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5G视野下的自媒体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2022-04-03李牧乘王海民

文化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大众内容

李牧乘 王海民

5G时代:技术与审美双重环境的成熟

麦克卢汉曾指出:“新媒介是新环境”,但“环境不仅是容器,而且是使内容完全改变的过程”。就像5G不是一蹴而就的技术标准一样,环境与内容从来都是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一路发展而来的。在2G时代,互联网被理解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渠道。相对于天翻地覆的发展来说,几十年的时间是短暂的,这种全新的信息渠道迅速进行了内容填充与自我更新。历经3G、4G时代技术环境的不断前进,文字、图片、视频等数据量逐渐增大的形式更替争夺着更加主要的位置。同时,媒体话语权边界逐渐模糊,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又在变化中进行着中心化回归。直到5G时代的开端,环境的局限意义已经近乎消失,更多体现出的是它的承载性以及它对内容的新启发。成熟的技术环境意味着自媒体在创作、传播、接受整个链条上每一环的便利程度都是空前的,创作的题材、体裁、手法等因素高度自由化,并且变得随身、随时、随地——这同样也是传播与接受的状态——带宽、时延与成本问题的消逝让内容的传递、获取具备了极高的随意性与无限的可能性,一站式的创作模式将自媒体的大门推开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无论是对作者还是观众来说都是这样。同时,一站式的创作模式中创作介质、传播介质的高度统一模糊了创作、传播、接受的界限。例如,自媒体直播本质上就是一次同时进行的创作、传播与接受,一切都可以在一部具备一定带宽移动通讯能力和一定运算处理能力的智能手机上完成,这同时也契合着本段论点。从更深层次来看,接受方面的便利性还会极大地促进创作者审美经验的横向延伸,无论是在主动接受时获得内容更加快速、明确,还是由算法推送带来的随机性接受都悄无声息地推动着这种延伸。不仅如此,对于观众的简单把握也变得无比轻松——经过大数据筛选的大众关注点甚至短期的文化现象会非常明确地呈现到创作者眼前。于是,这种接受上的便利影响着创作者本身,进而对创作产生影响,这形成了一个闭环。或许这种植根技术沃土疯狂生长的传播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同质化等内容问题,但正是这样无数个闭环相互串联,才编织成了今天最为活跃的自媒体传播网络。

从审美角度来看。无论是历经技术发展的老用户还是直接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代,都已经习惯于充满便利的文化氛围。这种环境强烈地推动着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进程,这种进程首先体现在接受过程对场景的寄生依赖关系已经变得微乎其微。“低头族”早已抛洒在老旧社会新闻词汇的故纸堆中,随时随地的读屏接受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并赫然标志着这种接受方式的高度成熟——我们一天中的绝大多数内容的接受与传递都完成于手机的方寸之间。成熟的环境不仅体现在接收方式或接收习惯上,内容本身也同时在发生着变化。高速传播的碎片化内容早已从批判文稿的研究对象变成了大量生产广泛传播的文化消费品,弥散在大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占据了大众欣赏或娱乐关注舞台的中央。以自媒体文化中当下最为流行的短视频体裁为例,数据表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00亿,占网民整体的88.3%。如果说9个月间一亿受众群体的增量代表着当今大众审美对自媒体文化的宽容、接纳甚至推崇,那么网民中88.3%的高占比则更加昭示着自媒体文化在当今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更代表着现在的大众审美环境对于自媒体文化来讲已经高度成熟。

内容标签:差异化竞争中的本地化优势

在探讨本地化与自媒体文化给彼此带来的裨益之前,首先要确定区域对自媒体文化接纳的可能性。对于这种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一些文化现象中窥知一二。在自媒体文化兴起之初,传统媒体的新闻语言中就出现了带着引号的试探性接受,随后这种试探性接受迅速转变为语言和言语的直接互通。究其原因不过是文化最终要经历大众接受的检验,在人群中迅猛蔓延的自媒体文化所形成的新时期的大众期待视野迫使传统媒体对自媒体从审视到接受,从接受到拥抱。在之前的几年之间,不仅传统媒体或积极或任务式地进行了新媒体布局,各地政府也都纷纷发展能够在手机屏幕上点击进行的政务交流方式,“云”与“线上”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门词汇。这明确地向我们传递着两个信息:接受的可能与新领域的空白。

