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后p16阳性的扁桃体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肉瘤1例
2022-04-06聂洪婷翟长文
聂洪婷,翟长文,林 岚
患者女性,46岁。因咽部异物感2周余入院,近期出现关节酸痛,影像学CT示:左侧扁桃体软组织肿块影(图1)。查体:面部皮下呈斑点状凸起;左侧扁桃体上极见一溃疡,Ⅱ度肿大。实验室检查血清肿瘤学相关指标未见异常,未行EB病毒血清学检测,HIV检测呈阳性。
图1 CT示左侧腭扁桃体软组织肿块影
病理检查眼观:完整扁桃体1块,2.5 cm×2.3 cm×1.4 cm,表面见溃疡,切面灰白色,质实。镜检:低倍镜下肿瘤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图2),中央见坏死。肿瘤细胞密度较均匀,部分区域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可见肌周细胞瘤样结构,间质见较多小血管,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大部分肿瘤细胞较原始,细胞核空泡状,呈圆形或椭圆形,居中,具核仁,轻~中度异型(图3),可见核分裂。灶区肿瘤细胞呈梭形,细胞核拉长、两端钝,胞质较丰富,嗜伊红。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MA(图4)、Calponin、HHF35、p16(图5)均弥漫阳性,H-caldesmon呈部分阳性,EMA、CKpan、CD34、S-100、desmin、CD21、CD35、CD99、ALK、ER、PR、AR、CD10、CD68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30%。原位杂交示:肿瘤细胞EBER弥漫核阳性(图6)。
病理诊断:(左侧扁桃体)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肉瘤。
②③④⑤⑥图2 肿瘤呈弥漫浸润性生长 图3 肿瘤细胞较原始,细胞呈圆形,具核仁 图4 肿瘤细胞SMA阳性,Mul-timer法 图5 肿瘤细胞p16阳性,Multimer法 图6 EBER原位杂交呈阳性
讨论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肉瘤多位于腹腔或胸腔内,累及肺脏、心脏及胃肠道等部位,少数病例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1-2]。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肉瘤多发生于移植术后或HIV感染的病例中[3],少部分为营养不良或免疫力低下的儿童[4-5],更为少见发生于无HIV感染、无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无移植术的患者[6]。发生于扁桃体的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较为少见[2,7],其中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肉瘤更为罕见[8]。
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症状多与发生部位有关,多因局部肿块或疼痛就诊。大体观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肉瘤与经典的平滑肌肉瘤相似,切面呈灰白色、质实,部分区域呈漩涡状[9]。组织学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肉瘤与经典平滑肌肉瘤有所不同[2,9],不同病例间形态差异较大。肿瘤细胞可见分化较好的平滑肌细胞,亦可见分化较差的原始圆形细胞。大部分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核拉长、两端圆钝,排列呈束状或编织状,可见肌周细胞瘤样结构,文献报道其它病例可见血管外皮瘤样区域,间质内富含小血管,散在淋巴细胞浸润。诊断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肉瘤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及原始的圆形细胞。原始的圆形细胞可与高分化平滑肌细胞之间逐渐移行,或突然出现,不同病例之间这些特征的表现不一[9]。免疫表型:肌源性标记SMA、desmin、HHF35及H-caldesmon均呈阳性,原位杂交显示肿瘤细胞核EBER阳性。
p16是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分裂的抑癌蛋白,该病例HIV阳性,自身免疫力较差,可能口咽部感染HPV。研究[10]表明,在HPV相关性肿瘤中,HPV的致癌活性主要与E7蛋白相关,而E7可结合视网膜细胞瘤抑癌蛋白并促进其降解,导致细胞周期失控,p16蛋白大量表达。p16蛋白在平滑肌肿瘤中的应用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张彦宁等[11]研究表明,平滑肌肉瘤中p16弥漫阳性,而平滑肌瘤中p16阴性或弱阳性,在平滑肌肉瘤和平滑肌瘤的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对提示其为恶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鉴别诊断:(1)扁桃体原发或转移的平滑肌肿瘤,形态和免疫表型相似,依靠病史、肿瘤部位及原位杂交EBER结果可以鉴别。(2)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由卵圆形、梭形和多边形瘤细胞组成,染色质细腻,核膜清楚,核仁小或不明显。免疫组化标记CD21、CD35呈阳性。(3)肉瘤样癌:肿瘤由不同比例的癌和肉瘤成分构成,免疫组化标记CK阳性。(4)Kaposi肉瘤:与HHV8感染相关,临床主要发生于皮肤、黏膜等部位,免疫组化表达血管源性标记CD34、CD31等。(5)肌周细胞瘤:属于良性肿瘤,卵圆形或短梭形的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多层、同心圆样排列,免疫组化表达肌源性标记,如SMA、caldesmon、desmin等,但EBER原位杂交阴性。(6)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上皮源性标记(CK)阳性,分子SS18阳性,原位杂交EBER阴性等。
EB病毒相关平滑肌肉瘤的治疗目前推荐手术广泛切除,并积极改进患者的免疫状态,抗病毒治疗在预防肿瘤复发方面也很重要,并可能控制肿瘤生长[12]。本例2020年12月于我院行扁桃体切除术,随访6个月,患者服用抗艾滋药物,自诉身体抵抗力较差,目前无其他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