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入学条件综述
2022-04-02CortDenisHachmeister
Cort-Denis Hachmeister
德国高校入学条件综述
Cort-Denis Hachmeister
(居特斯洛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德国 居特斯洛 33332)
通过分析德国高校的入学条件和学生遴选可知,原则上,任何在德国通过文理中学毕业考试(Abitur)的人都有权在德国自由选择高校和专业。然而,如果高校的申请者人数太多,那么可以设置限制性的录取条件,并根据相关标准遴选学生。这些标准包括文理中学毕业考试(Abitur)成绩和个别科目成绩、特定专业的能力测试、职业经验、青少年竞赛成绩以及面试。私立高校还可以另设其他标准。尽管德国高校的入学制度很复杂,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读大学。然而,德国大学生的辍学率仍居高不下,并且,大学入学和学业成功具有很强的社会选择性。
大学入学;高等教育;遴选;德国
0 引 言
在德国,最晚从1960年代开始,如何正确设置高校入学条件一再成为备受讨论的话题。在联邦宪法法院诸多判决以及德国科学理事会(Wissens- chaftsrat)于2004年公布的一项建议的推动下,德国高校的入学条件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
文章旨在综述德国高校入学制度的现状。以下将首先介绍相关的框架条件,即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学生以及有大学入学资格者的人数。接下来阐述德国的大学入学限制措施。在德国,约40%的大学专业都有录取限制,这意味着高校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决定哪些申请者可以获得学习名额。在“学生遴选”一节将详细描述设置的限制标准。最后,文章对德国大学入学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1 框架条件
1.1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一览
截至2020/21年冬季学期,德国高校系统由422所高校组成,其中第一大类210所是应用科学大学(HAW);第二大类是综合性大学(Universitäten),共计108所;此外还有艺术大学、行政管理大学、神学大学和师范大学等学科类别有限的高校。[2]
德国的综合性大学注重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而应用科学大学则以开办应用导向型的大学专业为重,例如工商管理、工程学、社会工作以及近年越来越多的卫生健康类专业,如护理或助产学。但应用科学大学也更多地开展面向应用的研究。此外,在德国还有一些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n),提供双元制大学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但这些职业学院在法律上并不被视为高等学校。虽然德国大多数高校都属于公立性质,但截至2020/21年冬季学期,也有89所应用科学大学和20所综合性大学属于私立性质。[3]
与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德国也引入了分级大学体系(博洛尼亚体系)。包括三到四年制的本科阶段,接下来是一到两年制的硕士阶段,之后还有博士研究阶段。除了少数情况,博士学位只能在综合性大学获得。另外还有一些以国家考试结业、学制较长的特殊专业,如医学、牙医学、兽医学、药学和法律,例如,医学的国家考试通常在学生学习了11个学期后才进行。
1.2 大学生和具有大学入学资格者
2020/21年冬季学期,德国的注册大学生人数近300万,其中一半以上(175万)在综合性大学,约107万在应用科学大学就读。[4]这些大学生中,在私立高校学习的人数约为269 000人,其中有238 000人在私立应用科学大学学习。[5]
在2020/21学年,约有49万名学生开始他们的首次大学学习(大学第一学期),[6]约863 000名大学生进入专业学期第一学期学习(其中包括首次开始大学学习的学生,也包括换新专业的学生)。[7]而在2020年考试年度,仅有近477 000人参加了结业考试。[8]这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退学或转学,就这一问题在下文中还将详细讨论。
2019年,德国大学入学资格持有者率,即同一个年龄组的人在其一生中获得大学入学资格的占比为50.6%。[9]2020年,大学新生在其相应出生年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54.8%。[10]这意味着,在同一年龄组中,超过一半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都进入大学学习。在经合组织国的比较中,德国受过高等教育者在人口中的比例较低:2019年,在25至34岁的人群中占比为33.3%,而经合组织国的平均比例为44.9%。在美国、英国和瑞士,这一比例都超过50%。[11]
