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三巡彰德府
2022-04-05□陈诚
□陈 诚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端,处河南、河北及山西的交会地带。金朝之前曾有相州、邺郡等称呼。金明昌三年(1192年)设彰德府。明清两代,彰德府下辖“州一县六”,“州一”指磁州,“县六”分别为:安阳、汤阴、林县、临漳、涉县、武安。
清代帝王酷爱游山玩水,对康乾二帝下江南,人们至今津津乐道,但他们曾游览彰德府的事情却鲜为人知。据史料记载,曾巡幸过彰德府的清代皇帝共有三位,分别是:康熙、乾隆与光绪。
康熙西巡回銮过彰德府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十二月,正在从陕西西巡回銮途中的康熙帝路过了彰德府。康熙四十二年十月初五,皇帝表示:“念陕西省为岩疆重地,当出师塞外时曾经历其边境(陕北一带),而西安一路未及亲莅。顷陕西督抚诸臣言,秦民望幸之心至殷至切,合词陈奏河南、山西巡抚等,亦谆切具请。”(《清圣祖实录》)决定以“观览民风、询察吏治、简阅禁旅、整饬军营”为主要目的,前往陕西西安等地视察。
康熙于十月十一日自京师启程,十一月十五日抵达西安。十一月二十二日,完成视察后从西安启程回銮。一路向东,出潼关,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进入河南,当日驻跸在阌乡县十五里铺(今灵宝市阳平镇)。随后经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州区)、河南府(今洛阳市),由孟津(今洛阳市孟津区)渡河,又经怀庆府、卫辉府,于十二月八日路过彰德府,驻跸在彰德府城东。十二月十日,从磁州离开河南。当时的磁州属河南彰德府,直至雍正四年(1726年)才划归直隶广平府。随后一路向北,经过永年、邢台、真定等地,于十九日回到京师。
驻跸彰德府期间,康熙皇帝曾为宜沟镇的子贡祠赐匾额。宜沟原隶属浚县,在雍正年间改为隶属汤阴县。十二月七日,经过宜沟镇时,康熙亲临子贡祠,并召见子贡后人端木谦,端木谦陪同康熙一同拜谒了先祖。十二月九日,康熙在彰德府磁州杜村铺行宫安顿下来后,为端木家御笔亲书了匾额,曰“贤哲遗庥”,赐予子贡祠悬挂。“贤哲”指有才德的人,指代先辈圣贤。“遗”为遗留,指代后人。“庥”义为庇护。整体取“先贤庇佑后人”之义。
皇帝在巡幸中通常会以蠲免赋税等措施,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融洽官民关系。康熙一路上多次蠲免赋税,对不同地方是否蠲免、蠲免多少,则根据当地的情况决定。在十二月六日,康熙对河南巡抚徐潮说:“朕念西土兵民生计,乘冬令农隙之时特事西巡,返辔京师,道由豫省,自入潼关,见阌乡以及河南府民生甚艰,而怀庆少裕,至卫辉府则又艰苦。赖薄有秩成,尚能糊口,倘遇歉岁,必至流亡。”(《清圣祖实录》)还指出,造成此番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官员的不称职。他认为河南百姓的性情质朴,之前上缴赋税从未延误过,而现在河南所欠赋税却达到了四十万两。这显然是河南州县官员听说之前山西、陕西二省积欠的钱粮得到蠲免,希望河南同样也得到恩免,以便于他们从中牟利。因此,康熙帝没有直接蠲免河南所积欠的赋税,而是对官员严加惩罚,要求他们用俸禄补齐欠款并补贴民用。
乾隆致祭嵩山过彰德府
乾隆计划在大金川战役胜利后亲自前往五台山和中岳嵩山祭拜。出巡路线最初由河南巡抚鄂容安拟定,打算巡幸五台山后从太原一路至河南。阅看营盘道路的向导人员称这一路经由太行山麓,甚为崎岖狭隘。乾隆认为巡幸应取便于民,若修治道途重烦民力,并非观风问俗的本意,于是否定了河南巡抚鄂容安的路线。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一日,最终决定,巡幸河南的路线要从北京沿着太行山南下,自彰德府入河南,从孟县(今孟州)向南过黄河,经洛阳到达嵩山。回銮时,从嵩山向东行至开封,再向北经彰德府后进入直隶回京。
