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番茄避雨栽培技术
2022-04-02朱凤娟矫振彪邱正明王娟娟
朱凤娟 矫振彪 邱正明 王娟娟
(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64;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在高山番茄生产栽培过程中,推广应用顶面薄膜避雨四周网纱隔离、水肥一体化膜下灌溉设施装备,可以降低土壤湿度,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棚内积温,减少病害发生;推广适合高山生态环境、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番茄品种及集约化育苗技术,提高了番茄幼苗质量,增强了植株抗性,提高了番茄品质和产量;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缓释肥、水溶肥及精准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化学肥料用量,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节省了用工;采用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推广应用高山番茄避雨栽培技术,降低了番茄病害发生率,农药用量减少5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15%左右,生产投入和用工成本降低30%,农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番茄外观品质好,果面光洁无斑点,裂果率降低92.9 百分点,采收期延长30 d(天),产量提高8%以上,对保障高山番茄安全生产,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技术路线
1.1 大棚制作安装 大棚依地形而建,以利排水、采光和防风。采用钢架大棚,跨度7.5~8.0 m,高度3.0~3.2 m,长度可根据地块和便于操作而定,但不宜超过60 m。相邻棚间距不小于1.2 m,棚头间隔大于2.0 m。弧形拱管两端插入土层30 cm 以上,两管合拢用弯头对接,应确保各拱杆相互平行,使形成的屋面在同一平面。插杆间距80 cm。顶面3 道纵梁,中心弯头处固定中纵杆。中纵杆左右两边2.0 m 处固定2 根纵杆,与承重横梁采用“W”形连接。中立柱加密加粗。卡槽安装位置距离地面1.4~1.7 m,用于卡住塑料薄膜和纱网。棚两端的4 个侧面及中部侧面用斜角撑杆。为防止地面下沉不平整导致棚平面变形,可在棚两侧齐地面用纵杆连接,并在钢管上固定螺丝。
1.2 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病性强、耐贮运、商品性好、口感佳、产量高的番茄品种,如瑞菲、倍盈、铁果4 号、满堂红、红姑娘等红果番茄,戴粉、百佳等粉果番茄(邱正明 等,2015)。
1.3 海拔和播期选择 高山番茄栽培的适宜海拔为800~1 600 m,以海拔1 200~1 400 m 最为适宜。不同海拔的适宜播种期不同,海拔800~1 200 m 一般在2 月中旬至3 月上旬播种,4 月上旬至下旬定植,6 月下旬至9 月上旬采收;也可在5 月中旬至6 月上旬播种作为延秋番茄,6 月下旬至7 月中旬定植,9 月下旬至11 月下旬采收。海拔1 200~1 500 m 一般在3 月中下旬至5 月上中旬播种,4 月下旬至6 月中旬定植,7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采收。海拔1 500~1 600 m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5 月中旬至6 月上旬定植,8 月中旬至10 月中旬采收。
1.4 培育壮苗 选择地势开阔、背风向阳、干燥、无积水、靠近水源、进出方便的地块作育苗场所。每667 m大田用种量2 500 粒左右,定植约2 000株。采用穴盘育苗或漂浮育苗(图1)。营养土应疏松透气,养分齐全,酸碱度中性到微酸性,不含除草剂等对幼苗有害的物质,不携带病原菌和害虫(卵)。建议使用工厂化生产的配方营养土。播前晒种1~2 d(天),然后用55 ℃温水浸泡15 min(分)并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室温后继续浸种2~3 h(小时)。苗床搭建小拱棚,播种至出苗前宜密闭小拱棚保温,小拱棚内温度保持在22~26 ℃为宜。定植前5~7 d(天)进行低温炼苗。
图1 高山番茄漂浮育苗
