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2022-04-06徐静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8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良好习惯学生

徐静仪

【摘要】小学时期在人的整个生命发展中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个人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是学生习惯的直接教育者。这就要求创造出家校共育的教育环境,教师和家长彼此理解、认真配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家校共育;学生;良好习惯

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里面,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会对这些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影响了学习效率、生活质量,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一生的成功和幸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6-12岁这个时间段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时间段,学生成长得非常快。与此同时,学生的一些习惯也开始慢慢地在养成。一个人如果想要在社会上独立,那么必须要有比较好的习惯。我们常常所说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这几个方面的习惯教育,第一个是行为习惯,第二个是语言习惯,第三个是思维习惯。

一、家校共育视域下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困境

(一)家庭对学校习惯培养工作缺乏信任

现在的学校,往往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但是,有些家长经常由于工作关系而不能去参加。活动就不能连续进行,从而使得习惯教育出现断层情况。这種特殊性和延续性,需要家庭与学校两种主要教育的双向配合。有些培养学生习惯的活动方案在没有开始活动之前是想的比较好的,然而在实际开展互动的时候,却只有很少的家长去关注,取得的效果有限。近几年来,经常会报道出学生在学校受伤的新闻。家长会对学校产生一定的担忧,对学校不再那么信任,担心教师会伤害到学生。因此,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往后的日子里,通过教师的实际行动,降低这些新闻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纵容学生的家长,教师应与他们沟通怎么样培养学生养成好的习惯。部分家长对于教师提出培养学生好的习惯方法只是口头上答应,在家里没有按照教师指导的具体操作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学生。

(二)家校双方在习惯教育上角色失衡

一方面,现在有一些教师看自己读的是教育专业,就认为自己在教育学生这一方面比家长更专业,家长应该按照教师的想法去教育学生,为家长提供的教育空间十分有限。另外一方面,“尊师重道”的传统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家长,他们认为自己缺乏习惯教育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育儿方面欠缺的家长,他们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不认为自己能够参与学校的习惯教育活动,认为所有教师的教授的方法都是正确的,被动地配合和接受,主观上放弃学生教育的话语权,缺乏教育的主动性,导致双方在学生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另外,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压力,家长忙于工作,来接送学生时总是匆匆离去,盲目地把养成习惯的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此外,一些家长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有着自己想法,这些家长可能有着较高的学历、在工作当中处于领导层、见多识广,有着开阔的眼界。在这类家长中,有一部分家长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在进行家校共育的时候,他们常常会把自己工作当中的一些习惯、思维带进来了。他们往往觉得,教师应该听他们的,他们认为,自己培养学生习惯的方式是最正确的,不能受到质疑。

(三)教师利用家校共育培养学生习惯的能力欠佳

很多教师在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往往没有丰富的育人理论知识,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这方面能力欠佳。关于家校合作教育、如何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这方面的培训安排得比较少。因此,很多教师在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对于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是很充分。学校对教师开展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比较少,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沟通合作方面的培训。在开展家校共育活动的时候,很多活动只是做做样子,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二、家校共育视域下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家校共育教育环境下重视“重复效应”

习惯是由重复的行为和一些自然规律形成的。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当心理暗示的积累创造了习惯的形成,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走上这条轨道。如果这是一个好习惯,它将有益于生活。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习惯时,由于习惯往往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且家长作为主要的实践示范对象,所以家长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注意“第一次”。当发现学生发出不文明行为时,家长应及时阻止。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做到内容标准的统一,还要保证时间的一致性。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更需要在家庭中建立一个统一的教育网络。学校要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并督促家长回家执行。对于同一行为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循序渐进地要求,并逐步加以改进。经过不断的训练,让良好的习惯变成学生的条件反射。习惯养成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家长和教师要有耐心和一颗理解和容忍学生的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性格尚未成型,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家庭教育里面,父母要做到的就是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作用。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父母要让学生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人生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基石。在家庭教育里面,父母如何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呢?比如,如果想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那么父母就要珍惜粮食,不浪费米饭。如果想让学生爱学习,那么父母就要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在家里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以身作则,榜样示范来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提高教师家校共育的专业能力

教师需要有专业化的教学水平,在进行家校共育的时候,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如果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就必须多学专业化的理论知识,以及根据实际需要关注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新政策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此外,还可以向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学习,多多请教他们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方法;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教育。教师不仅要对教育理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知道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方法。当学校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有一颗爱心,让学生、家长知道教师在教学时的辛苦。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如此温馨的氛围里学习成长,就会对教师更加的尊重,对教师产生很强的信任感,同时也比较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和管理。

总之,教师在学生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很多家长反应学生只听教师的话,在家里面和在学校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在学校,教师的种种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有好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因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相关的家校合作策略,让学生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高芳.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45-46.

[2]朱江琴.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叶圣陶养成教育思想的启示[J].基础教育论坛,2019(4):61-62.

[3]孟学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讨[J].甘肃教育,2018(13):37.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良好习惯学生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赶不走的学生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学生写话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浅谈寄宿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