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对患者康复时间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4-06姚力赫蔡政东马铁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面瘫针刺康复

姚力赫,蔡政东,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因面部表情肌发生运动障碍导致的疾病,属于临床常见面部神经疾病。目前,临床上关于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较多,但尚未完全阐明其具体发病机制。有研究显示,周围性面瘫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面部神经炎,从而可导致其眼睛无法闭合,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脑出血、脑缺血,预后较差[1-2]。周围性面瘫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表情僵硬的情况,其心理健康可受到严重影响,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指出,中医药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采用针刺法对穴位进行刺激可达到改善血管痉挛、恢复面神经血供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探讨用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康复时间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89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1 例、24 例;其年龄为25 ~61 岁,平均年龄(42.01±8.55)岁;其病程为1 ~7 d,平均病程(3.82±0.25)d。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1例、23 例;其年龄为24 ~56 岁, 平均年龄(41.85±10.38)岁;其病程为1 ~7 d,平均病程(3.79±0.58)d。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内科学》中关于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3],且经体格检查、CT 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等辅助检查被确诊患有周围性面瘫;2)首次发生周围性面瘫。排除标准:1)合并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2)发病至就诊的时间在7 d 以上。

1.3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扩血管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法进行治疗,方法是:选取患者的翳风穴、下关穴、地仓穴、颊车穴、牵正穴、阳白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作为治疗主穴。对于存在风热症状者,选取其曲池穴、风池穴作为治疗配穴。对于存在肝郁脾虚症状者,选取其丰隆穴作为治疗配穴。对于存在风寒症状者,选取其外关穴、风池穴作为治疗配穴。采用齐刺法对患者的阳白穴进行针刺(使用华佗牌0.3 mm×40 mm 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进针的深度约20 mm。使用华佗牌0.3 mm×50 mm 无菌针灸针对患者的其余穴位进行常规针刺。得气后使用频率为2 Hz 的电流刺激穴位,持续刺激20 min(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节电流强度)。每天治疗1 次,连续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参考相关文献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治愈:治疗后,患者的面瘫症状完全消失,其语言功能恢复正常,其肌肉痉挛情况显著缓解;显效:治疗后,患者的面瘫症状基本消失,其语言功能趋于正常,其肌肉痉挛情况有所缓解;有效:治疗后,患者的面瘫症状有所好转,其肌肉痉挛情况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的面瘫症状未好转,其肌肉痉挛情况未缓解。2)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ortmann 评分。采用Portmann 简易评分法对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越好。3)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SF-36 评分。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IgA、IgG、IgM、CD8+的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ortmann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ortmann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ortmann 评分〔(22.28±2.1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ortmann 评分〔(17.64±3.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ortmann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ortmann 评分的比较(分,± s)

注:* 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5)2.75±0.4817.64±3.81*观察组(n=44)2.81±0.5222.28±2.11*t 值0.7488.684 P 值0.5490.000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康复时间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康复时间的比较(d,± s)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康复时间的比较(d,± s)

组别康复时间观察组(n=44)13.25±2.05对照组(n=45)19.54±3.22 t 值12.054 P 值0.000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gA、IgG、IgM、CD8+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清IgA、IgG、IgM、CD8+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A、IgG、IgM、CD8+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gA、IgG、IgM、CD8+水平的比较(± 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gA、IgG、IgM、CD8+水平的比较(± s)

注:* 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IgA(g/L)IgG(g/L)IgM(g/L)CD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44) 4.48±0.26 2.85±0.41* 18.62±2.407.32±2.89*3.93±0.15 1.45±0.33* 38.65±3.46 22.59±3.05*对照组(n=45) 4.45±0.24 3.51±0.28 18.60±2.3911.91±2.503.90±0.16 2.17±0.23* 38.68±3.42 26.69±3.13*t 值0.5744.6840.0579.2540.7444.5390.1544.541 P 值0.5420.0000.8760.0000.2890.0000.7480.000

2.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SF-36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 评分的比较(分,± s)

注:* 与治疗前比较,P <0.05。

评分精力评分身体疼痛评分治疗前 观察组(n=44) 40.78±5.43 36.73±4.82 52.37±6.45 50.43±7.14 22.83±5.23 31.53±4.13 40.71±7.56 45.92±6.13对照组(n=45) 41.73±4.12 37.93±5.82 52.91±5.71 49.23±6.83 21.45±4.41 30.43±6.42 38.45±5.83 44.83±6.22 t 值0.7980.9370.9670.4750.9140.7450.5590.584 P 值0.5840.7440.3650.2970.0810.5310.2040.135治疗后 观察组(n=44) 70.59±8.27* 77.37±8.45* 88.85±9.36* 80.28±6.24* 67.34±9.56* 64.88±7.22* 74.22±8.38* 86.28±8.55*时间组别精神健康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总体健康对照组(n=45) 55.73±9.16* 50.38±9.72* 80.93±6.47* 72.38±9.57* 59.34±8.35* 48.27±7.48* 56.48±9.65* 79.37±11.35*t 值8.68411.1476.6524.7266.8557.93411.21812.128 P 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此病主要是由面神经出现功能障碍所致。在发病早期,此病患者可出现额纹消失、嘴角歪斜、口角漏气等表现。此病具有发病急骤的特点,若不及时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可出现角膜炎、面肌痉挛等并发症,从而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以手术及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较大,术中患者可能会发生神经损伤,且部分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无法进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神经水肿、抑制病毒复制为主。此疗法存在易引起不良反应等不足。如何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属于“歪嘴风”“吊线风”等范畴,其病机为风寒入侵引起脉络失养,进而导致气血痹阻。治疗此病应从活血通络、祛风化痰、疏调经筋等方面入手。针刺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机体脏腑功能有关。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可起到疏通经络、醒脑开窍、行气运血的作用。有研究指出,用电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刺地仓穴、阳白穴、下关穴、颊车穴可调和气血、疏通颜面经气、活络通经;针刺翳风穴、太阳穴可祛风止痛散邪;针刺迎香穴可调节面部经脉气血、柔筋养血;针刺上述诸穴可共奏疏调经筋、活血通络之功。在本研究中,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后对其实施了穴位电刺激。研究显示,电刺激目前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通过电流对肌肉神经组织进行刺激可提高其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后其Portmann 评分、各项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表明,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其面部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缩短其康复的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A、IgG、IgM、CD8+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其面部神经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

猜你喜欢

面瘫针刺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清明的雨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