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硝酸能否排除SO2-4和SO2-3对Cl-检验的干扰
2022-04-03温利权李悦刘然刘红云
温利权 李悦 刘然 刘红云
摘要:中学化学中常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检验氯离子(Cl-)的存在,往往认为硝酸(HNO3)的存在能排除其他阴离子的干扰。但当Cl-与SO2-4、 SO2-3共存时,由于Ag2SO4与Ag2SO3也是难溶物,硝酸的存在能否排除这两种离子对Cl-检验的干扰?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 当SO2-4、 SO2-3为0.1mol·L-1时,浓度大于0.3mol·L-1的稀硝酸即能排除SO2-4的干扰,而迅速排除SO2-3的干扰则需要加入3mol·L-1以上较浓HNO3才能达到目的。
关键词: 氯离子检验; 硫酸根; 亚硫酸根; 硝酸; 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2)03-0065-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新版高中教材中关于氯离子的检验描述为“在用AgNO3溶液检验Cl-时,一般先在被检验的溶液中滴入适量的稀硝酸,使其酸化,以排除CO2-3等的干扰,然后滴入AgNO3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则可判断该溶液中含有Cl-”[1]。HNO3的作用仅限于除去CO2-3吗?如果检验Cl-溶液中含有SO2-4、 SO2-3等离子,HNO3能否起到排除干扰的作用?
文献中对此问题说法不一。张英峰[2]等老师认为: 硝酸无法排除SO2-3和SO2-4等的干扰,因为Ag+与SO2-4会产生Ag2SO4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硝酸,会干扰Cl-检验;而SO2-3会被硝酸氧化成SO2-4,同样产生沉淀干扰。黄新阶、姚志红[3]等老师通过实验证明SO2-4不会对Cl-检验产生干扰,但未对SO2-3做出分析与解释。余玲莉老师[4]认为稀硝酸与Ag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SO2气体,浓硝酸会氧化Ag2SO3使其溶解。在2019年北京高考理综化学28题[5]中,将SO2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Ag2SO3和HNO3,表明HNO3在一定条件下不会氧化Ag2SO3且不会溶解Ag2SO3。这一结果会推论出: 用HNO3无法排除SO2-3对Cl-检验的干扰,该结论与文献[2][4]相矛盾。对上述问题,同行间也意见不一。为此,笔者采用实验方法对HNO3能否排除Ag2SO4、 Ag2SO3沉淀对Cl-检验带来的干扰进行实验探究,并辅助理论计算进行分析。
2 实验及现象
2.1 Ag+与SO2-4生成的Ag2SO4沉淀能否溶于稀硝酸
实验1 取0.1mol·L-1 Na2SO4溶液和0.1mol·L-1 AgNO3溶液各1mL,混合后,向其中加入1滴浓HNO3(约15mol·L-1)。实验现象记录于表1。
根据实验1结果可知,Ag2SO4沉淀不易生成,且少量的Ag2SO4沉淀能溶于稀硝酸,这与文献[3]实验结果一致。
2.2 Ag+与SO2-3生成的Ag2SO3沉淀能否溶于稀硝酸
取新开瓶的Na2SO3固体配制0.1mol·L-1溶液,测定pH=8.0,说明溶质主要为Na2SO3。
实验2 取0.1mol·L-1 Na2SO3溶液和0.1mol·L-1 AgNO3溶液各1mL,混合后,向其中加入不同体积的浓HNO3(约15mol·L-1)。实验现象记录于表2。
据实验2结果可知,Ag+与SO2-3生成的沉淀不易溶于稀硝酸,但溶于浓度较大的硝酸。
根据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我们对实验2-1至2-3中不溶于酸的沉淀的成分,可以做出以下两种推测: (1)沉淀为Ag2SO3,且Ag2SO3沉淀不与硝酸反应;(2)沉淀为Ag2SO3被氧化生成的Ag2SO4,且Ag2SO4不与硝酸反应。结合实验1中Ag2SO4沉淀时溶液浑浊程度以及Ag2SO4沉淀能溶于稀硝酸的结论,可以判定沉淀为Ag2SO4是不成立的。
那沉淀是否为Ag2SO3? Ag2SO3在稀HNO3溶液中为何无法转化为Ag2SO4呢?继续以下探究。
2.3 实验2中沉淀是否为Ag2SO3
实验3 将实验2-1、 2-2中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取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加入浓硝酸。
现象: 白色沉淀溶解,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片刻后产生白色浑浊。
根据实验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可知沉淀中含有还原性成分,又因沉淀与硝酸反应后产物可和Ba2+产生新沉淀,可知前沉淀为Ag2SO3。
2.4 探究SO2-3在稀HNO3溶液中能否转化为SO2-4
实验4 取两份2mL 0.1mol·L-1 Na2SO3溶液,分别加入1mL1mol·L-1盐酸、1mol·L-1硝酸,再滴入0.1mol·L-1 BaCl2溶液。
