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奇英雄曹锡

2022-04-06郭松林

文史春秋 2022年8期
关键词:会战汉中长沙

● 郭松林

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涌现出不少鲜见于史料、口耳相传的传奇士兵。其中,杀敌四五百名的陕西籍士兵曹锡,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铭记的传奇的抗日战争英雄。

单兵杀敌数百人

曹锡是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军二师四旅八团一营一连上等兵,1939年,入伍刚满一年,便担任机枪手。9月22日,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在湖南长沙新墙河王家坊一带,他先后用手榴弹、轻机枪、重机枪打死侵华日军数百人,创造单兵杀敌纪录,他的事迹传到日本,日本媒体《朝日新闻》的报道虽以此为“帝国之耻辱”,但也对曹锡肃然起敬。

史学家黎东方(1907—1998)抗日战争期间在位于重庆的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会工作,曾对少校以上军官讲授战史,还在重庆、成都、昆明、泸州等地向民众公开演讲,谈古论今,慷慨陈词,激励国人。他所撰写的《一连三次的长沙大捷》,发表于1987年10月的台湾《传记文学》第五十一卷第四期。该文对曹锡有所提及,这也是关于曹锡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之一。文中写道:“9月18日,日军主力第6师团及奈良支队强渡新墙河,向新墙河北岸守军第十五集团军第五十二军发起进攻。守军顽强抵抗5昼夜,于22日晚,被迫退至河南岸。”“初战长沙中,有一名国军上等兵很值得一提,他就是曹锡。事情发生在1939年9月22日,新墙河之南、新墙镇之西的王街坊。曹锡在21日的夜里,把12颗手榴弹连接在一起,放在新墙河的南岸河堤之上,然后,把引线抽了出来,放在身边,他坐在河堤之上,对着河面警戒。22日黎明4点钟开始,日本鬼子用50门大炮对王街坊发射8000颗炮弹,射了3个钟点之后,把面积仅一平方英里的王街坊,炸成一片灰烬,比起淞沪会战的情景,更为惨烈,然而曹锡未死,仍爬在河堤上,手指钩着机关枪,对河面密切注视。河面离他只有50公尺。日军一批一批离船上岸,每批数十人,持枪走向河堤而来。来了一批,曹锡便开动机枪,消灭他们一批。侥幸未被消灭的掉头奔回河旁,伏在河滩上。”

黎东方详细地记载了当时曹锡如何以一己之力杀敌数百人,立下奇功:“曹锡突然发现了他手中的机关枪已经不能使用,似乎里面的机件卡住了,扳机扣不动。敌人又要来了,他无法从容拆开机关枪来看个究竟。曹锡情急智生,发现离自己50米处有一架重机关枪。他小心翼翼地爬完这枪林弹雨的50米,操起重机关枪,试了一下,能用。这时,恰好有100多名鬼子蜂拥而来,曹锡果断扳动了重机关枪扳机,一下子打倒了30多个鬼子。剩下的60多人掉头狂叫而逃。而子弹仍穷追不舍,直到将他们全部撂倒。”“接到营部命令放弃阵地,撤回途中遇敌,一通扫射再创日军后凯旋回营,接受师长赵公武褒奖。”

黎东方赞道:“第一次长沙会战时的曹锡,独力击毙敌军400人以上。其沉着与忠心,真足以流芳百世。”

细说这段历史的黎东方还提到:“曹锡年29岁,农家子弟,籍贯不详,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师的上等兵(师长赵公武将军)。”关于曹锡的生平和籍贯,则众说纷纭。有说他是陕西汉中人,当过地方保安团士兵;有说他是四川人;有说他是28岁“替弟出征”;有说他是“代父从军”。在历史的大浪潮中,要找寻沧海遗珠般的个人往事,实非易事。

时任中央社战地特派员范式之撰写的战场速写《长沙会战中之鳞爪》中有一段谈到曹锡的作战事迹。内容与黎东方所说大致相同,但对于曹锡的具体信息也写之甚少。该文介绍,“国民革命军上等兵曹锡,怀抱机枪,静坐在长沙城外的新墙河堤上,眼睛紧盯着河面,面色冷峻,如一尊大理石雕像”。曹锡经过“年余来实地战场教育,使他的体格,锻炼得分外强壮,他自外表看上去,虽然十足的傻,但当他遇到了敌人的时候,却特别高度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而最果敢,最机智,可谓抗战行列中典型的革命斗士”。

该文还称,曹锡性格沉稳安静,言语不多,不善于嬉笑,唯一的嗜好是闲暇时喝两杯酒。为其杀敌功绩,师长赵公武奖励他法币30元,还特意提升他为中士班长。曹锡回到营中,弟兄们把他围在中间,问长问短,问他何以那么大胆?他憨厚地笑着回答:“没有什么,没有什么,看到了鬼子,也不能不打啊!”后来,曹锡接受中央社记者范式之采访时曾说:“敌人不可怕,反过来敌人怕我们。阵地上只要尚有我们一个弟兄把守着,敌人就始终不敢前进的。”