1.5 整地施肥 选择两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深耕整地。酸化严重的田块,每667 m撒施生石灰、硅酸钙等土壤调理剂75 kg 调节酸碱度。棚内开5 厢,厢中间开沟施基肥,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肥料应符合NY/T 394—2020《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的规定。以6 000 kg·(667 m)为目标产量,则番茄全生育期对N、PO、KO 的需求量分别为18~21、13~15、32~35 kg,基肥参考用量:每667 m施腐熟农家肥2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320~400 kg、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100 kg、硼肥1 kg、钙镁肥20~30 kg,因各地土壤肥力及番茄植株长势、施肥种类有差异,生产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肥料类型和用量。采用做畦机做畦,畦宽150 cm(包沟),沟宽40 cm、深15~20 cm,畦面呈半龟背状。畦上覆盖幅宽90~100 cm 的白色地膜,膜下铺设双排孔滴灌带,喷水孔朝上,进水口一端与主管连接,分阀控制,尾部用折叠套堵住。
1.6 定植 苗龄40~50 d(天)、幼苗6~8 片叶时定植。在定植前l~2 d(天),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施幼苗,做到带药带土到田。采用双行定植,行距为60 cm。若采用单干整枝,两行植株呈三角形错开定植,株距40~47 cm,每667 m种植1 800~2 000 株。若采用双干整枝,两行植株需相对定植,株距53~60 cm,每667 m种植1 500~1 700 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并在畦沟内铺黑色无纺布防除杂草(图2)。
图2 畦沟铺防草布
1.7 盖顶膜,围纱网 通过在棚顶覆盖塑料薄膜实现避雨栽培(图3),有条件的种植户可以全生育期覆盖顶膜;条件不允许时,一般7 月下旬进入结果期后覆盖顶膜,顶膜宽9.2 m。大棚四周用宽2.0 m 的60 目纱网围住密封。9 月中旬气温下降后及早盖边膜保温。
图3 棚顶覆盖薄膜实现避雨栽培
1.8 田间肥水管理 视番茄植株长势进行追肥,采用膜下滴管水肥一体化系统冲施不含氯的水溶肥。追肥宜分次进行。定植后7~10 d(天)追施1 次提苗肥,每667 m施高氮型复合肥(N-P-K为28-10-10)5 kg;第1 穗果开始膨大时追施1~2次膨果肥,每次每667 m施高钾型复合肥(N-P-K为8-5-40)5~8 kg;采收期追施2~3 次平衡型复合肥(N-P-K为17-17-17),每次每667 m施6~10 kg。每次施肥时先浇水,之后在浇水的同时完成施肥,水溶肥稀释倍数为300 倍左右,最后再通过浇水洗净滴灌管道。
1.9 植株调整
1.9.1 吊蔓或搭架 沿栽培行在植株上方拉10 条塑钢绳并固定在棚两端的横杆上,横向间隔2 根拱杆拉1 条铁丝,用于托举塑钢绳,再用3 根铁丝将横向铁丝固定在顶梁上。在第7 节花芽萌发时进行吊蔓(图4),选用长度为2.0 m 的黄金绳或包装绳,一端系在植株正上方的塑钢绳上,另一端从植株最高节位开始围节位绕3 圈后打结。也可在第1 穗花开放时用竹竿插“人”字架,用包装绳定期绑蔓。
图4 番茄吊蔓
1.9.2 整枝打杈 采用单干或双干整枝方式。单干整枝以主干为结果枝,抹去所有侧芽;双干整枝保留主干第1 花穗下的1 个分枝,抹去其余所有侧芽。侧枝长5~7 cm 时及时去除。
1.9.3 疏果摘叶摘心 每穗留4~5 个果,最多留6 个果,疏去尾部的花蕾,坐果后根据留果数量保留果形正常、长势均匀的果,疏去其余果实。当第1 穗果基本长大定形后,根据植株长势进行摘叶,原则上是摘除老叶、病叶,正常情况下摘除植株底部4~5 片老叶,以后根据采收进度及时摘除老叶,在留果节位下保留3~4 片叶。定植时间早的可留8~11 穗果,定植时间晚的留5~7 穗果,当预计要留花穗开放时,在花穗上部留2~3 片叶及时摘心。
1.10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 高山番茄病害主要有青枯病、溃疡病、早疫病、晚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病毒病、疮痂病、脐腐病、根结线虫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烟青虫、棉铃虫、美洲斑潜蝇等。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进行综合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1.10.1 农业措施 土壤深翻,暴晒、冻凌消毒;采用深沟高畦;调整种植密度,及时整枝打杈;改良土壤,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1.10.2 物理措施 播前进行晒种、温汤浸种消毒;采用防虫网、银灰膜、杀虫灯、色板等物理措施防控病虫。悬挂黄板诱杀美洲斑潜蝇、蚜虫、温室白粉虱等害虫。
