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巍山县小麦白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2022-04-02沈嘉彬李宏玉刘美香杨吉明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白粉病分蘖气温

沈嘉彬,李宏玉,刘美香,杨吉明

(1.巍山县植保植检工作站,云南 巍山 672400;2.大理州植保植检站,云南 大理 671000;3.巍山县巍宝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巍山 672400;4.巍山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巍山 672400)

巍山县隶属云南省大理州,位于大理州南部,全县辖6 乡4 镇,耕地面积19926 hm2。小麦是巍山县小春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常年种植1733.33 hm2,主栽品种是光头麦和凤麦39 号。小麦白粉病每季发生700 hm2左右,是巍山县小麦主要病害。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转化型 [Blumeriagraminis(DC.)Speer-Erysiphe graminis DC.E.graminis DC.f.sp.tritici Marchal]引起,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叶鞘、茎秆、穗部均会受到侵染。小麦被病原菌侵染后叶片早枯,成穗数少,千粒重下降,一般发病后减产10%~20%,重发病后产量减少可达40%~60%,严重威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摸清巍山县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规律,有效地指导大田生产,笔者在2018—2020 年冬春小麦主要种植区连续3 季监测调查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以期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

2018—2020 年,每年10 月底小麦出苗后开始调查,至次年4 月底小麦成熟期结束。

1.2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在巍山县庙街镇古城村委会宗旗厂五社,海拔1750 m。历年种植小麦,是当地小麦白粉病发生较重的老病区。选择常年重发生田块作为调查田块。调查田块平整、土壤肥力中上等且均匀,排灌条件好,保证小麦正常生长,能防止田间调查中因排灌水不畅而出现调查中止的情况。

1.3 调查对象

选择巍山县大田常年主栽品种光头麦作为调查对象。

1.4 种植与管理

(1)种植:10 月底采用条播方式播种,种植密度为105 kg·hm-2。

(2)管理:整地、播种时施复合肥(N ∶P2O5∶K2O=13 ∶5 ∶7)600 kg·hm-2+尿素150 kg·hm-2作底肥;12月小麦分蘖盛期施尿素337.5 kg·hm-2(比当地常规种植增施12.5%)。调查期间共灌水2 次,第1 次为分蘖盛期12 月初,第2 次为孕穗期次年2 月初。调查期间共防治小麦蚜虫3 次,每次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90 g·hm-2,不施用任何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1.5 调查方法

选3 块田,每块田对角线固定5 点取样,每点固定20 株,共100 株。每点随机调查100 片叶的发病情况,并作记录。苗期叶片少且不足100 片时,调查所有叶片。每片病叶的发病严重度用病叶上病斑菌丝层覆盖叶片总面积的比率表示,分为8 级,分别用1%、5%、10%、20%、40%、60%、80%、100%表示。对处于等级之间的病情则取其接近值,虽已发病但严重度低于1%,按1%记。计算病叶率、病叶平均严重度、病情指数。

病叶率:调查发病叶片数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分率。

病叶平均严重度(%)=[∑(各严重度级值×各级病叶数)]/调查总病叶数×100

病情指数=病叶率×病叶平均严重度×100

1.6 数据处理

采用软件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 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规律

根据3 年的调查发现,巍山县小麦10 月播种,到次年4 月底成熟。于当年10 月中下旬播种,10 月底至11 月初出苗,11 月中旬开始分蘖,次年1 月拔节,1 月底抽穗,3 月初齐穗,3 月底灌浆,4 月底成熟。2018—2020 年小麦白粉病在拔节期至成熟期都危害小麦,在灌浆期小麦白粉病发病最严重。甚至,2019 年在小麦分蘖末期就已发现有白粉病危害叶片。2018 年小麦白粉病发生相对2019 年、2020 年较轻。每年的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都出现一个峰值,从拔节期或分蘖末期开始发生,逐渐加重,在灌浆期达到峰值,在乳熟期和成熟期危害减轻,但白粉病病原菌菌丝层已经侵染麦穗(图1)。

图1 2018—2020 年巍山县小麦白粉病发生规律

2.2 气候因子与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关系分析

结合图1 和表1 分析可见,在小麦种植期间,12月气温低,1—2 月气温回暖,小麦白粉病陆续显症;在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日照时长相对较短、且降雨量大时,白粉病发病较重。2020 年气温回升早,在1 月气温就开始回升,降雨量达44.1 mm,同期最多,2019年播种的小麦在分蘖末期就已经有白粉病危害,2018年和2020 年播种的小麦白粉病在拔节期才有白粉病危害。2019 年播种的小麦在孕穗期和抽穗期时的日照时长相对较短,降雨量较大,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综合分析认为,在适宜的气温、降雨多、湿度大时,有利于越冬病原菌的萌发、侵染和扩散,气温、降雨量、日照时长、相对湿度会影响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这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植保植检站张旭东对小麦白粉病流行因子分析的报道一致[1]。

表1 2018—2020 年小麦生育期内气象因子

3 防治建议

巍山县小麦白粉病在12 月底或1 月中下旬才显症,发病部位主要是基部叶片和叶鞘。随着气温的升高,病情继续增长,危害麦株中上部叶片以及旗叶,抽穗后还会危害麦穗,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结合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当地的栽培和管理水平,笔者提出一些综合防治建议。

3.1 选择抗性品种

光头麦在巍山县常年种植,连年发生小麦白粉病,对白粉病的感病已较重,需要选择新的抗性品种,减少或规避白粉病对小麦的危害。

3.2 栽培与管理

小麦的种植密度较大,碰上雨水比较多、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小麦容易感染白粉病,还可能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因此,小麦的种植密度不宜过大、要合理科学,氮肥施用量应适中,以降低田间湿度,保证小麦的健康成长,增强小麦的抵抗力。也可以间作或混种抗感品种的小麦,目前已有报道小麦抗感品种间作和混种对小麦白粉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2]。

3.3 药剂防治

用干种子重量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可抑制苗期白粉病的发生,也能防治条锈病和纹枯病等根部病害。

在白粉病发病初期,病情指数在1 以上和病叶率达到10%时,要及时喷施20%三唑酮乳油500 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25%丙环唑乳油1000 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20%时开始施药,可以用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6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750 倍液、25%腈菌唑乳油2000 倍液[3-5]防治。小麦扬花初期用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225~300 g·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6]。在小麦白粉病迅速扩展上升期,各种药剂轮换使用,一般要连防2~3 次。

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要防早,宜在发病初期用药,错过防治适期用药防效下降。如果小麦种植面积较大且连片、地势适宜时,可以选择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以避免人工施药过程中因踏田压苗导致小麦遭受机械损伤的影响。

猜你喜欢

白粉病分蘖气温
生防菌剂防治葡萄白粉病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实时气温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