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领实践:助儿童养成自立品格
2022-04-06杨阳
杨 阳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礼记·儒行》中说:“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意思是说,读书人要有强学力行、怀德自立的品格。因此,“自立”有自我尊重、自我肯定、自我约束、自我成长之意。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无论是智育水平还是身心发展水平,都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学校需要做好育人的各项准备,以帮助学生独立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形成相应的品格。笔者所在的学校,基于“坚苦自立”的校园文化,生动架构了以“培养有自立品格的儿童”为目标的“三领”德育实践体系,以帮助儿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以“目标”领航,唤醒儿童自立认知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落实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中。小学低年级,培养儿童自立意识、自立本领的主战场主要还是在学科课堂。各学科作为育人的载体,可以尝试找寻不同的“育人节点”。无论是语数外,还是音体美等学科,都有“自立”素材可以挖掘。各科课堂可以根据儿童身心特点,设立不同的“自立目标”,引导儿童联系生活实际,知行合一,从而培养自立认知。如语数外学科可以通过预习习惯的培养,带领学生认识到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同时学习是有步骤的,有的步骤如预习是独立的,需要自己去完成,不能让别人代替。这种预习,也是对学生自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如“抗击疫情”这堂社会课,儿童多居家学习,不再像在学校里有问题可以直接问老师,这就需要培养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儿童去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不仅在学习上自立,生活行为和精神上也都要向自立靠拢。如小学劳动教材中“立体贺卡”一课,学生制作贺卡时需要根据时间和对象身份自主选择颜色、图案、材料等,这些因素的最终确定和选择,也是自立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以“探索”领跑,激发儿童自我保护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2021年8月投入使用的新学校,是一所“开放+互动”的心动之园。学校占地面积近70 000平方米,地面总建筑面积约50 000平方米,地下人防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地下非人防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合计总建筑面积约60 000平方米,面积上当之无愧为小学校园“升级版”。
2021年,学校开始招收一年级学生,全校师生不足400人。300多名儿童在11幢各式建筑的校园空间内,这是一种怎样神奇的存在?笔者经常听到班主任们发出的各种对学生安全的担忧。班主任的担忧引起了校领导的思考:与其让他们每天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还不如尝试让校园的复杂地形和庞大面积成为教育资源,开发“险育”课程,让儿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并尝试找出最喜欢的、最适合的、最熟悉的安全通道,在自立中学会自我保护。
第二学期开学初,学校就关闭了孩子们在第一学期已经很熟悉的离教室最近的东大门,改走新路线——从学校南大门入校。虽然孩子们的教室位置还在原先的两幢楼,距离南门很远,全体学生需要先找到上二楼的路,再穿过四幢教学楼后,才能到达所在教学楼,最后找到各自的教室,但只有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我尝试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自我保护也是自立的表现。所以,带着家长们的质疑和担忧,所有的孩子开始舍近求远,改变进校路线,尝试走更多的路,走不一样的路线。一个星期下来,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全体学生都能安全找到自己的教室。
迈出了“倒逼”第一步,“险育1.0计划”完美收官。一个月以后,当全体同学都已经熟悉校园南北通道时,学校又封掉这条学生们刚刚熟悉的路线。这时,竟然有孩子问老师:“除了大家熟悉的东西和南北两条进校路线外,还有可以到达教室的路线吗?”听到这样的问题,说实话,作为教师,我心里是很高兴的,因为孩子已经把走各种路线当成一种游戏,而我们的教育也在这一游戏中无痕浸润。于是,“险育2.0计划”开启。孩子们开始尝试开辟更多到达教室的新路线。当然,安全是所有活动开展的保障,所有的路线学校都有一些预设。比如,地下停车场比较空旷,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基地之一。在地下停车场,老师会做一些提醒和指引,有利于孩子们在不走回头路的前提下自己找到出口到达教室。就这样,无论是高两层近800平方米的图书馆,还是地下近10 000平方米的弯弯曲曲的停车场,都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迷宫”。
在这样的“折腾”下,校园不知不觉成为一块神秘的游戏基地,成为一个地形复杂又有着趣味的“迷宫”,孩子们找寻道路的过程不知不觉被植入了游戏学习的因子,校园建筑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育人价值,成为“险育”的最佳资源。全体儿童用玩耍的心态,在“好奇心”中走“玩”校园这座“迷宫”,收获真正自立的本领——方位认知和安全认知。
三、以“活动”领路,创新儿童自立实践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自立一直是低年级儿童最先面临的问题。在开发了“走玩学校这座迷宫”,解决“行”的问题后,“吃”也摆在了重要位置。为此,笔者尝试以“活动”领路,创新儿童自立实践岗位——“金牌小帮手”,借助食育课程的开发来培养学生自立的本领。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历时一个学期。
第一阶段:“拜入师门”,铜牌小学徒。从学期初入校起,每周一个班级组成“见习团队”,每个同学都能有不少于5次的见习观摩。在见习期间,学生要做到:(1)观察。观察食堂阿姨收盘子的过程,留心观察阿姨如何收拾饭盆,收拾后的桌面与就餐后的桌面有何变化,同时关注同学们是否践行“光盘行动”。(2)请教。向食堂阿姨请教收盘秘诀。(3)创享。完成见习活动后,复盘过程中的步骤与注意点。
第二阶段:“跟岗实习”,银牌小帮工。一周见习期满后,该班级进入全员“跟岗实习”期。跟岗实习也为一个星期,虽然这一周实践的主体仍然是食堂的阿姨们,但学生们已经开始参与其中。“跟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做到:(1)实践。运用见习所学所得,在食堂阿姨的协助下整理食堂所有的饭盆,做到桌面干净,饭盆整齐。(2)请教。劳动完毕后,请食堂阿姨对今日情况做出点评,学生们改正不足的地方,第二天再接再厉。(3)创享。分享实习过程中的劳动收获和喜悦。
第三阶段:“出师上岗”,金牌小帮手。实习期满后,学生们将学习所得付诸实践,一个班级的学生会有两个“劳动周”,整理全校学生的餐桌,一个学生负责固定的一桌,按照“一倒二并三合”步骤独立收拾餐桌。整个流程完成后,由食堂阿姨到桌点评。几轮下来,学生们整理餐桌、分类摆放的速度、能力都有提升,并将此实践能力运用到周末的日常生活中,也就是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的家庭场所之中,实实在在地为家庭分担劳动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理能力。
三个阶段合计一个月的实践期结束后,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顺利且有序地完成餐桌整理,并收获最高级别“金牌小帮手”的称号。这一自立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自立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养成节俭的习惯,同时也在为他人服务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
美好生活,自立创造。自立能力永远是一个人终生发展和不断成长的因子。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帮助儿童孵化这种能力,让自立真正浸润德行,成为儿童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