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传统节日德育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2-04-06于波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班本课程小学德育

于波

摘   要:传统节日活动,要基于当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传承的基础上开发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弘扬传统节日,坚定文化自信。教师要通过分析传统节日德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完成传统节日班本课程的目标确定和内容设计,开展传统节日班本课程实践:走进传统节日,感悟节日之美、传承节日习俗,品尝熟悉的味道、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树强国之志。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节日文化;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04-0057-04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重要载体。开发基于传统节日的小学德育班本课程,旨在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传统节日,坚定文化自信,根植民族信仰,树立品格精神,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学生心中。

一、传统节日德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古语有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意思是说:想要让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系,想要让水流得更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集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文学艺术等。过好传统节日,对探究并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等方面的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里开展关于传统节日的问卷调查之后,结果却让人有些意外:大部分学生分不清楚七夕节、元宵节等节日,且不知道传统节日的日期、意义等基本常识。有的学生认为端午节就是吃粽子的节日,中秋节是吃月饼的节日,传统的清明节、重阳节等,则少有学生知道。

对于班级传统节日德育活动的开展,纵观当下国内大部分学校和班级,一般以零散的庆祝活动为主,究其原因:一是班级德育活动主题分散,爱国教育、法制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等各司其职,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流于表面,很难达成德育的目标;二是班级德育活动围着学校德育活动的指挥棒转,缺乏时间、资源等方面的支持,缺少自主性;三是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传统节日德育课程内容和系统的教学计划,而一线教师往往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建构课程内容,当下的传统节日活动方案往往是只见一木,不见森林。

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弘扬,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性场景以及有仪式感的物品,又需要结合一些当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推陈出新地吸引到00后、10后的学生。通过对小学生心理行为等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可以创造更多与学生生活发生交集的机会,让他们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感受到希望与爱,通过这种形式,这些有创意、有趣味的节日就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爱。在对传统节日起源的深入了解下,在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的收集整理中,在当下流行的传统节日语言的分析实践中,小学生传统节日德育班本课程初见雏形。通过传统节日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在了解节日内涵、制作节日美食等的过程中,培养起孝老爱亲的感恩之心,借传统节日表达情感,将爱与责任延续到生活的细节中去,并能够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让传统节日不仅传下去,更能活起来。

二、传统节日德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一)传统节日班本课程的目标确定

我们将传统节日班本课程的目标确定为:了解并知道传统节日的基本常识,形成系统的节日观,培养起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依托传统节日提高动手能力,学会制作与节日相关的食品、纪念品等,在制作与赠予食品、物品的过程中,理解并践行孝老爱亲等的传统美德;探究传统节日里独具民族特色的内容,提高思维水平、协作能力等,并能够结合时代特点,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课程总目标之下,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设置了阶段目标。第一阶段(1~2年级)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季节、日期、起源等基本常识,感受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对传统节日的情感抒发和表达,以诗寓情,体味传统节日文化之美,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产生好奇心,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播下传承的种子; 第二阶段(3~4年级)主要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动手能力,在与亲友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孝老爱亲的感恩之心,探寻传统节日中独具民族特色的东西,比如色彩、食品、中草药等,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探寻节日文化,培养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三阶段(5年级)帮助学生以当下流行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独特理解,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借传统节日扬强国之志。

(二)传统节日班本课程的内容设计

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书籍、音视频资源等素材,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我们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五个单元,分别是“走进传统节日”“悟传统节日之美”“承传统节日习俗”“品熟悉的味道”“扬强国之志”,每个单元包括两个主题活动。

三、传统节日班本课程的实践做法

有规划的专题教育能够系统、全面、深入地实现传统节日德育课程的目标,我们可以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在每个传统节日月开展两至三次专题教育活动,逐步推进实施课程内容。

(一)走进传统节日,感悟节日之美

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绘本故事搬到班级小书架上,学生可以逐本翻阅,广泛了解,也可以在某个节日到来之际,进行与节日相关的主题阅读。节日的名称、节日的代表食物、节日的来源、与节日相关的歌谣等,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被种植到同学们的小脑袋里。

以中秋节为例,在农历八月的班队会上,教师出示日历,以问题“八月十五是个很特别的日子,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日子吗?”导入活动,在活动中请学生讲述“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神话故事,课上教师分享了汤素兰教师的《过中秋》,从乡下小院里的小老鼠的视角,体会到中秋节是一年中瓜果飘香、庄稼丰收的季节,大家与亲友们团聚在一起,品尝月饼,感受亲情,感恩父母亲友的关爱,感恩大自然的馈赠。

