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2-04-02吴旭明潘星安陈静
吴旭明 潘星安 陈静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佛山 528100)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是发生在腰部到臀部的疼痛,严重可导致患者腰部活动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医学认为CNLBP的发病是由经络气血阻滞或经脉痹阻导致,可采用中医物理治疗手段缓解患者的疼痛,其中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于缓解CNLBP患者疼痛的方式,于患者的肾俞、大肠俞等穴位行针刺治疗。但单纯针灸疗法方式较为单一,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1]。穴位埋线是针灸疗法的一个分支,其包含了封闭、针刺、割治等多种疗法,为一种复合疗法,具有埋线效应和后效应。岳红梅等[2]应用穴位埋线和温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显著,且能降低患者炎症水平。孙文萍等[3]在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中应用穴位埋线联合太极拳,结果表明可有效缓解患者痛经症状。在CNLBP患者治疗中应用穴位埋线疗法联合针刺,可能会有效改善患者的腰部疼痛,继而促进腰部功能恢复。本研究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常规针刺治疗CNLBP患者腰部疼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2例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4]中CNLBP诊断标准;近2个月内未接受针灸、物理等疗法治疗;不晕针者;认知功能、语言沟通能力正常;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椎管内感染或结核;合并其他部位疼痛;依从性差者;过敏体质;合并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将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性别分布、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x±s)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应用华佗牌0.25 mm×0.25 mm针灸针,消毒皮肤后,选择双侧肾俞、大肠俞、悬钟、申脉、昆仑、环跳穴位进行针刺,直刺进针1寸,待得气后留针0.5 h,每周行3次(周一、三、五)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穴位埋线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选择L1~L5的夹脊穴,选择患者敏感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取提前浸泡在75%酒精中的1 cm长羊肠线,从针尖逆行放入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将线注入穴位处肌层,随后出针,皮肤上针孔需采用碘伏再次消毒,再贴上创口贴。告知患者:埋线后4 d内穴位处禁止沾水、洗澡,以防止感染。每两周埋线1次,4周为一个治疗疗程,在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在必要情况下允许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但禁止应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止痛药物。常规针刺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8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于治疗8周后,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评估。显效,腰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无肢体麻木或疼痛,腰椎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未受影响;有效,腰部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腰间活动能力有所恢复,但仍存在功能障碍,偶尔有肢体麻木或疼痛,不耐受劳动;无效,治疗后腰部疼痛症状及活动障碍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肢体麻木或疼痛经常发作,日常生活与劳动受限。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腰部疼痛情况: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应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6]评价,包括疼痛评估指数(PRI,共15个条目,疼痛程度:无为0分、轻为1分、中为2分、重为3分,0~45分)、视觉模拟评分(VAS,0~10的标尺,0端为无痛,10端为剧痛,患者自行选择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7]、现时疼痛程度(PPI,为0~5分,依次表示无痛、轻痛、难受、苦难、可怕、极痛)[8]。(3)腰部功能: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9]评价,包括步行距离、坐位时间、站位时间等10个问题,总分100分,得分越低表示腰部综合功能越好;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价量表(JOA)[10]评分,从主观症状、体征等4各方面评价,总分29分,得分越高表示腰部功能障碍越轻。(4)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8周治疗期间背部针刺部位或埋线部位出现的瘙痒、感染、血肿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年龄、VA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腰部疼痛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PRI、VAS、PPI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PRI、VAS、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部疼痛情况对比(分,x±s)
2.3 两组腰部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ODI指数、JOA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ODI指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腰部功能对比(分,x±s)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CNLBP患者腰部疼痛可放射至下肢,导致腰部功能障碍,该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只能采取手段缓解疾病症状。中医认为其属“腰痛、痹症”范畴,与气血不通、经络阻滞有关,临床常行针灸治疗,通过针刺大肠俞、昆仑等穴位缓解患者腰部疼痛。但针灸疗法仅为短时间针刺,在针刺的时间内可有效缓解疼痛,但随着针灸针地拔出,缓解腰痛作用减弱,改善腰部功能的效果不理想[11]。穴位埋线是由针刺发展而来的复合疗法,以“静以留针”为原则,将羊肠线埋入夹脊穴,从而刺激穴位,发挥作用,其联合针刺治疗可能会增强改善疼痛的效果,进而改善腰部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RI、VAS、PPI、ODI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增加穴位埋线可提高治疗CNLBP的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改善腰部功能。夹脊穴属经外奇穴,有舒经活络、调节脏腑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夹脊穴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应用麻醉针将羊肠线埋入位于L1~L5的夹脊穴肌层内,羊肠线可被液化吸收,发挥了针刺、穴位刺激等作用,可调节督脉和膀胱经的气血功能,疏通全身经络、气血。夹脊穴处皮下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刺激该处可作用于脊神经后内侧支和交感神经,降低腰处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改善腰部疼痛,进而改善腰部功能。另有研究表示,羊肠线作为异体物激发人体的应激反应,使夹脊穴穴位下血管脉络网扩张,增加血流量,加快炎症和水肿的吸收,继而改善局部疼痛[12]。穴位埋线的强刺激可调节全身阳气,舒筋活血、养血止痛,还能改善妇科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腰部疼痛。夹脊穴的现代镇痛作用研究显示,针刺该穴位能调节β-内啡肽、血浆炎性介质、自由基等物质水平,调节痛觉信号通路[13],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增加穴位埋线不会增加CNLBP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黄娜等[14]的研究也表明,穴位埋针治疗慢性腰痛患者的安全性好,仅出现埋针处瘙痒等并发症,本研究与之相似。经分析认为,因羊肠线是由小肠外表面的薄膜支撑,容易被人体吸收,故不会增加感染、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联合针刺可提高治疗CNLBP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进而改善其腰部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在于纳入观察的样本量偏少,可能使得部分研究结果出现统计学偏差。另一方面在于,CNLBP患者因腰痛等临床症状可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与工作,而本研究未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不足以全面反映穴位埋线的治疗价值。在未来研究中,可进行前瞻性、大样本研究,并补充观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