然而,与美国不同的是,德国有一个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使得高等教育以及在公司的培训和职业学校的教育得以相互结合并交替进行。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最高可以获得“师傅资格”(Meisterbrief)。对应于欧洲资格框架(Europäischer Qualifikationsrahmen)的第6级。作为比较,学士学位也属于该层级的资格。[12]
2 德国高校的入学制度
2.1 法律依据
依据《德国基本法》第12条,所有德国人原则上都有权自由选择职业、工作岗位和受教育机构。国家和其国家机构都须遵守基本法。某些大学专业,例如医学,是国家的垄断专业,也就是说只有国家才可以提供该专业的学习名额,因此国家也垄断了从事医学职业的通道。联邦宪法法院在不同裁决中就《德国基本法》第12条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必须尽可能自由地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自由选择职业和教育机构(在这里是高校)的权利只有在合理的例外情况下,并且只有在有法律依据的基础上才可以被限制。
这样的一个限制条件是,必须证明具备参加大学学习的足够资格。通常体现为在文理中学成功毕业,或者在综合学校或职业学校取得了等同于文理中学毕业的资格。有了这样的资格,即获得了普通高校入学资格,可以学习几乎所有专业。艺术类专业(如美术或音乐)或体育类专业是例外,如要选择这些专业,须证明在文理中学毕业资格以外还具有其他方面相应的能力。
现在,即使没有文理中学毕业文凭(Abitur)也可以凭借其他资格在高校学习。例如,在艺术专业,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提供具有“特殊艺术才能”的证明来获得入学资格(如在音乐类专业)。有一些高校为已经完成了双元制职业培训并有工作经验的人提供专业入学考试或者试读机会,从而使他们在成绩合格的情况下可以进入该校的这个专业就读。另外,在一些联邦州还可以通过参加被称为“天赋考试”(Begabtenprüfung)的方式获取普通高校入学资格,以此来取代文理中学毕业考试文凭。此外,成功通过“师傅考试”(Meisterprüfung),或者在职业培训结业后参加晋升培训而获得同等资格的人也一样可以原则上不受限制地申请进入任何专业学习。[13]
2.2 名额受限专业
然而,在德国,国家没有义务在每个专业,特别是没有义务在各所高校为所有大学申请者提供相应数量的大学学习名额。联邦宪法法院曾经在其早期裁决中认定,每个人都应该有在某个时候获得进入他们的心仪专业学习的机会。为了确保这一点,一部分名额是留给那些等待入学时间最长的申请者的。但在新近的判决中,已被平等参与和把资格作为唯一决策标准的原则所取代:没有必要设置等待期配额(Wartezeitquote),应让那些最适合大学学习和从事今后职业的人获得学习名额。[14]
在申请人数较多的情况下,鉴于高校容纳量有限以及成本原因,会有一些高校在一些专业中对学生的录取进行限制,即Numerus Claus(NC)。如果一所高校某个专业的申请人数或学生人数长期超过其容纳能力,则该高校可以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设置录取限制。由于国家有义务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名额,因此国家会尽可能提高可提供的学习名额数量。
截至2021/22年冬季学期,德国约有40%的大学专业有录取限制,在应用科学大学约为42%,在综合性大学约为37.5%。有录取限制的本科专业数量(41.6%)略多于硕士专业(38.7%)。[15]
然而,在不同专业之间差别迥异。人类医学、牙医、药学、兽医学以及心理学这些学科在德国的所有公立大学都有录取限制。在所有其他专业则既有设置录取限制,也有无录取限制的高校。总体来说,德国高校在法律、经济、社会科学和社会工作这些学科提供的专业中,49% 都有录取限制,数学和自然科学中有37%,工程学科中有34%,语言学和文化科学中有27%(见表1)。
表1 2021/22年冬季学期在德国有录取限制的专业比例
此外,地域差异也很大:在汉堡、柏林等大都市,65%的专业都属于限制专业,而在像主要为乡村地区的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限制专业只有20%。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完全是可以进入自己的心仪专业就读的,尽管有可能不一定是在一些特别受大学生欢迎的大城市。
3 录取程序
在有录取限制的专业和非录取限制的专业之间,录取程序,即获得大学学习名额的过程不尽相同。如果想要申请的专业在高校属于非录取限制的专业,那么,申请者只要可以证明通过了文理中学的毕业考试或者具有其他大学入学资格,就可以在规定期限内直接向高校提出在该专业注册的请求。
