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巾爷”的万里边关

2022-04-06李长顺

时代报告 2022年1期
关键词:边关围巾

围巾,使女士妩媚、俏丽,风情万种,女人味更加绽放;围巾,使男人时尚、精致,绅士味十足,愈发风度翩翩。

一条围巾,可以给人温暖的眷恋,可以予人美好的回忆;一条围巾,可以展现你静态的、可人的典雅,也可以体现你动态的、流水般的温柔。

而在中原之地的河南安阳龙泉镇,两位老人的上万条围巾,温暖着千里海疆,温暖着万里边防,温暖着千千万万个边关人。

一、长满故事的小山村

一条又一条围巾,源源不断地从西洪沟这个小山村里寄出,飞到万里边关。14年默默地编织围巾,让赵中福、张娥梅两位老人,成为安阳的“网红”、《朝闻天下》节目特别关注的人。曾采访人无数,可这回兴冲冲两次前往,连吃两天闭门羹。大门外边,面对主人公,一个86岁的老人,我的任何话语都没有说服力,感觉很无奈。本来冲着抱个大西瓜去的,只抓回了一把芝麻。或者说,顺手搂了一抱瓜果梨枣,瓜是黄瓜、面瓜、甜瓜。芝麻也香喷喷,瓜果梨枣也甜津津。两进西洪沟,意外收获许多故事外的故事。

第一次去西洪沟是2021年10月30日。一大早,段瑞峰先接我,又顺路接文友。身兼龙安文联和作协主席的段瑞峰,为我周六加班。这几天,安阳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评审,大小单位忙得不得了。上周已去过但意犹未尽的高素玲再次前往。上周未去的刘宁、江月想弥补遗憾。我刚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作品,想多存几份报纸,但邮局无售,刘宁给我送报纸时,我才得知上周龙安有采风。被吸引的我马上联系段主席,段主席爽快地特意安排。

车停在西洪沟村委会外。人还没下,高素玲说:“看,车外走来的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见的赵中福。”我定睛一看,老人家个子不高,但很精神,步子有力,岁月的风吹雨打,使他面庞瘦而黑红,一个地道的农民老汉。假如走在大街融入人流,一点儿也看不出这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人,一个中央电视台舍得拿出16分钟专题报道的人。

我们跟着老人进了村委会,紧跟老人和村支书刘强进入会议室。想到老人家里实地感受动人的故事,却遭到了拒绝。我们只好跟随刘支书到处转转。不能白来一趟不是?

一棵大皂角树,静静地站立在东街路中。沐浴过百年风雨的大皂角树,见证了西洪沟的妇女们用皂角给子弟兵洗涤军衣和伤员绷带的场面;龙泉一带特有的麻石砌成墙壁的老房子,述说着西洪沟村民为解放军碾米磨面、做军鞋的支前故事;敌人闯入村子搜捕共产党员和村干部,几个普通村民用一颗手榴弹和敌兵同归于尽,這是刘支书讲给我们的西洪沟四烈士的故事;靠勤劳发家致富后的刘支书,2020年卖掉自己的企业回村担任党支书,2021年在特大暴雨中,冲入洪水齐胸深、大水顶街门的院子抢救瘫痪的村民老两口,这是健身广场上的村民讲给我们的故事;街头搓玉米的大婶子,给我们讲了老党员李德平退而不休当义务板报员,用常办常新的黑板报告诉村民大事小情的故事;不少前街后巷的大爷大娘,屡屡给我们说起赵中福、张娥梅老人闭门不出,一心一意织围巾的事儿;刘支书一边领我们转,一边给我们讲他新官上任谋乡村振兴的第一把火,已经开始实施的面向城里人与学生的农村体验园工程。

回到大门紧闭的赵中福老人的小院前,刘支书又一次敲门、打电话,大门仍然沉默不语。我们给门前墙上的党员户牌子拍照,给门口正旺的月季花和已谢的茄子花拍照,隔着院墙给院里小楼楼顶飘扬的红旗拍照,最后不得不怏怏而去。

