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综合性学习,促进跨学科学习
2022-04-03潘蔚贤
潘蔚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到两个重要的概念:“综合性学习”和“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指打破学科壁垒,把两门以上不同学科理论或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研究或教育活动。跨学科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1)《课标》明确提出跨学科学习的理念。这既符合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又完全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2)学生素养发展的需要。2018年初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确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近年来各学科都注重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能力,要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愈加重要。(3)社会需求是跨学科学习的根本动力。跨学科研究的勃兴,从根本上说,源于社会需求的有力拉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领域越来越复杂化、综合化,单一独立的学科知识或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跨学科学习和社会的进步是互为需求,互相促进的。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具有几个特征:(1)综合性。“综合性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特点。”(郑国民语)综合性体现在学习目标的综合、学科的整合、学习方式的综合。(2)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运用能力就是要在实际生活或活动中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3)开放性。这是综合性学习突破传统语文学习的一大特征。一个是内容具有开放性,不局限于教材,也来源于生活、阅读、社会及其他学科。另外,学习的时空、组织形式、呈现方式都是开放的。
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与“跨学科学习”是紧密相连的,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很好的突破口和途径,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立足素养目标,综合性学习融合跨学科目标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有指向,才能既凸显语文味,又有效达成跨学科学习的目的。这就要立足核心素养,找到学科目标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定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有的学科某些单元目标是一致的,教师不妨跳出思维定势,与其他学科进行目标整合,然后开展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由此而有的放矢。以语文、美术的融合为例: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与美术美术(岭南版)五年级“我们的家乡”、六年级“家乡风采”“神州大地风采”等,素养目标是有相通的:认识自己的家乡,从不同方面欣赏家乡的风景美、人情美、文化美。乐于和别人分享,善于倾听(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学习从不同途径搜集资料、整理信息,乐于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会学习);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责任担当)。围绕整合的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采取:1.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图文结合,欣赏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风采。2.结合旅游见闻,说说喜欢的景点,可以从人文风俗、摄影构图、色彩搭配、造型工艺等方面谈,写成导游词。3.选择一处文化遗产,尝试做旅游攻略。4.个人或小组制作旅游画册。5.互相评价,根据同学意见修改。
整合学科间的目标,就是从以往只关注本学科到更加关注素养目标的整合统一作用。因为素养目标并不是独立存在于每个学科的,而是相互统整、相互交错的综合性要求。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为了达成目标,需要搜集、阅读、整理,这个跨学科阅读的过程,潜移默化地达成核心素养目标。
二、统整学科教材,以综合性学习指导跨学科阅读
阅读是跨学科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跨学科阅读从学科看,是打破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基于教材,把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方法介入到阅读中,探寻跨学科阅读教学方式与途径。阅读材料不仅是纸质的文字、图画和图表,也包括音频、视频等媒介资讯。选择的文体更是包含散文、戏剧、小说、诗歌、说明文议论文等。把语文与数学、综合、历史、地理、科学结合起来,扩大阅读广度和深度。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渗透跨学科阅读的指导,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的。
首先是围绕综合性学习主题,挑选合适的跨学科书目。如“秋天”主题出现在各个学段,推荐不同的书目,开展不同的综合性学习。又如,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突袭,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在“珍爱生命”的专题综合性学习中,可以融合语文、科学、健康教育、思政等学科,给不同年段学生推荐相应书目,如《灾难求生之致命病毒入侵》《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健康科普知识》《流感病毒——躲也躲不过的敌人》《揭开传染病神秘面纱的人——巴斯德的故事》《钟南山:生命的卫士》《口罩里的春天》等。
更重要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阅读过程指导。如果只是直接布置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但是如果没有过程性指导,跨学科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以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推动阅读,能跟进学生的跨学科阅读的效果。例如 “秋天”主题的综合性学习,结合各学科通过一项项学习任务落实跨学科阅读指导。(1)主题阅读:第一学段可以推荐《落叶起舞》《一片叶子落下来》《秋天到了,鸣虫在歌唱》《秋天,苹果熟了》《小精灵的秋天》等书目。(2)学讲故事:师生、亲子间阅读绘本,讲绘本故事,仿照句式说说看到的秋景,感受有趣的秋天。(3)语言积累:欣赏大自然声音和秋天乐曲,有感情地朗诵自己喜欢和积累的秋天的语段。(4)语言实践:受绘本的启发,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捡落叶、摘果子等),利用美术课做树叶画、画水果,综合实践课上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的词句配上简单的作品介绍。
三、善用多方资源,综合性学习采用跨学科形式
综合性学习建立在社会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就是课程的改革,学科从分化、独立走向多学科的有机融合。综合性学习充分利用多学科资源,拓宽综合性学习的途径。例如,六年级的“轻扣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除了赏析、背诵、搜集、积累课内外的中外古今诗词外,还可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藏里的中国》丰富多样的形式,用上这些素材,多渠道、多感官领略诗词魅力,从不同学科的视觉学习语文、实践语文。
跨学科学习本身是多元的,不仅限于课堂内、校内,充分利用和开发与综合性学习相对应的自然资源、社区环境、地域文化,更好地融合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和能力的培养。如“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结合“广州市智慧阅读平台”上专题阅读的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节日风俗、神话传说、地名寻源等书籍,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广东味道”等电视节目,收听广东音乐,动员家长带学生参观粤剧博物馆、陈家祠等富有岭南特色的名胜,拓宽跨学科阅读的方式和途径,多方面立体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整合利用学校对外交流的机会,为学生设置一个“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会”的情境,学生作为代表用视频、照片、新闻报道、书法作品等方式向外地友人介绍岭南文化。在活动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和准备讲稿,多样化地进行成果展示。
四、展示学习成果,“教学评”一致良性循环
评价是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控的作用。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同于传统学习的评价方式,不能光定性或定量评价,要“重视过程,立足发展”,采用多样化的综合评价,通过多维度的评价,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学习目的。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呈现学习成果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例如读后感、手抄报、课本剧、舞蹈、演讲、小视频、漫画、辩论等跨学科的形式,教师、学生、家长根据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多元评价,教师给予指导性建议。综合性学习基本可以从几个方面设计评价表:先搭建评价的框架。根据课标中对各年段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和学科素养中的要点,从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综合素养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制定评价标准,一般是用“星级”评价。接着是自评、小组评、教师评(或家长评),教师(高年级可以是组内同学)着重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分析和反馈,客观指出其进步和不足,力求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动态良性循环链。
提倡跨学科学习,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标中新增的综合性学习板块,能融合跨学科学习的素养目标,借助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对跨学科阅读进行过程性指導,利用课内外、校内外多方资源拓展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和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多元化多维度评价,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发展(强师工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立项课题“以综合性学习提升语文教师跨学科整合能力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