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配比的芍倍注射液治疗内痔的效果分析
2022-04-06张泽旗程亚典彭作英
张泽旗,孙 怡,程亚典,彭作英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痔疮是肛肠科的常见病。此病是指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增生的结缔组织[1]。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发生痔疮,但老年人更易罹患此病。研究指出,痔疮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痔疮可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三种类型,其中内痔的发病率最高[2]。内痔是指发生于肛门齿状线以上的痔疮,其好发于肛门截石位3 点钟、7 点钟及11点钟的部位。对内痔患者进行专科指诊可触及肛内柔软的包块,包块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感。对此病患者进行直肠镜检查可见齿状线上黏膜充血隆起,多呈暗紫色或深红色。根据内痔的病程一般可将其分为四期[3]。Ⅰ期内痔患者以排便时带血、滴血甚至射血为主要表现,便后出血即可停止,未见痔块脱出。Ⅱ期内痔患者以大便带血并伴有痔块脱出为主要表现,便后脱出痔块可自行还纳入肛内。Ⅲ期内痔患者以痔块脱出为主要表现,粪便偶有血迹,痔块需用手还纳入肛内,且在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排便等情况下痔块易再次脱出。Ⅳ期内痔患者以痔块脱出肛门外且不能自行还纳为主要表现,脱出物多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和坏死,其疼痛剧烈。内痔患者常因恐惧而控制排便,导致其发生便秘,而便秘又会导致其内痔进一步加重。老年内痔患者若发生便秘,易导致其并发直肠黏膜脱垂[4]。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内痔的方法较多,包括内痔注射术、内痔套扎术、内痔结扎术、内痔切除术等[5]。对于临床分期为Ⅰ期~Ⅲ期的内痔,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操作简便、无痛、微创、治疗周期短的内痔注射术进行治疗。对内痔患者进行注射治疗时常用的注射液有消痔灵注射液、芍倍注射液、聚桂醇注射液等[6]。其中芍倍注射液因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获得了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其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芍倍注射液的前称是安氏化痔液,为安阿玥主任结合“酸可收敛”的中医理论研制出的软化萎缩剂,其作用机制是可导致静脉壁的非炎性蛋白凝固变性,使扩张的静脉壁发生萎缩,进而可达到软化、萎缩痔核的目的[7]。临床上多采用芍倍注射液治疗内痔和静脉曲张性混合痔。不同临床分期的内痔患者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症状表现各异,对芍倍注射液浓度配比的要求也不同。若芍倍注射液的浓度过低、注射量过少,可导致痔核萎缩不良,疗效不佳。若芍倍注射液的浓度过高、注射量过多,可导致患者出现肛门疼痛、下坠、肠黏膜糜烂出血等不良反应[8]。故临床上在应用芍倍注射液时,应根据患者内痔的临床分期选择合适的浓度配比。本文将80 例内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用不同浓度配比的芍倍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1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 例内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2001 年版《痔诊治暂行标准》[9]中关于内痔的诊断标准;近2 周内未使用过抗凝药物;进行血生化检查的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病历资料完整且认知功能正常;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应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合并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合并有霍乱、艾滋病等恶性传染病;中途退出本研究;临床资料不全。在这些患者中,有女性患者42 例,男性患者38 例;其年龄为16 ~78 岁,平均年龄为(46.08±15.44)岁;其病程为0.2 ~24 年,平均病程为(14.17±7.27)年。其中,内痔临床分期为Ⅰ期的患者有24 例,为Ⅱ期的患者有26 例,为Ⅲ期的患者有30 例。
1.2 方法
根据本研究中80 例患者内痔临床分期的不同采用不同浓度配比的芍倍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对于临床分期为Ⅰ期的内痔患者,采用芍倍注射液原液10 mL+2% 的盐酸利多卡因2 mL+0.9% 的氯化钠注射液8 mL 的配比浓度(芍倍注射液: 辅液=1:1)进行治疗。对于临床分期为Ⅱ期、Ⅲ期伴有直肠黏膜脱垂的患者,采用芍倍注射液原液10 mL+2% 的盐酸利多卡因1 mL+0.9% 的氯化钠注射液4 mL 的配比浓度(芍倍注射液: 辅液=2:1)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步骤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和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向肛门内置入直肠镜,在直肠镜下充分暴露痔核。