如果一个专业有录取限制,学生则必须首先申请一个学习名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直接向大学提交申请。接下来,高校将根据各项标准选拔学生,并向被录取者发送录取通知书。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学生方可申请在学校注册。如果有被录取者放弃在该校就读,那么高校会选拔其他候补申请者并根据情况向他们发放通知书。高校的宗旨是尽可能把所有学习名额都分配出去。由于学生通常同时申请几所大学,所以,特别是在受限制专业,实施这样的程序成本很高,而且不容易规划。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尽管某一专业有很多人申请,但高校最终却无法把所有学习名额都分配出去,另外也会出现的情况是,申请者在临近学期开始时才收到录取通知。
因此,在全德国范围内都属于受限制的人类医学、牙医、兽医学和药学专业采用不同的录取程序:这些专业的申请者必须在中央互联网平台hochschulstart.de上申请学习名额。[16]平台负责收集和审核递交的申请,并之后(以线上方式)发送录取通知书。申请者在这里可以选择他们想优先考虑的大学和专业,并也直接从该平台收到高校的录取通知。同时,他们可以立即接受或拒绝录取,这样便可以使其他申请者能够更快收到录取通知。这种管理和协调入学申请的服务也可以供高校用于管理其他专业的申请程序。然而,在德国超过2万个专业中,目前只有近1 800个专业的学习名额是通过hochschulstart.de管理的。
来自欧盟国家的外国申请者也同样可以通过hochschulstart.de进行申请,但来自非欧盟国家的外国申请者则必须通过一个专门的平台,即Uni-Assist申请。该平台负责审核国际申请者的申请,其中特别审核包括这些申请者的成绩证明。[17]
4 学生遴选
如上所述,德国的高校仅在受限制专业的入学申请者中进行遴选,遴选程序和遴选标准都须遵守法律规定的要求。
4.1 公立大学的遴选标准
以下将着重描述公立高校可以使用的学生遴选标准。艺术类专业还可以使用更多标准,例如要求申请者试演或者提交作品集。
学习名额分配的核心依据是文理中学毕业考试的平均成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除了等候期(Wartezeit)时长以外的唯一标准。如今,除了这一标准,相关科目的单科成绩也是遴选的标准。比如说,对工程学类专业的申请者来说,他们的数学成绩可以作为重要参考标准,或者英语成绩对英语文学申请者的遴选起重要作用。
特别是那些在全德国范围内都属于受限制的专业,特定科目的学术学习能力测试结果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遴选标准。在德国,最为出名的测试便是医学专业的入学考试(TMS)。该测试特别旨在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医学所必需的不同认知能力,其中包括对医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认识、阅读图表能力、对事件和数据在一定时间内的记忆能力等。[18]然而,像美国的学术能力测试(SAT)这样的一般性学术能力测试在德国是不允许用来遴选学生的。
职业培训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经验也可被设置为遴选标准。例如,若申请机械工程专业,那么做过钳工职业培训会对遴选有利,而申请建筑类专业则是木匠或技术绘图员职业培训。若申请者在全国性的青少年竞赛,如“青少年做科研(Jugend Forscht)”中取得了良好成绩,高校也可在遴选中为此加“奖励分”。
遴选面试的结果也可成为遴选决策的考虑因素。然而,对这样的面试规定必须持续至少半小时、有结构性、至少由两个人主持,而且还必须在夏季进行,因而,特别是公立大学很少采用这一方法。但私立大学却经常举行面试,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申请者增加对学校的信任感。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立大学在遴选学生的过程中都必须将上述的几个标准结合起来。文理中学毕业考试的平均成绩实际上始终都须考虑在内。
针对全德国范围内的受限制专业(人类医学、牙医学、兽医学、药学)甚至有一个规定的名额分配模式:
第一,30%的学习名额授予拥有最佳文理中学毕业考试成绩的申请者。由于各联邦州的中小学体系有所不同,因此,为了使来自不同联邦州的申请者成绩具有可比性,把各联邦州州内学生的排名表转换为百分比排名,然后对这些百分比排名在全德国范围内进行比较。例如,如果一位申请者在一个联邦州的排名属于前10%,那么认为该申请者也属于全德国最优秀的10%的学生中的一员。
第二,10%的学习名额只根据与文理中学毕业成绩无关的其他标准进行分配,即“特殊才能配额”(Zusätzliche Eignungsquote)机制。这样的标准比如说包括特定科目的能力测试、面试或以前积累的职业经验。高校可以在此自己设立相关标准及其权重。
第三,其余60%的学习名额可以由高校根据他们自己选择的(法律允许的)标准来进行分配。但必须考虑文理中学毕业考试的平均成绩,还必须采用一项与中学成绩无关的其他标准。这种学习名额分配模式背后的用意是使申请者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读大学的机会,并在此兼顾合理的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入学资格。
