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复亮:青年团中央第一任书记
2022-04-04胡平原
胡平原
施复亮(1899—1970),原名施存统、复亮、伏量,别号伏图,化名方国昌,浙江金华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先賢。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任书记。他还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父亲。
发表进步文章 筹建共产主义小组
1916年的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师的陈望道、刘大白、夏丏尊和李次久四人被称为当地学术界的“四大金刚”。施存统在“四大金刚”和一些进步教师的影响下,于1919年在杭州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他积极行动,和第一中学的阮毅成等发起创办《浙江新潮》杂志。这一杂志言论进步,陈望道曾誉之为“杭州一颗明珠”。
是年秋,《浙江新潮》第二期发表了施存统所写的《非孝》一文。文章主张打倒封建主义的“孝”,倡议以“爱”代“孝”,被反动当局视为洪水猛兽,进而牵连《浙江新潮》被查封,施存统被开除学籍,就连陈望道等“四大金刚”也被撤职查办。校长经亨颐坚持正义抗拒,反动当局出动军警包围学校,制造了流血事件,酿成闻名全国的浙江一师风潮。反动当局在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压力下,收回对教师的处罚。不久,陈望道等教师也自动离校赴沪,校长经亨颐也被挤走了。
施存统被开除学籍之后,由杭州赶赴北京与同学俞秀松等参加了由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王光祈等支持和赞助的北京工读互助团。他一边劳动,一边学习。虽然仅仅两个多月后,工读互助团第一小组就宣布解散了,但是在那个年代,工读互助团震动了新文化界知识分子群体。因此,当工读互助运动无声无息地消失后,那些原来的发起人、参与者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毛泽东、施存统等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共产主义小组。
施存统对工读互助团尚有建议,曾写了《工读互助团实验和教训》一文,认为要改造社会必须从根本上谋求全体的改造,枝枝节节地一部分的改造是不中用的。于是他立即行动,由北京赴上海,在上海与陈独秀、陈望道等在澄衷中学举行了五百多人参加的第一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会议。1920年施存统又同陈独秀、李达等人发起筹建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其间他积极参与起草党纲和参加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之后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任书记。
完成西征任务 参加“济难会”活动
北伐军打到武汉时,黄埔军校在武汉设立分校。当时黄埔军校的组织构成是:校长蒋介石,教育长张治中,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政治总教官恽代英,政治教官施存统、周佛海、陶希圣、樊仲云等,指导员钟复光、叶剑英等。
后来,黄埔分校改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取消校长职务,改为委员制,以谭延闿、邓演达、恽代英等五人为校务委员,教育长张治中离去,由侯连瀛接任。湖北军阀夏斗寅勾结四川军阀杨森投蒋反对武汉国民政府,军校即以学生为主力,组成中央独立师,以教育长侯连瀛任师长,恽代英为党代表,施存统为政治部主任。施存统作了动员报告后,即与指导员叶剑英、钟复光率领宣传队出发,讨伐夏斗寅、杨森,沿途经过纸坊、咸宁、嘉鱼、蒲圻、新堤、沔阳等地。途中改组工会、农会、妇女协会,接收人民控拆案件,召开群众大会,处理了劣绅重大案件。在行军途中,特务连的学生见到劣绅的屋子里还遗弃许多咸鱼、咸肉、鸡蛋等食物,便将这些食物搬到驻扎营地,施存统见了说:“他家无人是另一回事,不能乱拿民间的东西,把它送回原处,维护革命军的纪律。”西征任务完成后,施存统返回军校,与陈毅、恽代英三人组成军委,陈毅任书记,他俩为委员。
汪精卫在武汉分共时,叛变革命。这时桂系第十九军军长胡宗铎、副军长陶钧在武汉大肆逮捕共产党人。陶钧素有“屠夫”之名,大叫宁可错杀千人,不可错放一人。在这样的恐怖形势下,李富春、董必武等先后转移,施存统隐居在武昌家中,在李汉俊、胡兰畦、刘肖愚等帮助下,筹得旅费赴沪。在沪得到陈望道、邵力子的接济,勉强度日。8月,施存统在上海写了《悲痛的自白》在报端发表,宣告脱党,造成他一生的遗憾。从革命阵营中脱离之后,他走向中间路线,寻找救国反蒋之道,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转折,从此改名施复亮。
1928年12月底,改组派举行代表大会,仍选施复亮为中央委员。因与陈公博政见不合,施复亮脱离改组派,而《革命评论》被查封,第三党垮台。施复亮表示既不参与国民党,也不参与共产党,一度不问政治,潜心“学究式”的教书和著译工作。但空余时间他还与许德珩等组织进步人士活动,与包括有宋庆龄参加的“济难会”一起,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