第一次长沙会战取得胜利后,举国欢腾。第五十二军及曹锡英勇杀敌的事迹很快传遍全国各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决心。著名剧作家田汉率领文艺工作者赶来长沙慰问,返回重庆后特为长沙守军编写了一部新话剧《新战长沙》,其中就有曹锡杀敌的情节,此剧公演时非常轰动。

1942年2月,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时讲到新墙河的惨烈战事,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写道:“过去三个月来,中国人民目睹西洋军队处处对敌人屈降,但中国军队却在顽强抵抗,如我五十二军在湖南新墙河的殊死抵抗。史思华营长以下官兵500多人全部战死。中国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同年10月,新华社发表乔冠华的评论,称赞新墙河为“东方马其诺防线”。至此,新墙河及第五十二军一夜成名。

下落不明

令人唏嘘的是,曹锡虽因杀敌有功提升为班长,此后却下落不明。

中国近代史史料会理事、专门研究湘北抗战老兵的湘北人李宣钊,20多年间矢志不渝地发掘、收集、整理,又经3年多的时间编写核对而成的纪实性文学作品《浴血新墙河》,于2015年1月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除了正文,还附有2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再现了那场腥风血雨的新墙河之战。李宣钊认为,曹锡的下落后来基本已经无法考证,线索也全无。据推测,当时曹锡只是一个上等兵,其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晋升空间不大。同时,第五十二军此后转战南北,对日作战异常艰险,基层士兵能存活下来的概率很小。战争史料大多是对将领的记载,所以也就无法查找曹锡下落了。

尽管如此,曹锡的战友多年来始终未曾放弃寻找。2005年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曾在第五十二军服役的汉中籍台湾学者崔永德致信西安晚报社,希望可以打探曹锡的下落。他在信中称,曹锡是1938年被征兵到第五十二军的,在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杀敌数百,名扬天下。曹锡是陕西汉中人,据当时被派往汉中接兵的谢凤麟连长说,由于部队知道这批新兵来自汉中地区,为了妥善照顾这批新兵,特地挑选他为接兵军官之一,因为他的老家也在汉中。谢连长之所以会对曹锡有些印象,一是因为曹锡在这批新兵中,年龄较大;二是曹锡说自己曾干过地方保安团,看得出来确有军事素养。当曹锡得知谢连长也是汉中老乡时,二人相谈甚欢,曹锡向谢连长坦白自己入伍是“替弟出征”,因为入伍时他已28岁。崔永德依稀记得曹锡是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曹寨人,入伍后曹锡被分到第五十二军二师四旅八团一营一连,任机枪手。

2005年8月20日,《西安晚报》介绍了这位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在新墙河阻击战中歼敌数百的抗日英雄曹锡。文章的第一部分,细致描写了曹锡在新墙河战斗中英勇杀敌的情况。文末写道,报社接到汉中籍台湾学者崔永德的信函后,即派记者古月和通讯员郝雁飞前往汉中市汉台区武乡镇曹寨村两次寻访,因为该地最有可能是曹锡的家乡。但终因时事变迁,杳无音讯,最后无果而终。文章结尾写道:“然而,多年关于曹锡的生死和下落至今依然无人知晓。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曾与他在一个部队的老战友说:‘如今,60多年过去了,曹锡:你今年应该是87岁的人了。愿你仍健在人间。如有认识他的汉中老乡,也请告诉我他的消息。’”

汉中广播电视报社记者在读到这篇文章后,再次深入曹寨寻访调查,她一一走访了曹寨所有上了年纪的曹姓老人,依然没有曹锡的音讯。记者离开后,一位村民打来电话称,据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回忆,他们家确有一个老大名叫曹锡,兄弟共有9个,小时候夭折了几个,而且全是单名。她嫁给了老三曹尚,过门不久,就知道老大曹锡代替其夫当兵的事,之后便音信全无,他们也根本不敢提家里有人当过国民党兵的事。随着岁月流逝,家里人对曹锡的印象也就淡化了。改革开放之初,汉中抗战时一位外出当兵的老乡从台湾回来探亲,曹家还向他打听老大曹锡的消息,写了一封信,让捎到台湾去查找。之后也没有回信。这是曹家唯一一次无果的寻亲。遗憾的是,当记者再次去曹寨寻访那位老太太时,老太太却突发疾病去世,家里其他人都不清楚情况,唯一的线索就这样断了。

猜你喜欢

会战汉中长沙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长沙之旅
库尔斯克会战
汉中之战(续)
汉中为王(二)
汉中情
我眼中的长沙
汉中仙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