周日,我们再一次驱车前往,希望有个好运气。刘支书又几次敲门、打电话,老人终于开门出来说话,仅仅是出于礼貌,还是坚决拒绝我们进院。第二次采访又黯然离去。

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我尊重和理解老人的想法与做法。但是老人的故事,不能只关在大门里,而应属于伟大的新时代。我有责任有义务呈现给世人。不然,我怎么对得起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这顶帽子?正面不行,就侧面。于是,我就有了一系列乐在其中的曲线采访。于是,老人与边关的故事使我的笔墨生香。

二、玉麦的国旗

玉麦的老人和小孩,都是祖国的守边人,都是国旗的守护者。

“家是玉麦 国是中国”八个大字,引人瞩目地镶嵌在蓝天白云下的青草绿茵上。花朵般的玉麦小学学生们,面向一面鲜艳国旗与一行神圣大字,敬少先队队礼。赵中福、张娥梅二位老人,向近万里之外的国旗致注目礼。老人家与孩子们,脉搏一起跳动;孩子们与老人家,眼睛一起湿润。

玉麦不是麦。玉麦也不产小麦、大麦、燕麦、青稞麦。玉麦竟然不产一粒粮食。

玉麦是个神奇的地方。位于西南边陲的玉麦很小很小。玉麦是我国人口最少的乡。历史上人口最多时,也只有20多户300多人,最少时,仅剩下一家三口人;西藏自治区藏南市隆子县境内的玉麦,又很大很大,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很大一部分仍然为印占区。

玉麦既有使人向往的大自然美景,又有叫人觊觎的重要战略位置,更有令人动容、心生敬意的故事。

玉麦重山阻隔,交通闭塞。随着西藏民主改革的进行,高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住户难忍大雪封山后的无声与孤寂,陆续迁出玉麦前往别地定居。1962年,自卫反击战后,曾经有一批批的人迁来,又一批批迁出,原因还是寂寞难耐。1983年,当地政府考虑玉麦的艰苦情况,把仅剩的3户人家迁往条件较好的曲松乡。在曲松居住了一个冬天,乡长桑杰曲巴又带领两个女儿迁回来。大女儿卓嘎对父亲的话至今记忆犹新:“实在舍不得玉麦,这是我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于是,从1984年到1995年,乡长桑杰曲巴带领两个乡民——他的女儿卓嘎和央宗,在这里每天放牧守边,一家独自整整坚守12年。小时候,卓嘎和央宗也曾经苦苦央求父亲:“我们还是走吧,到大山外边去。”父亲总是回答:“我们不能走。我们要为国家守住这片土地。”有一次,父亲翻箱倒柜找出一块红布和一块黄布,姐妹俩高兴地以为父亲要为她们做新衣服,因为父亲会裁缝。可是,当父亲把“衣服”递给她们时,这“衣服”没袖子,怎么也穿不上身。一块红布,上缀五颗黄色五角星,“这是啥呀?”父亲又找来一根竹竿,把“衣服”绑在竹竿上,把竹竿插在屋顶上。父亲郑重其事地说:“这是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一家三口凝望着国旗,父亲讲着国旗的故事,女儿从这天起永远记住了国旗。女儿记得,父亲亲手做过10面国旗。后来条件好些,不再自己缝制,而是在外出时一下请上三五面国旗。有一年,印军乘坐的直升机突然降落玉麦,蛮横地把印度国旗插上一个山头,并且威逼利诱桑杰曲巴一家跟他们走。面对桑杰曲巴一家人英勇无畏的坚守和抗议,印军毫无办法,害怕事态扩大,只得悻悻而去。1996年,这里迁来了乡党委书记和副乡长兼医生两家。以后人口逐渐增加,如今达到67户234人。

2001年,人民政府修通了玉麦通往山外的公路。这一年,沿着这条公路,桑杰曲巴去了一次拉薩。这一年,77岁的桑杰曲巴去世。父亲没有留下遗憾,只给女儿留下一句话:“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土地就没人了,中国的地盘就小了。”卓嘎和妹妹央宗为祖国继续坚守着这块土地,2017年被表彰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21年荣获“七一勋章”。