乾隆十五年八月十七日,从京城出发,自正定府南下,于九月十八日进入河南彰德府丰乐镇。丰乐镇是古代的中原名镇,位于今天安阳北部的漳河桥以西,原属于安阳县安丰乡,现归属于安阳市殷都区。乾隆当日驻跸在彰德府汤阴县大营。随后经卫辉府、怀庆府、河南府,十月二日到达终点站——嵩山。当天乾隆帝登上嵩山参加祭祀大典。两日后,自嵩山出发,踏上返京的路程。向东行至开封府稍作停留后,再向北行,于十月十五日再次过彰德府,并于当日驻跸在汤阴县南大营。返程途中并未多做停留,出汤阴县南大营后,经直隶一路向北,同年十一月三日回到京师。
在彰德府期间,乾隆帝前去拜访了当地的人文古迹。九月十八日,先去了文庙祭拜。文庙,是指位于今安阳市汤阴县文王路北段的里城周文王庙。周文王姬昌曾被关押于此。随后,还去祭拜了精忠庙。精忠庙又称岳飞庙,位于今安阳市汤阴县的岳庙街。此外,乾隆帝遣官员到当地的关帝庙也进行了祭祀活动。
乾隆此次巡幸,发布了不少惠民政策。进入河南的前一天,对河南境内将要经过的地方减免了十分之三的赋税。一个月后,看到汲县(今卫辉)、新乡、辉县、获嘉、修武县的粮食歉收,于是对这些地区又追加蠲免了十分之五的赋税;为了减轻地方的压力,途中修御道和建行宫的费用,乾隆帝也决定由国库来承担,还另外拿出一万两白银交给河南巡抚鄂容安,命其修缮途中的古迹;办差人员和当地的官员,也都受到皇帝的恩惠。九月十五日,乾隆赏赐了河南所有经过之处的办差官员。批准所有被罚俸、住俸、降级的官员都可官复原职,无以上情况的官员,官位各加一级。次日,又赏赐当地办差的兵丁每人两月饷银。并在九月十九日,专门赏赐了河南驻防官兵中七十岁以上的老者。
由乾隆皇帝的御制诗集可以看出,这一路上作了不少诗词。仅在巡幸彰德府的途中就有五首。第一首是乾隆在过漳河进入河南时见到河南巡抚鄂容安,带着激动之情所作的《过漳河初入豫省即目成诗示抚臣鄂容安》。
一水分燕豫,提封制度周。
当秋巡狩处,自古帝王州。
务本民风厚,崇廉吏计修。
益须持后效,方足慰先忧。
休助予常切,旬宣汝善求。
涤场欣遇稔,供帐戒从优。
河水安澜远,嵩阳瑞霭。
闾阎疾苦隐,道左共谘诹。
从彰德府最北端的丰乐镇进入河南境内,见到前来迎驾的百姓后有感而发,作《丰乐镇》。
一桥接两堤,两省限一水。
迎者既纷来,送者亦旋止。
守臣有尔我,子心何彼此。
周寰海内,孰非我赤子。
中州乃初至,按辔咨民事。
夹道老幼填,瞻就近尺咫。
蠲租早颁诏,赐金每问齿。
笑哗奚必禁,奔走纷未巳。
其数无虑万,一一色含喜。
嗟子有何德,子来乃尔尔。
寒所衣者布,饥所食者米。
比户日所需,直贵固其理。
既庶而既富,曰教思所以。
扰之爱亦害,循之顺匪弛。
是处名丰乐,高廪庆亦有。
顾名心倍欣,熙世无过是。
伊洛周郑间,结揽从兹始。
在彰德游览之际又作《安阳道中览古》一诗。
翠度安阳,秋暄晓露。
韩陵一片石,昼锦数间堂。
建置相还邺,军期项与章。
考寻闲按辔,要务让农桑。
乾隆帝自然也不会错过为彰德府的人文古迹赋诗的机会。前文提到,乾隆在彰德府内分别前往文庙和精忠庙祭拜,在这两处分别留下了御制诗《演易台谒周文王祠》和《经岳武穆祠》。
光绪西狩回銮过彰德府
清朝末期,由于列强欺凌过甚,清政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对十一国宣战。同年六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向北京进犯。七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于辰时匆忙逃离北京前往西安避难,开始了“西狩”之旅。九月四日,两宫到达了西安行宫,在此一住就是近一年的光景。此次走得匆忙,又被迫在西安待了这么久,早日回京的期盼愈加强烈。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室签订《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才陆续离开北京。得到消息的光绪、慈禧一行人盘算着何时回宫。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一日,光绪帝表示他和太后都非常期待早日回京。原本计划七月十九日启程回銮,但因为关中天气炎热、大雨后路不好走等,决定推迟到入秋天气凉爽时再启程。
