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资源,丰富活动,提高小学德育课堂实效

2022-04-06邓雪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8期
关键词:德育资源课堂实效小学

邓雪冰

【摘要】德育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不是知识的传授,也不是枯燥的说教。德育课程建立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之上,着力于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通过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增强课程的实效。德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以绘本为载体,挖掘文本中各种教育因素,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德育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德育资源;课堂实效;生活;活动

小学德育课程从《思想品德》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再到如今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不少的改变。但无论怎么改变,德育课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思想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以适应社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那么,如何上好德育课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才能提高德育课堂的实效。

一、生活是学习的源泉

“向生活学习”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也是道德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同,培养道德品行和学习做人做事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就好比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成长。生活中的见闻、经历、感悟,有助于我们学会生活、创造生活。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形成,是源于生活,最终也是回归生活,服务于社会。

德育课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内化。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上学路上》时,为了引领学生关注上学路上的安全,了解不同的上学路线,感受家人的关爱,珍惜上学机会,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每天是怎么回到学校的?你觉得上学路上哪些地方是最危险的?”由于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场景,所以学生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我是妈妈走路送我上学的,要走过三个路口。”“我是爸爸开摩托车送我上学的,要经过一座桥。”“我是坐校车来学校的。”……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是谁让我们安全地来到学校?”“上学路上有什么是让你印象最深,让你最感动的?”学生又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来:“是爷爷送我上学的,上学路上爷爷总是拉住我的手,我感到很温暖。”“下雨天时,妈妈撑着雨伞护送我上学,不让雨淋到我,而她的衣服却被雨淋湿了。”“过斑马线的时候,交警叔叔在指挥,让我们安全走过马路。”……“是啊,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交警叔叔等,都给予我们很多的关爱,我们应该对他们心存感激,我们要如何对待他们呢?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感受到别人的关爱,从小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报。生活是复杂的,成功的教育不是给出一个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去思考、去判断、去感悟、去选择,从而指导以后的生活。所以说,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

二、榜样是学习的动力

“以人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就好像一面镜子一样,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并自我反思、自我纠正。榜样还有示范引领的作用,可以唤起人模仿的内驱力,是人类自我激励,不断进步的源泉。榜样的言行,可以将人的理想状态具体化,这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好的示范教育作用。低年段学生的榜样对象,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好学生,以此对其他学生进行示范。榜样无论是认真学习、尊师守律、文明礼仪,还是孝敬父母等方面,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要善于发挥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怎样才是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他们希望得到别人认可和赞赏的心理非常强,都希望能成为教师表扬的对象、同学们心中的榜样。因此,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向榜样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互为榜样。如,第8课《课堂作业认真做》,通过展示学生优秀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参观后展开互评和自评,请作业优秀的学生与同学分享经验,让学生“学然后知不足”,知道怎样认真把作业做好。学生优秀作业的展示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既激励了学生,还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德育的效果是明显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

三、绘本是学习的载体

绘本是深受低年级学生喜欢的一种图文结合的叙事文本,以图为叙事主体,并配上简洁的文字,这样可以降低低年段学生阅读理解学习材料的难度,非常适合低年段学生学习。结合低年段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低年段的教材中,教学内容应采取绘本的形式呈现。绘本故事中,插图直观形象地展示着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和人物,烘托出故事的气氛,表现出人物的活动、内心的感受及故事发展的经过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心地发现绘本中的细节,才能更好地理解编写绘本的意图,明白绘本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如,一年级上册《爱新书,爱书包》栏目中,第一幅图呈现的是学生拿到新书时表达的礼貌用语、读新书时的疑惑,以及对新书的喜爱,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爱新书,爱学习、懂礼貌。第2课的《交朋友》通过8幅连续的画面,以童话故事的方式讲述小兔子、小猴子交朋友的故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绘本,让学生明白小兔子为什么能交到朋友,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理睬小猴子。抓住绘本中的细节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如何与朋友交往。绘本形象生动,对低年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绘本,挖掘绘本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学。

四、活动是学习的方式

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绘本资源,还要巧妙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活动是《道德与法治》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提高技能和价值判断的能力,领悟道德的原则,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和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活动是教和学的桥梁,教師要努力创设适合的活动氛围和条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教学,如,调查访问、参观实验、手工制作、种植饲养、角色扮演、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获得道德品行的提高和发展。

低年段学生尚处于直观动作思维发展阶段,语言及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自觉的反思意识还没有形成,对道德意义的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道德品质的发展、道德行为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典型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道德的意义。如,在一年级上册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的“爱新书,爱书包”环节,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学装书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合理装书包,培养学生珍惜学习生活、爱护学习用品的情感与价值观。在第4课《上学路上》的“交通信号要知道”环节,可以设计一个“我是小交警”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懂得各种交通信号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做个懂安全、讲文明的小学生。在第16课《新年的礼物》的“新年心愿”环节,可以设计“自己制作贺卡,写上几句心里话”的活动,通过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将美好的情感寄托于贺卡的制作之中,表达新年到来时对自己、亲人、朋友等美好的祝愿、问候和感激之情。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和角色扮演活动,新颖有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内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很多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活动开展教学。

德育课是一门塑造人的灵魂的课程,教师要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以绘本为载体,挖掘文本中各种德育因素,通过各种活动开展教学。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才能提高德育课堂的实效。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QJK5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胡健文

猜你喜欢

德育资源课堂实效小学
让德育教育在我园生根、开花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综述
巧设教学情境 增效英语课堂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