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接生婆办培训班
2022-04-03
20世纪初,中国妇婴保健事业非常落后。产妇分娩,除了极少数大城市受过新式教育的有钱人会去西医医院,都是由旧式接生婆或家人接生。那些接生婆没有现代医学知识,甚至最起码的洗手习惯也没有,以至于产褥热、破伤风等重症时有发生。另外,妊娠期没有产前检查,更谈不上孕产期和产后的卫生服务指导以及营养指导,其后果是产妇死亡率高、产后身体虚弱,时常有后遗症;婴儿死亡率更高,体弱多病。
1930年,南京的《中央日报》刊登了一则题为《市卫生局定期开始训练接生婆》的消息。这则新闻的内容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字,但对中国现代妇幼卫生事业来说,具有历史意义,它提出“旧式接生婆自当严予淘汰”的观点,告诉民众,一种更卫生科学的妇幼保健方式来了。而在背后推动这一切的人,首推杨崇瑞。
早在1928年,杨崇瑞就在北京(当时称北平)开办了中国首个接生婆训练班,对约180位接生婆进行严格培训。这一规模在当时来讲,已是难能可贵。首先,训练班要求来参加培训的接生婆在25—65岁,“需视听力完全,精神灵敏”。然后,她们需要在2个月的培训时间里,了解解剖学大意、产科学相关知识,学习如何消毒、正确处理脐带,如何识别分娩过程中的危象等,还要经过考核才能获得资格证书。毕业时,合格的接生婆会得到一个接生篮,里面有围裙、套袖、消毒纱布、绷带、剪刀、滴管、肥皂和药品等一套接生装备。这一举措对提高分娩时的母婴健康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91年,杨崇瑞生于北京通州,1917年,她毕业于由英美传教会举办的华北协和女子医学院,一开始是学外科的,后来改行做了妇产科医生。1921年,她到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因为表现优秀,仅半年就被协和聘为妇产科医师。该院妇产科主任马士敦称赞她是一位“充满力量、远超常人的女性”。
1925—1927年,杨崇瑞获得奖学金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并到欧洲各国考察学习。这2年多的西方学习经历让杨崇瑞收获很大,大大开阔了她的视野。
回国后,杨崇瑞不仅办接生婆培训班,还开展中国高等助产教育,培养助产士。1929年10月16日,北平国立第一助产学校成立,杨崇瑞任校长。该校是中国第一所助产学校,被誉为当时北平八大学府之一。
该校从创立到1951年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1954年停办,历时25年,培养本科生32届,毕业生450多人。历届毕业生均成为全国各地技术骨干和妇幼保健专业人员,他们有的还成了院长和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林巧稚大夫曾在这所学校任教,并尊称杨崇瑞为“老师”。
1932年,杨崇瑞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有的妇女竟生育15胎,因无法避孕而痛苦。杨崇瑞深感震惊,并决定开展节育工作。她在北京第一卫生事务所开办了节育门诊部,为要求做节育手术的妇女提供服务,帮助她们了解节育知识、避孕方法,使许多劳动妇女摆脱了多生多育的困境。
杨崇瑞推进中国妇幼保健事业的功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冯玉祥将军对杨崇瑞大加赞赏,“她的功劳真不小,不是图吃和图穿,图的是树人强种大事业,图的是百年大计,造育英才!”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杨崇瑞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任妇幼卫生司司长。1983年,杨崇瑞病逝,享年92岁。她终生未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妇幼保健事业,是中国近代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创始人,也是我国近代助产教育的奠基者。她曾用一句朴实的话,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从事这一事业:“我是一个女人,我最关切的当然也是女人的安危疾苦,这是最基本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