赵中福老人从电视上看到卓嘎一家放牧守边的感人事迹,看到玉麦关闭十几年的学校又有了学生,联想到玉麦一年有大半年大雪封山的寒冷天气,老两口精心编织一批围巾寄给玉麦的小学生。2021年又编织一批围巾,寄给玉麦小学新入学的学生。玉麦小学师生的回礼是,邀请爷爷奶奶视频连线参加周一升国旗仪式。在“家是玉麦 国是中国”的标志性山坡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老老少少的国歌声共同响起。

三、北霜岛的鹅卵石

一块来自东海海防前线“同心岛”的精美鹅卵石,摆放在赵中福家里的柜架上,向慕名而来的人们,低吟着一首无声而会意的歌。

这块出自大海深处,海潮砥砺海风打磨的鹅卵石,在唱一首海防军民齐心坚守海岛的团结战斗之歌。

地处台湾海峡西北的四霜列岛,如同大海馈赠的明珠,散落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星罗棋布着北霜、南霜、东霜、西霜、白霜、红霜、秋霜等20多个小岛,主岛是北霜岛。听听这名字,就知道这里霜浓雾重,冬季的寒风照样凛冽刺人。不过,这里的大好河山也同样绮丽动人。每天,当驻岛官兵们巡逻经过雄狮镇海、伟人观海、旭日烛光、扬帆远航、天鹅孵蛋、潜舰出水等奇礁异石时,都不禁为祖国而骄傲。岛外游客观赏海岛风光时,面对这对台军事要塞、防空洞、瞭望塔,远眺坚守海岛数十年的解放军官兵,不禁肃然起敬。早在20世纪60年代,军民一心,就把这号称“地球第四极醉美北霜岛”的小岛,建成福建省人民政府与福建省军区联合命名的军民共建“同心岛”。

这块饱经浪打水冲砾石碰撞,历经亿万年沧桑巨变的鹅卵石,就是一支内地人民与海疆官兵心相连情相通的鱼水之歌。

庚子年岁尾,驻岛官兵收到15条寄自豫北安阳的围巾。不错,这是北霜岛官兵扎根海疆艰苦奋斗坚守海岛的事迹,被赵中福、张娥梅老人得知后,精心编织了围巾寄来。围绕这些充满爱心的围巾,指导员孙斌和官兵们召开专题演讲会。第一个登台说感想体会的是上士邱汉峰,他激动万分地说道:“一条轻轻暖暖的围巾,不仅是老人家对我们的无限关爱,更是老人家对人民子弟兵的无比信任和重托。我们一定要把对老人家对人民的感激之情,把这种重如千斤的情感重托,转化为戍守海疆的巨大动力,让亲人放心,请祖国放心。”

官兵们精心寻找到一块北霜岛独有,不知遭遇多少年海蚀浪磨的美丽鹅卵石,一面细心地画上“蓝天白云海鸥飞翔,湛蓝大海渔船来往,海军舰艇护渔护航,威武哨兵灯塔下站岗”,另一面一笔一画地写上:“赠予敬爱的赵爷爷  北霜岛全体官兵”。还有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一同寄给赵中福老两口。感谢信把官兵们的誓言说给老人:“军队是民族脊梁,人民是军队靠山。我们决不辜负您的殷切期望,坚决完成好光荣使命,誓死守护祖国的万里海疆。”

冬日的海风中,官兵们戴上爱心围巾,再次踏上走过无数次的巡逻路。凛冽的海风中,官兵们的心里,却感到别样的温暖。

四、帕米尔的雪莲花

吃苦就是吃补,战士就是冰山上的雪莲。

克克吐鲁克地处帕米尔高原,在塔吉克语中,这是鲜花盛开的地方。3月的帕米尔高原,依然冰天雪地,荒凉无际,一片白茫茫,哪有一丝绿意和鲜花?而这时的豫北花乡安阳龙泉镇,已是草长莺飞,金色的迎春花露出笑脸。

