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敦煌色彩文化 构建高校特色美育

2022-04-03张彩霞杨光炜

文化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彩塑敦煌美育

张彩霞 杨光炜

敦煌色彩文化是敦煌壁画中本土化的色彩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情怀的体现,已成为中国与世界艺术交流的典范。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汲取各民族文化的文明成果,从借鉴、创新、融合、取舍到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绚丽多彩、含蓄之美的东方视觉。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随着外来文化与艺术的发展与演变,促进了儒、释、道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色彩艺术。丝绸之路以包容和开放的姿态吸引着各国使者。尤其是色彩的变化,从早期以红色为主色调到以石青和石绿居多的中国画特点,融合中国儒家和道家的传统哲学思想,完成五色体系的融合和创新,形成了唐代以青绿山水艺术为代表的五彩缤纷矿物色彩文化。

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掌握传统色彩的特征与规律,根据其文化、艺术、绘画、制作、媒介等层面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和造型语言,深度整合教学资源与特色美育的切合点,合理分布在高校不同阶段的美育课程中。

课程群的系统化教学讲解了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大众对文化的诉求,到古代工匠探索出了适合中国视觉化和形象化的造型艺术和色彩理念,详细说明从人物造型和服饰的变化发展中可以看出大众对造型生活化的认识。敦煌色彩文化经历了消化、融合、吸收和改造四个过程,体现以素为雅、以纯为美、以淡为本、以静为质的素雅观念。设计思维引导上,从二维和三维空间采用对比与调和的调色手法,使色彩、材质、构思、形象、造型上更加符合“文者相加,和则生美”的色彩观念,综合应用“以淡衬浓,以虚衬实”的装饰色彩技法,实现学生对作品背景文化性的传承和创新性表达,达到设计作品的多样性和形式内容的多角度性。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合理匹配课程群

高校特色美育从课程性质可以分为理论、设计、实习和实践四类,讲授重点各有不同,教学的难点各有侧重,形成阶梯式教学闭环。以敦煌色彩为形式内容,通过艺术趣味到审美观念、设计思维和造型表现、线性结构到空间透视、传统材料到新型材料的媒体转换,实现二维到三维、色彩到形式、形式到内容的新视角、新思维和新视觉,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应用层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化的思维空间关系。

理论课程必须注重阐述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发展历史,形象化展示色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总结每个时期色彩的文化特点和彩塑特征;设计课程要注重敦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创新传统色彩的导向性和图形空间的色彩面积匹配,使传统色彩在现代图形表现中形成独特的东方视觉;实习课程要注重西域文化和青绿山水艺术的影响,从临摹到写生,实践着淡彩的技法,训练土红、石青、石绿与自然色的混合效果,体会写意的绘画意境和情感;实践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立体观察能力和精细塑造能力,从泥胚制作到形体塑造实现二维线条到现实形式的转化,满足高校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教学要求。

系统化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分层次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理論课程运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大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敦煌色彩在二维和三维空间的应用,掌握彩塑的制作全过程,形成自主预习与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线上教学通过对数字敦煌网站、云游敦煌动画剧及纪录片《中国》等优秀资源观看,视觉化展现敦煌色彩在不同材料的色料配比和绘制效果。

线下教学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以代表作品和优秀作业为引导,将阶段分为导入期、早期、鼎盛期和衰败期,并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全面总结敦煌色彩的发展特点和颜彩变化特征。而设计课程基于敦煌粉本中的矿物色标与敦煌装饰图案形式,结合中央美术学院《形式基础》教学方法和装饰图案实践方法,实现传统色彩搭配技巧、色彩空间当量转换、传统色彩与时尚色彩的转换,达到创新课程理念,扩展传统色彩文化创作范围的目标。

学生可以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分析并提取壁画、藻井等色彩元素中颜色域值、色彩空间比例等当量,能够熟练传统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与运用能力。理论是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是理论的表达方式,理论与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实习课程讲授西方绘画的基础理论,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结合中国青绿山水艺术的意境,指导学生掌握中国矿物颜料与现代水彩的水分控制和色彩调和,正确认识中国五色文化的儒雅和工匠的探索精神,巩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艺术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而实践课程以敦煌彩塑为训练目标,掌握雕塑工具的塑造和精修工具的使用,体会线体在三维空间的转换,提升造型艺术的空间感和比例感。理论是特色课程体系的基础,设计是特色课程体系的视觉化表现,实习是特色课程体系的色彩空间展示,实践是特色课程体系的立体化表现。不同性质课程设置环环相扣,分阶段、分层次引导高校大学生深入研究敦煌色彩在二维、色彩至三维丰富的表现力。

传承优化敦煌彩塑技艺,适应高校美育课程发展

敦煌彩塑技艺是一门传统的泥土艺术。文化的碰撞使敦煌工匠汲取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创造出了生动且丰富的造型艺术,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色彩特征和独特造型。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将谢赫六法与雕塑心法相结合,完善形象比例、形态塑造、精细刻画和空间敷彩等实践环节,突出阶段性训练、系统性总结、完整性应用、体验性实践和工艺优化性的教学特点。任课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遵循雕塑心法撰写适应高校美育的彩塑工艺流程。一方面有利于满足非艺术类大学生的制作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艺术类学生制作的效率和塑造的精细度,从而进一步完善对传统彩塑技艺的传承、工艺流程的消化和高校特色美育课程的创新。

