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制度现代化的中国标准

2022-04-04陆晓云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政治制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摘要]传统上政治现代化总是以经济影响力大的国家政治制度、政治理念为标准,随着信息网络社会中5G技术的运用,中国在经济、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持续增加,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状况可以成为现代化标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于中华文明,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保证了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持续性、治理的高效性,在对外关系上和平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为其他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政治制度;现代化;中国标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作者简介]陆晓云,江苏航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南通 226010。

[中图分类号] D6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3-0046-03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此可见,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化,突出强调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

其实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很多学者把现代化作为课题在研究,如南京师范大学以公丕祥教授为首的关于国家法治现代化的研究,随后很多学者加入到现代化研究的行列中来,以“现代化”作关键词从知网数据可以搜索出自2000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151432篇文章。现在,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则反映出两个突出信号,一是现代化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在完成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加巩固。邓小平早就提出“只有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才能更有效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①,而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政治制度上的重要规划即现代化。

一、现代化标准的西渐东移

现代化的标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标准各不相同,工业化社会以一个社会的工业化程度、各领域的自动化运用程度为经济衡量标准,政治领域则以某些在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政治运行体制、政治思想为现代化的标准,而文化理念自然以这些国家的文化观念为圭臬。当社会进入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现代化又以什么为标准呢?

当前网络化与信息化是社会的基本特征,网络社会的经济形态以全球经济为主导力量,突破了以固定空间领域为基础的民族国家或组织的既有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在不断推动网络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经济,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018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在持续上升。如果以传统的现代化评判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不能称之为现代化。因为不管是孔德、韦伯还是帕森斯,他们都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民主为现代化的特征,并将此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是否现代化的标准,其实马克思早就通过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社会发展趋势。由于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资本主义社会吸纳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因素,因此,资本主义继续在向前发展。

近四十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国家在不断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人民参政议政积极性高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北大谢立中曾谈到政治现代化,他认为:“现代社会普遍具有一个功能专门化和一体化的政府组织体制,采用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程序制定政治决策;人民怀有广泛的兴趣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各种条例的制定以法律为基础。”②依此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步入现代化的进程,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则为中国政治制度成为现代化的标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体现

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不同在于中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单一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与特殊历史地区的“一国两制”等,西方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是议会制、多党制或两党制、联邦制或邦联制。在很多西方学者谈到现代化问题时,总是以西方的一套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政治制度,并断言中国的政治制度属非现代化标准。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指出:“西方还有一种有失偏颇的观点,认为现代化只有一种模式,那就是西方式的现代化。但我对此并不赞同。事实上,现代化的模式有很多种,中国不会按照西方所设定的模式走现代化之路,而将会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历史及文化与西方迥异。因此,中国的崛起将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现象。”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皆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十九届四中全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治理国家中,中国的政党制度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执行力强,集中力量办大事,办事效率高,保证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全。对党员严格管理,有一系列的党内规章制度,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通过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政党完善自我学习自我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调动各方面力量,通过“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仅有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且有健全而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居委会、村委会、职工代表大会是最基层的群众自治机构,通过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基层治理中运用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将行政责任具体到每个人,提高了行政管理的实效性。gzslib202204051638

充分运用网络提高行政效率。由于最先研制出5G,中国将在5G时代获得5G标准制定权,同时也将更加充分运用5G网络,方便网络办事。当实体政务中心在多地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民众觉得办事方便多了,而现在很多地区出现了网络申请营业执照、网络办户口等网络公共事务管理,不仅比实体政务中心方便,而且常常不受地域甚至时间的限制,同时行政管理也能得到广泛监督。各地的网络举报、网络反映疑难问题等的设置扩大了行政管理的领域,只要民众都具有社会责任心,就能真正做到管理无死角。

根据信息网络社会的特征设计国家治理体系,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这正是当前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特征。

三、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核心

(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围绕中华文明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政治上国体依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上依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国家是单一制下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与对特殊区域实行“一国两制”。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解释,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明根性,而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是大一统,这个大一统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二是以文化认同塑造民族认同,三是中华文明永远开放包容,四是协和万邦的世界秩序,中华文明崇尚“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主张和合共生、互利共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质也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④传统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是为皇权服务的,而今天强调的是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幸福,因此,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上是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些主题而设计的。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不行,因此,“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不行,因此,“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用经济的方式促进台湾与大陆的统一”。

人民的幸福要体现在制度中,既要有政治上的保障,又要有经济上的保障;既要满足物质上的需要,还要满足精神上的需求。经济上,“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政治上,“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文化上,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环境治理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现代化并不非得以西方文化为标准,中华文明在经过了几千年的继承与发展后也会展现出现代的魅力。国内,中国强调用法治来治理国家,通过学习来提升治理能力;国际上,中国强调民族的利益,但更有人类的关怀,强调环境保护的使命,甚至在不遗余力本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从来没有把自己国家的利益凌驾于他国的利益之上,不搞文化输出,也不强求他国与自己的价值观的一致性。在民族问题的解决上,追求国内的多元一体的民族团结,追求国际上的平等尊重。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的,决不用战争的方式解决。

(二)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论语》中的治国理念至今依然适用,然而时代发生了变化,其治理理念与方式也必须与今天的时代与国情相结合。儒家文化中的忠、恕之道的内容在今天已发生了变化。忠于谁?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归根结底在于支持中国共产党将国家治理得更好。而党并非帝王,只是人民将国家治理的权力托付于党,所以党的责任重大,既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要“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还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宽恕对象?允许领导者犯错误,允许普通民众犯错误,允许国与国之间产生冲突,但错误产生后要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弥补错误造成的损失。在国家治理过程,各种各样的矛盾始终存在,法律无法解决的地方还得通过道德来协调,恕道就是一种宽容的解决之道,用法律来捍卫原则,用恕道来修复受伤害的情感。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根植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继承与发展,既坚持马克思主義的指导地位,又将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四、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带给其他国家的借鉴

没有哪种政治制度是绝对的好,中国的政治制度现代化的过程可以给那些依然在制度选择方面徘徊的国家以借鉴。首先要正确判断社会发展状况,其次要掌握自己的国情与民情,最后能根据国际与国内的状况调整自己的治国体系与治国理念及治国能力,把国家建设好,协调好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国际关系,这就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结语

因国力强大而凌霸世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每个国家都是平等的主体。一个国家是否是现代化的国家,政治现代化尤为重要。充分地利用高科技手段管理社会,用科学法治方法制定国家治理体系,让广大人民得实惠,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就是政治现代化的充分证明。要让古老的中华文明结合现代的治理理念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显优势。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6.

②谢立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J].学习与探索,2018(10):1.

③姜红.历史和文化乃理解中国之关键——专访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N].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5-12(02).

猜你喜欢

政治制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试论政治制度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中国治理体制的特点及其优势
中国农村早婚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