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融入Java EE框架应用开发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2-04-02朱佩佩,代冉冉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33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

朱佩佩,代冉冉

摘要: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各高职院校在研究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内涵认识片面化、融合方式单一、对劳动教育的考核存在偏差等问题,造成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深度不够,因此以Java EE框架应用开发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过程的实践思路并构建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专业教育;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33-0112-03

1 概述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文件的指导下,“劳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高频词”[1]。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因此不仅需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德育同样重要。作为专任教师,应以所授课程为教学载体,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实践路径,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综合育人的思想,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意见》中将劳动分为三种,日常生活中的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的养成。生产性劳动要求学校结合学生培养方向,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生产训练,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实战演练的平台。广义的服务性劳动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在公益性劳动、志愿服务中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品质和责任意识。同时,劳动教育要紧随时代发展,融入新技术、新规范,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劳模精神、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3.1 从学生维度分析

通过课前发布调查问卷,统计所授班级学生的年龄层次、参与家庭劳动情况、职业规划的情况。从得到的软件班级9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当前学生98%都是“00”后,极少数是响应国家号召服兵役重新入学的“95”后。“00”后多是计划生育的“421家庭”,前几代人的努力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大多数的“00”后生长在一个备受宠爱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家庭劳动的学生占比很少,大多数都存在“长辈会帮忙打扫”的思想,劳动意识淡薄。职业规划上60%的学生选择了“时间少、来钱快、赚钱多”的选项,而对“996”“具有危险性的公益”岗位选择甚少。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对高职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3.2 从专业课程维度分析

Java EE框架应用开发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来源于Java 工程师岗位(群)的基于框架程序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对标Java Web工程师岗位的实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需求分析能力、编程开发能力、代码调试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劳动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2],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意识。并且可以使学生具备今后从事专业技能工作所需要的精益求精、不断拼搏的劳动者素质,为我国培养出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3]。

4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践

本文以Java EE框架应用开发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针对当前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痛点: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度不够;未贴合学生发展特点,劳动实践单一,存在形式上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没有与时俱进,未与“创新精神”等相融合;劳动教育缺乏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劳动过程、劳动态度、劳动创新能力应给予适当评价,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推动劳动教育的實施、培育劳动精神,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4]。

在国家《意见》等政策文件的指引下,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已成必然趋势。各高校教育改革也初具成效。但也同时看到,在进行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过程中,仍存在融入方式单一,融入浮于表面等问题。因此,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采用多维度进行。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Java EE框架应用开发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思路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探索劳动教育融入策略并制定劳动素养的评价体系。

4.1 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

人才培养方案中紧紧围绕“1+2+3+4”原则,将“劳动育人”贯穿始终。“1”指一个精神,以根植劳动精神为目的;“2”指两个态度,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心态[5];“3”指三个行为,尊重学生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及创造性劳动;“4”指对待劳动的四个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加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重点从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价值的塑造以及劳动技能的培养三方面着手融入劳动教育目标 [6]。因此,制定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将其定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能熟练掌握Java Web开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习惯的高素养技能型人才[7]。”

4.2 课程标准中融入

《意见》中指出目标定位要准确,在课程标准制定中,结合专业特点,全面开展“课程劳育”。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制定时,充分考虑融入“劳育”元素。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Java EE框架应用开发课程要求在学习完本门课程后,应具备Java Web项目开发、Java程序开发等岗位所要求的相关知识,培养能够承担岗位工作,并解决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代码开发、调试、运维等实际问题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情感态度维度要深刻体会劳动过程的艰辛、诚实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培养积极乐观、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新一代劳动者[8]。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突出学习的过程特征和过程性价值。在Java EE框架应用开发课程中采用项目化小组竞赛式的学习方式,课堂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构建“劳动+创新”培养模式。

4.3 劳动教育融入教学设计思路中

本人因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需要,每年都会积累一定的教学资料,例如“活页式讲义教材”、基于SSM框架开发的实战案例等为Java EE框架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提供了资源。同时,也会在所授班级中挑选部分同学参与到创新项目开发中来。对比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明显比没有系统接受过项目开发的学生接收新知识的速度更快、思维更加开阔。通过前期的谈话交流发现,这些参与到创新项目中的学生之前绝大部分也没有项目开发的经历。正是因为系统地接受训练,亲身投入项目开发的整个环节中来,才能对知识的运用,功能逻辑的设计,遇到问题的分析的处理能力表现更好。通过这种对比,课堂中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课中及课后时间让学生参与项目开发中来,亲身参与劳动过程,将有力地促进Java EE框架应用开发课程教学。

在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中融入劳育元素。课前通过发布调查问卷分析后得出,软件专业同学学习风格上属于视觉-动觉型,喜欢动手实践,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因此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摒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选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多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9]。在本门课程中通过设置抗疫爱心捐赠网开发、个人学习网开发、劳模信息管理以及微租房网站开发四个大型项目,让学生参与每个项目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编码实施到项目调试全过程开展劳动教育。

