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岗位管理在医院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2022-04-03陈建华
陈建华
麻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湖北麻城 438300
社会大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健康意识日益增强, 无形中对医院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质量要求,这也使得优质护理概念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然而,在当前的医院病房护理实际服务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护士服务积极性较差、操作技术不娴熟和法律意识淡薄等,因此,医院方面需严格地做好护理管理。然而常规的护理管理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但提升效果相对有限,无法形成长期效果[1]。 故而,本组研究中,采用了护士岗位管理模式,该护理管理模式旨在以医院护理岗位为管理对象,科学地进行岗位设置、岗位分析、岗位描述、岗位监控和岗位评估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方案,有助于实现护士岗位管理的科学化和规章化,以此清晰地呈现护士自我发展路径, 激发护理人员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职业认同感,防止人才流失,以此建立长效的优质护理服务机制[2]。 为探究护士岗位管理在医院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筛选麻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 年2 月—2022 年3 月期间工作的68 名医院病房护士展开本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本院68 名医院病房护士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各34 名,所有护士均为女性。 观察组年龄24~39 岁,平均(25.68±4.63)岁;文化程度:大专24 名,本科10 名。 对照组年龄25~38 岁,平均(24.32±4.23)岁;文化程度:大专22 名,本科12 名。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护士知情同意,愿意参与研究,所有护士均有2 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
排除标准:研究期间为退休、离职的护士。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由护士长评价各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后分配日常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和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要求,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科学安排排班。
观察组给予护士岗位管理:(1)划分护士层级岗位:医院方面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工作年限、护理水平、职称学历,设置不同层级的护士岗位,包括助力护士、 初级责任护士和高级责任护士等, 具体可分为N0~N3 等4 种层级。 (2)明确护士岗位职责:①助理护士:指的是N0 级,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助理护士需完成非技术性护理工作和基础护理作业,并配合上级护士的检查与治疗。 ②初级责任护士:具体指的是N1 和N2级,在对患者展开诊疗作业时,由N2 级护士进行风险控制和质量管理,持续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整体护理质量。N1 级护士需实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运用所学技能,根据相关标准和制度,展开基础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3]。 ③高级责任护士:指的是N3级护士,需在专科护士和护士长指导下完成该岗位原本工作后,还需和专科护士与护士长围绕危重患者展开质控工作,并进行护理会诊、护理查房和出院随访指导工作。 (3)护士岗位培训:①助理护士培训:培养N0 护士重在培养岗位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专科对症处理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并给予定期的理论与技能考核,同时还需评估助理护士的单独值班能力。 ②初级护士培训:高级责任护士需定期示教护理操作,组织初级护士进行病例讨论和业务查房, 可让初级责任护士作为查房主讲,高级责任护士给予客观点评,解答疑难问题。针对薄弱的专科知识进行补充。 此外,每年都应让初级责任护士书写护理病历,每一季度开展操作和理论考核,将成绩纳入考核档案中[4]。 ③高级护士培训:首先,应指导高级护士负责主讲专科理论知识和示教操作的工作,为初级护士和助理护士展开护理教育。 其次,要参与外出进修和教育, 掌握更多种类的先进护理管理和护理方法。最后,需参与护理研究,与护士长共同研发新项目,每年发表一篇护理论文。(4)持续岗位考核:护理部需对所有护理人员每月考核一次,每年度行年度考核,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同时每月考核结果应与当月奖金挂钩,年度考核结果与次年岗位级别挂钩, 严格遵循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和自愿选择、动态管理的原则,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1.4 观察指标
①护理管理效果(工作积极性、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专业护理、护理记录),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管理效果越好。
②护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力 (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能力越强)。
③护理管理满意度(满分为100 分,80 分及以上为满意,70 分及以上为一般,其他为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人数+一般人数)/34×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护理管理效果对比
干预后, 观察组的各项护理管理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的护理管理效果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士的护理管理效果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34)对照组(n=34)t 值P 值工作积极性92.57±6.05 82.40±5.36 7.337<0.001基础护理病房管理91.18±6.28 80.27±5.17 7.821<0.001 93.08±6.05 80.27±5.03 9.494<0.001专业护理 护理记录92.64±6.75 81.06±5.09 7.987<0.001 91.52±5.03 82.01±4.25 8.596<0.001
2.2 两组护士管理前后的护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力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管理前后的护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护士管理前后的护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力对比[(±s),分]
组别护理实践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理论知识储备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4)对照组(n=34)t 值P 值80.27±4.33 80.26±4.06 0.010 0.992 95.46±6.04 87.03±5.05 6.243<0.001 80.37±4.10 80.22±4.16 0.150 0.881 94.03±6.45 87.34±5.02 4.773<0.001
2.3 两组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对护理管理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护理人员是医院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协助和支持,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也是与患者接触频次最高的重要岗位,这也使得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对整体治疗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自2010 年起,原国家卫生部就在全国卫生系统中推行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并对医院护理管理者和广大护理人员提出了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提高护理水平的”大原则发展,积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预防与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5-6]。
为此,本组研究中在医院病房服务中推行了护士岗位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护理管理效果、护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分析结果如下:护士岗位管理是在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激素水平、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层级,有组织和有计划地为临床上各个岗位培养储备人才,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护理服务[7]。本组研究中,在推行护士岗位管理时,先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N0~N3 等4个层级,分别为助理护士、初级护士和高级护士,并明确了每一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其中助理护士主要负责配合上级护士工作,完成非技术性护理工作和基础护理作业;而初级护士中的N1 级护士主要负责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基础护理干预;N2 级护士负责风险控制和质量管理,给予持续全面的护理服务;高级护士主要负责危重症管理和护理质量管控[8]。同时,针对不同层级的护士,护理部要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培训,助理护士主要强调基础的护理理论和实操考核,初级护士则进一步强化病例讨论、业务查房和病历记录方面的考核,高级护士则以强化护理教育、进修管理和论文发布为主。 最后,所有层级的护理人员都必须定期接受考核,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和来年岗位密切挂钩, 并严格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和自愿选择、动态管理的原则,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护理岗位管理[9],则是护理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过渡程序,具有如下三大优势和作用:①护士岗位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护士岗位管理的科学化、 规范化,同时使得医院内部的护士岗位管理制度、晋级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护士培养方案愈加清晰明确,使得后续调动与安排岗位有章可依[10]。 ②医院应重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生涯的规划和推动,让护理人员得以在护理职场中看到自己的未来,并为之积极奋斗,而岗位管理正可以将护士的晋升路线明晰化,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从事工作,提高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效率,避免因为看不到晋升希望,而脱离护士队伍,这也有助于巩固医院的人才团队[11]。 ③护士岗位管理有助于医院护理体系转变成责任制整体护理和以胜任力为核心的岗位培养模式,可形成良性竞争的大环境,同时可激发护理人员的上进心, 积极提高个人的护理实践能力。与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用于医院病房管理中,可有效改变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有助于明确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可在极大程度上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有效地提高整体护理效果和个人护理能力[12]。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对护理管理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P<0.05),可见护士岗位管理的确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满意度。李淼淼[13]在研究中推行基于岗位职责的三级护工管理模式,实施规范化的护工管理模式后,病房管理质控分数由90.03%提升至98.02%, 患者满意度由93.00%提升至98.60%,医生满意度由95.00%提升至98.50%,可见护士岗位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增强医护人员满意度,科学可靠。
综上所述,在医院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采用护士岗位管理模式,可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护理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能力储备,提高护理管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