某边防连收到的两个神秘包裹,使官兵们心中的鲜花开放。豫北大地和帕米尔高原的心连在一起。

帕米尔高原,路人谈虎色变视为畏途的地方。边防连长年驻防于高原,守防点位大多在5000米以上的冰川大阪。寒冷与冰雪,如同一对形影不离,分也分不开、打也打不散的孪生兄弟,是边防连官兵一入伍,就必须亲密接触,只能战而胜之的巨大困难。苦是苦,这地方也有别处看不到的风景。比如雪莲花,只盛开在高山冰川的雪莲花,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雪莲花,在生命禁区奋力抗争的雪莲花。雪莲花,花语为纯洁、坚韧,生长在海拔4800米到5800米的高山流石坡和雪线附近的碎石间,被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赞誉为西域奇花。官兵们最兴奋的事,就是巡逻途中喜遇雪莲花。这里还有许多野生动物,珍贵的雪豹、狼、盘羊等,也是官兵们巡逻路上的熟面孔。

“冰川虽然美丽,有时也美得异常恐怖。”下士余强如是说。很多时候冰封雪盖,巡逻车不能用,只能骑马巡逻甚至步行巡逻。高山严重缺氧与-40°C的奇冷不说,脸憋得发紫不说,冰川下每一步都隐藏着鬼门关的入口。厚厚的冰层下,生长着无数坚硬似铁、尖利如剑的冰锥,行走其上的官兵们,动不动就会踩透日照下渐融渐薄的冰壳。要么冰水灌满一靴子,冻得瑟瑟发抖,要么冰锥扎到脚上,疼痛难忍。而且,冰川巡逻要手手相挽,谨慎小心挪步慢行。稍有不慎,一声呐喊也会招致雪崩,后果不堪设想。

服役多年的李老兵,并不惧怕雪山大阪,最爱远眺冰川雪峰。李老兵对雪峰有着独特的理解:“雪峰让人震撼,使人油然起敬。雪高人为峰,人应该有雪峰精神,应该比雪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边防战士毫不惧怕攀雪峰爬冰川。我们在守卫祖国的安宁,保卫世界的和平。”

2021年刚刚解冻,边防连接收团部供给的训练器材和给养物资,发现还有两个河南寄来的包裹,原来,是40多条手工编织针脚细密的围巾。指导员李建阳立即拨通包裹邮寄时留的电话,向电话里的赵中福、张娥梅老人表达深深谢意与敬意。

连里决定,把这批围巾作为奖品,奖励给连队的巡逻标兵与训练标兵。第一批标兵获得暖暖的围巾时,他们的心里,所有官兵的心里,开满了军民情深的暖心之花。

五、三角山的相思

厚厚白雪覆盖的阿尔山下,冰层下静静流淌的哈拉哈河畔,某边防连三角山哨所官兵们火热的心中,又多了一层绵绵的牵挂与思念。

怀念老连长李相恩,这是长达37年之久的思念。官兵们怀念不幸牺牲的老连长和同葬的连长嫂子。他们巡逻途中,忘不了给老连长墓茔打扫落叶,清理积雪。他们在八角形两层的哨所楼顶为祖国站岗放哨的时候,少不了“相思树”的陪伴。