“小书虫”活动鼓励学生阅读传统节日的背景知识,这是对传统节日常识的了解和积累。“故事汇”旨在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有才能的、会讲故事的学生走到台前,给同学们讲一讲自己听到过的关于传统节日的故事;“小小朗诵者”是学生进行主题吟诵,积累古诗词的好机会;在“非常节日秀”活动中,清明节时,大家在手工团扇上给古诗配画,春节前学画年画,端午节时学做节日手势舞,元宵节前学做纸艺汉服等。师生创意不断,乐在其中。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达济天下、坚守理想、入世担当、立己正人为根基,学生依托传统节日活动积累经典古诗文,丰富文化修养,领略英雄人物的精神内涵,与圣人对话,在生活中体悟、践行。就这样一路诵读,一路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节日慢慢地朗润起来,生命也慢慢地丰盈起来。

(二)传承节日习俗,品尝熟悉的味道

传统节日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德育资源,关于传统节日的音视频资料——《宝宝巴士之中国传统节日》等,在各大电视台、视频平台都可以看到。在第二阶段,我们主要是通过观看高质量的传统节日记录片,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开展“非常节日”等竞赛类活动,竞赛中既有简单的常识类知识,又有文化类、理解类知识,使学生调动起深入理解节日文化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家校联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传承节日习俗,亲手制作传统节日代表食物等,品尝熟悉的味道,加深与亲友的感情联系。

以春节为例,学生在假期里观看与春节有关的纪录片以及春节晚会等,动手与家人一起清扫屋舍、置办年货,体悟中华民族的春节习俗。学生在正月里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给长辈们拜年,拜年时的言行举止要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让传统习俗和传统美德在践行中体悟、內化,形成做“美德好少年”的良好风气。

到四年级时,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就可以开展一些制作节日食品和代表性物品的实践活动。在端午节时,家校联动包粽子,在煮粽子的间隙,几位巧手的家长教给学生用丝线缠小粽子、做五彩绳、绑小扫帚等,让端午节活起来,美起来。在中秋节前,一起跟月饼师傅学做月饼,月儿圆圆,月饼甜甜,学生将亲手制作的月饼带回去与家人长辈们一起分享,在和谐的家庭氛围里享受亲情之乐。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家长和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在参与的过程中,家长和学生加深了了解,增进了亲子关系,一举多得。

(三)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树强国之志

传统节日的美,在节日起源的传说中,在唐宋以来的诗意中,在爱国孝亲的情感中,也在网络时代的灵活需求中。过节是情感的联络和表达,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表达的载体可能是一句问候、一份礼品,对于学生来说,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生动的表情包就是他们交往的语言,是感情升温的信使。在第三阶段,我们开展“表情包设计”“项目式学习”等有创意、有趣味、符合时代特点的节日活动,是对传统节日的传承,也是弘扬。

教师首先学习了表情包的基本创作方法,在班队会上与学生一起进行创作,学生拿起自己的相机、画笔,创作了风格各异的“小元宵过元旦”“端午安康”“月饼圆圆寄相思”等生动的传统节日表情包。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绘制的头大胳膊细的“粽子赶作业”系列、“就地过年的小元宵”等,全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心声,因为是真情实感的表达,学生的创作才气源源不断地涌上来,每一幅都透着00后特有的智慧和狡黠。

在小学高年级进行的传统节日项目式学习活动,是以传统节日的独特元素、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疑问等为出发点,分小组协作完成。在春节时,有几位同学的家长给她们买了红色的汉服裙子,梳起了双髻。面对此情此景,有同学产生了疑问:过年的时候为什么要穿红色的衣服?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一起开展了“中国年话中国红”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在观察、搜集资料、深入探究春节习俗之后,同学们发现,在过年的时候,人们不仅喜欢穿红色的衣服,还要送红包,贴红色的对联,有的地方还有穿红色袜子、红色内衣的习俗,其起源是远古时代人们对红色火焰的崇拜,进而生成“写福送福”“红包设计大赛”等成果展示活动。以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活动过程,整合了以“红”字为核心的相关知识,自然生成活动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得以启发,社会活动能力得以发展,探究思维、深度思维的能力也得以提高,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更加地深入到位。

古人常以“月”来寄托感情,八月十五也常有“祭月、拜月、赏月”的风俗,围绕“月”的主题,我们积累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等经典的诗句,以“月”为主题,学生可以展开项目式学习,以情景剧、日记等表现形式,向古人汇报当代人类的探月、登月工程以及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首次将地外天体采样带回地球等令国人振奋的事情。

在传统节日德育班本课程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从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理解、践行等方面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学生普遍表示,知道了传统节日的起源故事,积累了相关的古诗词,感悟到了传统节日的博大、趣味,有传承之意,立弘扬之志。能看得出来,实施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当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受时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开展活动的面还不够普遍,有的学生不仅参加了整个传统节日德育课程,而且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探究了传统节日文化,而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加过相关的主题活动,或者思想不重视,活动的效果不明显。开发并实施传统节日班本课程是民族振兴的需要,是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命成长的需要。实施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还要进一步地延展,让传统节日在当代充满活力。依托传统节日,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有强国志、报国志的人。

【责任编辑 张   蔷】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文化班本课程小学德育
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传统节日文化失落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