于痔核表面的中心隆起部位斜刺进针,当针尖进入黏膜下肌层并出现明显的抵抗感后,边退针边注入配置好的芍倍注射液,注射量以痔核黏膜表面颜色变浅或呈水疱状为度(通常情况下注射量为15 ~30 mL)[10]。注射原则为“见痔进针、先小后大、退针给药、饱满为度”。对于临床分期为Ⅲ期且伴有直肠黏膜松弛的患者,还要在痔核上松弛的直肠黏膜下及齿状线上注入芍倍注射液,注射方法同上。注射完毕后用凡士林纱布包裹食指对注射部位进行揉按,以促进药物的吸收。治疗结束后在肛内填塞凡士林纱布及导气管,第二天拔除肛门填塞物,以防患者发生便秘。嘱患者在注药当天控制排便,并保持少渣清淡饮食2 d。为患者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以防其发生感染。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参考安阿玥主编的第2 版《肛肠病学》中的相关疗效判定标准用治愈、显效、有效、无效评估本研究中80 例患者的临床疗效[11]。治愈:经治疗患者在排便后肛门无出血、无脱出,对其进行直肠镜检查显示直肠黏膜恢复正常,痔核完全萎缩。显效:经治疗患者在排便后肛门无出血、无脱出,对其进行直肠镜检查显示痔核明显消退,直肠黏膜轻度充血,痔核变小。有效:经治疗患者在排便后肛门有少量出血,伴轻度脱出,对其进行直肠镜检查显示直肠黏膜轻度充血。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观察80例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住院的时间及痔核萎缩的情况。VAS 的分值为0 ~1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严重。观察并记录80 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尿潴留、便血、肛门水肿、坠胀感、感染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0 例患者的临床疗效
在80 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显效、缓解、无效的患者分别有48 例、30 例、2 例和0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详见表1。
表1 80 例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80 例患者术后的VAS 评分、住院的时间及痔核萎缩的情况
80 例患者术后平均的VAS 评分为(1.16±0.62)分,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为(3.65±0.94)d,术后痔核萎缩的平均值为(73.56±10.32)%。详见表2。
表2 80 例患者术后的VAS 评分、住院的时间及痔核萎缩的情况(± s)
表2 80 例患者术后的VAS 评分、住院的时间及痔核萎缩的情况(± s)
术后痔核萎缩(%)801.16±0.623.65±0.9473.56±10.32例数 术后的VAS 评分(分)术后住院的时间(d)
2.3 80 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80 例患者中有1 例患者发生尿潴留,有1 例患者发生便血,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详见表3。
表3 80 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肛肠手术日渐微创化、无痛化、美肛化、标准化。目前局部注射疗法已成为肛肠科医生公认的治疗内痔的首选方式。与传统的手术疗法相比,局部注射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恢复周期短等诸多优点。临床上用于治疗内痔的注射药物较多,此类药物若使用不当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注射部位过深、药物浓度过高可导致患者出现肛门感染、黏膜下脓肿等并发症,注射部位距离肛门齿状线过近可导致患者出现肛门疼痛感、下坠感、大便不尽感等。芍倍注射液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内痔常用的一种注射液。此药的配比浓度若过高,易导致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硬结、肛门坠胀感、注射部位大面积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此药的配比浓度若过低,易影响患者的疗效[12]。此外,芍倍注射液的安全性高于消痔灵注射液[13],但其价格也偏高,若其配比浓度过高可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故临床医生要合理权衡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芍倍注射液配比浓度。我院肛肠科医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两种芍倍注射液配比方案:1)芍倍注射液原液10 mL+2% 的盐酸利多卡因2 mL+0.9% 的氯化钠注射液8 mL 的配比浓度(芍倍注射液: 辅液=1:1),主要用于治疗Ⅰ期内痔。2)芍倍注射液原液10 mL+2% 的盐酸利多卡因1 mL+0.9% 的氯化钠注射液4 mL 的配比浓度(芍倍注射液: 辅液=2:1),主要用于治疗Ⅱ期、Ⅲ期内痔。芍倍注射液以其强大的收敛固涩作用可使脱垂的直肠黏膜回缩,并与黏膜下肌层牢固粘连,从而可起到固定肠黏膜的作用[14]。采用芍倍注射液对内痔患者进行治疗后,为了巩固其疗效,应指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和生活习惯。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根据内痔患者临床分期的不同采用不同浓度配比的芍倍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痔核的萎缩,缓解其病情,且具有术后患者疼痛轻、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