现象: 刚加入盐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但几秒后出现浑浊;加入硝酸溶液片刻后出现浑浊,但沉淀量少于盐酸。
由于实验中白色浑浊均在酸性条件下产生,都应为BaSO4沉淀。
3 结果与讨论
3.1 Ag2SO4溶于HNO3的原因
根据文献中的数据[6,7]: 298K时,Ksp(Ag2SO4)=1.20×10-5,
HSO-4H++SO2-4 Ka=1.0×10-2(1)
当0.1mol·L-1 Na2SO4溶液和0.1mol·L-1 AgNO3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时,两种离子的初始浓度为: c(Ag+)=c(SO2-4)=0.05mol·L-1,其濃度积(Q)为: Q=c2(Ag+)·c(SO2-4)=1.25×10-4,此时Q>Ksp(Ag2SO4),可知0.1mol·L-1 Na2SO4溶液和0.1mol·L-1 AgNO3混合会产生沉淀。
当加入稀硝酸时,c(H+)增加,根据方程式(1),部分H+与SO2-4结合,c(SO2-4)减少,可通过计算得出使Ag2SO4沉淀溶解时硝酸的浓度:
设加入HNO3后,混合溶液中初始H+浓度为c0(H+)。设反应(1)达平衡时,溶液中的c(HSO-4)=xmol·L-1,则剩余c(SO2-4)=(0.05-x)mol·L-1、 c(H+)=[c0(H+)-x]mol·L-1。
沉淀溶解时,Q=c2(Ag+)·c(SO2-4)=0.052×(0.05-x)≤Ksp=1.20×10-5
解得: x≥0.045mol·L-1
又∵ Ka=c(H+)·c(SO2-4)c(HSO-4) ∴ 1.0×10-2=[c0(H+)-x]·(0.05-x)x
代入x最小值,求得c0(H+)最小值: c0(H+)=0.14mol·L-1。
而实验1混合溶液中c(HNO3)≈0.3mol·L-1,所以沉淀溶解。
实验室常用的稀硝酸一般为1~6mol·L-1,酸化过程中很容易达到使Ag2SO4溶解的c0(H+),所以硝酸可以排除SO2-4对Cl-检验造成干扰。《普通无机化学(第二版)》也指出: 用Ag+检验Cl-时,要先用硝酸酸化,混合离子酸化是为排除CO2-3、 PO3-4、 SO2-4的干扰[8]。
3.2 Ag2SO3不能完全溶于HNO3的分析
3.2.1 Ag2SO3与稀HNO3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分析
298K时[9,10],Ksp(Ag2SO3)=1.49×10-14,
SO2+xH2OSO2·xH2OH++HSO-3+(x-1)H2O Ka1=1.54×10-2
HSO-3H++SO2-3 Ka2=1.02×10-7
当Ag2SO3与H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时:
Ag2SO3+2H+2Ag++H2SO3
K=Ksp(Ag2SO3)Ka1·Ka2=9.48×10-6(2)
同理,我们可以计算出Ag2CO3、 Ag2SO4与H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时的K值来帮助我们理解。
Ag2CO3与HNO3溶液反应:
Ka1(H2CO3)=4.5×10-7 Ka2(H2CO3)=4.7×10-11 Ksp(Ag2CO3)=8.46×10-12
Ag2CO3+2H+2Ag++H2CO3
K=Ksp(Ag2CO3)Ka1(H2CO3)·Ka2(H2CO3)=4.00×105(3)
Ag2SO4与HNO3溶液反应:
Ag2SO4+H+Ag++HSO-4
K=Ksp(Ag2SO4)Ka(HSO-4)=1.20×10-3(4)
通常我们认为反应K>105时,反应可正向进行且比较彻底,K<10-5时,反应逆向进行比较彻底。由(3)可知Ag2CO3可溶于硝酸,由(4)可知Ag2SO4与HNO3溶液反应具有可逆性,当c(H+)足够大时,Ag2SO4溶于硝酸,这与3.1中计算和实验1结果一致。而反应(2)不易发生,即Ag2SO3很难因复分解反应溶于硝酸。
Ag2SO3与Ag2CO3、 Ag2SO4不同之处是S(Ⅳ)还具有还原性,所以還需讨论其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2.2 Ag2SO3与稀HNO3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查阅数据[11,12]: Ka1(H2SO3)=1.54×10-2 Ka2(H2SO3)=1.02×10-7
SO2-4+4H++2e-H2SO3+H2O φθSO2-4/H2SO3=0.172V
NO-3+4H++3e-NO+2H2O φθNO-3/NO=0.957V
∴ 3H2SO3+2NO-33SO2-4+2NO+H2O+4H+ Eθ=0.957-0.172=0.785V
lgK′=6Eθ0.0592=6×0.7850.0592=79.56 ∴ K′=3.63×1079
对于反应3SO2-3+2NO-3+2H+3SO2-4+2NO+H2O
K=K′[Ka1(H2SO3)·Ka2(H2SO3)]3=9.37×10105(5)
对于反应3Ag2SO3+2NO-3+2H+3SO2-4+2NO+H2O+6Ag+
K=K′·K3sp(Ag2SO3)[Ka1(H2SO3)·Ka2(H2SO3)]3=3.10×1064(6)
由(5)、(6)两个平衡常数可知,HNO3氧化SO2-3和Ag2SO3的趋势非常大。但能否发生热力学趋势较大的反应,实际还需要看动力学因素。
