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孩子
2022-04-05李文
李文
段考后的一节自习课上,我正在办公室分析着班级“一片飘红”的成绩,值班老师走过来说:“李老师,你们班小明最近不太对劲呀,上课没精打采的,刚才自习课时还不在教室里,你要不要去找找?”
“这小子,一定是又去图书室了!”我不免有點愠怒,立即起身准备去把他“拎”回来。
在去图书室的路上,我百思不得其解:刚开学时,小明可是班里最勤奋的同学之一,但段考后却好像变了个人一般。这不,今天已是他第三次逃课了!昨天我才苦口婆心跟他谈完话,一天时间不到,他又故态复萌。看来,是得教训教训这“小子”了!
到得图书室,发现他正斜靠着墙角,入迷地看着一本“闲书”。
“小明,不是跟你说过自习课一定要待在教室吗?”我斥责道。
“哦……”他极不情愿地站起来,不情不愿地放下手中的《世界简史》。
“这次考得这么差,你还有心思在这儿看闲书?”
“不看书干什么?努力有用吗?反正也考不过人家!”他的话差点没把我噎死。但作为年轻班主任,我告诉自己在气场上绝不能输。
“那也不能逃课来看书呀!马上回去!”
“回就回!”他“啪”地把书拍到书架上,气冲冲地走了。
回到班里,他磨磨蹭蹭地拿出作业,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显然,他只是身体回来了,灵魂却并不在场。但看着班里其他同学也都懒洋洋的样子,我也只能干着急:第一年当“南山班”的班主任,学校和家长的期待都很高。为了“出成绩”,我要求学生提前半小时到班,晚自习延时半小时,身为班主任的我更是以身作则,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班级段考成绩不升反降,在同类班级中垫底。更让我苦恼的是,段考后,班里的学风明显浮躁起来:上课迟到、趴桌睡觉、作业缺交的同学越来越多,我感觉“躺平”就像一种传染病,正无声无息地在班里蔓延开来,这到底是怎么了?
第二天早上,满腹心事的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了小明的留言:
“老师,对不起!昨天我的态度不好,但我真的很迷茫!您说的道理我都懂,但我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刷题,结果却更不如人意。我觉得既然努力没用,还不如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透过焦虑的文字,我意识到原来他们“躺平”的背后,是内心挫败和无力感的表现,他们不是“躺平”,而是被“卷平”了。而我之前的说教,一味“灌鸡汤”“打鸡血”,并不能解决他们正在面对的困难。看来,还得想办法“侧击突围”才对。可是从哪里入手呢?
这时,小明妈妈给我发来信息:
“李老师,小明这次段考成绩下降得很厉害啊!我很担心他是不是因为花了太多时间阅读历史课外书所致,他这周末还想去历史博物馆做志愿者,您能不能帮我劝阻他,让他在家好好补补课?”
原来,我眼中这个“躺平”的少年,其实是个“宝藏男孩”啊。我立即意识到,这可是个教育良机啊,于是我回复道:
“小明妈妈,别担心!这次段考没发挥好,正好给他点时间调整一下。小明既然热爱历史,还是让他去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一种学习,相信他的成绩一定会赶上来的!”
小明妈妈回复说:“好的,我们听老师的!”
几天后的周一早上,我不出所料地又收到了小明的留言条:
“老师,感谢您能理解并支持我参加周末的活动!那天在图书馆我的态度不好,希望您能原谅,我保证再也不逃课了。另外,班级下周要开‘建党百年学党史’主题团会,我可以做主讲人吗?我真的很想和同学们分享周末参展的内容。”
我万万没想到,这颗“躺平”的心竟然被一根“不务正业”的“杠杆”撬动了!于是我给他留言道:“读史可以明智,学史更需力行。好好准备,加油!”
班会课上,我特意给小明留出了一段时间,让他分享参展感受。结果,从“红船”到“井冈山”,从延安到西柏坡,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他滔滔不绝的讲述让同学们看到了他从未被人发现的一面,赢得了阵阵掌声。班会后,小明在课堂上变得专注起来,有时还主动回答问题,逃课的事再也没有发生。我想,原来他并不是真正放弃了奋斗和追求,只是因陷入“分数”的内卷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奋进的动力。看来我得多用几把“尺子”来衡量他们,多用几条“杠杆”来“撬动”他们,让他们找回自信,成就自我。
于是,我取消了自习课必须早到晚走的强制要求,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参加他们感兴趣的社团和运动,我还买了一打七彩便签纸,时不时地给他们鼓劲加油。
“听说你坚持每天跑3000米。向你致敬!”
“祝贺你成为学校经济学社的社长,恭喜社长!”
“这次数学测验表现优异,继续加油!”……
同学们收到的便签越来越多,班里的问题越来越少。而且,慢慢地,我发现用便签留言竟然也悄然在班里流行起来:“今天你在羽毛球赛场上的表现太‘飒’了,为你打‘call’!”“谢谢你帮我讲题,你的物理真的很棒!”“原来你唱歌这么好听!期待在新年晚会上听到你的声音!”……在一张张便签纸的带动下,一条爱的河流在班里流动起来,上面荡漾着自信与奋进的浪花。
这让我深刻反思,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是“育分”。而我之前急功近利“内卷式”教育,恰恰扼杀了学生的活力。多带几把“尺子”,发掘学生内心的“宝藏”,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于是,趁着学校组织“职业教育日”活动的契机,我在班里发起了“职业寻‘宝’记”亲子体验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利用家长的社会资源,让他们在周末到各行各业进行职业体验,并进而让家长发现孩子身上的“宝藏”。
由此,在“寻宝交流会”上,很多家长不约而同分享了此前他们对孩子未知的另一面,而很多同学更在其中逐渐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生命坐标。小明在最后的总结中说:“这次‘寻宝’活动,让我真正认识到了历史是什么,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没有深厚的学养积淀是研究不了历史的。感谢大家,让我找到了奋进的方向!”
慢慢的,学生开始自主地早到晚走,班级的学风渐渐沉静下来,一朵朵“00后”的“后浪”开始奔涌,一个个“躺平”的少年重新开始奔跑,迷茫的孩子们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曦光。
(作者单位: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州 510375)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