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隧道施工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04-06王恩波昝文博

绿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隧道思政育人

王 蕾,王恩波,昝文博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1 引言

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工作的核心抓手和关键环节,课堂教学则是思政育人工作的主渠道与主战场[1],通过课堂教学将思政元素中所蕴含的政治信仰、思想内涵、价值理念和社会责任传递给广大受教育者,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由于不同学科课程特点和岗位背景千差万别,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方案也差异巨大[2,3],隧道施工技术课程是道桥、城轨等交通土建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联系紧密,是培养面向企业、面向施工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课程。因此,研究隧道施工技术课程思政的设计、实施和建设路径是很有必要的。

2 隧道施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 课程定位

随着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地下铁道的建设数量和里程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4],隧道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网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交通土建专业学生和相关从业者而言,隧道施工技术这门课程属于主干课程[5],对该课程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隧道施工技术系统介绍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突出的课程,其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明确工作岗位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2.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面向隧道施工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隧道工程的材料特性、施工方法、灾害处置和组织管理,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事隧道施工的开挖、支护、组织管理和养护维修工作。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增强民族归属感;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明确工匠精神对成长成才的意义;礼赞劳模精神,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牢固树立安全和质量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理念;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坚定规矩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2.3 教学设计

本课程充分挖掘潜在思政元素,精心设计,通过“工程案例、时政热点、大国工匠和优秀劳模事迹、历史成就、事故灾害”等多种形式,将思政要点巧妙融入课程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2.3.1 模块一:认识隧道

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民族归属感与荣誉感。

思政实施方案:介绍隧道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通过向学生介绍春秋时期的“隧而相见”和战国时期“火烧水激”修凿而成的石门隧道,激发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其民族自信;通过讲解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18.02 km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38.813 km的松山湖铁路隧道、32.645 km的高原铁路隧道——新关角隧道,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进一步树立民族自信和自尊;通过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隧道施工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2.3.2 模块二:隧道勘察设计

思政要素:敬业、专注;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绿色、环保。

思政实施方案:通过勘察设计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教育学生养成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通过介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的事迹案例,引导学生塑造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讲解隧道选线设计和进出口位置选择时,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启发学生进行选线设计时考虑对周围环境和自然生态影响大小,选择合适进洞位置及开挖方法,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

2.3.3 模块三:隧道施工方法

思政要素:精益、创新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

思政实施方案:通过对隧道开挖方法和支护技术的讲解,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未来工作环境,培育其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劳模精神,激发其工程成就感;讲解钻眼爆破、监控量测、盾构施工、TBM施工、防水层铺设等精细化操作时,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案例分享感受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时间上的坚持、精神上的聚焦、质量上的完美、技术上的极致、细节上的坚守、态度上的严谨。同时加强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的养成教育,强化价值引领,提升社会责任感,使其明白职业道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在讲解隧道施工的前沿技术时,开展研究型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协作意识,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拓宽学生视野,为其提供自由思维的空间,培养和强化其创新意识。

2.3.4 模块四:灾害处置

思政要素:安全、质量意识。

思政实施方案:列举隧道常见不良地质条件和自然病害,使学生明确隧道施工的难度和复杂性,通过灾害案例说明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安全至上、质量至上的工作理念,提高其应急文化素养,培养其责任担当意识;通过灾害预判、预处理和事后处置的全流程学习,教导学生要学会平衡“安全—效率—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其树立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

2.3.5 模块五:组织管理

思政要素:规矩、法律意识;工程思维。

思政实施方案:讲述组织管理对隧道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巨大影响,通过违规操作和疏于管理造成的严重后果警醒学生依法依规操作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和行业领域的规范标准、法律法规和各级政策等,深化其对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的认同,提升学生的规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施工组织管理的优化过程以及优化后所带来的时间效益和成本节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工程思维和工程理念,进一步激发创新潜力。

3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路径探讨

3.1 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认识和思政能力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全国高校教师课堂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会上指出,课程思政最要紧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在跟学生接触当中体现出来的治学精神和人生态度。由此可见,教师的思想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道德、情感甚至价值观的形成,并且将贯穿于学生受教育的全过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必须要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学术水平和思政能力[6,7]。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专业课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教师,也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专业课教师必须摒弃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无关的老旧观念,充分认识到目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切实担负起思政育人的重则,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另一方面,要以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为首要任务,教师作为学生的指路人,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师德师风水平和道德修养,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了其思想境界的高度,广大教师要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觉悟,在润物无声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

3.2 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关乎课程思政效果的好坏,贸用、挪用、借用、错用课程思政元素只会使课程思政流于形式,变成走过场、完任务。精心的组织设计、巧妙的融入手段、适宜的思政元素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无形中增强学生对于思政要素的理解与认同。在挖掘思政元素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党在课程思政实施中的主导权,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于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始终[8]。其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政育人的真正目的[9]。第三,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背景,结合课程实际和地域特色延展性地挖掘,立足学科本身,深入发掘学科特点、方法、理论与思政要素的联系,做到深度融合[10]。最后,分类、分层、分专业进行深度挖掘,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目标,提炼专业课程中特殊的历史文化、精神内涵和思想价值,进一步拓宽课程思政元素的广度和深度[11]。

3.3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体制机制

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课程思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动力源泉,完善健全的体制机制才能促进课程思政的良性发展,真正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性问题。对于课程思政体制机制的建设完善,南京中医药大学孙荪[12]提出要构建课程和思政这两大部分相适应的体系,基于思政元素和目标构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与资源、教学评价、师资培训等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协同联动、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复旦大学孙燕华[13]认为应将以下三方面作为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着力点:明确和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组织保障,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中国矿业大学陈建悦[14]认为思政建设需要以党委为主体,多部门协同配合,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明责、监督、追责、评估、考核等管理机制,构建以校院党委、党支部、教师为主题的多级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首先,应强化顶层设计,做到高校党委全面领导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进一步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其次,应加强协同联动,学校、学院的各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应共同参与,将课程思政的内容、步骤、需求等进行分解,明确各参与单位的职责与任务,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第三,制定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对课程思政工作的考核,将思政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学生学习评价当中,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在各项教学成果表彰奖励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

4 结论与讨论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内涵已不单单是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课程思政的开展充分发挥了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本文以隧道施工的行业特色和学科背景为基础,以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牵引,构建了隧道施工技术课程思政的建设体系,同时,从教师思政认识和思政能力、思政元素挖掘、体制机制建设三个方面对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路径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隧道施工技术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推动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为工程类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校、院、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并且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完善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应在不断改进中加强,以便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成长成才的需求与期待。

猜你喜欢

隧道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云南:弥蒙高铁隧道全部实现贯通 弥蒙高铁最后一座隧道大庄隧道贯通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