在2.4实验4中,BaCl2加入HCl与Na2SO3混合溶液中出现BaSO4,说明此时的氧化剂为溶液中的O2;在HNO3与Na2SO3混合溶液中加入BaCl2,沉淀产生速率慢且沉淀量少,说明NO-3在SO2-3氧化过程中没有起到氧化剂的作用,甚至没有起到促进氧化的作用。对比分析可知,短时间内稀硝酸中氧化SO2-3的主要物质应是溶液中的O2[13],而不是HNO3,这也可以解释实验2-1、 2-2中沉淀未溶解的原因。
稀硝酸氧化SO2-3和Ag2SO3的反应速率比较慢,或者需要引发条件。笔者未能找到这一认知的直接理论证据,但是在夏立先[14]等老师的实验中,也证明稀硝酸氧化SO2-3速率较慢。
综上可知,Ag2SO3不易溶于稀HNO3,尤其是浓度低于1.0mol·L-1时;若要快速溶解Ag2SO3,硝酸需3.0mol·L-1以上。
4 对Cl-检验的再认识
(1) SO2-3与Ag+会产生沉淀,且该沉淀在一定浓度稀硝酸中短时间不溶解。通常我们进行离子检验时,所用稀硝酸要经过混合、稀释,浓度不会很大,而对离子检验的实验要求是快速、现象明显,且检验时不会等待很长时间,所以,SO2-3的存在会对Cl-检验形成影响。
(2) 加入较浓硝酸,可以排除SO2-3和SO2-4的干扰;加入稀硝酸可以排除SO2-4的干扰,但不能排除SO2-3的干扰。
(3) 化学科学来源于生活实际需求,一般离子检验时,通常默认检验离子和干扰离子均在自然界实际存在,如Cl-检验时的干扰离子CO2-3、 PO3-4、 SO2-4是实际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而SO2-3在实际中很少遇到。即便出现SO2-3和Cl-共存的情况,SO2-3也大多会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SO2-4,不会对Cl-检验形成干扰。
(4)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指出:“在中性或弱碱性试液中加入BaCl2溶液,SO2-4、 SO2-3、 S2O2-3、 CO2-3、 PO3-4等都能形成相应的钡盐沉淀,这些阴离子可以归为一组,称钡组阴离子。硝酸银作为组试剂的银组阴离子有Cl-、 Br-、 I-、 S2O2-3等。[15]”由此可知,如果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遇到SO2-3和Cl-在一起需要检验时,应提前加入Ba2+,对溶液中的SO2-3和SO2-4等进行分离,即对阴离子进行分组检验时,SO2-3和Cl-不在同组,不会相互干扰。
离子的检验一般都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除某些离子具有特征的检验方法外,多数离子检验都不可能绝对地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本文只讨论了SO2-3和SO2-4是否会对氯离子检验造成干扰,如扩大范围,SCN-等离子也可能对Cl-检验造成干扰。如果将所有阴离子都一一考虑,只用稀硝酸和硝酸银一种方法检验氯离子,免不了有所遗漏。所以高中教师在命制离子检验类习题时,应注意前提条件的设置,离子检验需要在一定的前提下进行,不应盲目扩充知识使用范围。同时教师也应注意知识的相对正确性,不必对Cl-检验过程中SO2-3的干扰过分纠结计较。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7.
[2]张英峰,马子川. 对高中化学教材中氯离子检验方法的商榷[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8,(6): 10.
[3]黄新阶,姚志红. 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检验问题的实证研究[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3,(2): 3.
[4]余玲莉. 溶液中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引起的思考[J]. 新课程·教师,2016,(11): 103.
[5]温利权,刘松伟等. 对2019年高考北京化学试题第28题的研究、 评析和思考[J]. 化学教学,2020,(1): 94~96.
[6][11]華彤文, 王颖霞, 卞江, 陈景祖. 普通化学原理(第四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472~475.
[7][9]J.A. 迪安. 兰氏化学手册(第二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续表8,27.
[8]严宣申,王长富. 普通无机化学(第二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7~48.
[10][12]北京师范大学. 无机化学(第四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501.
[13][14]夏立先,陈进前,等. SO2-3存在下检验SO2-4能加稀硝酸作酸化试剂吗[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 55~56.
[15]北京师范大学等. 化学基础实验(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