1.10.3 生物措施 推荐使用天敌、性诱剂、生物源农药等生物防治方法防控病虫。保护或释放天敌,如利用捕食螨、寄生蜂、丽蚜小蜂等防治温室白粉虱、蚜虫等,利用寡雄疫霉、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联合防治霜霉病、灰霉病等气传病害。
1.10.4 化学防治 在关键时期合理用药,注意不同作用机制药剂应轮换使用,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用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青枯病、溃疡病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量0.3~0.5 L。早疫病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喷雾。晚疫病可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炭疽病发病初期,每667 m可用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 g 兑水60 kg 喷雾,或用50%咪鲜胺乳油1 000 倍液喷雾。灰霉病可用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 倍液,或含活孢子2 亿个·g的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病毒病可用20%盐酸吗啉胍·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600 倍液喷雾。疮痂病可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或5%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1 000 倍液喷雾。脐腐病发生时,可用1%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进行根外施肥。防治根结线虫病,每667 m可用10%噻唑膦颗粒剂1.5~2.0 kg 拌干细土40~50 kg,定植时均匀撒于定植穴内,或用含活孢子5 亿个·g的淡紫拟青霉颗粒剂2.5~3.0 kg 沟施或穴施,或用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3 500 倍液灌根,每株灌药量100 mL。以上病害每隔7~10 d(天)防治1 次,需防治2~3 次。
防治蚜虫,每667 m可用1%苦参碱水剂100 mL 兑水65 kg 喷雾,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喷雾。防治烟青虫、棉铃虫,每667 m可用20%高氯·辛硫膦乳油1 000倍液,或8 000 IU·mg高效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防治美洲斑潜蝇,可用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2 000 倍液,或10%灭蝇胺悬浮剂800 倍液喷雾。以上虫害一般每隔7~10 d(天)防治1 次,需防治2~3 次。
1.11 采收、分级、包装 番茄果面转红即可采收,采收时果柄剪平齐,保持萼片完整。采后果实宜用塑料框转运到阴凉处及时分级包装(图5),可用塑料箱包装,并用纸将番茄一层层隔开。番茄产品质量应符合NY/T 655—2020《绿色食品 茄果类蔬菜》的有关规定,包装应符合NY/T 658—2015《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的规定。
图5 番茄分级包装
2 效益情况
2.1 经济效益 采用避雨栽培技术大幅降低了番茄病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次数,节约农药和人工成本,农药成本从1 000 元·(667 m)降到不足100 元·(667 m)。避雨栽培可增加棚内积温,延长采收期,番茄产量提高8%以上,同时果实整齐度好,果形圆整,果面光泽度好,光洁无斑点,果蒂处无裂纹,不易裂果,市场售价比露地栽培提高0.4 元·kg,每667 m可增收2 000 元以上。
2.2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山番茄应用避雨栽培技术减少了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用量,有益于保障食品安全,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可弥补蔬菜“秋淡”市场不足,满足蔬菜周年均衡安全供应,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3 适宜区域
高山番茄避雨栽培技术适用于地势平缓且有水源的中部长江流域高山地区、北部坝上及黄土高原、西部云贵高原海拔800~1600 m 的高山番茄栽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