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生要“三因”制宜,切莫生搬硬套

2022-04-03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周教授伤身国医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各种渠道推荐的养生方法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有些人照着做非但没有效果,甚至还引起不适。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养生应该重视哪些问题?

不能忽视“三因”制宜

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周岱翰教授认为,要形成能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防病益寿的个性化养生方法,《黄帝内经》阐述的“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是基本的指导原则。

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等因素各有不同,养生不能忽视这些个体差异。

因时而异:一日之内有昼夜交替,一年四季有时序变化,所以养生应顺应天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因地而异:地理环境可以影响人体,比如岭南地区高温时间长、四季不明显,春夏多雨、天热地湿,岭南人多脾气虚弱、病多痰湿,养生应将这些地域特点考虑进去。

“了解了‘三因’制宜,就知道为什么养生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个体差异和所处时间、空间的变化去调整。”周教授强调。有些人照着别人介绍的养生方法做非但没有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问题就出在生搬硬套上,忽视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不切实际的欲望易伤身

周教授说,养生更应重视“养心”“养神”。而提到“养心”,古人有“清心寡欲”之说。当然,有适当的欲望和更多的追求本非坏事,但若太过、不切实际甚至是不当的强求,就要及时反省了。“多欲易伤身,这不是药补或食补力所能及的。”周教授说,现代社会物质的大量丰富又撩起人们更多的欲望,离古人提倡的“清心寡欲”“无心得大还”的境界越来越远。

对多数生活早已超温饱和小康,但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的都市人来说,适当地卸下精神包袱,养精蓄锐,少做些虚耗精力和心神的事,可能比吃那些大补的药食都更重要。

他认为人活着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恩和自强的信念。感恩是文明社会人性的光辉,感恩父母、祖先和国家。《周易》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则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贡献社会,让人生活得更精彩。对生活,对工作,不要过于计较,不要总为个人私利打小算盘。

猜你喜欢

周教授伤身国医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春天要防风防湿,避免湿热伤身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国医大师忘记年龄
出身寒门就是过吗
气小伤身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呃逆验案1则
郑绍周教授从脾肾论治低颅压性头痛经验
距离失败50米
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