在实践教学中,利用敦煌色彩丰富性,多角度探索形式与材料的结合。以八里窑的矿物土和红泥土来替换澄板土为佳,其特点是颗粒均匀、粘性好、土质细与收缩率较稳定。通过教师的实践,体块化工艺处理方式更加适合高校美育课程。将彩塑造型分为头颈、躯干、上肢及下肢四部分,按1:1.636的比例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按需求协调制作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

教学要从处理好色彩搭配和空间塑造的关系入手,以绘制比例图和一对一示范等教学方式,综合引导大学生熟悉并掌握传统塑造技艺的整个流程,形成有实用性、操作性、可复制性和参考性的操作流程,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道技合一,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以阶段性特点为教学先导,保障高校美育学生全覆盖

以培养大学生沉浸式艺术体验为目标,将理论、设计、实习和实践系列课程相结合,通过分析、整合、引导、融合等教学方式,建立以敦煌色彩文化为核心的特色课程群,逐步替代“学徒制”的教授方式。在分析和总结绘制经验和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按高校学生的课程设置和难易程度,优化并修改系列课程部分内容,做到知识点的分布均匀和难易适中,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教学目标,形成具有覆盖范围广、针对性强、课程规律性及操作性强、课程群特色突出等的特点。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相关的塑造技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将敦煌彩塑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为了更好地挖掘敦煌彩塑文化,针对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大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指导。例如:前期校级选修课《敦煌彩塑欣赏》和《敦煌壁画欣赏》为先导的理论课,重点讲述敦煌彩塑和壁画的导入期、早期、鼎盛期和晚期的作品特点和造型变化,并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介绍彩塑的制作流程,感受彩塑艺术的视觉效果。后期《敦煌彩塑小品制作》《雕塑》等课程,分别针对非艺术及艺术类大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空间观察雕塑的造像比例与线性分布,熟悉泥胚的加工和矿物颜料的使用,掌握搭骨架的方法和雕塑工具的塑造功能。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彩塑的全过程,掌握泥胚的配比和佛像造型的塑造技巧,设计并制作系列敦煌文创品,丰富敦煌色彩的形式与功能,达到课程内在动力、方式方法和思维模式的统一,实现美育覆盖无死角。

为了更好地挖掘敦煌色彩视觉化特点,课程要从夯实理论基础入手,创意点在敦煌色彩的源流、造型及架构等方面,思考创新和发展传统元素,逐步过渡到设计环节。例如:前期开设《形式基础》课程,借鉴央美教学方法,结合甘肃本土敦煌色彩文化,在二维、色彩和三维形式中加入相关训练。引入敦煌元素再设计、传统色彩配色与空间分割、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时尚色彩与传统色彩的空间转换、音乐色彩心理学、敦煌元素与衍纸艺术等教学设计,锻炼学生对敦煌色彩的认知与设计能力,动手、动脑完成从黑白到色彩的视觉作业,培养学生对自然、对艺术的感悟,从而提升图形设计和色彩搭配能力。

后期開设《图案》,借鉴现代设计方法,结合敦煌壁画元素及藻井文化,在装饰纹样和造型结构中加入相关训练。引入传统装饰图案造型、传统装饰图案色彩、敦煌图案纹样再设计等教学设计,锻炼学生从构成表意和黑白关系等设计方向传承并创新传统设计形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写生、变形和配色的统一和图案纹样构图和组织形式的综合应用能力,达到课程认知、思维和设计的统一。

引导课程的兴趣度和扩展度,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要把教学与作品紧密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敦煌色彩文化中的人物、植物、山水、花卉、藻井与彩塑等元素的衍生设计,转变设计思路和形式表现,利用数码技术实现素材数字化呈现,注重秀作品保存与展览。通过对传统色彩的搭配和不同媒介的转换,达到知识理论的流畅性、设计思维的变通性和设计作品的独创性统一,使学生从综合材料、绘画技巧等方面感受深厚的敦煌色彩的文化感和成就感。与此同时,敦煌彩塑工作坊培训课程与院级社团活动相结合,通过系列专题讲座和实践项目,提高大学生对敦煌色彩文化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使其能够主动完成特色作品的实践探索任务。

要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将敦煌色彩分割成多个设计主题,分阶段将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项目相结合,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地从二维到三维、形式到美感、视觉度到设计度、理论度到实践度、设计方案到完成度,全方位引导学生展现敦煌色彩文化的魅力,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从知识储备、设计观念、实践能力等方面继承和创新敦煌色彩文化,扩大传统文化的应用范围和学科交叉应用,使之成为数字创新元素视觉化、形象化的重要表现方式。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在“一带一路”的号召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教学中不断积累和沉淀优秀的民族精神,在硕果累累的艺术土壤中吸取养分,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实现传统文化的解析、专业知识的更新、色彩文化的提取和形式感的创新。多方向发掘敦煌色彩文化的教学主题设计,多角度优化难易度和接受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性地完成阶段性训练项目,以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和设计与塑造能力。同时,高校教师也要加快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手段,充分发挥敦煌色彩文化发源地的优势,加快构建高校敦煌色彩特色美育体系,使中华传统文化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创建具有兰州交通大学特色的美育教学风格与模式。

【课题项目】(论文源自于2020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敦煌色彩艺术的美学价值挖掘与美育应用研究》(编号20YB05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彩塑敦煌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品二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敦煌 敦煌
美育教师
敦煌飞天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