以检查预习情况为突破口,借助文字资料、短视频、图片等多种素材,创设情境,抓住“难与不难”的反差点,带领学生深度学习。一是多元融合,营造生本课堂。课前查阅革命题材的诗歌特点、研读统编版教材收录的这类课文,调查分析六年级孩子的学情,预设以学生为本、以语文学科为主、以跨学科融合为导向的生态课堂。二是以“导学单”为支架,借助项目式学习,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找“反差”中感悟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三是巧妙地勾连第一和第三单元的阅读策略,寻找“反差点”来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并感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点面结合”的写法,在“难”与“不难”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将其推向深度学习。四是关注文体,渗透学法。整堂课架构于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努力创设重走长征路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读出“七律”的节奏美、韵律美,融合多种朗读方式——示范读、创境读、配图读、师生配合读等,多元创境,以读促学,将学生带入一幕幕长征画面中,感悟长征之难,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五是注重拓展,升华情感。借助课堂上拓展诵读毛主席的诗词,课后继续查阅长征资料,诵读长征诗词等,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伟人的革命情怀,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真正融入学生的心灵,实现“文道统一、课法自然、求真达美”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聚焦深度学习,打造“文道统一”融合课堂
学科融合不是有意为之和牵强,而是一种自然的介入和参与,是更为灵动的课堂组织方式。赖老师上完《开国大典》第一课时后,学生已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了“开国大典”主要描写的场面。庄老师在学生学完“典礼仪式”场面后,依据学情,直奔“阅兵仪式”场面,结合第一单元语文要素“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在“文道统一”中继续感悟本单元语文要素“点面结合”写作特点及妙处。在学习阅兵式部分时,教师借助表格梳理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文本;在交流各个方阵的特点时,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影视资料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军人的威武气势和飒爽英姿,了解阅兵武器装备的多样化,感受阅兵场面的庄严热烈。接着,教师将主席台、各个方阵、群众在整个会场的分布绘制成图,巧妙而直观地呈现在孩子眼前,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学习文中是如何运用一点一面、多点罗列、点面结合的方式来描写阅兵式场面的,有效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同时根据文本内容聚焦课后题,勾连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从所读内容想开去,读出朴实语言展现的壮观画面和蕴含的深刻情感。最后,带领学生迁移阅读伟人观礼的感受记录,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视频将整堂课推向高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结、互补及相互渗透,既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能力。多学科的巧妙融合,恰似引入语文教学的一溪活水,让整个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其他各科的素养和能力自然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科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和教学的努力方向。唯有坚持学科融合,我们的教学才会有真正的突破,并实现新的生长和跨越。也唯有这种教学,才能真正拓宽学生学习的路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减负”“增质”的育人目标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