4.2 私立高校和双元制大学的遴选标准
私立高校在遴选学生方面不受上述法律要求的约束,可以设定自己的遴选标准和程序,比如说通过评价申请者在遴选日提交的小组工作成果。对私立高校也没有把学习名额全部分配出去的要求。即使在有空余名额的情况下,私立高校可能也不会随便录取申请者,尽管把所有名额都分配出去对他们自然有经济利益。这是因为著名的私立高校会只录取合格的申请者,以确保他们将来获得学业成功,从而确保毕业生的高质量。
双元制大学专业也属于特殊情况。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把在高校的学习和在企业的培训相互结合起来。这类专业,对申请者的遴选基本上是由企业主导的,因为只有被企业挑选上、与企业签订了相应的培训或工作合同,申请者才能进入双元制专业学习。大多数情况下,高校在这类专业不在录取名额的数量上设立限制。
4.3 大学申请者应对遴选
为了使学生找到适合的专业和大学,让他们获得相关信息并进行自我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前所述,高校只能在40%的情况下挑选申请者,从而对学生和专业之间的匹配度施加影响。
因此,高校公开提供其开办专业的相关信息十分重要。比如说包括大学学习的体系和内容、将来的就业机会以及学生在入学时应当具备的必要技能和兴趣。高校的网站是潜在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如今,许多高校还提供有关学校或各个专业的宣传片,让其学生或者还有教授都在里面亲自发言。会利于申请者进行自我选择,可以根据信息自行决定某个专业和大学是否适合他们。
另一种促进潜在申请者自我思考或自我选择的方法是“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s)。这些大多是在线测试,用于让潜在申请者测试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定技能,也包括兴趣和态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个总体引导,给测试者一个反馈,让他们知道最适合的专业是什么。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可以评价自己是否具有学习某一特定专业的能力,例如心理学。自我评估的结果会显示该专业对测试者的适合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该专业的优势和不足。
自我评估的特别之处在于,可以让潜在的大学申请者用来自我思考,而不是高校用来遴选学生的工具,高校不需知道结果。但高校也可以强制要求申请者参加这种测试,例如要求申请者提供参加了这种测试的证明,或者在网上申请过程中融入这样的测试。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德国高校入学与专业CHECK显示,从2021年起,德国高校有40% 的院系使用学校自己的、强制性或自愿性的自我评估。在综合性大学(45%)比在应用科学大学(35%)更为普遍。[19]
4.4 遴选标准的适合性
在学习名额分配过程中,使用的标准在多大程度上适合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功率,学业成功率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预测出来?2007年霍恩海姆大学(Universität Hohenheim)在一项广泛的国际元分析中研究了这个问题。[20]大多数纳入元分析的研究都把成绩,而不是学业成功本身作为预测的指标。基于统计学的方法,计算了(校正的)有效性系数,即被测变量(如中学毕业成绩)和研究变量(如大学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在r=0(无相关)和r=1(完全相关)之间。
中学毕业成绩的预测效力最高(r=.46),紧随其后的是特定科目和一般学术学习能力测试(各为r=.43)。语言测试(r=.28)和论文(r=.29)也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面试,甚至是结构化的面试只显示出很低的有效性(r=.17)。与大学专业相关的单科成绩的平均有效性为r=.31,尤其是数学成绩r=.27和各自的母语语言r=.22。上述系数的平方相当于申请者之间在研究变量(如学术成功)方面的百分比差异,可以由被测变量解释或预测。据此,中学毕业成绩(r=.46)在预测学业成功率方面可达到21%的有效性,面试(r=.17)只达到约3%。分析结果支持了德国把文理中学毕业考试的平均成绩作为遴选学生的决定性标准的做法,另一个优势是中学毕业成绩的普遍可获取性。
针对特定学科的能力测试结果也应尽可能作为一项遴选标准使用,如在德国和瑞士使用的医学入学考试(TMS)。但这类测试的主要缺点是编制、进一步完善和组织测试的投入较大。因此,只有在申请者过多,必须进行大量筛选的情况下,采用这样的方式才是合理的。
