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样本托在冷冻制片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2022-04-06董健,丁伟
董 健,丁 伟
致诊断出现“张冠李戴”的严重医疗事故。为了防止样本头换错,人们通常会使用不同颜色的样本头进行区分,但在病例数及样本数较多时,还是会存在号码写错的安全隐患,因此更为科学的方法是在样本头上粘贴注明冷冻号的小标签。而传统的样本托表面通常是圆环形,小标签只能粘贴在样本托周围或压在组织下面,存在粘贴时大部分内容被胶水或OCT覆盖的现象,不易查看到小标签上的信息,有时小标签也可能会在修片时被切片刀切掉。鉴于以上情况,本科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样本托,在日常冷冻制片的流程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LEICA CM1950冷冻切片机1台,新型的样本托若干,江丰KF-LPS-150US玻片打印机1台,东方时通DF-LPC3100包埋盒打印机1台,察威E7全自动染色封片机1台。
1.2 方法冷冻室技术员接收到手术室送来的需行术中冷冻诊断的标本后,通过扫码在电脑系统上完成接收及登记,如有信息不符即刻联系手术医师,待正确后录入系统。由取材医师根据要求对送检标本进行取材,记录人员根据取材医师描述进行记录,并打印出带有冷冻号、患者姓名、二维码的小标签。取材完成后,拿出样本托,将需要冷冻的组织放置于样本托上(可先在样本托上涂少量胶水),并同时粘贴带有该冷冻号、患者姓名的小标签,用胶水涂其周围,待组织冻住1/2后压上冷冻锤(或浸入液氮4~8 s)。
待组织完全冻结好后,将样本托装到切片机上,扫描小标签上的二维码,通过琅珈病理管理系统,由玻片打号机自动打印出一对一的玻片(图1)、包埋盒打号机也打印出相对应的包埋盒。然后打开切片机转轮锁,按下“TRIM”键,设置修片厚度(一般50~100 μm厚为宜),右手匀速向前转动转轮修出整个组织面后,再次按下“TRIM”键,切片厚度一般为5~7 μm(视组织情况而定),快速细切几张,用毛笔扫去切片刀上的组织片,左手配合右手转轮用细刷轻拉出切片,切片后缓摇转轮使样本托至最低位,用载玻片略倾斜轻靠切片,将完整、无褶皱的切片粘贴于已打好的玻片上,立即放入甲醇固定1 min,随后放入自动染色封片机中进行染色、封片,同时将样本托取下放在已打印好号码的包埋盒上方(图2),等复温后将组织从样本托上取下,切面向下装入包埋盒,盖好包埋盒盖,放入对应的大体标本袋,加入足量的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
图1 扫描小标签的二维码后玻片打号机自动生成一对一玻片,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冷冻号、取材部位及制片人工号 图2 粘贴小标签切片完成后的样本托 图3 传统的样本托 图4 新型的样本托
2 结果
与传统的样本托相比较,新型的样本托在整个冷冻制片过程中,操作简单,信息观察更方便,不会有冷冻组织换错的风险(图3、4)。
3 讨论
传统的样本托没有专用的区域用来粘贴小标签,很难做到对样本托粘贴小标签进行标识的同时,满足切片时不切到小标签又方便观察标签信息,而新型的样本托有一个专用的斜面来粘贴小标签,粘贴方便,只需蘸点胶水或水贴在相应位置进行冷冻即可,既可以观察到标签的全部信息,又不会在切片时因为标签粘贴的位置不恰当而被切到,在切片完成时方便核对。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在切片前扫描小标签上的二维码,通过玻片打号机打印载玻片以及包埋盒打号机打印包埋盒,真正做到一对一切片,有效杜绝玻片号码写错、玻片拿错、标签贴错、包埋盒写错等低级错误的产生,更加符合全流程信息化操作的要求,也减少了因流程不完善导致病理报告延迟现象的发生[3]。由于玻片标签内容包含患者姓名、冷冻号、取材部位及制片人工号,方便诊断医师在诊断时信息的核对及对切片质量的溯源。
新型的样本托放置组织的一侧为直径35 mm的半圆形设计,表面由圆环形凸起和颗粒状凸起两部份组成,增加了组织与样本托之间的粘合力,使粘贴更为牢固,从而降低了粗修时整块组织脱落现象的发生,更能满足日常冷冻制片的需求。
综上所述,该新型的样本托既满足了日常冷冻制片工作中基本组织制片需求,同时保证了制片质量也兼顾了切片效率,又方便粘贴小标签,再配合玻片打号机的使用,能有效地杜绝制片及诊断过程中“张冠李戴”医疗事故的发生,值得基层医院病理科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