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分析
2022-04-03苗文玉
苗文玉
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恒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如何传承和弘扬好传统文化是国家和人民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文化自信的提出表明,弘扬和传播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关注内容。因此,无论是作为传统文化研究者的知识分子,还是作为参与主体,我们都毫无疑问地肩负着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任务。当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又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方式。因此,探索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并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本身的优势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就尤为重要和必要。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
新媒体时代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既有利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也有助于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抵御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蚀,还有助于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有助于提振民族士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动力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支撑才会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朝着共同目标前进。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支撑,就会失去凝聚力,导致无法实现目标。众所周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殷切期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一定的文化支撑。诞生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传统文化既内蕴着不屈不挠、勇于斗争、敢于拼搏、视死如归的精神,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追求和目标一致。因此可以说,传统文化不仅以其巨大的精神力量在革命年代激励和鼓舞着人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场场荡气回肠和可歌可泣的斗争史诗,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为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使人们树立了文化自信,而且构成了新媒体时代人们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成为国家与社会继续前进的重要动力,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也必然会为人们指引方向、提供动力。
有助于凝聚价值共识,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根、同向的特征,已经内化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之中,成为人们的价值共识。借助新媒体技术,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能够唤起人们的共同记忆,形成情感共鸣,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提升人们的思想水平,自觉接受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正能量的感悟,并在传统文化的感召中外化为积极行动,从而形成强大的文化力量与社会凝聚力。与此同时,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不仅具有特定的发展历程,而且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内涵。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斗争中,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散发出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其不仅为当代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和精神滋养,能够在人们注重获取物质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而且对于人们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能够净化社会风气,提升人们的综合素养。
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传统文化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支撑,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内核,不仅是引领中国实现现代转型的重要精神动力,而且不断传承、丰富、发展,从未间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1 ]。可以说,传统文化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中华文化谱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大力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其次,传统文化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支撑。在新媒体时代,大力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既能够更真实地展现传统文化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过程,也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清楚、更真切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由来和真实意蕴,还能进一步彰显传统文化的科学性、丰富性,发挥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引领力,从而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支撑。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现状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既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认真分析和厘清优势与困境对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势
一方面,传统文化传播内容多样化。首先,传统文化内容的生产空间拓展化。和日常生活空间相比,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生产更加自由开放。新媒体的自由开放和便捷特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和自由地获取信息,特别是能够更加便捷地接触到传统文化。与此同时,人们也能够迅速地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及时发表和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获得关注和传播。这意味着,不仅人人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而且这种传统文化内容更接地气、更符合民众的喜好,因而更容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从而大大拓展了传统文化的生产空间。其次,传播内容平民化和大众化。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播更加平民化和大众化,为了满足群众需求,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脱颖而出,由于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更亲民、更加符合群众和时代的要求,因而往往会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并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当然,在借助新媒体生产和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创作者过于随意化和主观化,从而使作品失去了原有的正能量色彩。因而相关部门要在传统文化内容的创造与传播的监督上下功夫,以确保产出高质量的优秀作品。
另一方面,傳统文化传播方式灵活化。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图像化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先文字传播的弊端,以图像化的方式进行动态化和立体化传播,不仅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而且促进了人们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将传统文化镶嵌到图像之中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而能够减少因传统媒体滞后导致的受众群体流失现象。其次是传统文化的交互式传播。以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往往是单向度的,也就是说是输出接受模式,人们只能被动式地接受来自各种传统信息的传输,这样的传播方式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色彩,因而传播效果往往不理想。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传播模式的弊端,使得人们能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及时反馈想法和信息,从而具有明显的多向性和活动性特征,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播之中,进而大大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和效果。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困境
首先,外来文化的引进影响着传统文化的传播。新媒体技术给传统文化传播带来极大优势的同时也为其他文化的传播扩散提供了便利。特别是一些内含错误思想的内容往往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文化渗透,这些方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会在无形中产生较大的传播影响。这无疑使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大大压缩,导致部分人们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其次,新媒体的娱乐化倾向,减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新媒体技术呈现出一定的娱乐化倾向,特别是信息的泛娱乐化倾向愈发明显。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娱乐节目,这些娱乐节目往往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新颖性,人们不知不觉就会被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所吸引,并陷入其中,而比较枯燥的传统文化节目则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也就难以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当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娱乐节目和电视剧,尽管这些节目以娱乐化的形式存在会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其往往置文化事实于不顾或者随意篡改和夸大文化事实,结果不仅会难以有效传播传统文化,反倒使传统文化被曲解和误解,产生南辕北辙的传播效果。
最后,网络文化的乱象阻滞了传统文化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文化的兴盛,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的生产、传播方式,丰富了文化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从国内外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剧到悦耳的国内外歌曲,从网上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到网上旅游景点、风景名胜,五彩缤纷的网络文化样式展现出网络文化繁荣的美丽图景。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新媒体技术在促进文化传播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文化乱象。例如,有的娱乐节目为了提高流量和浏览率往往会不顾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对传统文化进行随意包装,虽然经过包装后的传统文化更吸引人,但由于其在内容上往往存在着偏离本意以及过度娱乐化的倾向,结果往往难以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影响。
新媒体时代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加强传统文化内容创作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收集、获取以及信息本身的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文化的创作者要紧贴时代,立足时代要求、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需要,创作出展现时代特色、民众喜闻乐见以及体现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以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注重对传统文物的保护,不断丰富和完善传统文化的历史材料,深化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进而在延展传统文化资源库的基础上,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吸引群众,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此外,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产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从而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关乎着传统文化传播的效果。换句话说,便捷新颖的传播方式有助于广泛传播传统文化,反之,落后陈旧的传播方式不仅无法有效助推传统文化传播,而且一定程度上还会阻滞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要想有效传播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就必须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从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来看,其传播形式主要是借助书籍以及电视剧等,这些方式比较单一且影响力不够,加之现在的年轻群体往往都是从网络中获取信息,也会使传统文化的传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首先要更新传播方式,以更加现代化、立体化和生动化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戏剧、音舞、美术等文体形式和图像、音频等动态形式以及“‘互联网+’、主题网站、手机APP、互动留言”[ 2 ]等方式助推传统文化的传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效度。其次,要善于运用情景体验、场景模拟以及实物展示等方式传播传统文化,着力提升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达到直击人们心灵、深度感染群众的效果。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注重收集反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解疑答惑服务,营造传统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最后,还要注重建立适合时代发展的传统文化产业,开发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充分运用传统文化景观和文化走廊来吸引群众,提升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理性认同。
加强传播人才队伍建设
新媒体时代下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专业的工作队伍,因为没有高素质的队伍支撑就不会有良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必须注重传统文化传播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和自身修养,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主动地宣传和传播传统文化。只有发挥好干部的带头作用,才能调动起人们参与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文艺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身修养和创作水平,按照接地气、有生气的标准多创作一些内嵌主流价值观且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以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当一大批有质量、有水平、有内容的传统文化作品得到广泛传播时,传统文化也必然会有更强的影响力。此外,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率为导向,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培养具有专业传播素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输送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念孙.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06-13.
[2]廖立胜.新时代革命文化创新传播策略选择[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24):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