关于尤其是私立大学较为重视的遴选面试,研究结果表明,这一遴选标准的权重较低,不能可靠地预测申请者将来在大学的表现。遴选面试的作用更在于促进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联系),并帮助消除他们在决策中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申请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实施面试的投入很容易超过收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的公立大学很少使用这种方法。
申请者以前的相关职业经验,例如医学专业申请者作为护理人员或救护人员的工作经验,也应作为具有较高预测度的遴选标准得到评估。通过职业培训可以获得相关的专业技能,但同样重要的是学生借此对今后的职业领域有所了解,并能估计自己是否“适合”该职业。
尽管一般学术学习能力测试,例如美国已经实行了近100年的学术能力评估考试“Schoastic Ass- essment Test”的预测效力相对较高(r=.43.即18% 的方差),但在德国公立大学的学习名额分配中是不允许使用的。其中主要原因是,与使用文理中学毕业考试成绩的标准相比,能够做出(额外)预测的有较性很低。这种测试应当与以一般性知识为对象的Abitur可以测量出的结果大同小异。如果将其与Abitur成绩结合起来作为遴选标准考察的话,是应当不会提高预测效果的。但若采用这样的方法,试题的创建和考试的实施将带来巨大成本,因而没有意义。
5 挑战和展望
如何评价德国的高校入学制度?这一制度又须面对哪些挑战?首先,原则上讲,这一制度功能性很强。近年来,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与此同时,高校开办专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1]只有少数学科(人类医学、牙医学、兽医学、药学、心理学)在全德国都有录取限制。也就是说在所有其他学科,学生只要有高校入学资格,原则上来说都将获得学习机会。
但德国的入学制度也很复杂。不同的学科和高校有不同的遴选标准,学习名额配额制度也不尽相同。根据专业的不同,学生须直接向大学或通过中央平台hochschulstart.de提交申请。尽管就申请的提交多年来有意进行改革,希望所有申请都能通过hochschulstart.de进行管理。然而,由于技术以及组织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仍还未实现这一改革。
很长时间以来,高辍学率一直是困扰德国的一个问题。即使学生遴选的规则有所改变,高校较以前有更大的参与度,但也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包括欧洲高等教育改革,即所谓的博洛尼亚改革引入分层级学位制度(先是学士,然后是硕士)在内,也未能解决问题。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心DZHW在其2018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德国籍本科(不包括师范专业)学生的新生辍学率为27%。综合性大学学生的辍学率为32%,应用科学大学学生为23%。[22]在综合性大学,大多数辍学者攻读的专业是自然科学和数学(辍学率43%)、人文科学和体育(辍学率41%)以及工程类专业(辍学率35%)。通过博洛尼亚改革,至少实现了把以前学制较长Diplom和Magister专业(Diplom和Magister相当于硕士学位)划分为学制分别较短的学士和硕士两个阶段,从而使学生的辍学时间节点大大提前。
另一个问题是家庭教育背景对学生上大学的筛选,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几率的之间的关系。这种筛选,也被称为“教育漏斗”(Bildungstrichter)现象,在教育系统的各个层面都存在:在100名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有83人进入了文理中学的高中部,获得了文理中学毕业证书,其中有72人读大学,另外有7人通过取得职业资格而获得了高校入学资格。在100名父母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中,只有46人进入了文理中学的高中部,其中有21人之后读大学,另外只有6人通过第二教育途径进入大学学习。[23]
学业成功也与学生的社会背景有明显相关性。在辍学者中,来自非高学历家庭的人的占比高于在大学毕业生中的比例。德国科学促进者协会最近的一篇论文显示,上述教育漏斗的现象也蔓延到学业成功层面:在100个小学生中,有64个来自高学历家庭的学生最终获得了学士学位,但来自非高学历家庭的小学生中后来获得学士学位的只有20个。[24]
由此看来,有必要进一步努力使高校入学变得更加容易、有效,另外还需继续提高学生的成功毕业率,并使整个教育系统更加具有社会公平性。
[1] Wissenschaftsrat. 2004. Empfehlungen zur Reform des Hochschulzugangs. Wissenschaftsrat.de. https://www.wis-senschaftsrat.de/download/archiv/5920-04.html. Zugegrif-fen: 25.10.2021.