教学内容中融入劳育元素,需要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深挖隐藏于知识点背后的劳动教育元素 [10]。在本课程中,教师从教学载体上根植劳育元素。抗疫爱心捐赠网开发中可以讲解李文亮医生、钟南山院士以及各自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的英雄事迹,引发学生对劳动精神、劳动情怀的思考;在项目二个人学习网开发中,通过增加学习资料存储,学习成果分享等功能,向学生强调学习过程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唯有努力拼搏才能取得成绩;在劳模信息管理项目中,展示各类劳模信息,分享劳模事迹,培养学生以劳为荣、以劳立身、以劳筑梦的高尚品质;项目四微租房网站开发项目中,讨论当前社会租房存在的问题,强调在任何时候都要诚实劳动,遵守道德,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除此之外,还可以从Java Web的发展历史、网站的开发流程、框架的使用原因中挖掘劳动教育元素,设计劳育融合点。如Java Web的发展历史经过从初级到中级阶段使用EJB进行分布式应用开发,忍受重量级框架带来的种种麻烦,再到高级阶段,轻量级框架带给我们的美好。每一次技术的变革,背后都留下了无数程序开发者负重前行的脚步。鼓励学生下一步技术的变革留下自己的身影,以辛勤劳动成就自我。

4.4 劳动教育融入课程实施过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10],将劳育元素融入教学实施过程中。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劳动者不得食”。只有付出劳动、汗水,人心才会变得善良,劳动教育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突出“实践”的属性,强调“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双重实践模式。课前,借助云班课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前预习,并进行测验。课中,知识的传授采用项目化的方式,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如方案的设计环节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析得出实现方案,方案评优环节由教师和组长选出最优方案,学生最终根据最优方案实施编码,编码结束或出现问题,将截图提交到云班课中,再由老师指导下,对出现的问题一一探索解决方法。课后,发布云班课作业,再次强化练习。让劳动过程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

统筹校内校外资源,例如在项目三劳模信息管理项目中,教师在讲述项目需求过程中,邀请劳动模范进入课堂,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加深学生对劳动素养、劳动价值的感悟,将劳动之美根植于心。为响应国家号召,启动“1+X”证书制度,每年选拔同学参加“Java Web中级技能证书”考试。同时鼓勵学生参加学校的“创新项目”,在竞赛的过程中,真正将所学化为成果,做到“知行合一”。

4.5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意见》中指出,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8]。毛平[11]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认为劳动素养的评价标准要具备全面性,应该既关注劳动过程,也应该重视劳动结果,多方面地评价学生的劳动。刘升忠在《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策略》中提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不仅对学生劳动知识获得的评价,更要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劳动素养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12],构建劳动荣誉体系。费晓丹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分析》中提出要丰富劳动的模式,将学生日常生活的劳动、志愿活动等纳入劳动素养评价。构建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增加劳动教育成果的考核。

过程性评价,发挥各自主体作用,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评促教。Java EE框架应用开发课程借助活页式讲义,在每一个任务的“评价总结”环节增加对学生劳动态度、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时长、劳动成果的检验。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云班课记录学生是否按时到岗。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张评价表,记录每位同学各阶段的表现,并对具有劳动创新性的项目成员额外加分。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劳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能逐渐增强学生的劳动知识、锻炼劳动技能、促进劳动素养的养成。

最终劳动素养的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灌溉多少汗水,收获多少果实。Java EE框架应用开发课程最终成绩由“劳动考核+最终成绩+平时表现”组成。劳动考核占据20%的成绩比例,通过课程成绩要求,对学生形成约束力。同时,挑选劳动考核优秀的学生参加“1+X证书”考试、学校的创新能力大赛、技能比赛等赛项,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身。

5 结束语

Java EE框架应用开发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重在培养能够适应Java Web项目开发岗位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技能,更需要能够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具备劳动素养的人才。专业知识的显性教育与劳动教育的隐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中,将劳动价值观培育作为核心目标。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方法选取、教学内容中融入“劳育”元素,实现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陆文忠.浅议把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8):199-200.

[2] 雷虹,朱同丹.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意蕴解读及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3):134-138.

[3] 李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21(8):149-151.

[4] 丁瑞,夏少辉.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劳动教育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8):68-72.

[5] 李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21(8):149-151.

[6] 费晓丹.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分析[J].现代商貿工业,2022,34(16):71-73.

[7] 魏晓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思考[J].对外经贸,2021(5):149-152.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07(1).

[9] 苏学军,宗春燕,马永刚.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制药单元操作”为例[J].安徽化工,2022,48(3):175-177.

[10] 段献忠.抓好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紫光阁,2019(6):40-41.

[11] 毛平,黄金敏.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特征及实效性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4):48-51.

[12] 刘升忠.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策略[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11(6):55-63.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