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分析

2022-04-03李美萱

文化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统信息大学生

李美萱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象征,历久弥新,对提升民族自信、道德修养、精神品质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高校作为为国家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地,要始终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鉴于传统文化价值和高校的教育本质,在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重大,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随着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普及应用,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虽然加快了,传播路径也拓宽了,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和内容还有着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不断创新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中,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新媒体环境下在高校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传统文化是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洗礼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还展现出了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历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积累,并且对世界很多国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高校传播传统文化在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塑造大学生高尚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文化中,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拾金不昧”的良好品质,也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和“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追求,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应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的途径不断增加,这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丰富大学生活、营造学术氛围、推动大学生思想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传播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将传统文化中“修身克己”“仁爱”“礼仪”“中庸”等文化内涵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从而营造出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新媒体的促进下,高校在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上又增加了更多的方式,如建立校园微信公众号、开通校园多媒体平台、建设校园文化传统网站等,不仅使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展示平台,而且以学生熟悉的新媒体手段来传播传统文化能够提高传播的效率,能使传播的效果更加明显。这样的手段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 1 ]。

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当今社会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也不容忽视。经济虽然是国际竞争中的硬实力,但是文化软实力也同样重要。高校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理应承担起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担。中国古代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化实力的直接展现。在当今时代,高校进行文化建设需要从传统文化中获取力量。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高校对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进行了改革,其将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时代风貌与传统文化进行了融合,大大提高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同时还充分发扬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有利于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只重視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不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当前,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工作,充分传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学、戏曲、音乐、书法、绘画等内容融入到学校的文化教育建设工作中,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文化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也在不断增加,使得高校文化教育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中遇到的问题

多元的文化内容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在新媒体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下,信息传播的渠道日益增加,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信息的传播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既有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也有庸俗低下的文化糟粕。随着中国文化的开放,多元化的文化内容经过新媒体迅速传播,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市场娱乐化的趋向,信息传播中新媒体泛娱乐化的倾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影响,这对利用新媒体来传播传统文化而言是较大的阻碍[ 2 ]。

缺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措施

高校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主要是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对于媒体之间的融合还有所欠缺,对融合的渠道只是简单的复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新旧媒体的结合缺乏必要的融合渠道和措施,在具体传播中“各行其道”,并没有将双方的优势进行结合,传播的效果不佳;同时其在传播平台、管理队伍、融合目标上建设不足,难以发挥出“1+1>2”效果。

监管力度不严导致不良信息的误导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其发布的信息都经过了专业人员的审查,内容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形式多样化,信息传播的内容缺乏必要的审核,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信息,甚至产生网络“垃圾”信息。高校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信息的监管还难以做到全面化,即使部分高校有新媒体传播的管理办法,但是在相关建设中也缺乏明确目标,监管漏洞不可避免,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

学生对新媒体的过度使用和依赖

当今大学生接触新媒体比较早,新媒体快捷性、开放性、虚拟性的特征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中很受欢迎。学生通过手机等移动工具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其虽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但是也容易使学生对新媒体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同时,搜索工具便利了学生对未知问题的探究,但是也容易使学生忽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其思

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3 ]。

学生对于信息的鉴别能力有限

大学生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炼,对社会现象的传播信息的判断还不是很深刻、全面。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转变为主动探寻世界,这使得大学生尚不成熟的心态和价值观暴露了出来,其对于信息的真伪缺乏必要的判断,很容易被不良、不实信息所误导,从而产生不良的后果。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路径分析

主导新媒体平台建设强化传播

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元文化对于高校传播传统文化产生了影响,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就需要建立主导性的新媒体平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首先,高校要建立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地发布一些高质量、有深度、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内容供学生学习,以提高传播的效果。其次,学校要开设传播传统文化的官方微博,利用微博的便捷性、交互性、追踪性以及在大学生群体较为普遍的特性,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发起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话题供大学生讨论。例如,我和传统文化,家乡的传统文化等。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并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再次,高校可以创办电子手机报,利用手机普及的特点,将传统文化以电子报纸的形式传递到学生手中,这样可以有效占领校园文化宣传阵地,推动传统文化传播。最后,高校要创建数字移动图书馆,建立传统文化专区,通过数字交互了解学生需求,实现互动,以学生喜爱、关心的传统文化内容增强传播的效果[ 4 ]。

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并不是完全失去了作用,高校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就要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首先是内容上的融合,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而新媒体在传播中的快捷性和信息资源的广泛性是其优势,所以高校在传播传统文化中就要利用新旧媒体各自的优势,实现内容的融合。例如,运用校报和手机等多媒体工具的融合,建立电子报。其次是途径的融合,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在传播传统文化时,将新旧媒体的信息传播途径进行融合。例如,将校园广播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学生通过手机软件可以实现实时广播,广播站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和校园官方微博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再次是管理的融合,新媒体属于新兴的技术,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管理中的优势,使其在传统媒体管理的基础上推进新媒体管理的发展,辅导员在管理中要重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也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以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加强校园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

新媒体作为新生的信息传播媒介,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管理制度和相关传播人才缺乏的问题。因此,高校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要加强新媒体管理制度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高校要建立规范、合理的新媒体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发布的准则、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准则、追责问责制度等,严格保障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准确性。其次,高校要利用技术手段加强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过程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不实言论并进行管控,使校园文化建设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再次,高校要吸纳辅导员组建新媒体宣传队伍,强化辅导员的新媒体技术,使其了解大学生的需求,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还要承担起教育学生在新媒体传播中遵守法纪的职责。充分发挥出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的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大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力度[ 5 ]。

利用新媒体提高学生素质

新媒體技术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内容上都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大学生自制能力有一定的欠缺,对于新媒体的使用容易出现过度和依赖的不良倾向,从而影响传统文化传播的效果,所以改变这种状况迫在眉睫。一方面,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价值和作用,用主流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坚定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良好的新媒体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自觉远离不良信息,要有广泛的爱好,避免沉迷于社交新媒体,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塑造心灵。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目的。

加强传统文化主流引导和教育

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很多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可能存在不足,因此,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引导和教育。一方面,高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的教育,通过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等课程中、开办各种媒体知识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媒介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增强学生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转变教学和管理方式,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教学,并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在管理方式上,辅导员要依据自己的工作特性,了解学生的诉求,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并结合传统文化中优秀管理经验以创新管理方式,有效增强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素材。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积极将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相融合,建立主流新媒体平台和校园监管制度,加强新媒体传播的人才建设,营造出相对浓厚的传统文化传播氛围,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新媒体素养,促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武装自己的思想,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颖洁.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21-22+24.

[2]孙文博,姜彦竹.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与发展[J].记者观察,2019(21):152-154.

[3]何可新,张燕华.新媒体视域下旅游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传播研究——基于抖音大数据分析[J].旅游纵览,2020(21):25-27.

[4]张奕博.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策略分析——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今传媒,2020,28(05):104-106.

[5]魏家玉.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5):178+180.

[6]薛桂艳.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1):79-82.

猜你喜欢

传统信息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订阅信息
少年力斗传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展会信息
清明节的传统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