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儿扁桃体囊内次全切除术疗效及预后的研究

2022-04-06张亦男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扁桃体上皮阻塞性

张亦男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扁桃体肥大所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儿科的常见病[1]。进行扁桃体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扁桃体肥大所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手段[2-3]。扁桃体切除术可分为扁桃体全切除术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在对小儿进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时,医生通常会选择保留患儿扁桃体组织的10% 至70%。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医生会选择性地切除其突入腭舌弓和腭咽弓的扁桃体组织,或切除其大部分扁桃体。有研究指出,在接受扁桃体切除术后的1 个月内,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会略有下降,但会在3 个月后恢复正常。不过,也有研究表明,接受扁桃体切除术后的患儿其罹患呼吸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均显著升高。一项为期20 年的随访研究也发现,接受扁桃体切除术后的患儿易出现喉咙干燥、有异物感等症状,其罹患哮喘、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肿、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升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探讨用扁桃体囊内次全切除术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所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15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收治的200 例扁桃体肥大所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儿的家长均同意让患儿参与本研究,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这200 例患儿中,有男童108 例,女童92 例;其年龄为3 ~8 岁,中位数年龄6.1 岁。将这200 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98)和研究组(n=102)。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为常规组患儿采用扁桃体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对其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为其盖上无菌手术巾。用开口器固定住其口咽部,使用MC401 等离子刀(成都美创医疗技术公司生产)完全切除其扁桃体组织,并在内窥镜的引导下进行止血。为研究组患儿采用扁桃体囊内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对其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为其盖上无菌手术巾。用开口器固定住其口咽部,用MC401 等离子刀切除其游离的扁桃体组织(突入腭舌弓和腭咽弓的扁桃体组织),然后在内窥镜的引导下用等离子刀消融其80% ~90% 的扁桃体组织(注意避免损伤腭舌弓和扁桃体囊),并完全切除其扁桃体隐窝上皮。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术后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的评分、术后疼痛家长评估量表(PPPM)的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其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OSA-18)的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FLACC 评分的比较

在术后6 h、12 h、18 h、24 h、48 h,常规组患儿的平均FLACC 评分分别为(4.1±0.2)分、(6.9±0.3)分、(8.2±0.1)分、(9.8±0.2)分、(7.1±0.2)分,研究组患儿的平均FLACC 评分分别为(3.2±0.1) 分、(3.9±0.2) 分、(2.9±0.2)分、(2.8±0.3) 分、(2.1±0.1) 分。 在术后6 h、12 h、18 h、24 h、48 h, 研究组患儿的平均FLACC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FLACC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1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FLACC 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18 h 术后24 h 术后48 h常规组(n=98) 4.1±0.2 6.9±0.3 8.2±0.1 9.8±0.2 7.1±0.2研究组(n=102) 3.2±0.1 3.9±0.2 2.9±0.2 2.8±0.3 2.1±0.1

2.2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PPPM 评分的比较

在术后第2 天、第3 天、第4 天、第5 天、第6 天、第7 天、第14 天,常规组患儿的平均PPPM 评分分别为(15.1±0.3)分、(9.1±0.3)分、(8.1±0.2)分、(5.2±0.2)分、(2.9±0.1)分、(2.1±0.1)分、0 分,研究组患儿的平均PPPM评分分别为(3.1±0.2)分、(2.1±0.1)分、0 分、0 分、0 分、0 分、0 分。在术后第2 天、第3 天、第4 天、第5 天、第6 天、第7 天,研究组患儿的平均PPPM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PPPM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PPPM 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术后第2 天术后第3 天术后第4 天术后第5 天 术后第6 天 术后第7 天 术后第14 天常规组(n=98)15.1±0.3 9.1±0.3 8.1±0.2 5.2±0.2 2.9±0.1 2.1±0.1 0研究组(n=102) 3.1±0.2 2.1±0.1 0 0 0 0 0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OSA-18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OSA-18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儿的平均身体症状评分、平均白天影响评分、平均睡眠障碍评分、平均不良情绪评分、平均对儿童监护人的影响评分分别为(8.2±0.4)分、(7.3±0.4)分、(7.2±0.4)分、(6.9±0.5)分、(7.6±0.2)分,研究组患儿的平均身体症状评分、平均白天影响评分、平均睡眠障碍评分、平均不良情绪评分、平均对儿童监护人的影响评分分别为(7.3±0.6)分、(6.2±0.9)分、(6.0±0.7)分、(5.6±0.6)分、(5.6±0.3)分;研究组患儿的各项OSA-18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OSA-18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OSA-18 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身体症状白天影响 睡眠障碍 不良情绪对儿童监护人的影响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常规组(n=98) 19.3±0.8 8.2±0.4 17.6±0.4 7.3±0.4 22.3±0.7 7.2±0.4 15.5±0.7 6.9±0.5 20.5±0.3 7.6±0.2研究组(n=102) 23.4±0.7 7.3±0.6 16.8±0.7 6.2±0.9 21.9±0.8 6.0±0.7 16.4±0.5 5.6±0.6 21.6±0.7 5.6±0.3

2.4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在术后,常规组患儿中有1 例患儿发生口腔感染,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2%(1/98);研究组患儿中有1 例患儿发生口腔出血,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98%(1/102);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等离子刀是进行扁桃体切除术时常用的一种手术器械[4-5]。与进行组织冷剥离和使用双极电凝器进行组织切除相比,使用等离子刀进行组织切除更加方便、快捷,对组织的损伤较轻[6],并可减少术中失血量[7]。有研究指出,使用等离子刀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止血效果好、患者术后疼痛轻等优点[8-9]。以往,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扁桃体全切除术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所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0]。近年来,扁桃体次全切除术在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所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指出,进行扁桃体次全切除术不切开腭舌弓黏膜,不损伤肌肉层,可快速缓解与扁桃体相关的上呼吸道阻塞,且具有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愈合快、疼痛及炎症反应轻等优点[11]。相关的研究表明,与接受扁桃体全切除术的患儿相比,接受扁桃体次全切除术的患儿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饮食。Waldeyer 环由咽部黏膜固有层中大量的淋巴滤泡组成,并与腺样淋巴组织融为一体,形成环状。Waldeyer 环中的淋巴组织相互限制,从而可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有研究指出,接受扁桃体切除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后的患儿出现鼻塞和鼾症通常是由于其发生咽鼓管圆枕代偿性肥大所致。笔者认为,接受扁桃体次全切除术后的患儿其保留的部分扁桃体组织可以维持Waldeyer 环的平衡,防止咽鼓管圆枕出现代偿性肥大[12]。扁桃体隐窝上皮由复层鳞状上皮和网状上皮组成。网状上皮中的M 细胞是活化的吞噬细胞,可释放抗原至皮下区域。据统计,90.9% 的扁桃体感染患儿都存在明显的扁桃体隐窝上皮角化。笔者认为,彻底切除扁桃体隐窝上皮可防止接受扁桃体次全切除术后的患儿出现扁桃体感染、肿大。因此,本研究中在对研究组患儿进行扁桃体次全切除术的过程中,对其扁桃体隐窝上皮进行了彻底的切除。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术后6 h、12 h、18 h、24 h、48 h,研究组患儿的平均FLACC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2 天、第3 天、第4 天、第5 天、第6天、第7 天,研究组患儿的平均PPPM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各项OSA-18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扁桃体囊内次全切除术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所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预后。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相关研究结果仍需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扁桃体上皮阻塞性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效果临床观察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