1964年入伍的老连长李相恩,爱兵如同自己的亲兄弟。1984年初夏,老连长带队巡逻途中,突然遇见哈拉哈河山洪暴发,一阵阵的滚滚恶浪向官兵们卷来。洪峰扑来的生死关头,老连长尽管也是猝不及防,但他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下意识地猛把一个战士推向岸边。这个战士抓住岸边突出的石头,得救了。老连长李相恩,瞬间被凶猛的浪涛卷走,连尸骨也没能找回来。老连长的妻子郭凤荣带着两岁的儿子赶来,在波涛翻滚的河流边等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把丈夫等回来。郭凤荣在三角山下为丈夫修建了衣冠冢,在哨所旁栽种了一棵樟子松。郭凤荣说:“树站在这里,就像我站在这里,等着盼着你们连长回家。”战士们都叫这棵樟子松为“相思树”,因为它见证了一位边关军人的生死爱情与家国情怀。此后,郭鳳荣每年都带着儿子来给老连长扫墓,给“相思树”浇水培土。郭凤荣没有再嫁,而是与儿子相依为命,与丈夫阴阳两隔相思相念,直到2010年去世,合葬于老连长的衣冠冢。杨白依拉就是那个被老连长一把救下的兵。郭凤荣去世后,杨白依拉与战友们如接力队员一样,细心照料着这棵“相思树”,“相思树”向上向天,茁壮成长。三角山哨所“相思树”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人。据此还拍摄了故事影片《守望相思树》,进一步打动与震撼着更多人的心灵。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沿着58级陡峭的台阶,登上白雪皑皑的三角山哨所,亲切慰问哨所官兵,听取了感人至深的“相思树”故事。听完指导员王磊的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详细询问了李相恩烈士的亲属子女情况,嘱咐一定要照顾好烈士亲属。习近平总书记激动地说道:“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以身殉国的烈士!不会忘记为祖国为人民战严寒斗风雪的官兵们!我代表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爱看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的赵中福老人,同样被关于三角山哨所的报道所感动,给哨所官兵寄来一批带着老两口爱心与温暖的围巾。哨所官兵立即给老人寄去了感谢信。2021年国庆节前夕,哨所官兵再一次通过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给老人家送上深深的思念和节日的祝福。

六、神山卫士的祝福

10个英姿飒爽的边防人民警察,一字排开站在塔尔钦边境派出所会议室,每人脖子上围着一条温暖的围巾,每人手里举起一个大字,组成一句发自内心的祝福语“祝赵中福老人新年快乐”。这一天是2020年元旦。

西藏南部的阿里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冈仁波齐神山,就坐落在阿里地区普兰县,位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边境。冈仁波齐,藏语为雪山之宝,神灵之山,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这是藏传佛教的神山,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大雪山。神山阳面的积雪常年不化,始终白雪茫茫。神山的背面却是常年无雪,即使一时白雪覆盖,太阳一出随即融化。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管辖范围4086平方公里。这里是世界之巅,氧气含量仅有内地一半,外来旅客因缺氧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的事情经常发生。尽管如此,每年仍然吸引数万名朝圣或旅游的香客和游客。

塔尔钦派出所就驻守在普兰县巴嘎乡的塔尔钦,担负着边境管理、打击暴恐、反偷渡、反走私、旅客紧急救援等任务。因工作出色,获得集体三等功、“四强”党支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殊荣。由于有冈仁波齐神山这一著名旅游胜地,仅仅救援遇险游客一项,就是一件非常繁重且屡见不鲜的事情,派出所被群众赞誉为“神山救助队”。

这一年10月中旬的一天,派出所同时接到5起报警求救电话。突如其来的大雪,把一些游客困在风雪中。大雪使温度骤降,突然被困又必然食物短缺,所以必须尽快找到报警游客,尽早把他们解救出来,以免发生不测。派出所立即启动紧急预案,组织6名民警兵分两路开展救援工作。第一救援小组驾车来到神山入口,雪大雪深,车辆无法挪步,救援民警果断下车,艰难步行跋涉前进。上山后发现3名游客,其中一人因缺氧嘴唇发青发紫,无法正常行走。救援小组留下一名民警护送其下山,其他民警继续搜索前进。第二救援小组由神山出口驶进,顺利找到被困游客,打算收兵回营时,接电话称前方又有几名被困人员。积雪太厚,车子只听马达轰鸣,只见车轮转动,就是前进不得。救援民警踩着积雪一步一步前行,半个小时后终于看到被困群众。回程途中车子陷入积雪,警民齐心合力铲除厚雪,奋战4个小时,才把游客转移到安全地带。

