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因素与初中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及教育对策
2022-04-03杨红
【摘 要】近年来,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对872名初中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神经质人格对初中生的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为了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要构建“关注全体学生,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全链条管理”的工作模式,将人格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畴,将初中生心理辅导工作纳入课后服务,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关键词】初中生;神经质人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4-0044-04
【作者简介】杨红,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北京,100026)教师,心理健康教研员。
一、问题提出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剧烈变化,但由于其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并不同步,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探讨人格因素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考察北京市朝阳区5所中学的初中生的人格类型,探讨人格因素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此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路径,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朝阳区5所中学发放调查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872份。接受问卷调查的初中生中,七年级学生458人(52.52%),八年级学生262人(30.05%),九年級学生152人(17.43%);男生428人(49.10%),女生444人(50.90%);独生子女535人(61.40%),非独生子女337人(38.60%)。
(二)研究工具
1.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hinese Big Five Personality Inventory Brief Version, CBF-PI-B)。该量表由王孟成等人编制,包括神经质、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开放性5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8个题目,共计40个题目。本量表为自评量表,采用6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在该维度上的特质越明显,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信效度良好。[1]
2.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该量表由王极盛编制,采用5级评分,1到5级分别代表由“无此症状”到“严重”。[2]得分越高代表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在本研究中,选用了其中4个因子(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组成量表进行测试,共计24道题。在本量表的分析中,2分为分界点,得分低于2分表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得分为2~3分表示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3~4分表示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4~5分表示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初中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在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整体得分为1.58,抑郁因子整体得分为1.65,焦虑因子整体得分为1.74,敌对因子整体得分为1.52,4个因子得分均小于2,说明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需要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有19.04%~30.96%的初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其中,初中生在焦虑因子上整体得分最高,这说明了初中生的焦虑问题尤其突出(见表1)。
(二)人格因素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初中生大五人格与本研究中的心理健康4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神经质人格与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4个因子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他人格维度与4个因子不存在显著相关。以神经质人格为自变量,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4个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考察神经质人格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神经质人格对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4个因子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神经质人格可以解释敌对因子32.00%的变异,解释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41.90%的变异,解释抑郁因子49.60%的变异,解释焦虑因子52.60%的变异(见表2)。
从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神经质、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开放性5个维度中,最直接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是神经质人格。神经质人格得分越高,那么初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越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并且从数据结果来看,神经质人格对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4个因子的变异解释率都特别高,说明神经质人格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四、对策建议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有不少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亟须学校加强关注。同时,神经质人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指导。基于该研究结果,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将人格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载体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设计相对缺乏体系,每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比较零散,随意性大,没有形成主题式、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将人格教育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畴,能有效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设计缺乏体系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质人格能有效预测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可以将“增强初中生情绪稳定性”作为课程主题,搭建系统的课程内容架构,挖掘神经质人格内涵,增强初中生情绪稳定性,提高初中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神经质人格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不稳定,个体更容易体验到压力,产生愤怒、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因此,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可以根据“积极情绪体验及意义”“觉察自身常见消极情绪”“认识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多角度看待问题”“控制愤怒”“正确面对焦虑”“我为我的情绪负责”“情绪调节方法”等内容,深入开展系列课程设计,帮助初中生认识到情绪稳定的重要性,体验积极情绪的作用,结合自身实际,从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掌握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
(二)结合“双减”将初中生心理辅导纳入课后服务的设计体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面临的主要工作困境是无法为初中生开展时间固定的个体辅导或团体辅导。随着“双减”工作的开展,学校可以将初中生心理辅导纳入课后服务中,这既有助于解决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又能解决开展个体辅导或团体辅导时间不够的问题,还能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
首先,要建立学校课后心理辅导值班制度,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人数,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值班工作,保障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心理辅导室全时全程有心理健康教师值班。
其次,要完善课后服务心理辅导预约制度,有需求的初中生可以自行预约学校的课后服务心理辅导。班主任也可以与心理健康教师联动,为每个班级预留固定的心理辅导时间,在该时间段,心理健康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为有需要的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保障课后服务心理辅导全时全程有初中生参与。
最后,学校课后服务心理辅导要实现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让课后服务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补充。针对常见的初中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多次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帮助初中生解决心理问题。如对于神经质人格特征明显且存在心理问题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建议他们参加以“增强初中生情绪稳定性”为主题的团体辅导。
(三)构建“关注全体初中生,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全链条管理”的工作模式
2021年9月,教育部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首次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测评、心育班会等,预防初中生产生心理问题。学校需将全体教师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加大对班主任甚至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提高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并掌握一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班主任要及时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困难,从而第一时间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针对个别需要心理关注的学生,班主任要与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及时沟通,学校内部要畅通“班级—心理辅导室”转介渠道,形成有效联动。学校要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管理办法研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测评、心理危机干预、师资队伍培养”工作内容,形成初中生心理问题预防系统、心理问题干预系统、心理健康保障系统,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全链条管理,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初中生心理健康闭环管理。
(四)协同家长力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家庭是初中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构建以初中生健康成长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学校、教师需要从初中生的心理需要、成长需求与实际获得等方面出发,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教师与家长都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家长讲座、家长成长课程等多种途径,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建立对孩子的积极评价,改善亲子互动方式,让家长成为支持学校工作的重要资源,成为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合力。
【参考文献】
[1]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Ⅲ:简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454-457.
[2]鄢隽. 初中生人际亲密感与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3]李婷,王宏,刁华,等.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5):112-118.
[4]邹泓,屈智勇,叶苑. 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4):77-82.
[5]周世军,李科生,张亚婷,等.初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4):395-396,394.
[6]刘艳丽,林乃磊,张小明,等.初中生乐观人格、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92-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