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饥饿的背后是“政治”

2022-04-06刘朝晖

党员文摘 2022年3期
关键词:饥饿危机粮食

刘朝晖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镇,收割机在收割水稻。郭绪雷/新华社

粮食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尽管人类种植粮食超过万年,发展至今,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地球上却也不是人人都填饱了肚子。粮食危机成为困扰世界的难题,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大。

远的不说,单看看本世纪以来的20余年,“粮食危机”、“饥饿”的字眼就不時刺痛我们的眼球:2008年,国际粮食价格飙升,带来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2014年发布的《粮食不安全状况2014》报告指出,世界饥饿人口已达10.2亿,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2021年5月5日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在受粮食危机困扰的国家中,面临突发性粮食不安全状况的人数在2020年达到过去5年的最高水平……

作为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到底有没有保障?人类何时全面告别饥饿?如何告别饥饿?解决粮食危机的出路在哪里?

河南省武陟县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新华社

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指出,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占全球人口的8.9%)处于饥饿状态。如果趋势持续,世界饥饿人口数量到2030年将超过8.4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9.8%。

根据2021年5月5日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0年全球面临粮食不安全状况或者陷入粮食危机的人数达到1.55亿人,涵盖55个国家或地区,与2019年相比增加约2000万人。

所谓面临粮食不安全状况,是指人们因为没有办法获得充足的粮食,导致生命陷入危险。该报告显示,面临突发性粮食不安全的人口中有2/3位于非洲地区,非洲地区出现粮食危机的人数高达9800万人。而在这55个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或地区里,2020年有高达7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面临着营养不良的难题。

自有关粮食危机的报告发布以来,面临粮食危机或者不安全状况的人数持续上升,情況丝毫没有改善,这让人感到十分担忧。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国泛滥,很多粮食生产国为了保证粮食能够正常供应,纷纷采取了减少或停止出口的措施。比如2020年哈萨克斯坦暂时停止出口小麦粉、葵花籽油等农产品;柬埔寨、塞尔维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也减少或者暂时停止部分农产品出口;占据世界大米市场15%、每年大米出口量在700万吨左右的东南亚大米出口大国越南,也曾暂时停止大米出口。

在这些国家收紧粮食出口的同时,有的国家担心购买不到粮食,大量从海外购买粮食,主要是避免越来越多国家禁止农产品出口之后无法购买到粮食。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还爆发了严重的蝗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破坏。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加剧了粮食短缺问题并引发粮食价格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食品消费价格涨幅已达6.3%,高于2019年的4.6%。南美洲的粮食价格上涨21%,非洲和南亚上涨12%,大洋洲上涨8%。而在2021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月度指数同比飙升40%,这是自201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也意味着全球食品价格出现十年来最大涨幅。

眼下这种粮食不安全状况,从表面来看,是因为从2020年开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较大冲击,同时各地陆续爆发冲突战火不断,另外还爆发了极端恶劣天气……这一系列原因对粮食的生产以及正常供应产生一定影响。但同时也从深层暴露了全球粮食系统的脆弱。全球共同应对粮食危机,需要一个更加公平的粮食系统保障粮食生产和正常的供应,同时改变部分地区缺乏粮食的局面。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为33.1亿吨。自1961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增长了2.67倍,粮食单产增长1.89倍。1961年至2018年,粮食单产贡献率达73%,面积贡献率仅为27%。有专家测算,粮食增产60%才能满足2050年粮食安全的需求。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一书作者王宏广,在连续30年对粮食安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疫后世界格局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判了当前世界粮食安全格局,展望了未来20年粮食安全的趋势,认为解决饥饿的未来粮食生产技术,需要从大幅度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发达国家恢复退耕面积、新一轮育种技术革命和人造蛋白等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该书的作者同时认为,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需要技术、政策、投入,更需要国际合作,最终解决还需要人类文明的提升。只有拥有土地、技术、财富的国家向土地、水资源、技术、资金严重不足的国家或人群给予无私的援助与支持,才能给人类告别饥饿带来一线希望,才能填平世界的“粮食鸿沟”。可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仍然横行的世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在国际经济学界,对过去几十年来全球饥饿问题的深层原因已经有了共识——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易莲媛表示,这个观点来自于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他认为以当下的技术水平,生产可供全世界人民的粮食是可能的,但问题在于政治,即现有的制度体系是否能够保证每个个体获得足够的食物,包括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

“粮食危机”、饥饿问题依旧是地球上的大问题。新华社

如果纯粹从技术角度来讲,单就20世纪,解决饥饿问题的重大技术突破非常多,比如新的高产品种、农药化肥的大面积运用、新的灌溉技术与农业机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发展主义”指导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向亚非拉国家转让农业技术并协助推广,希望借此削弱苏联的影响力,所以人们将其称为“绿色革命”。

美国的外交家基辛格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美国在全世界建立粮食霸权的野心。二战后,美国政府制定的一项战略政策就是:通过控制全球粮食的生产与销售,确立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和统治力量。用粮食卡住发展中国家的脖子!

在后续数十年中,参与这项战略的洛克菲勒等财团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了巨额的资金,用于研究农业技术的改革,并先后在美洲与亚洲设立了研究中心,目标直指南美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所谓的“绿色革命”看起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但实际上却让这些国家的农业经济被绑上美国的战车,逐步丧失了粮食主权,走入了圈套之中。

黑龙江省七星农场稻田。顾景坤/新华社

在美国推行“绿色革命”的同时,当时的中国希望通过机械化、良种选育、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手段改进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来增加产量与提高生活水平,我们称之为“科学种田”。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始终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而在当时的中国,类似袁隆平这样的重大技术突破还有很多,不仅是单纯的“粮食”问题,肉类、蔬菜也很重要。比如中科院的曾呈奎,在20世纪50年代,在大量普通工程师与农民的协助之下,终于成功实现了海带的人工育种、养殖,在世界上是开创性的,并且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的兴起。这种获得蛋白质的方式,将更广阔的大海利用起来,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核心,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前,中國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都保持在98%以上,而作为中国第一大口粮的水稻,自给率接近100%,这意味着,中国人吃的几乎每一碗米饭,都是自己种出来的。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同时,中国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消除饥饿行动和粮食贸易,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天下无荒”目标,体现着一个大国的担当。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新民周刊》)

猜你喜欢

饥饿危机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向着“零饥饿”的目标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我的粮食梦
回忆饥饿
“危机”中的自信
饥饿的歌声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