两路救援小组刚刚会合于派出所,来不及喘息片刻,又一起求救电话打来,救援民警再次出动。救出最后一批被困游客时,民警已经连续奋斗20个小时。这一天,共接报警求救8起,解救被困游客57人。

塔尔钦派出所2020年元旦上午,收到赵中福老人寄来的围巾,包裹上还写有一句最暖心的话“敬最可爱的人”。他们当即给老人打回电话,每个民警都说了最想说的话,“这个冬天有了这条围巾,连心都是温暖的。”“这是值得我们一生珍藏的礼物。”“您的围巾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努力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激励。”“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边境管理事业燃烧我们的光和热。”……

七、南疆的党史教育课

5月的南疆,依旧雪满天山路,大雪飘飞絮。海拔4300多米的某边防连,一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在进行。全连官兵端坐在会议室内,每人的脖子上都围着一条颜色各异的围巾。他们在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特殊党课。上党课的不是指导员,不是连队的一员,而是几千里之外的一位老党员。

这位66年党龄的老党员,就是河南安阳西洪沟村的赵中福。不久前,边防连收到老人千里迢迢寄来的爱心围巾。指导员在与老人通话中了解到,老人之所以坚持给全国各地的边防官兵织围巾、寄围巾,是家庭赓续的拥军支前传统。指导员眼睛一亮,多么生动的党史活教材。经过一番筹划,就有了这一堂连接老人的视频党课。

赵中福老人的视频党课,把官兵们引回到那个洒热血打江山的年代。赵中福的父亲是安阳龙安区最早的三名中共地下党员之一。受父母亲投身革命的影响,儿童时期的赵中福就成为小小交通员,帮助地下党组织送信。年幼的赵中福不用乔装打扮,人打眼一看就是个放羊的、拾粪的或者捡柴的小孩子。可实际上他暗藏着密信,牢记着接头人的长相打扮、接头暗号和暗语。赵中福更是牢牢记住了父亲每次都一再交代的话:碰到敌人,遇见危险,不能慌,不要乱,要保护好信,紧急时候吃到肚子里,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能让敌人得到信。

老人最难忘的一次送信任务,是他10岁那一年。当时,刘邓大军准备攻打安阳,一封重要情报需要连夜送到几十里外的根据地去,途中要经过敌人据点,穿过四道封锁沟。过据点时,不知敌人发现了还是瞎打枪胡壮胆,子弹从赵中福的耳边嗖嗖穿过。赵中福拔腿紧跑,一脚踩空,一下滚到山坡下的酸枣蒺藜棵里,浑身扎满蒺藜,母亲刚纳好的新布鞋也不知掉到哪里了。顾不上找自己的新鞋子,赵中福光着脚又跑,尖利的石头划破了脚,流出了血,赵中福忍着疼痛继续跑。待到把情报安全送到目的地时,长时间奔跑的双脚反而不觉得疼痛,只觉得麻木。

赵中福老人深情地说:“我父亲为党拼命工作,我母亲为支前拥军日夜做军鞋、纳鞋垫、打手套、织围巾,我也跟着帮忙,现在我老了,但是我记着父亲临终前的最后嘱咐,‘子弟兵最伟大,要多为他们做点事’。我和老伴就在农闲的时候,纺线织围巾,给驻守边关的解放军送温暖。为啥?你们为祖国抛家舍业守边关,最苦最累不怕死。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一织一寄,就好多年。”

一声口令,边防连全体官兵起立,向赵中福老人敬礼,向人民群众对边防官兵的无私支援致敬,向老党员给予官兵们的强大精神支持致谢。

八、照耀边关的红星

113颗醒目耀眼的红星,照耀着地图上的万里边防海防。这是挂在赵中福老人家里的一张中国地图,红星标记着老人家寄送围巾的边关地点。

赵中福是从2008年织围巾送温暖的。第一批围巾不是寄给了边关人,而是地震灾区的孤儿。这一年发生了令世人震惊的汶川大地震,老人听到这个举国悲痛的消息,又看到灾区人民居住在临时救灾帐篷中。更让人心疼的是,许多孩子痛失双亲成为孤儿。老两口打定主意要为孩子们做点事。他们拿起父母传下的织围巾手艺,张娥梅纺线,赵中福织围巾,从龙泉镇邮寄到汶川灾区,捐献给孤儿们一片暖暖的爱心。