研究教学 齐头并进
1929年至1932年,施复亮写出《资本论大纲》《社会进化论》《马克思经济学基础理论》《苏联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辩论法与资本制度》《现代唯物论》《社会主义基础知识》《中国现代经济》《日本无产政党的研究》《社会问题纲要》《欧美无产政党研究》等二十余部书籍,其夫人钟复光也从事日文翻译,以当时甚微的稿费、版税收入维持基本生活。施复亮曾一度携眷回浙江金华叶村老家居住,半年后才又步入社会。其间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民国大学等校任教。讲授《资本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鼓励青年学生参加革命。虽然他一再称自己是“学究式”的讲学,未作“战士式”的鼓动,但国民党教育部仍向各大学发出304号密令称:“所有本市各大学之社会科学教授,多系唯物主义者,如中大经济系主任马哲民、教授施复亮等,其影响青年思想,诚非浅鲜。”要求各大学“严防学生之共党活动,并对施复亮之言行随时注意监听”。国民党北平市的党部密谋逮捕施复亮等五位教授。学生沈鲁三获悉此讯时,急找施复亮,恰在途中相遇,即塞给施复亮二十元钱,让他赶快躲避,劝其不要回家,这样施复亮才侥幸脱身。后来,施复亮得到爱国将军冯玉祥的资助,因此东渡日本。gzslib2022040413061935年秋至1936年夏,施复亮在广西师专任教。讲授经济学《资本论》,与陈望道、邓初民、马哲民等教授同在该校共事。此时的施复亮上课,身着蓝布长衫,足蹬青色布鞋,用通俗语言来表述深奥道理,条理分明,发音清楚。讲经济学的特点是从资本主义的兴起谈起,阐述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内在的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讲课时,许多班外人员都来听课,教室容纳不下即站在外面旁听。
1936年夏,广西师专聘期已满,两广事变兴起,桂省当局即不再续聘。时值冯玉祥住在泰山,设有一研究室,聘请一些知名学者上山讲学,李达、陈豹隐等曾上山应聘,施复亮正好被冯玉祥邀请。之后冯将军还馈赠两千银元给施复亮,当时施复亮囊中羞涩,此银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九一八”事变后,施复亮在北京大学风雨操场演讲时,郊区的清华学生、燕大学生赶来听讲。场地容不下,多人爬上墙头或树上静听,场面情景,令人感叹。
撰写抗日宣传檄文 参与民主建国会活动
在中共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后,几个月内,施复亮写了数十篇关于抗日的文章,后收入他的抗日文集。当时有人提出北平为文化城,不驻兵,上海为中立区,幻想日军不侵入,对此,施复亮写了《上海中立区与北平文化城》和《赶快把和平的门关闭起来》,纠正和平妥协的谬论,还写了《多号召、多建议》一文,批评章乃器《少号召、多建议》的迁就主义倾向言论。
1937年8月25日,施復亮发表《怎样争取最后胜利》一文,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提出争取最后胜利,必须做到联俄、发动民众两个根本条件,改革政治,从抗战中完成民主革命。同年11月,施复亮又发表《一个诚实的声明》,对他1928年脱党一事作出深刻的检讨。文章说道:“一时错误,不能革命到底,心中深感不安和惭愧,诚实表白:我在今天还勉强可以自慰的就是直到今日为止,我还没有存心欺骗过群众,没有做过损人利己的事,没有走上升官发财的道路,没有为了脱离穷苦而做过违背自己良心的事,说过违背良心的话。”这是他一生中又一次转折点。在此时期,施复亮发表内心的声明,正值中国共产党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无疑是受了这伟大号召的感染,他在坎坷的人生征途中,才真正踏上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条光辉的革命道路。
上海沦陷后,进化书局迁到昆明,改名民生印刷厂。1940年又迁到重庆,改名南方印刷馆。施复亮任该馆总编辑,并参加各种座谈会、报告会、聚餐会,从事民主抗战宣传活动。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重庆政治空气恶劣,施复亮夫妇即被南方印刷馆解职。曾有人以“参政员”的职务劝诱他,他表示“宁愿饿肚子,不投蒋介石”。不久,他通过胡子昂等人的介绍,进重庆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处任《四川经济季刊》编辑。但夫妇还不能同在一处工作,夫人钟复光带着孩子施光南去綦江,在李世璋办的渝南中学教书。此时,施复亮在《新民报》上发表长篇连载的经济漫谈文章,并在“星五聚餐会”“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等团体活动,进一步联系工商界人士。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蒋介石要抢夺胜利果实,更加独裁、猖狂反动,因此,重庆反独裁的民主运动斗争更加激烈。8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毛泽东接见了各界爱国民主人士,施复亮也在被邀之列。