[2] Statistisches Bundesamt.2021. Hochschulen nach Hoch-schularten. Destatis.de. https://www.destatis.de/DE/The-men/Gesellschaft-Umwelt/Bildung-Forschung-Kultur/Hoc-hschulen/Tabellen/hochschulen-hochschularten.html. Zug-egriffen: 25.10.2021.
[3] Statistisches Bundesamt.2021. Private Hochschulen. Destatis.de. https://www.destatis.de/DE/Themen/Gesellschaft-Umwelt/Bildung-Forschung-Kultur/Hochschulen/Tabellen/privatehochschulen-hochschularten.html. Zugegriffen am25.
10.2021.
[4]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2021. Studierende nach Bund-esländern. Destatis.de. https://www.destatis.de/DE/Them-en/Gesellschaft-Umwelt/Bildung-Forschung-Kultur/Hoch-schulen/Tabellen/studierende-insgesamt-bundeslaender.html. Zugegriffen: 25.10.2021.
[5]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2021. Studierende an PrivatenHochschulen. Destatis.de. https://www.destatis.de/DE/Themen/Gesellschaft-Umwelt/Bildung-Forschung-Kultur/Hochschulen/Tabellen/privatehochschulen-studierende-insgesamt-hochschulart.html. Zugegriffen: 25.10.2021.
[6]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2021. Studienanfänger/-innen im1. Hochschulsemester nach Fächergruppen. Destatis.de. https://www.destatis.de/DE/Themen/Gesellschaft-Umwelt/Bildung-Forschung-Kultur/Hochschulen/Tabellen/studierende-erstes-hs-faechergruppen.html. Zugegriffen: 25.10.2021.
[7]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2021. Studienanfänger/-innen im 1. Fachsemester nach Fächergruppen. Destatis.de. https://www.destatis.de/DE/Themen/Gesellschaft-Umwelt/Bildung-Forschung-Kultur/Hochschulen/Tabellen/studierende-erstes-fs-faechergruppen.html. Zugegriffen: 25.10.2021.
[8]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2021. Zusammengefasste Abschlussprüfungen nach Geschlecht,Nationalität und Durchschnittsalter. Destatis.de. https://www.destatis.de/DE/Themen/Gesellschaft-Umwelt/Bildung-Forschung-Kultur/Hochschulen/Tabellen/bestandenepruefungen-gruppen.html. Zugegriffen: 25.10.2021.
[9] 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BMBF). 2020. Anteil der Studienberechtigten an der altersspe- zifischen Bevölkerung(Studienberechtigtenquote)nach Art der Hochschulreife. Datenportal des BMBF. https://www. datenportal.bmbf.de/portal/de/Tabelle-2.5.85.html. Zugegr- iffen: 25.10.2021.
[10] Statista.2020. Entwicklung der Studienanfängerquote in Deutschland von 2000 bis 2020. Statista.de. https://de. statista.com/statistik/daten/studie/72005/umfrage/entwicklung-der-studienanfaengerquote/.Zugegriffen: 25.10.2021.
[11] OECD. 2021. Population with tertiary education. OECD.org.https://data.oecd.org/eduatt/population-with-tertiary-education.htm#indicator-chart. Zugegriffen: 25.10.2021.
[12] 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BMBF). 2014. Berufliche und akademische Bildung sind gleich- wertig. Pressemitteilung vom 21.02.2014. https://www.b mbf.de/bmbf/shareddocs/pressemitteilungen/de/berufliche-und-akademische-bildung-sind-gleichwertig. Zugegriffen: 25.10.2021.
[13] Studieren ohne Abitur. 2021. http://www.studieren-ohne-abitur.de. Zugegriffen: 25.10.2021.
