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2022-04-03周越
周越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德育教育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实现德育教育的关键学科,在对学生德育教育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教学内容呈现更多生活化的元素。但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仍存在问题,有些教师引入的内容脱离实际生活,显得“大而空”。
一、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1.学情分析不够。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势必要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但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不接地气”、不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况。例如,有些教师的生活化教学只是针对初中生的共性问题,却不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的课堂,并不是以本班具体的学情为基础,所以,也就无法进行“生本理念”的生活化教学。
2.教学目标不明。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应用生活化元素进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观念的传递,更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相关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例如,有些教师的生活化教学,也仅仅是将搜集的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例子展示出来,课堂活动浮于表面,课堂探究没有深度,学生没有思考,没有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如果教师不了解教学目的,即使学生课堂上表现得再活跃,活动再丰富,也没有办法有效利用生活化资源,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生活化教学的应对策略
1.运用生活化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频率”,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格言,很好地诠释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在生活化课堂,教师生活化的语言比权威性的规范术语更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教师生活化的语言,是亲和、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心理环境,让学生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相反,过于严肃的权威性规范术语,反而会让师生之间产生隔阂。
例如,在介绍有关宽容友善的内容时,笔者选择了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故事,采取时下流行的微电影的方式,把这些故事拍摄成视频,用于创设情境。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让我们看一段视频,从这段视频开始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播放一则关于公益广告的视频)你们能不能给这段视频起个名字?
生: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师: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方方面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在校园里的两位同学之间的故事。
(播放视频:在一次自习课上,小明的书本被同学打翻在地。)
师:故事暂停,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猜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生1:同学帮他把书捡起来,并且道歉;
生2:同学也可能走过去,没注意到;
生3:小明自己把书捡了起来,原谅了同学。
师:同学们猜了各种可能,不同的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我们来看看事实上故事是怎样继续的。
(播放视频:小明和同学大吵起来。)
师:突然老师进来了,两人的争吵也就停了下来。同学们想一下,如果这时老师不出现,可能会怎样?老师的出现,使争执停了下来,但是在小明的心里或许还会有一些不快。故事并未结束。
(播放视频:几天后,同学在楼梯上不小心摔倒,小明从后面经过正好看到。)
师:故事暂停,老师想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下:是扶还是不扶?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选择?我先请选择“不扶”的同学来说说你选择不扶的理由,其他同学补充。然再请选择“扶”的同学来说说你选择扶的理由,其他同学补充。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小明是怎样选择的?
(播放视频:小明的选择。)
师:在曾经的不快和隔阂前,小明不计前嫌,选择了宽容和谅解,值得我们用掌声为他的行为点赞,这就是宽容的魅力。
在本堂课,笔者就像一个导演,用亲和的对话、有效的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45分钟内按设计的情境去探究、去感悟、去收获。
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知识,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间友好相处。
2.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激发情感共鸣。
爱默生曾经说过:“我们是什么,就可以看见什么。”教师的眼里有学生,就能够看到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并将此呈现在课堂中。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共性的、同质的,更是以班级学生实情为基础的生活化课堂。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初中生背负着更多的升学压力,他们每天都过着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丰富的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发课程資源时,可以引入社会资源。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在进行集体备课时,都会结合本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或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或利用近期在本地发生的一些新闻图片等,将生活化的班本资源、校本资源、本土资源结合起来,使课堂更加生动饱满。例如,在有关社会责任的单元备课中,笔者就借此主题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让他们通过具体事例说一说有关社会责任的故事。学生听到来自身边的事例,内心产生共鸣,课堂气氛热烈,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更有针对性、目的性与时效性。
3.立足生活化教学课堂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生本理念是当前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基调,任何教学形式的开展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堂活动,生活化教学课堂也应如此。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释放,在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中,更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生成。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三框“基本政治制度”时,笔者安排学生提前预习,并搜集五个有关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信息。课上,笔者要求学生先小组交流,并分工安排好记录人、发言人,然后对交流结果进行投影展示,其他小组对展示交流的内容进行补充。通过活动,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