这一年,已73岁的赵中福,想到双亲拥军支前的过去,想到父亲的临终嘱咐,决定把给边关人送温暖作为自己的一件正经事情,一年年做下去。

于是,老两口从这一年起,秋种小麦,夏种玉茭,侍弄自己和在外打工的二儿子一家的地,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编织围巾。

从这一年起的大多数时候,星星还在夜空闪烁、公鸡还没打鸣的凌晨三四点钟,老两口就起了床。老式的木头纺花车子吱吱扭扭响起来,一条条棉线在张娥梅手中抽出来,而赵中福则用手中的毛线针一钩一拽、一拉一牵,熟练地编织着一条又一条围巾。

从这年起直到2021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整整14个年头共上万条围巾,老两口从小山村开着三轮车到龙泉镇邮政所,寄往一个又一个边疆哨所、公安派出所、小学,围到了边防官兵、人民警察和小学生的脖子上,爱心温暖了成千上万的边关人。

来自扎西岗边境派出所的感谢信写道:“警民一家亲,围巾表真情。满满的一箱围巾,细织密缝,送来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温暖着戍边民警的心。我们决心牢记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国门有我在,祖国请放心。”

亚热边境派出所的边防人民警察说:“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对一名戍边人来说,我们平凡的工作能够得到远在几千公里外的二老的肯定,即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

某边防连中士孙晓坤讨论发言时表态:“老人寄来的围巾,是我当兵以来收到的最珍贵礼物,它是人民的一片心意。一看到围巾,我就感觉高原的冬天不再那么寒冷。没啥说的,我肯定把武艺练精,把边防守好,让人民放心。”

指导员李建阳给老人的回信表达发自内心的感动:“也许我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一定有人挂念。感谢老人家和社会各界对边防官兵的关心厚爱。边关有我们,请放心。”

一封署名“虎山哨所全体官兵”的感谢信对老人家说:“您的关注、关心、关怀,给予我们巨大鼓舞,给我们卫国戍边注入更强动力。我们会始终坚持把‘当人民忠诚卫士,铸强国钢铁长城,建边防标兵哨位,展当代军人风采’作为哨所灵魂,努力使强军目标在哨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浑江排哨所全体官兵的回信说出了他们的誓言:“寒冷的冬天里,您二老精心编织的围巾让我们十分暖心,让我们深夜站岗不再寒冷,让我们执勤巡逻不再疲惫。漫长的边境线上,有我们守护每一寸领土。请您二老放心,也请祖国放心。”

一张给赵中福的明信片说得好:“这个世界,总有人在默默发光。赵爷爷、张奶奶多年来坚持向边关哨所寄送围巾,这种把爱国拥军的信仰落实到行动上,一件小事坚守多年,这般军民情让人敬佩。您是平凡的英雄,新时代的榜样。”一面来自32118部隊61分队的锦旗,表明了边关人对老人的真心赞美:“弘扬支前精神,情暖北疆卫士。”

北部战区某部排长柯青坡,探家休假时看到网络上赵中福常年为边防官兵织围巾的故事,非常激动,专程找到西洪沟村,拜访、致谢和学习老人无私献爱的精神。

边关人还给二位老人回赠了各种各样的暖心礼物:官兵合影、纪念相册、藏族哈达、维吾尔族花帽、高原的雪莲花、海岛的精美石头……

九、拥军支边的温暖接力

赵中福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中度过。他所见的是日本侵略军、国民党军队对百姓的欺压残害,八路军、解放军对人民的爱护;是父辈的浴血奋斗,母亲等村里妇女的拥军支前。所以他小小年纪就参加了争翻身求解放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的19岁那年,赵中福在村里年轻人中第一个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当了生产队长,带领乡亲们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改革开放后,赵中福跑运输,先是拖拉机,后是四轮车。经济上宽裕起来,儿孙们成长起来,他人也老了,就把父母作过的拥军支前作为自己余生的事业,把织围巾送温暖作为一件大事来做。