[14]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 2017. Bundes- und landesgesetzliche Vorschriften über die Studienplatzvergabe für das Fach Humanmedizin teilweise mit dem Grundgesetz unvereinbar. Pressemitteilung vom 19.12.2017. https://www.bundesverfassungsgericht.de/SharedDocs/Pressemitteilungen/DE/2017/bvg17-112.html. Zugegriffen: 25.10.2021.
[15] Hachmeister, Cort-Denis, E. Himbert, A. Gehlke,und V. Seitter. 2021. CHECK - Numerus Clausus an deutschenHochschulen 2021/22. https://www.che.de/download/check-numerus-clausus-2021/. Zugriffen: 25.10.2021.
[16] hochschulstart.de.2021年,http://hochschulstart.de。Accessed: 25.10.2021.
[17] Uni Assist. 2021. https://www.uni-assist.de. Zugegriffen: 25.10.2021.
[18] Test für Medizinische Studiengänge. 2021. https://info.tms-info.org. Zugegriffen: 25.10.2021.
[19] Berghoff,Sonja;C.-D. Hachmeister,M. Hüsch,und J.Thiemann. 2021. Hochschulzugang und Studieneingang in Deutschland(Stand 2021).https://www.che.de/download/check-hochschulzugang-2021/. Zugegriffen: 25.10.2021.
[20] Hell,Benedikt,S. Trapmann, und H. Schuler. 2008. Synopse der Hohenheimer Metaanalysen zur Prognos- tizierbarkeit des Studienerfolgs und Implikationen für die Auswahl- und Beratungspraxis. In Studierendenauswahl und Studienentscheidung,Hrsg. H. Schuler und B. Hell. Göttingen: Hogrefe, S. 43-54.
[21] Hachmeister, Cort-Denis. 2021(im Erscheinen). Die Vielfalt der Studiengänge 2021. Entwicklung des Studi- enangebotes in Deutschland zwischen 2016 und 2021. http://www.che.de.
[22] Heublein,Ulrich,J. Ebert,C. Hutzsch, S. Isleib,R. König,J. Richter,und A. Woisch. 2017. Zwischen Studienerwartung und Studienwirklichkeit: Ursachen des Studienabbruchs,beruflicher Verbleib der Studienab- brecherinnen und Studienabbrecher und Entwicklung der Studienabbruchquote an deutschen Hochschulen. DZHW Forum Hochschule 1|2017. https://www.dzhw.eu/pdf/pu b_fh/fh-201701.pdf.Zugegriffen: 25.10.2021.
[23] Kracke,Nancy,D. Buck,und E. Middendorff. 2018. Beteiligung an Hochschulbildung: Chancen(un)glei- chheit in Deutschland. DZHW Brief 03|2018. https:// www.dzhw.eu/pdf/pub_brief/dzhw_brief_03_2018.pdf. Zugegriffen: 25.10.2021.
[24] Stifterverband für die Deutsche Wissenschaft. 2021.Vom Arbeiterkind zum Doktor. Der Hürdenlauf aufdem Bildungsweg der Erststudierenden. https://www.stifterverband.org/medien/vom_arbeiterkind_zum_doktor. Zugegriffen: 03.11.2021.
On the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
Cort-Denis Hachmeister
(Gütersloh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Gütersloh 33332,Germany)
The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student selection in Germany. People accomplishing the German“Abitur”have the right to choose freely a course of study at a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If 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is too big,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n still introduce entry restrictions to select applicants according to various criteria like school grades,the result of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s,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uccess in competitions for young scientists as well as interviews. Private institutions may use further criteria. Despite the complexity of the system,a rising number of people in Germany take up a course of study. However,there are still too high dropout-rates and a high social selection regarding the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study success.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selection;Germany
G510
A
2096 – 2045(2022)01 – 0089 – 07
Cort-Denis Hachmeister(1973—),男,德国居特斯洛高等教育发展中心高级专家,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入学条件、学生遴选;E-mail:cortdenis.hachmeister@che.de。
(翻译:陈颖①陈颖(Ass. jur. Ying Lackner),y.lackner@hs-osnabrueck.de,德国法学硕士、持德国司法职业资格、德国法院中德文宣誓公证翻译、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汉语教师,从事中德商业及项目咨询、项目管理、中德文翻译(尤其是法律、经济与教育领域)、汉语教学等工作,现居德国。)
[责任编辑: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