这种空白在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或更加具备传统优势惯性的媒体领域中被迅速填补了。而对于相对优势不明显的区域,就像其他新鲜事物一样,自媒体文化领域的空白的填补往往是缓慢的,但與一般意义上的新鲜事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填补缓慢的仅仅是内容生产方面或者说专业的内容生产方面。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5G时代,自媒体巨大的传播优势是产生这种不同的关键所在——即使当前区域自媒体尚未形成任何文化产业,也完全不妨碍区域内的人员群体成为自媒体文化的高度消费者。站在这个视角进行考察,本地自媒体文化产业的发展便从上一段所论述的具备可能性进一步明确为具备一定的必要性意义,并且这种立足本地的区域性文化发展的出路必然是基于本地文化特征的、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这种差异化能够带来两方面的重要利好。首先是自媒体文化的内容方面。同质化几乎可以说是学术批评对自媒体文化的焦点所在,并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以至于成为了老生常谈——虽然自媒体的传播渠道由于高度技术敏感性而迅速进化,其题材由于个性化的创作方式而轻便灵活,其体裁也不局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而显得自由广泛,但是仍然难以摆脱同质化的内容危机:要么一人爆火,万人效仿;要么为了赚足眼球,打起了低俗的擦边球。突出本地特征的差异化发展显然是治愈这个顽疾的良方,一则内容上的差异直接解决了同质化本身,二则本地化为自媒体文化提供了具有鲜明特征且区别于他者的内容来源,更加从根本上解除了自媒体文化内容盲目仿制的同质化根源。这同时也将在内容上对本地自媒体作者进行有别于他人的内容生产产生重大利好。

其次,差异化能够促使鲜明的区域文化符号通过自媒体文化展示在大众眼前。在新媒体传播的时代,尤其是5G时代到来之后,与获取信息便捷相对应,信息的海量程度也在不断增加。用一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来讲,在当今时代,巷子的长度虽然被无限地缩短了,但是巷子的嘈杂程度也成倍地增加了。人们时时刻刻都被包围在信息的海洋中,经过精密编写的算法推荐似乎成为了隐形的意见领袖与指引眼球的风向标。在传承数千年文明的神州大地上,各个地区都可以被视为蕴藏着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宝库,也就是说,“酒香”是够的,那么问题就在于如何突破嘈杂的新环境把“酒香”传递给新时代每一个路过巷子的人。显然,借助优势显著的自媒体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具备本地文化特征的自媒体文化产品在加入持续流动的自媒体传播网络后,能以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方式不断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进而形成一种区域文化符号,甚至一时间成为大众的关注点。这无疑将产生本地化特征与自媒体传播优势互补的效果。5FB9FB1D-C499-4C59-997E-7888473ED242

不仅如此,当我们从表现主义美学的视角来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时,将获得有关更加深层次的意义。5G时代使自媒体内容创作、传播、接受都达到了空前的便利。“诗人”与“普通人”的差别被技术消弭意味着表现主义在新时代的焕发,我们可以将之视为对更加普遍地区的原生自媒体内容生产者的更加强大的激励作用。如前文所述,在相对发达的区域不仅富集了更多的专业媒体内容生产者,非专业的自媒体内容生产者也往往能够有更加便利的途径接触到更为专业的自媒体内容生产者或生产技术、过程等,并受之影响甚至加入其中。这便形成了一种专业壁垒,或使区域之间产生了专业梯度。技术的发展削平了门槛,对于更加普遍区域中的本地普通自媒体文化内容生产者来说无疑在创作上保障了更大的公平性。这种公平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差异。当这种不平衡的差异变得不明显时,具备鲜明本地文化特征的自媒体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化就变得更为耀眼,更具竞争力。