1945年12月16日,民主建国会在重庆白象街实业大厦召开成立大会,宣告正式成立。第一次理监事联席会议,选出胡厥文、黄炎培、章乃器、李烛尘、胡西园、黄墨涵、施复亮、张雪澄等十一人为常务理事,彭一湖等五人为常务监事。主张“美苏平衡”“对内和平统一,民主集中”等中间立场,创办《平民周刊》为机关刊物,施复亮为编辑之一。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民主建国会成立较晚,无代表参加。1月13日,民建会在迁川工厂联合会内举行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促进会演讲。
1月17日,在原址举行第二次演讲会,由施复亮主持。主讲者张君劢,当时国民党特务进行捣乱,提出质问:“贵会会章既是标榜中间立场,为什么贵会一切言论又做《新华日报》的尾巴?”施复亮当即理直气壮地答复:“我们是真理的尾巴,比如《新华日报》说了3+2=5,难道我们说是等于4或者6吗?我们要当真理的尾巴,做真理的信徒。”特务们理屈词穷,哑口无言,狼狈逃走。
2月10日,民建会邀“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的各组成单位,成立“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在重庆较场口广场举行,推定郭沫若、李公朴、章乃器、施复亮、李德全、马寅初、徐崇林等二十余人组成大会主席团,选举李德全为总主席,李公朴为总指挥,邀请周恩来、董必武、邵力子、孙科、沈钧儒、李烛尘等十二人出席讲话,国民党特务布置众多打手,当主席台上宣布请大会总指挥李公朴作报告时,一批特务立即抢占主席台,在扩音机前高喊“打”,狂打李公朴,施复亮向前护李,高呼:“不要打人!”特务即诬骂施复亮扰乱会场秩序,对其拳打脚踢,把他推下台去,连跑过来保护施的青年也挨打,特务还对施复亮大叫:“打死他!打死他!”几个青年掩护施复亮离开,特务边追边打,追到一家杂货店内,店主伙计挡住门口掩护,特务乱掷椅凳,不肯罢休,幸好重庆市参议会议长胡子昂闻讯赶来喝阻,亮出身份,特务们才偃旗息鼓。
施复亮被送进医院救治。李公朴被铁尺打破头部,血流如注,郭沫若、马寅初也被打伤。这次特务殴打主席团成员及群众约六十人,不少人流血受伤,造成举国瞩目的“陪都血案”。事件发生后,周恩来、邓颖超、廖承志等亲赴医院慰问。当晚,董必武、李烛尘等十一人联名向蒋介石提出抗议,《新华日报》《大公报》等报纸都报道了事实真相,全国各地组织后援会,致电慰问受伤人士。施复亮在病床上忍痛口述被打伤经过,由其夫人钟复光笔录,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愤怒的抗议》一文。国民党中央社颠倒黑白,反而污蔑民建会行列中跳出壮汉殴打伤人,《中央日报》《和平日报》还发出“解散民主建国会”“依法制裁肇事祸首李公朴、章乃器”的叫嚣。gzslib202204041307施复亮接受周恩来的建议,随新华社工作人员乘飞机离渝赴沪。民建会在新中国成立前,在重庆、上海、香港、北平已成立四个分会。上海分会的活动与总会一起进行,成立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施复亮为临工会常务委员之一,并以盛丕华为第一召集人,胡厥文为第二召集人,施复亮为第三召集人。施复亮初到上海,京沪铁路管理局局长陈伯庄约其主编《京沪月刊》,第一篇文章即有反蒋内容,被陈伯庄辞绝。国民党教育部长朱家骅通令全国各学校,不准聘用施复亮任教,连居住的屋子也未找到,后来幸得友人帮助,搬进半淞路周家居住。之后发生“下关事件”、宣布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于是,民主党派转入地下斗争。
父亲为民无私奉献 儿子为民谱写新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给予施复亮以极大的信任,安排了重要的工作,让其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副部长,民主建国会第一、第二届中央委员、副主任委员、组委会主任委员等职。
施复亮任职期间,烟酒不沾,也不喝茶,只喝白开水,多余的钱用于储蓄,一旦国家人民有难,立即慷慨解囊。諸如:为救济上海失业工人倾囊捐款一百一十四万五千元、河北水灾捐款两千元、支持家乡办学捐助故居房产和两千元人民币。1970年施复亮去世之时,并没有给家庭留下一分钱,留下的是他高尚品质背后的巨大精神财富。
施复亮为民无私奉献的品质促成了儿子的健康成长。施光南,1940年在重庆南山出生。父母为他取名光南,含有“光照南山”的意义。
施复亮对儿子的成长十分重视,施光南七岁时,施复亮就带着他下乡体验农耕生活,谆谆告诫他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那时施光南就读的学校是高干子弟学校,学生读书几乎都有专车接送,但施复亮却告诉施光南说:“父亲的车是公家的,绝不能搞特殊。”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施光南健康成长。他具有父亲聪慧超群的天资,发愤图强,锐意进取,为民创作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妈妈》《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数以千计的音乐作品,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