其实,从六十年代起,赵中福的老伴张娥梅,就和女儿一起,农闲时织围巾送围巾。后来赵中福成了万元户,有余钱买更多的毛线,织的多送的多。再后来,赵中福老人不再跟车,老两口搭伴,一起织围巾,一起寄送围巾。

如今,赵中福已是四世同堂,逢年过节儿孙们围坐在老两口身边,一起织围巾,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家庭保留节目。

老人的小儿子赵红亮,上大学和毕业后,捐资办学与云南边疆支教支农,荣获团中央颁发的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并且获得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六部门评选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现在的赵红亮是海南大学副教授,他指导学生社团,在建军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主要节日,以各种形式为保卫祖国的边关卫士送温暖。

赵长河,赵中福老两口的大孙子。小时候,赵长河跟着叔叔姑姑一起,帮助爷爷奶奶缠毛线,打下手。大一点,赵长河跟长辈们一样,爱看中央一套《新闻联播》,爱看中央七套军事频道。干啥呢?听到新闻和报道里驻守边关部队哨所的最新消息,马上报告爷爷奶奶。哈!又发现一个织围巾送围巾的对象。十几年来,赵中福老两口的围巾寄送对象,就是这样在全家人的关注中源源不断得到的线索。2021年3月,一腔扛枪报国为国戍边情怀的赵长河,终于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在学校报名参军入伍,而且还是向往已久的新疆边防部队。赵长河带着爷爷奶奶赠送的一条最漂亮的围巾,一条带着全家人手温与祝愿的围巾,雄赳赳气昂昂地前往祖国边陲。

龚申嫚,赵中福老两口的重外孙女,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最喜欢过年放假时回姥爷家。聪明勤快的小申嫚,不是帮长辈们缠线球,就是帮助大人们拿东拿西,闲下来就瞪着两只大眼睛看织围巾。小小年纪的龚申嫚,心里已经深深埋下了拥军支前的种子。

2021年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黄金栏目《朝闻天下》,于10月5日播出专题报道:“跨越4000公里的温暖  河南一对80余岁夫妇寄送礼物几乎覆盖全国所有边关。”一时间,赵中福、张娥梅名闻天下。许多记者与作家上门采访,老人谢绝;画家登门画像,老人婉拒;书法家欲送墨宝,老人不开门;老人赵姓一家子的孙子赵海波领着媳妇与俩儿子,专程回村拜见老爷爷,想看老爷爷老奶奶织围巾,也被拒之门外。

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中,玉麦的小学生们,向赵中福、张娥梅两位老人行庄严的少先队队礼!边境派出所的公安干警们,向老人家致以人民警察的敬礼!三角山边防连、阿里地区什布奇边防连、新疆米尔其克边防连的官兵们,向老人家致以军人的敬礼!反复观看这段视频录像的我,采访曲折又对老人更加理解更加敬佩的我,也禁不住以一个复员老兵的最高礼节,向两位朴实可爱的老人,向一心维护祖国钢铁长城的两位老人,致以最崇高的軍礼!

我曾两次面对老人家,一次在村委会,一次在老人大门外,老人家都一再说:“我做的事太平常,谁都能做。天儿冷了,我只想多织几条围巾,送给边关。”

作者简介:

李长顺,河南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奔流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见于《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中国报告文学》《时代报告》《散文百家》《奔流》《牡丹》《河南年度文学作品选》《漓江出版社年度散文选》《海燕出版社纪实作品选》等。

责任编辑/董海燕

猜你喜欢

边关围巾
王汉桥
梦回军营
边关月组诗
绥芬河
树上开满了花围巾
棉围巾
十五的月亮照在边关
长长的围巾
妹妹的围巾
围巾“出动”高Bigger抢镜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