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纵横展姿致,起笔落墨塑人生
——杭州市德胜小学“书道启智,翰墨润德”书法特色工作介绍
2022-04-02
杭州市德胜小学自1989年建校以来,在“万物育德,人以德胜”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坚持以中国书法为突破口,提出“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书法教育理念,全面打造“书道启智,翰墨润德”书法教育特色,让书法成为每一位学生的第二张名片,从中养成“二心一力”(细心、恒心、毅力)的良好习惯,实现学校“有爱、会毅、能行”的育人目标。
一、依托校园布置,营造墨香文化氛围。
学校围绕书法特色及德育品牌建设,提出了“校园处处有书法,一草一木皆德育”,将书法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建设有机融合,挖掘校内外一切可利用资源,营造书法特色育人的墨香文化氛围。校门厅通道阶段性展出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室内开辟班级书法园地,展示本班学生作品;楼道间开设书法长廊,展示本校优秀书作或历代名家之作;校园围墙,布展社团活动优秀作品;学校专用办公用品、张贴物等都融入墨香元素,赋予书法特色。翰墨馨香,耳濡目染,师生慢慢养成静静思考、静静阅读的习惯,努力追求“静水深流”的精神情态。
学校墨香文化氛围营造既重视外显性布置,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隐性内涵的建设。学校公众号陆续推送一周一期的教师硬笔书法习作、一日一练《圣教序》学习视频、100个书法教育故事音频微课等等,翰墨书香弥漫校园。学校重视校外书法育人环境的影响,积极拓展校外书法的社会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与兄弟学校建立联盟友好交流,参观各类书法展,共建的书法亲子活动等等,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涵养德行。
二、构建课程体系,夯实书法教学基础
学校构建了《翰墨润德》特色系列课程,包含《认书家讲故事》《知四宝绘图画》《识字体饰生活》《赏名作品书艺》《探运河写诗词》《悟书道叙人生》。一年级课堂,一起走进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世界,学习他们坚持专注的精神;二年级课堂,一起去认识文房四宝,了解它们的渊源、制作过程、品种分类以及周边的趣闻故事,书写工具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吸引他们加深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三年级课堂,了解字体的演变历史,感受生活中书法的应用,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四年级的课堂,学着欣赏书法佳作,书法作品与古色天香的环境融为一体,品鉴中式之美;五年级的课堂,认识拱墅运河的历史文化名人,学诗词,赏书画,激发学生热爱拱墅,传承大运河文化;六年级的课堂,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探讨书法中的辩证思维,体悟人生哲学,感受书道的博大精深。六个年级,六个维度,我们力求从环境文化过渡到书艺文化,从书艺文化提升到课程文化,从而扩展到“以课程育人,以文化育人”,让师生在享受艺术之美中提升人文素养和生命质量,获得成长体验和幸福感受。
除了编制校本教材,学校还将书法与美术、语文、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等学科有机整合,努力实现多学科多维度多元化整合。学校提出“上好每周一节写字课”,构建了“读、背、临、比、评”五步写字教学模式,通过书法实践课、欣赏课、体验课等课程的实施,努力让孩子们认识书法,了解文房四宝,知道字体的演变历史,了解书家故事,赏析名家书作,与古人对话,品书道之美等。通过多维度渗透,真正将书法教育落到实处。
三、加强师资培养,雄厚书法师资力量
践行“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以书育人”教育思想,在学校的书法教育教学中,培养一群书法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创造条件提高全体教师的书法素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学习,要求学校书法教师具有临摹创作、理论分析、教学技巧三方面的能力,全体教师能够掌握钢笔字及粉笔字的基本写法,部分教师熟练掌握软笔基本写法。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中写漂亮字、规范字,身教重于言教,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整体书法水平的提高。
集体培训与自我修炼相结合,成为德胜小学教师日常书法学习实践的主渠道。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展书法培训学习。学校聘请书法名家进学校、开设书法名师大讲堂,定期邀请书法家开展实践指导,锤炼教师基本功。输送教师参加专业书法培训班学习,提高书写水平,到兄弟学校参观交流,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定期举办教师三笔字比赛,以赛促写。学校在青年教师中开展“硬笔字天天练活动”,建立微信交流群,进行每周一次的书法作业交流展示活动,同伴间互学互进,本校书法教师或外请专家做兼职辅导员。全校师生同培共进,努力打造一所具有浓浓中国墨香韵味的现代化品牌学校。
四、丰富活动载体,厚植书法艺术文化
践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书法德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众多书法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继承和弘扬国粹文化。学校建立层次性的梯级书法社团活动。不同层次社团邀请不同层级教师任教,特别是校级书法社团,我们聘请省市书法名家担任书法指导老师,开展书法精英班教学,打造学校书法精英,呈现书法教学成果。每学期以当下时事或学校特色等为主题,举办学生现场书演(临帖和创作大赛)书写学校的道德三字歌、古文诗词等,选拔一批书法达人,展示一波优秀作品。
学校开展书法综合实践活动,除每年坚持的为社区居民写福送春联、城乡手拉手书法联谊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弘扬国粹文化,书写美丽人生”“翰墨润人生读书会”“翰墨润德书法文创作品征集活动”等书法艺术实践活动或书法研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书法小课题研究活动,了解书法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的关联,以“书法名家与他的人生”“书法与语文学习”“字体与性格”等趣味微课题探究和实践,形成综合学习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创新设计更多有益有趣的活动,让书法文化真正厚育在每位德胜学子的心田,以实现“书道启智,翰墨润德”的育人目标。
五、实施多元评价,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书法教学的评价要注重过程的评价,既要进行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过程评价,又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的作业评价也应该更加精细化,多元化。每学年1-2次学生全校性硬笔比赛,按照评级体系分成甲+级、甲级、乙级、丙级以及待评的等级评定。甲级的学生再跟甲级学生pk,以此类推,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装裱并进行展出。每学年1-2次学生书法段位考级活动,学校实行硬笔书法五级段位评价,将写字姿势、执笔和运笔方法,汉字书写的正确、端正、美观以及整洁的程度,间架结构和行款规范等作为评段位的基本要求。针对一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量表评价,重点学生的写字习惯,包括坐姿、握笔等。建立学生档案袋,将学生点点滴滴的书写成长历程收集,关注过程,实施动态评价。
历时三十余年,学校建立健全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深犁耕种,长期运作,不断推动学校书法教育教学工作。如今,学校成为拱墅区非遗书法传承基地学校、浙江省书法实验研究会基地学校,努力耕耘在“书道启智、翰墨润德”的书法特色之路上。