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从西安行宫启程回銮。一路向东,出潼关后,九月初五进入河南,驻跸在阌底镇(今属河南省灵宝市)。随后向东北方向或行或住,经过河南府、开封府、卫辉府,于十一月九日,从淇县(今鹤壁市淇县)进入彰德府汤阴县宜沟镇。十一月十日,两宫从宜沟驿启程,下午抵达彰德府,当日驻跸在彰德府内。十一月十二日,两宫从彰德府启程前往直隶磁州,结束了河南境内的巡幸。之后一路向北,行至直隶保定府改为乘坐火车,于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未刻,两宫终于回到京城,结束此次“西狩”之旅。
安阳有座马氏庄园,如今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据传说,慈禧到达安阳后,马吉樟恳请老佛爷去他庄园游玩。老佛爷看在其父马丕瑶的面子上接受了邀请。马丕瑶是清末名臣,因勤政爱民而受朝廷和百姓爱戴。相传,慈禧太后来到庄园,下榻在第三进院落正房,这里原本是马丕瑶母亲杨氏的居室。不过,这段故事是存疑的。因为中国古代有“官不入民家”的制度,慈禧太后大概是不会居住在马氏庄园内的。结合地方志分析,她应该是驻跸在了彰德府城内西华门大街的文昌阁中。
两宫在河南多处古迹都有题匾。据《上谕档》记载,自开封起,到出彰德府离开河南,被赐匾额的庙宇祠堂共有26处。在彰德府期间,两宫前往汤阴武穆祠和韩忠献公庙,分别行礼祭拜并赐匾额。此武穆祠正是乾隆皇帝拜访过的岳飞庙。光绪皇帝称赞岳飞英勇,并为武穆祠赏赐匾额,曰“百战神威”。慈禧太后敬重岳飞忠心为国,也赏赐匾额,曰“忠灵未泯”;韩忠献公庙又称韩魏公祠或韩王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是此地百姓为了纪念治理相州有功的韩琦而建的祠堂。光绪皇帝称赞韩琦能在关键时刻为国为民挺身而出,赐韩忠献公庙匾额,曰“适时济物”。慈禧太后称赞韩琦志向崇高、意趣远大,赐匾额,曰“器博道闳”。
根据《汤阴风物民俗志》记载,传说光绪皇帝驻跸在宜沟镇时,提出要尝尝当地美食。于是唤来宜沟“又一村”的名厨郝清泉做了宜沟有名的小吃“三不粘”,又品尝了宜沟酒家“福兴源”的名酒双头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尝后赞不绝口。厨师郝清泉为讨龙颜欢喜,利用行宫旁的几棵扫帚苗,取其嫩叶切成细丝,裹上蛋液过油煎熟,调成清汤,名曰“龙须汤”。光绪皇帝尝后赞其味道鲜美。郝清泉又用黄瓜切成鸟尾形状,裹上蛋液过油炸,制成清汤,名曰“凤尾汤”。慈禧太后对其甚是满意。盛席间,光绪皇帝诗兴大发,随即挥毫赋诗一首:“邺南黄玉浆,色宝味美香。佳酒酿独特,朕口尝无双。”慈禧太后品尝宜沟手工空心挂面后,也连连称赞,夸其“好挂面”。从此,宜沟特产——三不粘、龙须汤、凤尾汤、双头黄、手工空心挂面名声大噪,传为一段佳话。双头黄和空心挂面还被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结语
彰德府在清代并非财税、军事重地,是较为普通的一处。清帝来此的巡访并不算频繁。但这三次巡访给彰德府留下许多诗作和匾额。与教化民众的匾额相比,诗作真实地反映了皇帝的心理状态,具有独特的价值。
清帝的巡幸也对安阳的文旅发展做出了贡献。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但历史久远,留下的地面建筑并不多。清代离现在很近,清帝巡幸彰德府的活动轨迹清晰可辨。拜访过的庙宇、居住过的行宫,都可以深度挖掘其历史内涵,提升安阳的知名度。例如,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宜沟镇的巡幸,使得更多人了解到宜沟小吃,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