线上线下:文化产业的启发式发展

有两组数据可以为我们下面的讨论拉开帷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国内游客比上年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比上年下降61.1%。无论是线下游客的数量还是旅游收入都呈现出明显的跌幅态势。而另一组数据则截然不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较2020年3月增长7633万,占网民整体的93.7%。明确的数据能够使我们对问题进行更加严谨的考察。即使以14亿的人口总数为背景,9.27亿的庞大用户群体依旧显得蔚为壮观——虽然这只是网络视频用户的数量——几乎我们身邊的每个人都成为了线上文化的消费者。

鲜明的数据对比形成了时代背景下的一张问卷,而我们又该如何答卷呢?首先,在明确的数据面前,推进文化产业的线上发展,尤其是具备成熟环境因素的自媒体文化产业,这是显而易见的。大众文化消费与娱乐市场并不会凭空消失,而是在进一步向线上进行转移。尽快布局线上文化产业不仅是占据市场的需求,还是促进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环境的成熟并不是全部的有利因素,自媒体文化自由灵活的特性同样有利于产业布局或转型。在适当的政策引导下,通过为自媒体文化生产提供便利等方式吸引专业型创作者,同时扶植培养本地用户型创作者,区域性的自媒体文化产业将迅速繁荣并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线下文旅产业数据的下滑并不是常态,我们可以预见的不仅是线下的复苏,更是伴随而来的报复性消费。届时如何吸引大众视野是决定能否占据先机或更大市场的关键因素。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自媒体文化在当今大众文化视野中的重要地位,合理利用自媒体文化传播本地化的线下内容不仅是对这种优势的有效发挥,更代表着布局自媒体文化产业的深层意义——其会直接满足增长的线上文化消费,回归的线下传统文旅产业也会提前占领大众的期待视野。这种期待首先意味着线下传统文旅产业将通过线上的自媒体传播方式扩大影响力,这并非没有先例。2018年,依托社交媒体、短视频APP走红的洪崖洞景区短时间内获得高知名度。在携程网、去哪儿网等多个平台的重庆旅游景点推荐页面,洪崖洞始终排名前三。线上布局有效带动了线下传统文旅产业的发展。其次,这种期待意味着用户通过自媒体文化消费,自然而然地将本地区文化旅游等内容加入自己的愿望清单之中。无论是更贴近大众生活的普通创作者,还是更具影响力的专业创作者,他们所生产的自媒体文化内容都能够发挥有别于传统广告宣传的作用,使区域性的人文或自然资源通过线上传播转化为“打卡地”,达到强烈的“种草”效果。在线上消费期,区域文化符号在大众的脑海中留下印象,生根发芽;当线下消费期来临时,这种期待就会转化为强有力的指向,使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在线上线下共同繁荣发展。

在自媒体文化已经占据了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的今天,我们除了批判解读其文化内涵之外,更需要做的是加以利用和引导,使之成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突破点,成为线上线下相互启发的重要力量。技术与审美环境的成熟使这种发展有了合理性的基石。本地文化符号的自媒体化传播不仅显示出自媒体文化更多的可能性,更加能够使本地文化符号在大众视野中占据一席之地。时至今日,迅猛增长的线上文化消费需要与线下消费引导需要更加急迫地要求区域文化产业寻求更加多样的发展道路,而新视野下的自媒体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之路正是其中之一。

参考文献

[1]李良荣,辛艳艳.从2G到5G:技术驱动下的中国传媒业变革[J].新闻大学,2020(07):51-66+12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1-02-03)[2021-10-20]. http://www. 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3]李牧乘,苏萌.自媒体视野下的民族文化产业新思维[J].传媒论坛,2020,3(24):147+149.

[4]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2-28)[2021-10-20]. http:// www.gov.cn/xinwen/2021-02/28/content_5589283.htm.

[5]文捷敏,余颖,刘学伟,等.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重庆洪崖洞景区为例[J].旅游研究,2019,11(02):44-57.

【基金项目】2021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5G视野下的自媒体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思路研究”(一般课题)(编号:20212146);2021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人工智能与课程思政建设融合发展新思路研究”(一般课题)(编号:20212219);承德医学院2021年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项目“表现主义美学视野下的自媒体文化研究”(一般项目)(编号:KY202119)。5FB9FB1D-C499-4C59-997E-7888473ED242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大众内容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大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